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2048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缓冲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5月30日、发明名称为“缓冲器”、申请号为201210173947.3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对于活塞杆的行程,通过控制流体的流动来产生衰减力的液压缓冲器等缓冲器。
【背景技术】
[0003]安装在机动车等车辆的悬架装置上的缓冲器通常构成为,在封入有流体的缸体内能够滑动地嵌装连结有活塞杆的活塞,相对于活塞杆的行程,利用由阻尼孔、圆盘阀等构成的衰减力产生机构对根据缸体内的活塞滑动而产生的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以产生衰减力。
[0004]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281584号所记载的液压缓冲器中,在作为衰减力产生机构的主圆盘阀的背部形成有背压室(控制室)。一部分流体被导入背压室,对主圆盘阀朝向闭阀方向作用背压室的内压。接着,通过利用电磁阀(先导阀)来调节背压室的内压,对主圆盘阀的开阀进行控制。由此,可以提高衰减力特性的调节自由度。
[0005]如上述特开2009-281584号所记载的那样,对于具有作为衰减力产生机构的主圆盘阀、背压室、电磁阀等的缓冲器而言,结构复杂且部件数量多。另外,需要确保各部件的尺寸精度、组装精度及密封性。并且,需要向螺线管进行配线等。因此,为了提高生产率需要想各种办法。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衰减力产生机构的生产率的缓冲器。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缓冲器具有: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能够滑动地嵌装在该缸体内的活塞、与该活塞连结并延伸到所述缸体外部的活塞杆、对根据所述缸体内的所述活塞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以产生衰减力的衰减力产生机构,所述缓冲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衰减力产生机构包括阀块和螺线管块,所述阀块具有:设置有开口部的外壳部件、在所述外壳部件内被保持且落座于在所述外壳部件内形成的阀座部或从其离开的阀体、在所述外壳部件内设置且对所述阀体朝向所述阀座部施力的施力部件,所述螺线管块具有与在所述阀块的所述外壳部件内被保持的所述阀体相对的动作杆且能够与所述阀块结合,通过使所述阀块和所述螺线管块结合,所述阀体和所述动作杆卡合。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缓冲器,结构简单且组装性好。因此,可以提高生产率。而且,也可以应对自动化。并且,由于可以高精度地进行组装,因此可以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纵向剖面图。
[0010]图2是将图1所示的缓冲器的衰减力产生机构放大表示的纵向剖面图。
[0011]图3是图2所示的衰减力产生机构的阀块的先导阀部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4是图2所示的衰减力产生机构的阀块的主阀部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5是图2所示的衰减力产生机构的阀块及螺线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6是将图2所示的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导销和先导阀体的嵌合部放大表示的图。
[0015]图7是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衰减力产生机构放大表示的纵向剖面图。
[0016]图8是图7所示的衰减力产生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9是图7所示的衰减力产生机构的连结部件的纵向剖面图。
[0018]图10是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衰减力产生机构放大表示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衰减力调节式缓冲器I构成在缸体2的夕卜侧设置有外筒3的双筒结构。在缸体2和外筒3之间形成有储液室4。在缸体2内,能够滑动地嵌装有活塞5,利用该活塞5,缸体2内被划分成缸体上部室2A和缸体下部室2B这两个室。活塞杆6的一端利用螺母7与活塞5连结。活塞杆6的另一端侧通过缸体上部室2A并穿过在缸体2及外筒3的上端部安装的杆导向件8及油封9,向缸体2的外部延伸。在缸体2的下端部设置有划分缸体下部室2B和储液室4的底阀10。
[0021]在活塞5上设置有使缸体上部室2A、缸体下部室2B之间连通的通路11、12。而且,在通路12设置有仅允许流体自缸体下部室2B侧向缸体上部室2A侧流动的单向阀13。另外,在通路11设置有当缸体上部室2A侧的流体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打开以便将其向缸体下部室2B侧释放的圆盘阀14。
[0022]在底阀10上设置有使缸体下部室2B和储液室4连通的通路15、16。而且,在通路15设置有仅允许流体自储液室4侧向缸体下部室2B侧流动的单向阀17。另外,在通路16设置有当缸体下部室2B侧的流体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打开以便将其向储液室4侧释放的圆盘阀18。
[0023]作为工作流体,在缸体2内封入有油液。另一方面,在储液室4内封入有油液及气体。
[0024]在缸体2的上下两端部,隔着密封部件19外嵌有分隔管20。在缸体2和分隔管20之间形成有环状通路21。环状通路21利用在缸体2的上端部附近的侧壁设置的通路22与缸体上部室2A连通。在分隔管20的下部形成有向侧方突出地开口的圆筒状连接口 23。另外,在外筒3的侧壁设置有与连接口 23同心且口径比连接口大的开口 24。圆筒状的外壳25以包围该开口 24的方式通过焊接等与外筒3的侧壁结合。另外,在外壳25安装有衰减力产生机构26。
[0025]接着,主要参照图2至图6说明衰减力产生机构26。
[0026]衰减力产生机构26具有:阀块30(参照图5)、使先导阀28工作的螺线管块31(参照图5)。
[0027]在阀块30(参照图5)—体地装入有:先导型(背压型)的主阀27、作为控制主阀27的开阀压力的螺线管驱动的压力控制阀的先导阀28、设置在先导阀28的下游侧且在产生故障时工作的防故障阀29。在外壳25内插入有环状的衬垫32及通路部件33。阀块30和螺线管块31结合而构成一体。上述构成一体的阀块30和螺线管块31插入外壳25内,将螺母34与外壳25抒合,从而固定在外壳25内。
[0028]衬垫32与形成在外壳25端部的内侧凸缘25A抵接而被固定。在衬垫32上设置有用于使储液室4和外壳25内的室25B连通的多个切口 32A。通路部件33形成为在圆筒部件的一端部外周形成有凸缘部33A的形状,并贯通衬垫32。通路部件33的前端部被插入连接口 23,凸缘部33A与衬垫32抵接而被固定。通路部件33被密封部件33B覆盖,将连接口 23及阀块30的后述主体35的接合部密封。
[0029]阀块30具有:主体35、作为结合部件的导销36、作为具有开口部的外壳部件的先导阀体37。主体35呈大致环状,其一端部与通路部件33的凸缘部33A抵接。在主体35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的通路38。通路38经由在主体35的一端部形成的环状凹部100与通路部件33的通路连通。在主体35的另一端部,环状的阀座部39在多个通路38的开口部的外周侧突出,环状的夹持部40在内周侧突出。构成主阀27的圆盘阀即主圆盘阀41的外周部落座于主体35的阀座部39。主圆盘阀41的内周部与护圈42及垫圈43—起利用夹持部40和导销36被夹持。在主圆盘阀41的背面侧外周部,环状的滑动密封部件45通过例如烧制接合(焼含付时)等方法被固定。主圆盘阀41通过层叠圆盘41A、圆盘41B、带狭缝的圆盘41C而构成(参照图4),该圆盘41A固定有滑动密封部件45,该圆盘41B用于调节主圆盘阀41的挠曲刚性,该带狭缝的圆盘41C在外周缘部形成有用于设定活塞速度低速区域的衰减力的由阻尼孔构成的狭缝41D。
[0030]导销36形成为在中间部具有大径部36A的带台阶的圆筒状,在一端部形成有阻尼孔46。导销36的一端部被压入主体35。由此,利用主体35和大径部36A,主圆盘阀41被夹持。导销36的另一端部构成被压入先导阀体37的通路50的嵌合部。如图6所示,导销36的另一端部构成截面形状呈大致三角形的倒角部47,作为沿轴向延伸的切口部,该倒角部47的外周部按照等间隔在三处被倒角。而且,在倒角部47被压入先导阀体37的中央嵌合孔即通路50时,在其与通路50的内壁之间形成沿轴向延伸的三条通路47A。具有三处被倒角且截面形状呈大致三角形的倒角部47的导销36例如通过锻造能够容易地成形。另外,导销36除通过锻造成形之外,也可以从圆柱形状通过切削来形成倒角部47。在通过锻造成形导销36的情况下,由于不产生因切削而生成的切肩等,因此,难以产生污染,不仅可以谋求提高生产率,而且可以谋求提高可靠性。
[0031]先导阀体37形成为在中间部具有底部37A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在底部37A的中央贯通有通路50。导销36的倒角部47被压入通路50。底部37A隔着后述的挠性圆盘48与导销36的大径部36A抵接。在先导阀体37的一端侧形成有圆筒部37B。在圆筒部37B的内周面,能够滑动且液体密封地嵌合主圆盘阀41的滑动密封部件45,从而在主圆盘阀41的背部形成背压室49。主圆盘阀41受到通路38侧的压力,自阀座部39上升而打开,使通路38与下游侧的外壳25内的室25B连通。背压室49的内压朝向闭阀方向对主圆盘阀41进行作用。
[0032]在先导阀体37的底部37A贯通有通路51。挠性圆盘48可以落座于在通路51的开口周围突出的阀座部。因背压室49的内压增高,挠性圆盘48挠曲,从而对背压室49施加体积弹性。即,为了防止背压室49的内压因主圆盘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