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的曳引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9529发布日期:2019-04-09 22:4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成本的曳引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成本的曳引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尤其是家用电梯主要有三类:液压式、螺杆式、曳引式。其中,曳引式电梯的主机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噪音小,功率一般只有1个多千瓦,且主机位于顶部,噪音源比较远优点,具有运行平稳、节能环保的优点。此外,对重结构是曳引电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电梯负载重量,减少电机功率的损耗。现有的电梯为了满足配重要求,对重块采用的是铸铁,而现在铸铁的成本越来越高,从而导致电梯制造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现有技术的对重结构为了满足配重要求而需要较多大体积的对重块而导致对重结构整体体积较大,较大的对重结构就需要更大的井道空间而对电梯整体安装要求较高。因此,寻求合适的方法降低对重结构的整体体积并降低对重结构制造成本以降低曳引电梯整体成本,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曳引电梯,包括设置在井道内的轿厢,以及设置在所述轿厢一侧的对重架;所述井道的侧壁设置有对应所述轿厢的安全钳;

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轿顶轮,所述对重架的顶部设置有对应所述轿顶轮的对重轮;曳引绳绕过所述对重轮及轿顶轮以用于连接所述对重架及轿厢;

所述对重架包括两根垂直并对称设置的直梁,所述直梁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夹板与下夹板连接,所述直梁的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导靴以对应井道的导轨;所述上夹板上设置有所述对重轮;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连接有挡板,两侧所述直梁以所述挡板为轴线对称设置;

两侧所述直梁与挡板之间均对称设置有叠垛的对重块,两排叠垛的所述对重块均以所述下夹板为底座依次垂直向上叠垛,最上方的所述对重块上设置有压铁角钢用于固定所述对重块,所述压铁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梁及挡板连接;

所述对重块包括铸铁壳体,以及填充在所述铸铁壳体内的铅填充物;

所述下夹板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垫板与缓冲垫座。

其中,所述对重轮通过轮轴及轴挡板安装在所述上夹板上,且所述对重轮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在所述上夹板顶部的绳轮罩。

其中,所述挡板上还间隔设置有中间夹板用于强化所述挡板的机械强度。

其中,所述下夹板的顶部设置有对应最下方所述对重块底部的加固槽钢,以增加所述下夹板的承重强度。

其中,铸铁壳体为封闭型壳体,且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铸铁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通孔贯穿封闭型所述铸铁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铸铁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填充孔,所述铅填充物在熔融状态下通过所述填充孔灌注进所述铸铁壳体内,并通过定位凸块封闭所述填充孔。

进一步的,所述铸铁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对应所述定位凸块的定位凹槽。

任意的,所述铸铁壳体的底部两侧还设置有避位槽以便于对重块的取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对重块设置为铸铁壳体内填充铅,由于铸铁的比重为6.6-7.4g/cm3,而铅的比重为11.3437g/cm3,因此,同等重量下对重块的整体体积得到极大缩小,不仅整体减小了对重结构的体积而节省了井道空间,且小体积对重块更加便于搬运安装,且由于铅的价格低于铸铁而降低了对重块的制造成本及对重架的制造成本,因而整体上降低了电梯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曳引电梯井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对重块填充前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对重块填充后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对重块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对重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井道 20.轿厢 21.轿顶轮

30.对重架 301.直梁 302.上夹板

303.下夹板 304.加固槽钢 305.缓冲垫板

306.缓冲垫座 307.挡板 308.导靴

309.对重块 310.压铁角钢 311.中间夹板

31.对重轮 32.铸铁壳体 33.加强筋

34.避位槽 35.铅填充物 36.定位凸块

37.定位凹槽 40.安全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成本的曳引电梯,包括设置在井道10内的轿厢20,以及设置在轿厢20一侧的对重架30;井道10的侧壁设置有对应轿厢20的安全钳40;轿厢20的顶部设置有轿顶轮21,对重架30的顶部设置有对应轿顶轮21的对重轮31;曳引绳绕过对重轮31及轿顶轮21以用于连接对重架30及轿厢20。

参考图5,对重架30包括两根垂直并对称设置的直梁301,直梁30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夹板302与下夹板303连接,直梁301的上下两端外侧设置有导靴308以对应井道10的导轨;上夹板302上设置有对重轮31;上夹板302与下夹板303之间连接有挡板307,两侧直梁301以挡板307为轴线对称设置;两侧直梁301与挡板307之间均对称设置有叠垛的对重块309,两排叠垛的对重块309均以下夹板303为底座依次垂直向上叠垛,最上方的对重块309上设置有压铁角钢310用于固定对重块309,压铁角钢的两端分别与直梁301及挡板307连接;下夹板303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缓冲垫板305与缓冲垫座306;对重轮31通过轮轴及轴挡板安装在上夹板302上,且对重轮3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在上夹板302顶部的绳轮罩;挡板307上还间隔设置有中间夹板311用于强化挡板307的机械强度;下夹板303的顶部设置有对应最下方对重块309底部的加固槽钢304,以增加下夹板303的承重强度。

参考图2-4,对重块309包括铸铁壳体32,以及填充在铸铁壳体32内的铅填充物35;铸铁壳体32为封闭型壳体,且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33,铸铁壳体32的长度方向两端设置有通孔,加强筋33通过通孔贯穿封闭型铸铁壳体32;铸铁壳体32的顶端设置有填充孔,铅填充物35在熔融状态下通过填充孔灌注进铸铁壳体32内,并通过定位凸块36封闭填充孔;铸铁壳体32的底部设置有对应定位凸块36的定位凹槽37;铸铁壳体32的底部两侧还设置有避位槽34以便于对重块309的取放。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对重块309设置为铸铁壳体32内填充铅,由于铸铁的比重为6.6-7.4g/cm3,而铅的比重为11.3437g/cm3,因此,同等重量下对重块309的整体体积得到极大缩小,不仅整体减小了对重结构的体积而节省了井道10空间,且小体积对重块309更加便于搬运安装,且由于铅的价格低于铸铁而降低了对重块309的制造成本及对重架30的制造成本,因而整体上降低了电梯制造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