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167发布日期:2019-08-21 00:27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受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受料斗。



背景技术:

抓料斗向受料斗中卸料时,需要采取诱导空气动静压转换的措施,以实现泄压扬尘抑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能够保证足够吸风量的高效除尘的风机强力排风系统,来解决受料斗和系统排风口处的扬尘污染。但这类系统结构复杂、造价高,运行费用也大,特别是用于码头散装物料转运时,由于空气潮湿,常常使滤袋板结失效。

事实上,料斗扬尘抑制的关键不是气固分离,而是含尘空气的收纳。只要及时把诱导气流控制好,就能解决扬尘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料斗,用以简化现有技术中的泄压扬尘抑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料斗,包括料斗侧壁和由所述料斗侧壁围合形成的落料腔,所述料斗侧壁上连接有与所述落料腔相连通的呼吸器;向所述落料腔投料时,所述呼吸器吸气以将所述落料腔中的扬尘吸入所述呼吸器;停止向所述落料腔投料后,所述呼吸器呼气以排出进入所述呼吸器中的气体,为下一次投料做准备。

优选地,所述呼吸器包括器身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器身单元运动,以使所述呼吸器吸气时内部容积快速扩张,和/或使所述呼吸器呼气时内部容积缓慢回缩。

优选地,所述料斗侧壁上开设有呼吸条缝,所述呼吸器通过所述呼吸条缝与所述落料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呼吸条缝开设有多条。

优选地,所述呼吸条缝沿着所述料斗侧壁的周向分布,沿着所述呼吸条缝的上缘设置有防止物料落入所述呼吸条缝的挡沿。

优选地,所述器身单元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料斗侧壁移动的侧板,和连接在所述侧板和所述料斗侧壁之间的能够展开和收回的折叠件。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底部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料斗侧壁的底部,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所述侧板的顶部朝向远离所述料斗侧壁的方向快速运动以使所述呼吸器的内部容积快速扩张,以及能够控制所述侧板的顶部朝向靠近所述料斗侧壁的方向缓慢运动以使所述呼吸器的内部容积缓慢回缩。

优选地,所述呼吸器的底部设置有诱导卸灰管,以排出所述呼吸器中的沉降的粉尘。

优选地,所述受料斗包括多个所述呼吸器。

优选地,所述落料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感测落料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料斗。该受料斗的料斗侧壁上连接有与落料腔相连通的呼吸器。利用该呼吸器的吸气和呼气对诱导气流的泄压进行如下控制:当抓料斗向落料腔投料时,呼吸器吸气产生吸力,从而使落料腔中的扬尘进入呼吸器;而当抓料斗停止向落料腔投料后,呼吸器呼气,从而使进入呼吸器中的气体排出,以备下一次投料时使用。呼吸器具有较大的内部容积,气体在呼吸器内的流动速度远远小于在呼吸器入口处的流动速度,粉尘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在呼吸器内沉降。也就是说,此时落料腔中因投料产生的空气动静压转换已经完成,呼吸器中的粉尘基本不会被吹回落料腔中,而主要是在呼吸器中进行沉降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能够进行吸气和呼气的呼吸器,来诱导落料腔中的气流,使得落料腔中的扬尘被吸入呼吸器中,并且在呼吸器中发生沉降。由于使用了呼吸器,受料斗不再需要单独设置的除尘器和风机强力排风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受料斗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受料斗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料斗侧壁 2呼吸器 3控制单元

4挡沿 5呼吸条缝 6侧板

7折叠件 8诱导卸灰管 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料斗。参考图1,该受料斗包括料斗侧壁1,料斗侧壁1围合形成落料腔。抓料斗移动到对准落料腔的位置时,可以向落料腔中投料。为了防止投料过程中由于空气动静压转换而导致物料中的细微颗粒产生扬尘,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料斗侧壁1上连接有呼吸器2。该呼吸器2与落料腔相连通,以诱导气流泄压。当抓料斗向落料腔投料时,呼吸器2吸气产生吸力,从而将落料腔中的扬尘吸入呼吸器2;而当抓料斗停止向落料腔投料后,呼吸器2呼气,从而使进入呼吸器2中的气体排出,为下一次投料时进行吸气做好准备。在此期间,呼吸器中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排出的是净化空气,实现扬尘的视觉不可见效果。籍此,可以避免使用单独设置的除尘器和风机强力排风系统,降低了抑尘系统的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具体地,为了实现呼吸器2吸气和呼气,其内部容积应能够扩张和回缩。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呼吸器2包括器身单元和控制单元3。器身单元用以使呼吸器2构造成具有可变内部容积的结构。例如但不限于,器身单元可以构造成内部具有活塞、或者风箱式的结构来改变容积,也可以构造成类似于手风琴式的褶皱结构来改变容积,还可以构造成其他任何可以改变容积的结构。控制单元3则用以控制器身单元的运动,使得呼吸器2的内部容积能够发生改变。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控制单元3的控制方式为尽量使得呼吸器2吸气时内部容积快速扩张,从而使得落料时产生的扬尘能够快速被吸入呼吸器2中,还可以优选尽量使得呼吸器2呼气时内部容积缓慢回缩,从而尽可能避免呼吸器2中沉降的粉尘颗粒被吹回到落料腔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设置扩张时间和回缩时间。例如但不限于,扩张时间可以设置为1秒到7秒,优选3秒到5秒;回缩时间可以设置为1分钟到5分钟,优选1.5分钟到2.5分钟。另外,控制单元3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卷扬机、气动推拉杆、液压推拉杆等。

继续参考图1,在料斗侧壁1上开设有呼吸条缝5,呼吸器2通过呼吸条缝5与落料腔相连通。也就是说,呼吸条缝5相当于是落料腔和呼吸器2之间的气流通道,扬尘就是通过呼吸条缝5从落料腔进入到呼吸器2中。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呼吸器2连接在料斗侧壁1的外壁上,料斗侧壁1构成呼吸器2的器身单元的一部分,呼吸条缝5开设在料斗侧壁1的构成呼吸器2的器身单元的那部分区域内。也就是说,呼吸条缝5只应使落料腔连通至呼吸器2,而不应使落料腔连通至呼吸器2以外的区域,籍此确保呼吸器2抽吸扬尘时具有较高的效率。需要强调的是,呼吸器2本身具有较大的内部容积,而呼吸条缝5是窄隙,气体在呼吸器2内部的流动速度远远小于在呼吸条缝5处的流动速度,即使在呼气阶段,被吸入呼吸器2中的粉尘颗粒也是以重力沉降为主要的运动方式。

优选地,呼吸条缝5开设有多条,籍此可以提高抽吸扬尘的效率。优选地,呼吸条缝5沿着料斗侧壁1的周向分布,布置在略高于堆料高度的位置;沿着呼吸条缝5的上缘可以设置防止物料落入呼吸条缝5的挡沿4,以提高抽吸扬尘的效率并且降低设备维护工作量。

仍然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器身单元包括能够相对于料斗侧壁1移动的侧板6,和连接在侧板6和料斗侧壁1之间的能够展开和收回的折叠件7。将呼吸器2的一个侧面设置成平整板状结构,有利于使沉降在其上的粉尘颗粒顺利滑落。折叠件7连接在侧板6和料斗侧壁1之间,可以通过其在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的运动,来实现呼吸器2的内部容积的变化。优选地,侧板6可以使用与料斗侧壁1相同的材质来制造,折叠件7可以使用诸如帆布的柔性材料制造。可以想到,通过折叠件7的密封包覆作用,可以使呼吸器2构造成基本密闭的空间结构,只通过呼吸条缝5与落料腔连通。当折叠件7快速展开时,落料腔中的扬尘可以被快速地从呼吸条缝5抽吸到呼吸器2中。

优选地,可以将侧板6的底部可旋转地连接至料斗侧壁1的底部,使得侧板6可以围绕转动轴相对于料斗侧壁1旋转。如图1中所示,这样就可以只在顶面和两个侧面设置折叠件7,而控制单元3只需在一处或两处控制侧板6的顶部的运动,就可以实现呼吸器2的容积的变化。具体地,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侧板6的顶部朝向远离料斗侧壁1的方向快速运动,从而使呼吸器2的内部容积快速扩张;控制单元3也可以控制侧板6的顶部朝向靠近料斗侧壁1的方向缓慢运动,从而使呼吸器2的内部容积缓慢回缩。可以发现,在该实施方式中,当需要呼吸器2的内部容积快速扩张时,侧板6的顶部朝向远离料斗侧壁1的方向快速运动的过程中,侧板6的重力作用可以加速侧板6的运动,甚至侧板6仅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即可实现顶部朝向远离料斗侧壁1的方向快速运动,由此可以降低控制单元3的控制难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参考图1和图2,落料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感测落料的压力传感器9,该压力传感器9与控制单元3电连接。当抓料斗落料时,受料斗内压力传感器9感受到压力冲击信号后可以启动控制单元3。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受料斗的高度方向上,侧板6可以沿着料斗侧壁1的全部高度延伸,籍此呼吸器2可以获得的较大的内部容积,吸气效率更高,粉尘颗粒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沉降空间。另外,控制单元3还可以通过控制侧板6相对于料斗侧壁1的旋转角度来控制呼吸器2的吸风量,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受料斗可以适用于多种工况。

综上,以控制单元3为卷扬机为例,当压力传感器9感受到压力冲击信号后可以启动卷扬机释放拉索,侧板6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绕转轴转动并快速运动到远离料斗侧壁1的位置,实现对扬尘的抽吸。待落料完毕、吸气完成后,控制单元3可以控制卷扬机使拉索回收,以使侧板6的顶部朝向靠近料斗侧壁1的方向缓慢运动,避免粉尘颗粒被吹回落料腔,实现扬尘的视觉不可见。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呼吸器2的底部设置有诱导卸灰管8,以排出呼吸器2中的沉降的粉尘。沉降的粉尘落入诱导卸灰管8中或者落到诱导卸灰管8的入口附近后,待下次落料腔有物料落料时,将被诱导进物料主体,使得粉尘颗粒重新回到物料中,避免细微颗粒物料的丢失。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受料斗可以包括多个呼吸器2。当受料斗体积很大需要较大的吸风量才能将扬尘抽吸干净时,或者当有其他结构影响呼吸器2的布置时,可以将呼吸器2构造成任意多个,采取适当的方式布置在料斗侧壁1的外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