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煤系统的落煤管清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945发布日期:2019-08-21 00:18阅读:1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煤系统的落煤管清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落煤管清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输煤系统的落煤管清堵装置。



背景技术:

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潮湿,造成输煤系统中的煤料中的水分增大,潮湿的没料在输送过程中极易粘附在落煤管上,造成落煤管通流面积减小,引发输煤系统漫煤。同时,输煤管经潮湿的煤料堵塞之后,清理特别不方便,如果用水冲刷则会使煤料进一步边潮湿,影响制粉系统的运行,如果使用工具铲进行清理,效率又很低下,潮湿的煤料同样也会粘附工具铲,使清理的劳动量增加。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输煤系统的落煤管清堵装置,使用气流吹扫,快速的清理粘附在落煤管表面的积煤,同时,气流也会使潮湿的煤料中的水分减少,降低煤料后续的粘附概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用于输煤系统的落煤管清堵装置,落煤管清堵装置包括一管体,管体一端连接有用于铲除落煤的铲状结构;所述铲状结构与管体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喷嘴,喷嘴上设置有多个喷气孔,喷气孔喷射压缩气流,以清除铲状结构作用位置的落煤。

进一步,所述铲状结构至少一侧铲面上安装有喷嘴。

进一步,所述产装结构的一侧铲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喷嘴。

进一步,所述铲状结构自与管体连接端向外延伸形成宽度逐渐收窄的扁平状锥形结构,所述喷嘴的喷气方向自铲状结构与管体的连接端吹向其延伸端。

进一步,所述喷嘴可在铲面内转动。

进一步,所述喷嘴的喷气端上设置的喷气孔个数为6~8个。

进一步,所述管体中空设置,管体远离与铲状结构连接端的一端连接一软管,软管向管体内输送压缩空气。

进一步,所述管体与铲状结构连接端的端部与喷嘴的进气端相连,以使管体内的压缩空气经喷嘴喷出。

进一步,所述软管远离与管体连接端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

进一步,所述软管上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软管内气流的通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管体设置为中空状,且管体一端连接软管,软管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压缩空气气源内的空气通过软管进入贯通中,并流向管体与铲状结构相连的一端,最终经喷嘴喷出,这种落煤管清堵装置将喷嘴与铲状结构相结合,使用的过程中铲状结构可以插入堵煤中,对堵煤进行铲除,喷嘴喷射气流将堵煤吹散,将粘附在落煤管表面的积煤吹掉,喷嘴还可以将铲状结构上的残留积煤吹落,保证铲状结构表面不会粘附积煤,从而影响铲状结构的工作效率。同时喷嘴在喷气除积煤的过程中还可带走积煤中的水分,使积煤变得更加干燥,降低煤料后续的粘附概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落煤管清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进气端;2-管体;3-管体出气端;4-铲状结构;5-铲面;6-喷嘴;7-喷嘴进气端;8-喷嘴喷气端;9-喷气孔;10-软管出气端;11-软管;12-阀门;13-软管进气端;14-压缩空气气源。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输煤系统的落煤管清堵装置,包括用于铲除落煤的铲状结构4,铲状结构4的铲面5上设置有喷嘴6,喷嘴6和铲状结构4都与管体2的同一端相连,管体2呈中间空设置,管体2远离与喷嘴6相连的一端与一软管11相连,软管11连接压缩空气气源14,软管11上设置有一阀门12,用于控制软管内11气流的通断,压缩空气气源14向软管11内输送压缩空气,由于软管11与管体2相连,软管11内的压缩空气经过软管11进入管体2内,管体2呈中空设置,管体2内的压缩空气经管体一端连接的喷嘴6喷出,当输煤系统中的落煤管堵塞时,操作人员使用该落煤管清堵装置的进行落煤清理,铲状结构4可以轻易的插入积煤中,喷嘴6向积煤中喷射压缩气流,压缩气流的压力达0.4MP~0.6MP,气流压强很大,气流能够轻易的将积煤吹散,便于操作人员用铲状结构4将积煤清除,同时,喷嘴6中的压缩气流在吹积煤的过程中将积煤中的水分减少,便于落煤在后续工序中的运输。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管体2呈圆柱形,管体整体直径均匀设置,同时管体呈中空设置,管体2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便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管体进气端1连接软管出气端10,以使压缩气流经软管11进入管体2中,管体2的出气端连接喷嘴6的进气端,以使管体2内的压缩气流经喷嘴6的喷气端喷出,当输煤系统中落煤管堵塞时,操作人员打开阀门12,压缩空气气源14中的压缩空气自软管11的进气端进入软管11中,压缩气流经过软管11进入管体2中,并通过管体2经管体出气端3连接的喷嘴6喷出,吹向积煤部位的积煤,将积煤吹松散,便于操作人员施力对积煤进行铲除,同时,当积煤中的水分含量较大的时候,积煤在铲除的过程中同样会粘附在落煤管清堵装置的铲状结构的铲面上,喷嘴6同样可以对铲状结构4铲面5上的积煤进行清理,保证铲面不会粘附积煤影响清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铲状结构4自与管体2连接端向外延伸形成宽度逐渐收窄的扁平状锥形结构,使铲状结构4能够轻易的插入积煤中,便于清理积煤,所述喷嘴6的喷气方向自铲状结构4与管体2的连接端吹向其延伸端,使喷嘴喷气端8喷出的气流能够朝向铲状结构4的作用位置,喷嘴6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喷嘴6可在铲面5内进行转动,当喷嘴6喷射气流时,喷嘴6在铲面5内转动喷气,使喷嘴6喷出的气流的覆盖面积更大,所述喷嘴6至少设置在铲状结构4一侧的铲面5上,可以只在铲状结构4一侧的铲面5上设置喷嘴6,同样,也可以在铲状结构4的两个铲面5上都设置喷嘴6,铲状结构4的一侧铲面5上至少设置一个喷嘴,可以设置多个喷嘴,扩大喷嘴量,使铲状结构4在清理积煤时能够更加容易。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喷气端8均匀设置有喷气孔9,所述喷气孔9的个数为6~8个,所述喷气孔9的尺寸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便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保证压缩气流在通过喷嘴喷气端8喷出时不会由于喷气孔9的尺寸过大而降低压缩空气的气压,从而影响落煤管内积煤的清除效果,同时,也不会由于喷气孔9的尺寸过小而影响喷嘴喷气端8的辐射面积,影响落煤管清堵装置的清除积煤时的工作面积。

本实施例中,软管11的进气端与出气端之间设置有一阀门12,阀门12可以控制软管11内气流的通断,当需要使用落煤管清堵装置时,打开阀门12,压缩空气气源14中的气流经过软管11流入管体中,并经过管体的出口端连接的喷嘴6喷出,对积煤进行清理,当煤料干燥的时候发生积煤情况的时候,不需要喷嘴6进行喷气清理积煤,此时,切断软管上设置的阀门12,软管11内的气流由于阀门12的关系无法流入管体中,落煤管清堵装置上的喷嘴6不工作,此时,可以使用铲状结构4对积煤进行清理疏通。

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中空状的管体2,管体进气端3连接一软管11,软管进气端13连接压缩空气气源14,压缩空气气源14将压缩空气输送到软管11中,压缩空气经过软管11进入管体2中,管体出气端3连接喷嘴进气端7,和铲状结构4,铲状结构4自与管体出气端3向外延伸,喷嘴6的喷气方向与铲状结构4的延伸方向相同,喷嘴喷气端8上均匀设置有喷气孔9,管体2内的压缩空气经过喷嘴进气端7并通过喷嘴出气端8上的喷气孔9喷出,当输煤系统中的落煤管发生落煤堆积时,操作人员实用该清堵装置进行积煤清理时,打开软管11上的阀门12,将压缩空气通入软管11中,经过管体2,最终由喷嘴喷气端8的喷气孔9喷出,喷出的气流将积煤吹松散,铲状结构4轻易的插入积煤中队积煤进行清理,喷嘴6喷出的气流还将积煤中的水分带走,降低了积煤在后续工序中的粘附率;同时由于喷嘴6紧贴铲面5设置,喷嘴6还可以将铲面5上粘附的积煤吹落,保证铲面5的洁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