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放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0556发布日期:2019-11-01 22:2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放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放线机构。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主要载体,广泛应用于电器装备、照明线路、家用电器等方面,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及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缆的生产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原材料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消费者在选购电线时,在一定程度上会首先对电缆的外观进行鉴别,而鉴别的主要工作是注意电缆外观是否光滑平整,绝缘和护套层有无损坏,从电缆的横截面看时,注意电缆的整个圆周上绝缘或护套的厚度是否均匀,是否产生偏芯。

从上述情况可知,电缆的外观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电缆行业的发展。目前,电缆生产中的一道环节-电缆卷绕,其目的将电缆以线辊形式卷绕,使其便于封装、运输以及使用。如图1所示,在将电缆卷绕时,首先需使用放线盘15进行放线,之后将电缆绕在滚轮16中的凹槽中,电缆在滚轮16上缠绕并通过滚轮16的扭力使得电缆各个面被拉平,进一步使得电缆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在此过程中,因放线盘15在放线过程中,放线盘15上的线缆位置会发生变化,滚轮16需要采用往复丝杆排线器跟随放线盘15的线缆进行移动,防止线缆与滚轮16中凹槽的侧壁发生摩擦,影响线缆表面质量,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线缆移出滚轮16中的凹槽。

但是,采用往复丝杆排线器加工成本高,并且丝杆的齿槽存在因灰尘等因素造成行程难以调节甚至卡死等问题,使得后期进行维修增加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往复丝杆排线器使得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放线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放线机构,其中,包括:转矩限制器,转矩限制器具有传动带;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将传动力传动到转矩限制器;顶轴机构,顶轴机构具有驱动端,顶轴机构位于转矩限制器一侧;环形轴,环形轴套装在顶轴机构的驱动端,转矩限制器通过传送带连接环形轴;压轮,顶轴机构位于压轮一侧,转矩限制器与顶轴机构位于压轮的一侧相同,压轮与顶轴机构之间具有高度差;导轮,导轮位于压轮另一侧,导轮具有:导槽,导槽为横向水平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在进行装盘时启动顶轴机构接合放线盘的中心孔;其次拉动放线盘上方或下方的线头,将线头绕过放线部上方或下方的压轮,再将线压在放线部上方压轮的底部或者压在放线部下方压轮的顶部,在压轮与放线盘的高度差下形成一股扭力;之后继续拉动线头,将线穿过导轮的导槽并与导槽相贴合;最后启动驱动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转矩限制器中,通过转矩限制器对传递过来的动力进行控制,实现放线盘的放线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矩限制器为磁粉离合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轴机构为气缸,顶轴机构具有顶针,顶针安装在环形轴上,顶针具有开叉的形状。采用此种形状具有一定韧性,使得顶针大小可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放线盘;同时采用此种形状在被压缩卡合在放线盘中心孔时,被压缩顶针产生的应力足以抵紧住放线盘中心孔的侧壁,避免放线盘发生自移动现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轮表面为弧形,弧形凹向压轮中心线方向,压轮与导轮之间具有高度差。弧形用于在线发生运动产生应力时将线偏向导向到与导槽同一水平线位置,避免压轮与导轮之间的高度差过高,导致线与导轮中导槽的侧壁发生摩擦,使得线损坏,无法实现放线工作。同时,压轮与导轮之间的高度差用于缓慢的将放线盘上的线转向调整到同一水平位置,避免放线盘上的线转向过大,导致线表面层产生应力过大发生撕裂,使得线损坏,造成无法实现放线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轮至少有两个,两个导轮相互贴合。两个导轮的导槽限制住了线的移动位置,一方面避免线移出导槽,导致放线工作无法进行,另一方面避免了线移动过大,导致晃动过大,给后面电缆卷绕工序带来困难,无法保证实现放线工作后,其他工序不受影响,导致加工成本增加。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缆放线机构还包括:支撑构件,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撑构件中;支撑部,支撑部一端连接支撑构件,转矩限制器与顶轴机构设置在支撑部上;放线部,放线部连接支撑部的另一端,压轮与导轮设置在放线部上。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构件上还包括:第一轴承座;转轴,转轴安装在第一轴承座上,驱动装置连接转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轴旋转,转轴还连接转矩限制器,转轴用于将传动力传动到转矩限制器;传动件,转轴上安装有传动件;刹车系统,动件连接刹车系统,刹车系统与传动件用于控制转轴的旋转与停止,进一步控制放线盘放线的旋转放线与停止放线。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线部包括第二轴承座,压轮与第二轴承座相连。采用第二轴承座可实现压轮在线带动移动时跟随线进行移动,避免压轮与线产生摩擦。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轮至少有两个,两个压轮分别位于放线部上下两方。采用上下两个压轮,可与放线盘上方或下方的线头进行对应,一方面可避免压轮与放线盘高度差过大,使得放线盘上的线转向过大,导致线表面层产生应力过大发生撕裂,使得线损坏,造成无法实现放线工作;另一方面,无需注意放线盘上线头的位置,也无需调整放线盘上线头的位置,实现快速安装放线盘工作。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线部与支撑部的各一部分相互贴合。用于增大放线部的承载重量。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缆放线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放线部与支撑部。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为螺栓与铰链,螺栓用于固定放线部与支撑部,铰链用于活动连接放线部与支撑部。在放线盘移动到电缆放线机构前,首先拧动螺栓,使螺栓脱离放线部与支撑部,之后移动放线部,使得放线盘移动到顶轴机构时没有障碍物阻挡,导致无法实现放线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轴为轴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缆放线机构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具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压轮与放线盘之间的高度差保证线被拉动换向时具有足够扭力使得电缆上下两面被拉平,同时电缆上下两面拉平移动时,也会带动电缆左右两面移动,在一定程度上,电缆左右两面能够被拉平。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利用导轮横放方式和放线盘放线时线会发生横移现象(放线盘上缠绕的线不是一直绕在同一位置上),导槽对线进行导向时,因线与导槽会发生横向的高度差,所以能够产生扭力使得电缆左右两面进一步被拉平,同时电缆左右两面拉平移动时,也会带动电缆上下两面移动,在一定程度上,电缆上下两面能够进一步被拉平。本实用新型通过压轮与导轮两者相互配合使得电缆表面变得光滑平整,无需采用传统方法(只在一个方向对电缆进行拉直,使得需要采用多个轮子产生扭力对电缆进行拉直)导致加工成本增加,采用这种方法在减少加工成本上具有一定的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利用压轮与放线盘之间的高度差以及导轮横放方式使得放线时无需采用往复丝杆排线器增加加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放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盘,将放线盘推入到升降装置上;

定位,通过升降装置上的万向轮移动到顶轴机构下方,使得放线盘的中心孔在竖向水平面方向对齐顶轴机构中心,并且保证顶轴机构与放线盘不处于同一竖向水平线方向;

高度调整,通过升降装置对放线盘进行高度调整,使得放线盘中心在横向水平线位置对齐顶轴机构中心的顶针;

装盘,启动顶轴机构,驱动顶针嵌入放线盘中心孔;

压线,首先拉动放线盘上方或下方的线头,之后拉动线头绕过放线部上方或下方的压轮,最后将线压在放线部上方压轮的底部或者压在放线部下方压轮的顶部;

缠线,拉动线头,将线穿过导轮的导槽并与导槽相贴合;

放线,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转矩限制器中,通过转矩限制器对传递过来的动力进行控制,实现放线盘的放线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缠线步骤中,线始终位于两个导轮的导槽中。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步骤前,还具有旋转步骤:旋转,拧动螺栓,使螺栓脱离放线部与支撑部,之后移动旋转放线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线步骤中,还具有导线步骤:导线,利用压轮的弧面以及线运动时产生的应力将线偏向到导槽的同一水平线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步骤后,还具有归位步骤:归位,首先移动旋转放线部,使得放线部移动到初始位置,之后拧动螺栓固定放线部与支撑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放线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俯视示意图。

附图中

1、驱动装置 2、第一轴承座 3、转轴

4、传动件 5、刹车系统 6、支撑部

7、转矩限制器 8、顶轴机构 9、放线部

10、连接组件 11、第二轴承座 111、压轮

12、导轮 121、导槽 13、支撑构件

14、升降装置 15、放线盘 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放线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实施例一:

一种电缆放线机构,其中,如图2、3所示,包括:转矩限制器7、驱动装置1、顶轴机构8、环形轴、压轮111、导轮12。转矩限制器7具有传动带。驱动装置1用于将传动力传动到转矩限制器7。顶轴机构8具有驱动端,顶轴机构8位于转矩限制器7右侧。环形轴套装在顶轴机构8的驱动端,转矩限制器7通过传送带连接环形轴。顶轴机构8位于压轮111左侧,转矩限制器7与顶轴机构8位于压轮111的左侧,压轮111与顶轴机构8之间具有高度差。导轮12位于压轮111右侧,导轮12具有导槽121,导槽121为横向水平状态。

实施步骤:如图5、6所示,首先在进行装盘时启动顶轴机构8接合放线盘15的中心孔。其次拉动放线盘15上方或下方的线头,将线头绕过放线部9上方或下方的压轮111,再将线压在放线部9上方压轮111的底部或者压在放线部9下方压轮111的顶部,在压轮111与放线盘15的高度差下形成一股扭力。之后继续拉动线头,将线穿过导轮12的导槽121并与导槽121相贴合。最后启动驱动装置1将动力传递到转矩限制器7中,通过转矩限制器7对传递过来的动力进行控制,实现放线盘15的放线工作。

具体地,转矩限制器7为磁粉离合器。

具体地,驱动装置1为旋转电机。

具体地,如图3所示,顶轴机构8为气缸,顶轴机构8具有顶针,顶针安装在环形轴上,顶针具有开叉的形状。采用此种形状具有一定韧性,使得顶针大小可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放线盘15。同时采用此种形状在被压缩卡合在放线盘15中心孔时,被压缩顶针产生的应力足以抵紧住放线盘15中心孔的侧壁,避免放线盘15发生自移动现象。

具体地,如图3、6所示,压轮111表面为弧形,弧形凹向压轮111中心线方向,压轮111与导轮12之间具有高度差。弧形用于在线发生运动产生应力时将线偏向导向到与导槽121同一水平线位置,避免压轮111与导轮12之间的高度差过高,导致线与导轮12中导槽121的侧壁发生摩擦,使得线损坏,无法实现放线工作。同时,压轮111与导轮12之间的高度差用于缓慢的将放线盘15上的线转向调整到同一水平位置,避免放线盘15上的线转向过大,导致线表面层产生应力过大发生撕裂,使得线损坏,造成无法实现放线工作。

具体地,导轮12至少有两个,两个导轮12相互贴合。两个导轮12的导槽121限制住了线的移动位置,一方面避免线移出导槽121,导致放线工作无法进行,另一方面避免了线移动过大,导致晃动过大,给后面电缆卷绕工序带来困难,无法保证实现放线工作后,其他工序不受影响,导致加工成本增加。

具体地,如图2、3所示,电缆放线机构还包括:支撑构件13、支撑部6、放线部9,驱动装置1安装在支撑构件13中。支撑部6一端连接支撑构件13,转矩限制器7与顶轴机构8设置在支撑部6上。放线部9连接支撑部6的另一端,压轮111与导轮12设置在放线部9上。

更具体地,如图2、3所示,支撑构件13上还包括第一轴承座2、转轴3、传动件4、刹车系统5,转轴3安装在第一轴承座2上,驱动装置1连接转轴3,驱动装置1用于驱动转轴3旋转,转轴3还连接转矩限制器7,转轴3用于将传动力传动到转矩限制器7,转轴3上安装有传动件4,传动件4连接刹车系统5,刹车系统5与传动件4用于控制转轴3的旋转与停止,进一步控制放线盘15放线的旋转放线与停止放线。

更具体地,放线部9包括第二轴承座11,压轮111与第二轴承座11相连。采用第二轴承座11可实现压轮111在线带动移动时跟随线进行移动,避免压轮111与线产生摩擦。

更具体地,如图2、5所示,压轮111至少有两个,两个压轮111分别位于放线部9上下两方。采用上下两个压轮111,可与放线盘15上方或下方的线头进行对应,一方面可避免压轮111与放线盘15高度差过大,使得放线盘15上的线转向过大,导致线表面层产生应力过大发生撕裂,使得线损坏,造成无法实现放线工作。另一方面,无需注意放线盘15上线头的位置,也无需调整放线盘15上线头的位置,实现快速安装放线盘15工作。

更具体地,放线部9与支撑部6的各一部分相互贴合。用于增大放线部9的承载重量。

更具体地,电缆放线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10,连接组件10连接放线部9与支撑部6。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10为螺栓与铰链,螺栓用于固定放线部9与支撑部6,铰链用于活动连接放线部9与支撑部6。在放线盘15移动到电缆放线机构前,首先拧动螺栓,使螺栓脱离放线部9与支撑部6,之后移动放线部9,使得放线盘15移动到顶轴机构8时没有障碍物阻挡,导致无法实现放线工作。

具体地,环形轴为轴承。

具体地,电缆放线机构还包括升降装置14,升降装置14具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压轮111与放线盘15之间的高度差保证线被拉动换向时具有足够扭力使得电缆上下两面被拉平,同时电缆上下两面拉平移动时,也会带动电缆左右两面移动,在一定程度上,电缆左右两面能够被拉平。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利用导轮12横放方式和放线盘15放线时线会发生横移现象(放线盘15上缠绕的线不是一直绕在同一位置上),导槽121对线进行导向时,因线与导槽121会发生横向的高度差,所以能够产生扭力使得电缆左右两面进一步被拉平,同时电缆左右两面拉平移动时,也会带动电缆上下两面移动,在一定程度上,电缆上下两面能够进一步被拉平。本实用新型通过压轮111与导轮12两者相互配合使得电缆表面变得光滑平整,无需采用传统方法(只在一个方向对电缆进行拉直,使得需要采用多个轮子产生扭力对电缆进行拉直)导致加工成本增加,采用这种方法在减少加工成本上具有一定的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第二,本实用新型利用压轮111与放线盘15之间的高度差以及导轮12横放方式使得放线时无需采用往复丝杆排线器增加加工成本。

一种放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盘,将放线盘15推入到升降装置14上。

定位,通过升降装置14上的万向轮移动到顶轴机构8下方,使得放线盘15的中心孔在竖向水平面方向对齐顶轴机构8中心,并且保证顶轴机构8与放线盘15不处于同一竖向水平线方向。

高度调整,通过升降装置14对放线盘15进行高度调整,使得放线盘15中心在横向水平线位置对齐顶轴机构8中心的顶针。

装盘,启动顶轴机构8,驱动顶针嵌入放线盘15中心孔。

压线,首先拉动放线盘15上方或下方的线头,之后拉动线头绕过放线部9上方或下方的压轮111,最后将线压在放线部9上方压轮111的底部或者压在放线部9下方压轮111的顶部。

缠线,拉动线头,将线穿过导轮12的导槽121并与导槽121相贴合。

放线,启动驱动装置1,驱动装置1将动力传递到转矩限制器7中,通过转矩限制器7对传递过来的动力进行控制,实现放线盘15的放线工作。

具体地,缠线步骤中,线始终位于两个导轮12的导槽121中。

具体地,定位步骤前,还具有旋转步骤:旋转,拧动螺栓,使螺栓脱离放线部9与支撑部6,之后移动旋转放线部9。

具体地,放线步骤中,还具有导线步骤:导线,利用压轮111的弧面以及线运动时产生的应力将线偏向到导槽121的同一水平线位置。

具体地,旋转步骤后,还具有归位步骤:归位,首先移动旋转放线部9,使得放线部9移动到初始位置,之后拧动螺栓固定放线部9与支撑部6。

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