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521发布日期:2019-05-15 23:0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设备技术领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电池加入到了物流行业中,而其中仓储在电池物流中起到了一个关键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运输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电池的运输安全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能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物流仓储的存货量,保障运输安全,降低运输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两层为一组,主要包括横梁、立柱、承重板、隔板、活动隔板、支撑底座、万向轮。所述横梁、立柱、承重板与隔板共同组成12个方形空间,所述隔板高度为铅酸电池高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与活动隔板通过铰链方式连接,安装状态下,所述活动隔板可以自由打开与关闭,可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重板四个角下面设置四个支撑底座,高度约为10公分。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立柱、承重板与隔板共同组成的12个方形空间内都设有缓冲气垫。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底座通过卡槽卡设在承重板下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万向轮,安装在四个支撑底座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输专用货架,将每块电池单独存放,防止碰撞的发生;设有卡槽,使得挡板能随意卡进卡出,实现快速装卸;内部设有缓冲气垫,能缓冲压力,保护电池。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的正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的左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的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根据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包括立柱1、承重板2、承重板3、隔板4、活动隔板5、支撑底座6、万向轮7、电池8。

立柱1、承重板2、承重板3与隔板4组成固定的12个方形空间,隔板高度为铅酸电池8高度的二分之一,方便铅酸电池8的检测与安装。

所述12个方形空间内都设有缓冲气垫,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碰撞,缓冲压力,保护电池。装有缓冲气垫的方形空间与铅酸电池同等大小,既能起到固定电池的作用,又能减少所占用空间,增加运输量。

所述立柱1与活动隔板5通过铰链方式连接,安装状态下,所述活动隔板5可以自由打开与关闭,可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能够有效的阻止电池8晃动,方便电池的装卸工作。

所述支撑底座6设置在承重板3下方,便于使用叉车等工具进行装卸工作,还可以有效防止底面潮湿,造成电池8损坏。支撑底座6可以通过卡槽自由卡进卡出,方便多层叠加放置。

所述万向轮7安装在四个支撑底座6上,减少人工搬运。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当需要运输的铅酸蓄电池位于交通不便的山顶时,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包括立柱1、承重板2、承重板3、隔板4、活动隔板5、支撑底座6、万向轮7。立柱1、承重板2、承重板3与隔板4组成固定的方形空间,立柱1与活动隔板5通过铰链方式连接,安装状态下,所述活动隔板5可以自由打开与关闭,可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支撑底座6设置在承重板3下方,万向轮7安装在四个支撑底座上。人工通过万向轮将本实用新型推至电池装货地,将活动隔板5打开,将电池搬进,再关闭活动隔板5,防止运输过程中,电池发生碰撞,出现意外。最后,人工通过万向轮推至货运车。也可将货架置于车厢内,通过人工将电池运至车厢,搬入货架。

当需要运输的铅酸电池位于交通方便的平原地时,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讯类铅酸蓄电池运输专用货架,包括立柱1、承重板2、承重板3、隔板4、活动隔板5、支撑底座6、万向轮7。立柱1、承重板2、承重板3与隔板4组成固定的方形空间,立柱1与活动隔板5通过铰链方式连接,安装状态下,所述活动隔板5可以自由打开与关闭,可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支撑底座6设置在承重板3下方,万向轮7安装在四个支撑底座上。可通过叉车将本实用新型推至电池装货地,将活动隔板5打开,将电池搬进,再将活动隔板5关闭防止运输过程中,电池发生碰撞,出现意外。最后,通过叉车推至货运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