一种高速梯缓冲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992发布日期:2019-02-11 00:1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梯缓冲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梯缓冲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相较于低速梯,高速梯一般使用补偿绳来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平衡,因此底坑需要安装补偿绳张紧装置,这也使得高速梯的底坑布局及空间比低速梯来得紧凑;加之高速梯的底坑深度较大,缓冲器底座高度及缓冲器本身高度都比较大,缓冲器固定不稳容易产生晃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梯缓冲器支撑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高速梯缓冲器支撑结构包括:轿厢支撑结构、角钢、补偿导轨、L型支架、U型螺栓、对重支撑结构、缓冲器和六角螺栓组件,所述轿厢支撑结构通过六角螺栓组件与角钢下端连接,所述对重支撑结构通过六角螺栓组件与角钢上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支架通过六角螺栓组件与轿厢支撑结构上端和对重支撑结构下端连接,所述U型螺栓与L型支架连接,所述U型螺栓与缓冲器紧锁连接;

其中,所述轿厢支撑结构包括:轿厢支撑板、轿厢侧槽钢、导轨压板、紧固件和轿厢导轨,所述轿厢支撑板通过导轨压板和紧固件与轿厢导轨固定连接,所述轿厢支撑板通过六角螺栓组件与轿厢侧槽钢固定连接,所述轿厢侧槽钢通过六角螺栓组件与角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补偿导轨通过导轨压板和紧固件与角钢连接。

进一步,所述对重支撑结构包括:对重支撑板、对重侧槽钢和对重导轨,所述对重支撑板通过导轨压板和紧固件与对重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对重支撑板通过六角螺栓组件与对重侧槽钢固定连接,所述对重侧槽钢通过六角螺栓组件与角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设计支撑板分别与轿厢侧及对重侧的导轨通过导轨压板连接,并通过两根槽钢分别连接轿厢侧及对重侧两边的支撑板,制作L型支架固定在槽钢上然后利用U型螺栓固定缓冲器,降低了缓冲器过高而产生的晃动,同时合理利用底坑空间避免与补偿绳张紧装置等部件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轿厢支撑结构100、轿厢支撑板110、轿厢侧槽钢120、导轨压板130、紧固件140和轿厢导轨150。

角钢200、补偿导轨300、L型支架400、U型螺栓500、对重支撑结构600、对重支撑板610、对重侧槽钢620、对重导轨630、缓冲器700和六角螺栓组件8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高速梯缓冲器支撑结构包括:轿厢支撑结构100、角钢200、补偿导轨300、L型支架400、U型螺栓500、对重支撑结构600、缓冲器700和六角螺栓组件800,轿厢支撑结构100通过六角螺栓组件800与角钢200下端连接,对重支撑结构600通过六角螺栓组件800与角钢200上端固定连接,L型支架400通过六角螺栓组件800与轿厢支撑结构100上端和对重支撑结构600下端连接,U型螺栓500与L型支架400连接,U型螺栓500与缓冲器700紧锁连接。

其中,轿厢支撑结构100包括:轿厢支撑板110、轿厢侧槽钢120、导轨压板130、紧固件140和轿厢导轨150,轿厢支撑板110通过导轨压板130和紧固件140与轿厢导轨150固定连接,轿厢支撑板110通过六角螺栓组件800与轿厢侧槽钢120固定连接,轿厢侧槽钢120通过六角螺栓组件800与角钢200固定连接。

补偿导轨300通过导轨压板130和紧固件140与角钢200连接。

对重支撑结构600包括:对重支撑板610、对重侧槽钢620和对重导轨630,对重支撑板610通过导轨压板130和紧固件140与对重导轨630固定连接,对重支撑板610通过六角螺栓组件800与对重侧槽钢620固定连接,对重侧槽钢620通过六角螺栓组件800与角钢20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设计轿厢支撑板110和对重支撑板610分别与轿厢导轨150及对重导轨630通过导轨压板130连接,并通过两根轿厢侧槽钢120和对重侧槽钢620分别连接轿厢支撑板110及对重支撑板610,制作L型支架400固定在轿厢侧槽钢120和对重侧槽钢620上然后利用U型螺栓500固定缓冲器700。为了保证槽钢的强度,另外制作两根角钢200将轿厢侧槽钢120和对重侧槽钢620连接起来,并通过中间的补偿绳张紧装置导轨固定这两根角钢200。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降低了缓冲器过高而产生的晃动,同时合理利用底坑空间避免与补偿绳张紧装置等部件产生干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