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塔筒的轻轨升降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3886发布日期:2019-06-11 21:3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风力发电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塔筒的轻轨升降舱。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属于清洁无害的可再生能源,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为显著,被世人广泛应用。其中,风力发电设备一般是设置在塔筒中进行工作的,而塔筒的高度小则几十米,大则有超过百米之高。

然而,目前塔筒顶部的工作间均靠垂直的钢架爬梯,通过钢架爬梯爬上塔筒的塔顶工作间,是一件十分费力耗时的体力活,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这种滞后的传统配置与时代发展极为不协调,故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塔筒的轻轨升降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塔筒的轻轨升降舱,包括载人舱,所述的载人舱设在塔筒内;其中,所述的载人舱与两组轨道进行滑动连接,并通过钢绞绳与用于驱动载人舱升降的电动绞机相连;所述的两组轨道对称安装在塔筒的内壁上,且为轻质倒“凵”型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载人舱顶部固定有吊环,所述的吊环上系有钢绞绳,所述的钢绞绳与电动绞机相连,所述的电动绞机安装在塔筒顶部。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轨道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与载人舱进行滑动连接。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载人舱两边外壁上至少各安装有两组滑轮,所述的滑轮设在凹槽内,并与凹槽进行滑动连接。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载人舱上设有载人舱门。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载人舱内设有用于进出塔筒顶部工作间的爬梯。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工作间底部设有与爬梯相对应的入口。

本发明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轻轨升降舱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将其安装在风力发电塔筒内,可用于载送工作人员进出塔顶的工作间,具有轻松、安全、便捷的特点,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该升降舱可以进行维护配件等的运送。

(2)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绞机,并将电动绞机通过钢绞绳与载人舱相连,可以驱动载人舱进行升降;另外,通过设置两组带有凹槽的轻质倒“凵”型结构的轨道与载人舱进行滑动连接,可以通过电动绞机带动载人舱进行稳定、匀速地升降,从而可以安全、稳定地将工作人员载送到工作间中。

(3)本发明还通过在载人舱内设置爬梯,可与塔筒顶部的工作间相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出工作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塔筒的轻轨升降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轨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载人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载人舱、2-轨道、3-电动绞机、4-钢绞绳、5-载人舱门、6-吊环、7-入口、8-凹槽、9-滑轮、10-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具体实施例是结合本说明书中提供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具体、清楚的描述。其中,说明书的附图只是为了用于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呈现得更加清楚明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或使用中的形状或大小,以及也不能将附图的标记作为所涉及的权利要求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采用到的术语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理解术语的具体含义。譬如,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术语“安装”可以定义为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或者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安装等;所采用的术语“设置”和“设有”,可以定义为接触式设置或者未接触式设置等;所采用的术语“连接”和“相连”可以定义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活动连接等;所采用的术语“相匹配”可以定义为形状或大小上的相同或相近等;所采用的方位词术语均是以附图为参考或者根据以实际情况以及公知常识所定义的方向为准。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塔筒的轻轨升降舱,该轻轨升降舱安装在风力发电塔筒内,可以直通塔筒顶部的工作间;具体的,该轻轨升降舱包括载人舱1,上述的载人舱1设在塔筒内,上述的载人舱1顶部固定有吊环6,上述的吊环6上系有钢绞绳4,上述的钢绞绳4与电动绞机3相连,上述的电动绞机3安装在塔筒顶部。

其中,电动绞机3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见减速电动绞机,也可选用现有技术的电动卷扬机;通过驱动电动绞机3,可以收放钢绞绳4,从而可以带动载人舱1进行上升或下降,以实现将人载送到塔筒的工作间中。

进一步,为了可以使载人舱1进行稳定的升降,上述的载人舱1与两组轨道2进行滑动连接,上述的两组轨道2对称安装在塔筒的内壁上;具体的,上述的轨道2为轻质倒“凵”型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但可以起到稳定地支撑作用;上述的轨道2设有凹槽8,上述的载人舱1两边外壁上各安装有四组滑轮9,上述的滑轮9设在凹槽8内,并与凹槽8进行滑动连接。通过驱动电动绞机3收放线带动载人舱1升降时,载人舱1可以可以沿着两组轨道2进行稳定地、匀速地升降运动。

进一步,上述的载人舱1上设有载人舱门5,便于工作人员进出载人舱1。另外,上述的载人舱1在钢绞绳4、电动绞机3以及轨道2的支撑下,最多可以负重300kg,可同时承载两人往返于塔底和塔顶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载人舱1内还设有控制电动绞机3的plc控制器或遥控器(图中未画出),便于工作人员在载人舱1内可以控制电动绞机3驱动载人舱1进行升降。

实施例2

参照附图1和3,为了便于载人舱1内的工作人员可以顺利进入塔筒顶部的工作间,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的,上述的载人舱1内安装有爬梯10,上述载人舱1的顶部设有通孔,通孔与爬梯10相连,上述的爬梯10用于工作人员进出塔筒顶部工作间的;上述的工作间底部设有与爬梯10相对应的入口7。当载人舱1上升到顶部时,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载人舱1内的爬梯10和工作间底部的入口7爬进塔筒顶部的工作间中。

本发明提供的轻轨升降舱,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载人舱门5可以进入到载人舱1内,并且还可以携带维护配件;接着通过驱动电动绞机3收线,可以带动载人舱1稳定、匀速地上升到塔筒顶部,与工作间的入口7相通,工作人员便可沿着载人舱1内的爬梯10爬进工作间中进行维修等工作。当需要回到塔底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入口7进入到载人舱1内,然后通过驱动电动绞机3放线,可以使载人舱1稳定、匀速地往下滑动,从而可以将工作人员安全、便捷地载送到塔筒底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绞机3,并将电动绞机3通过钢绞绳4与载人舱1相连,可以驱动载人舱1进行升降;另外,通过设置两组带有凹槽8的轻质倒“凵”型结构的轨道2与载人舱1进行滑动连接,可以通过电动绞机3带动载人舱1进行稳定、匀速地升降,从而可以安全、稳定地将工作人员载送到工作间中。本发明还通过在载人舱1内设置爬梯10,可与塔筒顶部的工作间相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出工作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针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具体、清楚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的方案或特征,在上面实施例中就不作详细地描述了。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从而可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