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种子定量罐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6091发布日期:2019-09-21 02:2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作物种子定量罐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罐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作物种子定量罐装设备。



背景技术: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现在很多农民想要种植农作物都需要在市面上购买种子来进行种植,而现在市面上的种子一般是由厂家在专业的生产基地中培养农作物种子,随后再将种植好的农作物种子装入铁质包罐装中以便售卖。

目前,将农作物种子罐装的方式普遍是人工将农作物种子装入罐子内,随后再将罐子密封,这种方式在罐装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需要较多人工一起进行,较为耗费人力。

此外,在人工装取农作物种子时,不能够定量的将种子装入罐中,导致罐装不均匀。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罐装效率高、操作便捷、并且能够定量装取农作物种子的农作物种子定量罐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农作物种子罐装方式工作效率低、耗费人力、并且装取时不能够定量的将农作物装入罐子内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罐装效率高、操作便捷、并且能够定量装取农作物种子的农作物种子定量罐装设备。

一种农作物种子定量罐装设备,包括有右支架、料斗和左支架,右支架顶部嵌入式设有料斗,右支架左侧设有左支架,还包括有阻料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转盘,右支架上部内侧壁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阻料框,阻料框上开有开口,阻料框位于料斗内下部,右支架内侧顶部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盘,转盘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开有至少两个载料槽,左支架上开有落料口。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有导向管、上料管、电动圆盘和拔杆,右支架下部嵌入式倾斜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尾端连接有上料管,上料管嵌入式的设置在左支架上,上料管顶部位于阻料框正下方,上料管下部开有通槽,上料管左侧下部设有电动圆盘,电动圆盘外侧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至少两根拔杆,拔杆用于拨动罐子在上料管内向上移动一个罐子的身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封盖装置,封盖装置包括有压杆、压板、复位弹簧、齿条、连接轴和扇形齿轮,右支架顶部左侧滑动式设有压杆,压杆底部连接有压板,压杆顶部与右支架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在压杆上,压杆前侧面下部设有齿条,阻料框上设有连接轴,连接轴转动式连接在右支架上,连接轴左端连接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与齿条啮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有导向框、L形推杆、弹性件和推板,左支架内顶部设有导向框,导向框位于落料口下方,导向框左侧穿出左支架,导向框上滑动式设有L形推杆,L形推杆与上料管之间连接有弹性件,L形推杆与拔杆接触配合,L形推杆一端连接有推板,推板与导向框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片或弹力皮筋。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滚轴,拔杆的尾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轴。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阻料框转动将农作物种子装入载料槽中的罐子内,因阻料框每次能装入的农作物种子分量一致,从而保证了罐子内装取农作物种子的均匀性,达到定量装取的效果。而且通过上料装置运作,将罐子通过载料槽送入阻料框正下方内,能够方便罐子上料,降低了操作难度。在罐子内装取好农作物种子后,通过封盖装置将罐子密封,不需要人工封装,能提高罐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转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左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动圆盘和拔杆的主视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1…右支架,2…料斗,3…阻料框,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转盘,7…载料槽,8…左支架,9…落料口,10…导向管,11…上料管,12…通槽,13…电动圆盘,14…拔杆,15…封盖装置,151…压杆,152…压板,153…复位弹簧,154…齿条,155…连接轴,156…扇形齿轮,16…送料机构,161…导向框,162…L形推杆,163…弹力皮筋,164…推板,17…滚轴,100…罐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农作物种子定量罐装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有右支架1、料斗2和左支架8,右支架1顶部嵌入式设有料斗2,料斗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右支架1相连接,右支架1左侧设有左支架8,左支架8顶部为圆形,右支架1与左支架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还包括有阻料框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和转盘6,右支架1上部内侧壁设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右支架1相连接,第一电机的4输出轴上连接有阻料框3,阻料框3上开有开口,阻料框3位于料斗2内下部,右支架1内侧顶部设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盘6,转盘6平行于左支架8顶部,左支架8顶部与转盘6之间留有5mm的间隙,转盘6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开有四个载料槽7,左支架8上开有落料口9,载料槽7和落料口9均为圆形,落料口9的直径大于载料槽7的直径2CM。

当需要将农作物种子罐装时,可以使用本设备,首先工作人员将农作物种子倒入料斗2内,农作物的种子通过阻料框3上的开口落入阻料框3内,再将装取农作物的罐子100放入阻料框3下方的载料槽7内,启动第一电机4转动,第一电机4转动带动阻料框3转动,阻料框3内的种子落入罐子100内,再启动第二电机5转动带动转盘6转动,转盘6转动带动罐子100不再位于阻料框3下方,关闭第二电机5,然后将罐子100进行密封,罐子100密封后,启动第二电机5带动罐子100移动至落料口9正上方,罐子100通过落料口9落下,如此反复,就能够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罐装。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有导向管10、上料管11、电动圆盘13和拔杆14,右支架1下部嵌入式倾斜设有导向管10,导向管10左低右高,导向管10左部尾端连接有上料管11,上料管11垂直于转盘6,上料管11嵌入式的设置在左支架8上,上料管11顶部位于阻料框3正下方,上料管11下部左侧开有通槽12,上料管11左侧下部设有电动圆盘13,电动圆盘1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上料管11相连接,电动圆盘13外侧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六根拔杆14,拔杆14用于拨动罐子100在上料管11内向上移动一个罐子100的身位。

当需要放置罐子100时,可以先将罐子100预先摆放在导向管10内,导向管10内的罐子10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罐子100滑落至上料管11内时,启动电动圆盘13逆时针转动,电动圆盘13转动带动拔杆14逆时针转动,拔杆14转动带动罐子100向上移动一个身位,当有数个罐子100堆叠时,最上方的罐子100就位于载料槽7内,如此,就能逐个对罐子100进行上料,不需要人工一个个来添加罐子100。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封盖装置15,封盖装置15包括有压杆151、压板152、复位弹簧153、齿条154、连接轴155和扇形齿轮156,右支架1顶部左侧滑动式设有压杆151,压杆151垂直于转盘6,压杆151底部连接有压板152,压板152平行于转盘6,压杆151顶部与右支架1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53,复位弹簧153套在压杆151上,压杆151前侧面下部设有齿条154,齿条15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压杆151相连接,阻料框3上设有连接轴155,连接轴155转动式连接在右支架1上,连接轴155通过轴承座转动式地与右支架1相连接,连接轴155左端连接有扇形齿轮156,扇形齿轮156与齿条154啮合。

当需要将罐子100密封时,可以先将盖子放置在罐子100顶部,当阻料框3转动对罐子100进行下料的同时,通过连接轴155带动扇形齿轮156转动,扇形齿轮156转动通过齿条154带动压杆151向下移动,复位弹簧153被压缩,压杆151向下移动带动压板152向下移动挤压盖子将罐子100密封,如此就不需要人下压盖子,达到封罐省力的效果,扇形齿轮156转离齿条154时,在复位弹簧153的作用下压杆151向上复位。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送料机构16,送料机构16包括有导向框161、L形推杆162、弹力皮筋163和推板164,左支架8内顶部设有导向框161,导向框16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左支架8相连接,导向框161平行于左支架8顶部,导向框161位于落料口9下方,导向框161左侧穿出左支架8,导向框161右侧滑动式设有L形推杆162,L形推杆162与上料管11之间连接有弹力皮筋163,L形推杆162与拔杆14接触配合,L形推杆162一端连接有推板164,推板164与导向框161滑动配合。

当罐子100通过落料口9落下时,罐子100落入导向框161内,拔杆14转动推动罐子100向上移动的同时,并推动L形推杆162向左移动,弹力皮筋163被拉伸,L形推杆162向左移动带动推板164在导向框161内向左移动,推板164推动罐子100向左移动,如此避免罐子100堆叠在导向框161内。

如图4所示,还包括有滚轴17,拔杆14的尾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轴17,滚轴17通过轴销连接的方式与拔杆14相连接。

当拔杆14在推动罐子100向上移动或是推动L形推杆162向左移动时,滚轴17与罐子100和L形推杆162接触,滚轴17能够避免拔杆14直接与L形推杆162和罐子100接触,避免罐子100和L形推杆162磨损。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