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058发布日期:2019-05-07 21:3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置物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箱。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使用置物箱对物品进行收集和流转。目前使用的置物箱多是固定边板结构,当货物卸载后,采用堆叠的方式放置,这种结构不利于存放,空箱仍旧占据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箱,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箱底,形状为长方体,表面设置有内凹的矩形槽;箱盖,形状为长方体;以及箱体,箱体设置在箱底与箱盖之间,下部设置在矩形槽内,上部与箱盖相连,其中,箱体包括两块大小相同的矩形面板和两块大小相同的矩形侧板,矩形面板和矩形侧板首尾相连构成横截面为矩形的封闭结构,矩形面板和矩形侧板相连且相连的两板间设置有第一折痕,两块相对设置的矩形侧板的中部均设置有折叠线,矩形侧板通过折叠线向箱体内部折叠使得箱体折叠起来,箱体还设置有两块矩形底板,矩形底板一端与矩形面板下部相连,另外一端为自由端,矩形底板与矩形面板相连处形成第二折痕,第二折痕平行于箱底,矩形底板沿第二折痕翻折,一块矩形面板上设置有一开口,开口外设置有封板及封箱带,封板一端与矩形面板相连,另一端为自由端,封板与矩形面板相连处形成第三折痕,封板沿第三折痕向箱体外部打开,封箱带用于从箱体外部将封板与矩形面板连接起来并对开口进行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箱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箱底具有多个倒凸台形状的空心撑脚,空心撑脚均匀分布在箱底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箱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箱盖下部具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通过将箱盖边界连续向箱盖下方垂直折弯出同等长度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箱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箱盖表面具有与空心撑脚数量相等,形状相配的凹坑。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箱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箱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拉手。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折叠箱,因为折叠箱的可折叠性,折叠箱的箱盖、箱底的可拆卸,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实践中大大减小了存放时空箱占据的空间,且大大降低了其长途运输成本。

折叠箱的多个箱盖可嵌套码放,折叠箱的多个箱底可嵌套码放,多个箱盖及多个箱底也可嵌套码放,折叠箱箱体折叠后形状一致,可整齐码放,这些特征使得折叠箱存放时占用空间大大降低且保持外观整齐。

折叠箱箱盖的翻边设计及箱底的凹槽设计使折叠箱在使用时箱体可牢固得连接在箱盖及箱底之间,提高了箱子的牢固性。

折叠箱在使用时箱体上的矩形底板可平铺在箱底上,使得箱体与箱底间隔离,避免了箱底上的杂物垃圾进入箱体。

折叠箱的箱体上的开口,封板,封箱带的配合使用使折叠箱在使用时从外部通过开口便捷的向箱体内存放或取用物件并可可方便的将开口封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折叠箱的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箱作详细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折叠箱的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折叠箱100具有:箱底10,箱体20,箱盖30。

箱底10具有上部和下部,其横截面为长方形,包含矩形凹槽11,多个撑脚12,在本实施例中撑脚12为6个。

矩形凹槽11位于箱底10上部且其四边沿箱底10的四边朝向箱底10内部设置,具有长边和宽边。

6个撑脚12在箱底10下部,为对箱底10进行冲压形成形状大小相同的空心结构,其形状为倒凸台结构,凸台的纵截面为矩形或梯形,其在箱底10的四角各有一个,其余2个位于两条长边中间并与四角的撑脚12皆紧靠矩形凹槽11,每个撑脚12都是以其横截面的长边平行箱底10长边方向设置,撑脚12的空心结构能使多个箱底10相互嵌套。

箱体20具有上端和下端,位于箱底10的上部,包括一连续封闭的主体整板及两块矩形底板。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整板通过对其折弯使其围成的连续封闭空间横截面呈一中空矩形,其大小形状与箱底10的连续凹槽11相同。并因此在主体整板上形成两块大小相等的矩形面板21及两块大小相等的矩形侧板24,矩形侧板较矩形面板要小,且其下端能插入连续凹槽11里。

两块矩形侧板24的中间在箱体20高度方向上各有一条到达此块矩形侧板24的边缘的可向箱体20内部弯折的折叠线22,两块矩形面板21可通过沿折叠线22将两块矩形面板21折叠起来。使得箱体20压缩成四层面板相互紧贴的结构。

箱体20的矩形底板分别粘贴于矩形面板21的下部,通过箱体表面施加的粘膜粘在不到箱体20下端板边处,并可以沿箱体高度方向翻折或收拢紧贴在矩形面板21上。主体整板插入箱底10的连续凹槽11时,两块矩形底板可通过翻折方式平铺于箱底10的上部。

箱体20的矩形面板21中的一块的上部中间部位有一开口结构23,为矩形面板21的一部分且呈长方形,其通过一边与矩形面板21相连,一条边使用矩形面板21的长边的一段,其余两边与矩形面板21割开形成,且整个开口构造23沿与矩形面板相连的一边可向箱体20内部或外部弯折,也可通过用封箱带封闭割开矩形面板21的开口结构23的两边从箱体外部将开口结构23封闭于矩形面板21上。由此可见开口结构23可快捷简单在箱体内部和外部形成通口并封闭。

箱盖30具有上部和下部,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横截面形状大小与箱底10相同,位于箱体20上部,具有翻边结构31,一凸台结构32,两个软质拉手33。

翻边结构31为箱盖30边缘下部经冲压而出,具有一定宽度,整体呈中空长方形构造,箱体20的上部可插入此长方形构造形成扣接连接。

凸台结构32位于箱盖上部的中部,由对箱盖30冲压形成,此结构能使箱盖30间可嵌套。凸台结构32在箱盖上部形成的多处形状一致的凹坑34,本实施例为6处,其在箱盖30的布局,大小形状与本实施例中箱底10下部的6个撑脚12的布局,大小形状相同,可将箱底10下部的6处撑脚与箱盖上部的6处凹坑34相互嵌套。

箱盖30上部上的凸台构造32的顶面两端各有一个软质拉手33。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0可通过卡接深度与箱底10上部在边缘处的矩形凹槽11卡接。箱体20的上边缘可通过插入箱盖30下部的翻边结构31内与之扣接。

箱体20还有一种实施方式:将矩形面板21与矩形侧板24按同一方向、单面粘在同一块长方形软质材料的长边方向上,板之间彼此不相连,板边与板边之间空开相同的距离,使板边与板边间仅为软质材料连接,然后再将此软质材料首尾相连使此软质材料围成一连续封闭空间且横截面呈一中空矩形,其大小形状与箱底10的连续凹槽11相同,在上面实施例中涉及的软质材料塑料、无纺布等。

进一步的,箱体20还可以有一种实施方式:将矩形面板21与矩形侧板24按同一方向、双面分别粘在两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软质材料的长边方向上,且两块软质材料在长度、宽度方向上相互对齐。板之间彼此不相连,板边与板边之间空开相同的距离,使板边与板边间仅为软质材料连接,然后再将两块软质材料各自首尾相连使两块软质材料作为一条边界围成一连续封闭空间且横截面呈一中空矩形,其大小形状与箱底10的连续凹槽11相同,在上面实施例中涉及的软质材料塑料、无纺布等。

进一步的,箱盖30还可以有一种实施方式:箱盖30下部具有一连续矩形凹槽且其四边沿箱盖30的四边朝向箱盖30内部设置,箱体20上端可通过插入此矩形凹槽与箱盖30卡接。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折叠箱,因为折叠箱的可折叠性,折叠箱的箱盖、箱底的可拆卸,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实践中大大减小了存放时空箱占据的空间,且大大降低了其长途运输成本。

折叠箱的多个箱盖可嵌套码放,折叠箱的多个箱底可嵌套码放,多个箱盖及多个箱底也可嵌套码放,折叠箱箱体折叠后形状一致,可整齐码放,这些特征使得折叠箱存放时占用空间大大降低且保持外观整齐。

折叠箱箱盖的翻边设计及箱底的凹槽设计使折叠箱在使用时箱体可牢固得连接在箱盖及箱底之间,提高了箱子的牢固性。

折叠箱在使用时箱体上的矩形底板可平铺在箱底上,使得箱体与箱底间隔离,避免了箱底上的杂物垃圾进入箱体。

折叠箱的箱体上的开口,封板,封箱带的配合使用使折叠箱在使用时从外部通过开口便捷的向箱体内存放或取用物件并可方便的将开口封闭。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