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8641发布日期:2019-09-21 00:0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放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线在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采用被动放线的方式进行放线。即通过对电磁线施加一个牵引力,将电磁线从装载体中抽出,在这个过程中装载体固定不动。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放线,电磁线表面与装载体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很容易磨损电磁线的表面,导致电磁线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电磁线质量的自动放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放线装置,设置在装载体的轴向上,自动放线装置包括旋转驱动组件、旋转组件、张力补偿组件和出线组件;旋转组件包括旋转臂、第一滑轮和配重件,旋转臂与旋转驱动组件连接,第一滑轮设置在旋转臂的第一端,配重件设置在旋转臂的第二端;出线组件包括支撑架、支承座和出线滑轮,支撑架与旋转臂连接,张力补偿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承座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出线滑轮设置在支承座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旋转臂和第一滑轮,对电磁线施加牵引力的同时,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臂旋转,旋转臂的旋转方向与绕装载体上电磁线的释放方向同向,有利于实现自动放线,避免在放线过程中损坏电磁线,保证电磁线的质量;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张力补偿组件,有利于保证电磁线在放线过程中始终保证一定的张紧力,有利于电磁线的顺利放线;通过在旋转臂的第二端设置配重件,有利于保持旋转臂两端平衡。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臂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分别与支撑架和旋转驱动组件连接,旋转臂的第一端凸出装载体的周面;旋转臂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滑轮、衬套和第二滑轮,衬套沿旋转臂的第一端端部向下延伸,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设置在衬套的上下两端。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旋转臂的中部设置连接座,连接座与旋转驱动组件连接,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带动连接座,带动旋转臂旋转,旋转臂的第一端凸出装载体的周面,避免电磁线与装载体较凸出的表面发生摩擦,影响电磁线的质量。

进一步的方案是,衬套的下端部设置有滑轮支座,衬套与滑轮支座之间设置有压簧,第二滑轮设置在滑轮支座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压簧,有利于滑轮支座的锁紧,防止滑轮支座在旋转过程中松动甚至脱落。

进一步的方案是,配重件与旋转臂的第二端滑动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配重件与旋转臂滑动连接,通过调节配重件在旋转臂第二端上的位置来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装载体,实用性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张力补偿组件包括导向滑轮、张紧轮和连接杆,导向滑轮设置在支撑架上,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支撑架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张紧轮,张紧轮设置在第一滑轮和导向滑轮之间,导向滑轮、张紧轮和第一滑轮在竖直方向上呈三角形布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连接杆和张紧轮,在安装该自动放线装置时,通过调节连接杆的安装角度来调节电磁线的张紧力,有利于保证放线操作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的方案是,自动放线装置还包括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安装架和调节螺杆,装载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安装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凸出容纳空间,调节螺杆穿过安装架与装载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螺杆的端部设置有调节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节螺杆件实现安装架与装载体的快速安装固定连接,防止自动放线装置在放线过程中意外从装载体上脱落。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转动减振器和旋转轴,电机设置在安装架内,旋转轴的第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轴的中部与转动减振器连接,旋转轴的第二端与旋转臂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转动减振器,能有效减少自动放线装置在放线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壳体和螺纹套管,螺纹套管分别与壳体和安装架连接;转动减振器设置在壳体内,转动减振器与螺纹套管之间设置杯弹簧,杯弹簧套设在旋转轴的中部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壳体和螺纹套管,将转动减振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在转动减振器和螺纹套管之间设置杯弹簧,起防止转动减振器松脱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的自动放线装置设置在装载体6的轴向端部上,该自动放线装置包括旋转驱动组件1、旋转组件2、张力补偿组件3和出线组件4。旋转组件2包括旋转臂21和第一滑轮22,旋转臂21的中部设置连接座23,连接座23与旋转驱动组件1连接。旋转臂21至少一端凸出装载体6的周面,本实施例优选旋转臂21的两端均凸出装载体6的周面。在旋转臂21的第一端上设置第一滑轮22、衬套24、滑轮支座25和第二滑轮26,衬套24沿旋转臂21的第一端端部竖直向下延伸至电磁线7的表面,并与电磁线7表面具有预设距离。第一滑轮22设置在衬套24的上部,滑轮支座25设置在衬套24的下部,衬套24端部与滑轮支座25之间设置有压簧241,第二滑轮26设置在滑轮支座25上。第一滑轮22和第二滑轮26的切线与衬套24的轴线共线。第一滑轮22和第二滑轮26上均设置防跳脱保护装置27,该防跳脱保护装置27设置为弧形块,并沿第一滑轮22的滑槽或第二滑轮26的滑槽布置,防止电磁线7从第一滑轮22和第二滑轮26上脱落。第二滑轮26上设置线材导入套筒28,线材导入套筒28设置在第二滑轮26和装载体6之间。电磁线7从装载体6表面伸出,穿过线材导入套筒28并顺时针缠绕在第二滑轮26上,然后竖直穿过衬套24内部并顺时针缠绕在第一滑轮22上。

在旋转臂21的第二端上设置配重件29,配重件29与旋转臂21的第二端滑动连接,通过控制配重件29在旋转臂21第二端上的位置来调节旋转臂21的两端平衡,以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装载体6。

出线组件4包括支撑架41、支承座42和出线滑轮43。支撑架41设置为三脚支撑结构,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连接座23上。张力补偿组件3设置在支撑架41的侧面上,并处于第一滑轮22所在一侧。具体地,张力补偿组件3包括导向滑轮31、张紧轮32和连接杆33,导向滑轮31设置在支撑架41上。连接杆33的第一端与支撑架41连接,导向滑轮31设置在连接杆33一侧。连接杆33的第二端向第一滑轮22所在方向延伸且倾斜向上或向下设置,张紧轮32设置在连接杆33的第二端上。张紧轮32设置在第一滑轮22和导向滑轮31之间,且第一滑轮22、张紧轮32和导向滑轮3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导向滑轮31、张紧轮32和第一滑轮22在竖直方向上呈三角形布置。张紧轮32和导向滑轮31的连线与第一滑轮22和导向滑轮31的连线的夹角越大,电磁线7的张紧力越大。出线滑轮43设置在支承座42上,出线滑轮43上设置线材导出套筒44。支承座42内设轴承,轴承与支撑架41转动连接,可通过调节支承座42调整出线滑轮43的方向,实现电磁线7的出线方向可调性。导向滑轮31上设置有防跳脱保护装置27。从第一滑轮22输出的电磁线7先顺时针缠绕在张紧轮32上,再逆时针缠绕在导向滑轮31上,再顺时针缠绕在出线滑轮43上,接着穿过线材导出套筒44。当旋转驱动组件1驱动旋转组件2旋转时,连接座23、张力补偿组件3和出线组件4一起同步旋转。

参见图2并结合图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该自动放线装置还包括夹紧组件5,夹紧组件5包括安装架51和调节螺杆52。装载体6轴向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安装架51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向上凸出容纳空间。安装架51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设置在安装架51的两侧。装载体6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调节螺杆52穿过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调节螺杆52的上端部设置有调节器521,方便手动拧紧或松开调节螺杆52。安装架51的顶部还设置有螺帽522,螺帽522与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调节螺杆52上套设有保护套523,保护套523设置在螺帽522与调节器521之间,起保护调节螺杆52的作用。

旋转驱动组件1包括电机11、壳体12、螺纹套管13、转动减振器14和旋转轴15,电机11设置在安装架51内,电机1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安装架51的底部设置有盘式弹簧16,盘式弹簧16与电机11底部连接,用于减震。旋转轴15的第一端与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轴15的第二端与连接座23连接。旋转轴15的中部贯穿螺纹套管13和壳体12,并与设置在壳体12内的转动减振器14连接。螺纹套管13的上部与壳体12的底部螺纹连接,螺纹套管13的下部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架51连接。转动减振器14和螺纹套管13之间设置有多个杯弹簧17,多个杯弹簧17上下设置并套设在旋转轴15的中部上。转动减振器14优选为旋转阻尼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