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4984发布日期:2019-09-29 15:1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装配晶体的过程中,都需要将晶体抓取进行位置矫正后才能进行装配,但是传统的抓取装置并没有矫正的功能,只能将晶体抓取起然后由人工矫正或者送至专门的矫正装置中进行位置矫正,人工矫正不仅成本高并且速度慢、精度底,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操作;专门的矫正装置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生产线在规划时必须为矫正装置留有安装空间,并且装配生产线时还需要进行抓取装置和矫正装置的调试才能进行生产工作,整个过程下来成本巨大并且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式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所述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包括:基座、电机、吸嘴装置、第一凸轮、左右矫正装置和前后矫正装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的竖直导轨,所述左右矫正装置与所述竖直导轨活动连接,所述前后矫正装置与所述竖直导轨活动连接,所述吸嘴装置与所述竖直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凸轮分别与所述吸嘴装置、所述左右矫正装置和所述前后矫正装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凸轮啮合连接,当所述电机转动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转动,所述第一凸轮转动驱动所述左右矫正装置张开,所述第一凸轮转动驱动所述前后矫正装置张开,所述第一凸轮转动驱动所述吸嘴装置向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包括: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矫正装置包括:第一滑轨和左右矫正臂;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左右矫正臂与所述第一滑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矫正装置还包括:第一推板;所述左右矫正臂上设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一滑轮卡合,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一凸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竖直导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矫正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左右矫正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矫正装置包括:第二滑轨和前后矫正臂;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前后矫正臂与所述第二滑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矫正装置还包括:第二推板;所述前后矫正臂上设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二滑轮卡合,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一凸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竖直导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矫正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后矫正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嘴装置包括:第三推板;所述第三推板与所述第一凸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推板与所述竖直导轨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嘴装置还包括:吸取部,所述吸取部和所述第三推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抓取和矫正的功能,无需额外的矫正装置,大大降低了晶体的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所述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包括:基座10、电机20、吸嘴装置30、第一凸轮40、左右矫正装置50和前后矫正装置60;所述电机20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基座10上设有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的竖直导轨11,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与所述竖直导轨11活动连接,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与所述竖直导轨11活动连接,所述吸嘴装置30与所述竖直导轨1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凸轮40分别与所述吸嘴装置30、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和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啮合连接,所述电机20与所述第一凸轮40啮合连接,当所述电机20转动时,所述电机20带动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驱动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张开,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驱动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张开,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驱动所述吸嘴装置30向下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和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用于调整晶体的左右位置,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用于调整晶体的前后位置,所述吸嘴装置30用于吸取外部晶体;当所述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抓取外部晶体时,所述电机20转动带动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张开,所述电机20转动带动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张开,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和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张开的同时,所述吸嘴装置30向下滑动牢固的吸取外部晶体,然后所述电机20反向转动带动所述吸嘴装置30向上滑动复位,所述电机20反向转动带动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闭合调整外部晶体的左右位置,所述电机20反向转动带动前后矫正装置60闭合调整外部晶体的前后位置,完成位置矫正后再次反向转动所述电机20通过所述吸嘴装置30将外部晶体传送出所述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四边自动校正取放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抓取和矫正的功能,无需额外的矫正装置,大大降低了晶体的装配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20包括:第二凸轮21;所述第二凸轮21与所述第一凸轮40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轮21与所述第一凸轮40啮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电机20与所述第一凸轮40的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包括:第一滑轨51和左右矫正臂52;所述第一滑轨51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所述左右矫正臂52与所述第一滑轨51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右矫正臂52的数量为2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51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还包括:第一推板53;所述左右矫正臂52上设有第一滑轮521,所述第一推板53与所述第一滑轮521卡合,所述第一推板53与所述第一凸轮40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推板53与所述竖直导轨11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机20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推板53向下滑动推动所述左右矫正臂52使所述左右矫正臂52张开;通过所述第一滑轮521使所述第一推板53向下滑动推动所述左右矫正臂52张开更加省力;当所述电机20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40带动所述左右矫正臂52收缩闭合调整外部晶体的左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矫正装置5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54;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4固定设置在所述左右矫正臂5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左右矫正臂52张开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4被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4收缩复位作用下所述左右矫正臂52更加容易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包括:第二滑轨61和前后矫正臂62;所述第二滑轨61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所述前后矫正臂62与所述第二滑轨61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后矫正臂62的数量为2个,所述前后矫正臂6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61上,所述前后矫正臂62与所述左右矫正臂52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还包括:第二推板63;所述前后矫正臂62上设有第二滑轮621,所述第二推板63与所述第二滑轮621卡合,所述第二推板63与所述第一凸轮40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推板63与所述竖直导轨11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机20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40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推板63向下滑动推动所述前后矫正臂62使所述前后矫正臂62张开;通过所述第二滑轮621使所述第二推板63向下滑动推动所述前后矫正臂62张开更加省力;当所述电机20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40带动所述前后矫正臂62收缩闭合调整外部晶体的前后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矫正装置60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64;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4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后矫正臂6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前后矫正臂62张开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4被拉伸变形,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4收缩复位作用下所述前后矫正臂62更加容易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吸嘴装置30包括:第三推板31;所述第三推板31与所述第一凸轮40啮合连接,所述第三推板31与所述竖直导轨11活动连接;所述吸嘴装置30还包括:吸取部32,所述吸取部32和所述第三推板3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机20转动带动所述吸取部32向下滑动吸取外部晶体后,所述电机20反转带动所述吸取部32向上滑动复位。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