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线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5175发布日期:2019-03-13 23:4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输送线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线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窗自动化流水线,常涉及到夹持对中工序,专利CN201620590354.0“一种门板自动包装输送线”公开一种对中机构,对中机构包括安装在上料输送平台两侧且呈对称的对中安装架,该两个对中安装架呈八字形分布,两个对中安装架之间的通道较小的一端靠近对中输送平台,对中安装架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滚轮。

另一种常用的对中机构为在输送线两侧对称设置推动机构,各推动机构由各自的推动气缸的活塞杆驱动。

这两种对中机构属于强制性对中,产品与输送线的接触面摩擦大,容易摩擦刮花产品表面,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不损坏产品表面的输送线对中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线对中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对中机构和滑动托料机构,所述的滑动托料机构包括托板、第一滑杆以及滑杆座,第一滑杆安装在滑杆座上,托板通过滑块自由滑动设于第一滑杆上,所述机架上设有台面,托板具有一低于台面的第一位置及至少一高于台面的第二位置,滑杆座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托板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滑杆座上设有用于对中后锁定托板的锁定组件。

所述的对中机构包括齿轮,齿轮两侧平行设有与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外侧均设有齿条导向轮,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的一端分别通过活动座连接推动组件,齿轮设于固定座上,固定座上设有驱动推动组件的对中气缸,对中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活动座与第一齿条相连接。

所述的推动组件包括L型连接板及安装于连接板上的夹持件,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通过活动座分别与连接板相连接。

所述的活动座滑动套设于第二滑杆上,第二滑杆穿设于活动座并固定于固定座上。

所述的升降组件包括驱动托板移动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的一级升降气缸,一级升降气缸竖直向上固定于气缸固定板上,托板处于第二位置时,一级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并顶抵于滑杆座底部。

所述的托板具有高于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升降组件包括驱动托板移动于第一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间的二级升降气缸,二级升降气缸的缸体上端固定于气缸固定板底面,托板处于第三位置时,二级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长并顶抵于滑杆座底部。

所述的气缸固定板两侧穿设于支撑柱,支撑柱上端顶抵于滑杆座底面。

所述的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气缸及锁定固定座,锁定气缸竖直向上设于滑杆座上,锁定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套设有锁定块并贯穿锁定固定座,锁定块用于加长锁定气缸活塞杆的长度,锁定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锁定块顶抵于托板底部,托板即可被固定,使之不能滑动。

所述的托板的板面上设有摩擦层,物料置于托板上与托板相对静止。

所述的托板两端设有复位轮,机架上设有与复位轮配合的复位斜面,协助托板下降至第一位置时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对中机构对中物料时,物料位于可滑动的托板上且相对托板静止,对中机构推动物料时托板带动物料滑动至对中位,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中机构的推动造成的物料与托板、对中机构的接触面被摩擦刮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托板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板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托板处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对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对中机构对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对中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对中机构局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输送线对中装置,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对中机构2和滑动托料机构3,滑动托料机构3包括托板31、第一滑杆32以及滑杆座33,第一滑杆32安装在滑杆座33上,托板31通过滑块34自由滑动设于第一滑杆32上,机架1上设有台面11,托板31具有一低于台面11的第一位置311及至少一高于台面11的第二位置312,滑杆座33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托板31上下升降的升降组件35,滑杆座33上设有用于对中后锁定托板31的锁定组件36。

本实施例中,台面11为辊台。

参阅图5-图8所示,对中机构2包括齿轮21,齿轮21两侧平行设有与齿轮21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22及第二齿条23,第一齿条22及第二齿条23外侧均设有对齿条起导向作用的齿条导向轮24,第一齿条22与第二齿条23的一端分别通过活动座25连接推动组件26,齿轮21设于固定座27上,固定座27上设有驱动推动组件26的对中气缸28,对中气缸28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活动座25与第一齿条22相连接。

对中气缸28的活塞杆端部伸缩带动第一齿条22沿活塞杆伸缩方向运动,通过带动第一齿条22啮合的齿轮21转动实现第二齿条23做同步的反方向运动,避免现有技术由于两端对中机构2不同步造成定位不精准的现象。

推动组件26包括L型连接板261及安装于连接板261上的夹持件262,第一齿条22与第二齿条23通过活动座25分别与连接板261相连接。

活动座25滑动套设于第二滑杆29上,第二滑杆29穿设于活动座25并固定于固定座27上,活动座25与第二滑杆29连接处设有套设于第二滑杆29的长形杆套291,便于活动座25沿第二滑杆29稳定滑动,防止活动座25晃动。

升降组件35包括驱动托板31移动于第一位置311及第二位置312之间的一级升降气缸351,一级升降气缸351竖直向上固定于气缸固定板352上,托板31处于第二位置312时,一级升降气缸351的活塞杆伸长并顶抵于滑杆座33底部。

托板31具有高于第二位置312的第三位置313,升降组件35包括驱动托板31移动于第一位置311及第三位置313之间的二级升降气缸353,二级升降气缸353的缸体上端固定于气缸固定板352底面,托板31处于第三位置313时,二级升降气缸353的活塞杆伸长并顶抵于滑杆座33底部。

气缸固定板352两侧穿设于支撑柱354,支撑柱354上端顶抵于滑杆座33底面,支撑柱354随二级升降气缸353的活塞杆伸缩上下滑动。

参照图4所示,锁定组件36包括锁定气缸361及锁定固定座362,锁定气缸361竖直向上设于滑杆座33上,锁定气缸361的活塞杆端部套设有锁定块363并贯穿锁定固定座362,锁定块363用于加长锁定气缸361活塞杆的长度,锁定气缸361的活塞杆伸出,带动锁定块363顶抵于托板31底部,托板31即可被固定,使之不能滑动。

托板31板面上设有摩擦胶层314,物料4置于托板31上与托板31相对静止。

托板31两端设有复位轮315,机架1上设有与复位轮315配合的复位斜面12,托板31下降至第一位置311时,托板31两端的复位轮315沿复位斜面12下滑,协助偏离的托板31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如门板、组合门(门加门框)、大规格窗等长形板材的对中,安装时在机架1前后分别安装一组对中装置。

本实用新型运作步骤如下:

对中气缸28的活塞杆端部伸长,第一齿条22及第二齿条23一端向外延伸,带动推动组件26的夹持件262向台面11两侧移动,夹持件262处于台面11两侧。

物料4由上一工序输送至台面11。

滑动托料机构3的一级升降气缸351开启,一级升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设于滑杆座33上的托板31由台面11下方的第一位置311托起至台面11上方的第二位置312,台面11上的物料4同时也被托板31托起至第二位置312。

对中气缸28的活塞杆端部收缩,第一齿条22及第二齿条23一端向内运动,带动推动组件26的夹持件262向台面11中间运动,推动物料4及相对物料4静止的托板31向对中位滑动对中,当物料4及托板31处于对中位时,锁定气缸361开启,锁定气缸361的活塞杆伸出,带动锁定块363顶抵于托板31底部,托板31即被固定,不能滑动,夹持件262回复台面11两侧,对中完成。

开启二级升降气缸353,将设于滑杆座33上的托板31由第二位置312托起至第三位置313,抬高物料4位置,便于机械手抓取物料4至下一工序。

本实用新型对中物料4时,物料4位于可滑动的托板31上且相对托板31静止,对中机构2推动物料4时托板31带动物料4滑动至对中位,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中机构的推动造成的物料4与托板31、对中机构的接触面被摩擦刮花的问题。

文中应用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