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带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3336发布日期:2020-06-23 21:2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带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带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载带接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smt贴片工艺中,通过进料器,将载带内的电子元件送入贴片机内,贴片机吸取载带内的电子元件进行贴装,这样就需要贴装期间不间断供料。因此就需要将两盘或多盘载带接设于一起,使得贴片工艺不停机,一直工作下去。

以前的载带接料都是通过人工完成,人工接料具有诸多问题,如熟手培训周期长,人员流动快,接料精度不高,生产率低等问题。目前已经逐步有出现可自动化载带接料装置,以替代以往的人工接料。

中国专利文献cn107031893a,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smd载带通用接料机,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接料机的结构,但是该专利文献中,接料机的制造成本高,接料机体积庞大,接料机内部件磨损率高,零部件拆解更换不方便,维修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载带接料装置,其内部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接料机的制造成本及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载带接料装置,包括一接料工位,接料工位具有至少一个支撑件用于支撑载带;

第一载带传送机构,其具有用于运送第一载带的载带轨道及驱动第一载带移动的棘轮和棘轮电机,将第一载带的端部牵引至接料工位处;

第二载带传送机构,其具有用于运送第二载带的载带轨道及驱动第二载带移动的棘轮和棘轮电机,将第二载带的端部牵引至接料工位处;

第一载带裁切机构,其具有用于将第一载带端部裁切的切刀;

第二载带裁切机构,其具有用于将第二载带端部裁切的切刀;

膜带传送机构,其具有膜带驱动辊,用于传送将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接设于一起的膜带;

剥膜机构,其具有剥刀,用于对膜带传送机构传送的膜带进行膜片剥离;

吸膜贴装机构,其包括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可在接料工位的上方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从剥膜机构吸取剥离的膜片,将膜片贴设于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接料端部,并将部分膜片沿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一侧边折弯;

包膜机构,其具有铲刀,所述铲刀将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一侧边折弯的膜片铲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表面。

优选地,

所述第一载带裁切机构还包括裁切凸轮、上切刀和下切刀,所述裁切凸轮连接有凸轮电机,所述凸轮电机驱动所述裁切凸轮转动,所述裁切凸轮连接有上切刀摆杆和下切刀摆杆,所述裁切凸轮驱动所述上切刀摆杆和所述下切刀摆杆运动,进而驱动所述上切刀和所述下切刀上下做切割运动;

所述第二裁切机构与所述第一裁切机构结构大致对称。

更优选地,所述裁切凸轮包括第一轨迹面和第二轨迹面,所述第一轨迹面上开设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连接有上切刀摆杆,所述第二轨迹面上开设有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二轨迹槽连接有下切刀摆杆,所述下切刀摆杆与所述下切刀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裁切凸轮转动驱动所述上切刀摆杆和所述下切刀摆杆运动,进而驱动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上下移动并做切割运动。

优选地,所述载带传送机构还包括有空料检测组件,所述空料检测组件为光纤检测组件。

优选地,所述膜带传送机构包括膜带盘安装辊、膜带驱动辊和驱动电机,所述膜带盘安装辊用于安装膜带盘,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膜带驱动辊转动,拉动膜带实现送膜;

所述剥膜机构包括剥刀和剥刀驱动组件,所述剥刀在所述接料工位处由膜带驱动辊牵引膜带进行预剥膜,所述剥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剥刀前后移动,所述剥刀向后移动时,离开所述接料工位完成剥膜。

优选地,所述剥膜机构还包括有膜带牵引组件,所述膜带牵引组件包括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导辊固定安装于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导辊与所述剥刀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移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导辊与所述剥刀共同前后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辊与所述剥刀的前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辊与所述剥刀的前端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膜带传送机构还包括有压膜张紧组件,所述压膜张紧组件位于所述膜带盘安装辊与所述剥刀之间,所述压膜张紧组件包括固定块和浮动块,所述浮动块位于所述固定块的上方,所述浮动块对所述固定块浮动压紧。

优选地,所述吸膜贴装机构还包括有纵向移动组件,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一摆动件、吸附组件安装板和竖直方向的导向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摆动件摆动或旋转;

所述吸附组件安装板与所述导向组件连接,所述吸附组件安装板由所述摆动件带动,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更优选地,所述吸附组件安装板或所述摆动件上开设有轨迹槽,所述摆动件或吸附组件安装板连接有在所述轨迹槽内运动的随动轴承。

优选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有第一真空吸头和折弯件,所述第一真空吸头位于所述折弯件的前方,所述折弯件与所述第一真空吸头活动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支撑件固定或浮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载带接料装置,相较于现有的载带接料设备,其较现有的载带接料设备结构简单,且装置内每个机构运动动作更为简单,且零部件拆解更为方便,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基于该接料装置的接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到第一载带输入,牵引第一载带至第一裁切位,第一载带裁切机构裁切载带;

检测到第二载带输入,牵引第二载带至第二裁切位,第二载带裁切机构裁切载带;

牵引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至接料工位,使得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并呈对接状态;

膜带牵引组件牵引膜带,剥刀预剥膜;

吸附组件向下移动,吸附膜片;

剥刀后退剥膜;

吸附组件继续向下移动,将膜片粘贴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上表面;

吸附组件继续向下移动,将膜片沿在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一侧边折弯;

铲刀前伸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方,将折弯的膜片粘贴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表面。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接料完成后,吸附组件向上移动,剥刀向前移动,复位至接料工位的上方。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载带牵引边支撑件向下移动让位,铲刀前伸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方折弯的膜片粘贴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载带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载带传送机构和第一载带裁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载带传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载带传送机构结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载带传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载带裁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载带裁切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载带裁切机构的分解结构另一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膜带传送机构、剥膜机构和吸膜贴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膜带传送机构和剥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膜带传送机构和剥膜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膜贴装机构的纵向移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膜贴装机构的吸附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膜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接料工位,1010载带基体支撑件,1011弹簧,1012弹簧座,1020牵引边支撑件,1030载带边支撑件;

20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10棘轮,2020棘轮电机,2030载带流道,2031开口,-2040流道盖板,2050导向组件,2051第一固定块,2052导杆,2053第一活动块,2054第二活动块,20541槽口,2055压缩弹簧,2056弹簧座,2060载带压轮组件,2061压轮,2062第一连接块,2063第二连接块,2070入料检测光纤,2080光栅检测组件,2081光栅轮,20811格栅,2082光电传感器,2091发射光纤,2092接收光纤,2093遮光块,20931透光缝隙;

30第一载带裁切机构,3010上切刀组件,3011上切刀,3012上切刀滑杆,30121上切刀摆杆随动槽,3020下切刀组件,3021下切刀,3022下切刀滑杆,30221下切刀摆杆随动槽,3030导向块,3031第一导槽,3032第二导槽;

40膜带传送机构,4010膜带盘安装辊,4020膜带驱动辊,4030膜带压轮组件,4031压轮,4032偏心轴,4033连接件,4040驱动电机,4050压膜张紧组件,4051固定块,4052浮动块,4053浮动块安装座,40531卡接块,4055滑块,4056弹簧座,4057弹簧,4058偏心轴;

50剥膜机构,5010剥刀,5011剥刀前端,5020第一横移组件,5020第一横移组件,5021活动板,5022滑轨,5023滑块,5024齿条结构,5025驱动电机,5026齿轮,5030膜带牵引组件,5031第一导辊,5032第二导辊,5040膜带压平件,5050光纤检测组件;

60吸膜贴装机构,6010吸附组件,6011第一真空吸头,6012吸头安装座,6013吸头滑板,6014滑轨,6015滑块,6016弹簧座,6017弹簧,6018第一限位块,60181螺钉,6019第二限位块,60110下压块,6020纵向移动组件,6021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1轨迹槽,6022滑块,6023滑轨,6024摆动杆,6025随动滚子,6026垫板,6030驱动电机;

70包膜机构,7010铲刀,7020第二横移组件,7021固定板,7022活动板,-7024导向滑块,7025弹簧,7026螺钉,7027弹簧,

80凸轮驱动机构,8010盖板驱动凸轮,8011盖板驱动摆杆,8012凸轮随动件,8020裁切凸轮,8021第一轨迹面,8022第二轨迹面,8023第一沟槽,8024第二沟槽,8031上切刀摆杆,8032下切刀摆杆,8033轴承,8034轴承,8030包膜驱动组件,8031单齿轮,8032牵引边支撑件驱动凸轮,8033牵引边支撑件凸轮摆杆,8034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8035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摆杆,8040凸轮主轴,8050凸轮同步电机;

90安装架,9010主安装板,9011固定座,9012摆杆座,9013摆杆座,9020安装板,9030安装板,9040包膜机构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图9所示,是一种载带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载带接料装置,设置于一安装架90上,具有一接料工位10,第一载带的尾端和第二载带的首端可在此接料工位10处接设于一起。该接料工位10具有至少一个支撑件用于支撑载带。该载带接料装置还包括有两个载带传送机构,分别为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和第二载带传送机构30,两个裁切机构,分别为第一载带裁切机构40和第二载带裁切机构50,膜带传送机构,剥膜机构,吸膜贴装机构,包膜机构。

在该装置中,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位于接料工位10的一侧,包括有棘轮2010和棘轮电机2020,棘轮电机2020驱动棘轮2010转动,棘轮2010则牵引第一载带移动。第二载带传送机构位于接料工位10的另一侧,牵引第二载带移动,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和第二载带传送机构分别牵引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并将第一载带的首端和第二载带的尾端传送至接料工位10处。

第一载带裁切机构30,包括有上切刀3011和下切刀3021,上切刀3011和下切刀3021分别连接有驱动组件,并分别上下移动做切割运动,在第一载带传送至接料工位之前,对第一载带的首端进行裁切,第二载带裁切机构50,则在接料工位10的另一侧,对第二载带的尾端进行裁切。

膜带传送机构40,用于传送能够将第一载带的首端和第二载带的尾端接设于一起的膜带。

剥膜机构50,具有剥刀5010和第一横移组件5020,第一横移组件5020驱动剥刀5010前后移动,膜带从剥刀5010的前端绕过,剥刀5010向前移动至接料工位10的上方,膜带传送机构送膜,进行预剥离,然后再向后移动时,能够对膜带进行膜片分离。

吸膜贴装机构60,具有吸附组件6010和一纵向移动组件6020,吸附组件6010包括有真空吸头6011,位于接料工位的上方,剥膜机构进行预剥离膜时,吸附组件向下移动,吸住膜片,剥刀6010向后移动完成剥膜,真空吸头6011吸取与膜带分离的膜片,然后纵向移动组件驱动吸附组件向下移动,真空吸头6011下压,将膜片贴在位于接料工位上的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接料端部。

包膜机构70,位于接料工位10的一侧,包括有铲刀7010和第二横移组件7020,第二横移组件7020能够驱动铲刀7010向前移动至接料工位10,铲刀7010将膜片贴设于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表面。

在该方案中,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和第二载带传送机构分别从载带接料装置的两侧向中间处的接料工位传送载带,膜带传送机构40和剥膜机构50将膜带传送至接料工位10的上方并进行剥膜,吸膜贴装机构60在接料工位10的上方吸取膜片后,向下运动,将膜片粘贴至两条载带的上表面,并由包膜机构70进一步包膜。该方案改变了现有的载带接料装置中吸膜剥膜机构与吸膜贴装机构的位置关系,并改变了现有的载带接料装置中吸膜贴装机构的运动轨迹,使得吸膜贴装机构的运动距离缩短,运动轨迹更为简单,其机构结构更为简单,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

具体的,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如图2,包括有棘轮2010、棘轮电机2020,棘轮电机2020固定安装在一竖直的安装板9020上,棘轮2010与棘轮电机20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棘轮电机驱动棘轮转动,再进一步,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还包括有流道组件,其中,流道组件包括有载带流道2030用以支撑载带在其上面移动,具有载带口袋容纳部和载带牵引边支撑部,棘轮3010位于载带流道2030的下方,并在载带流道2030的载带牵引边支撑部上开设有开口2031,以使得棘轮2010的上沿穿过载带流道2030的开口2031,棘轮2010的轮齿即可与载带的牵引边的索引孔啮合,棘轮电机2020驱动棘轮2010转动时,棘轮2010牵引载带沿载带流道2030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载带流道2030为一具有凹槽条形板件,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120上,载带流道2030的凹槽的顶端为牵引边支撑部,凹槽的内槽为载带口袋容纳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载带流道不仅限于一个一体成型的板形件,也可由两侧具有索引边支撑部,但中间的载带口袋容纳部为中空结构,或载带流道的宽度可调节,即载带两侧的索引边支撑部宽度可调节。

流道组件还包括有流道盖板2040,流道盖板2040位于载带流道2030的上方,并且流道盖板2040可前后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流道盖板2040由凸轮驱动机构80驱动以在载带流道3030的上方前后移动,其中凸轮驱动机构80包括盖板驱动凸轮8010及盖板驱动摆杆8011,盖板驱动摆杆8011的一端与固定在主安装板9010上的固定座9011铰接,盖板驱动摆杆8011上设置有凸轮随动件8012以和盖板驱动凸轮8010随动配合,盖板驱动摆杆8011的另一端能够摆动以驱动流道盖板前后移动。再进一步,流道盖板2040和盖板驱动摆杆8011之间连接有导向组件2050,该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2051、导杆2052、第一活动块2053和第二活动块2054,固定块2051位于载带流道2030的一侧并与载带流道2030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块2051上开设有用于导杆2052穿过的孔,导杆2052的一端与流道盖板2040固定连接,导杆205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2051上的孔并与第一活动块2053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活动块2053的另一侧与第二活动块2054固定连接,并在第二活动块2054的下方开设有槽口205411,盖板驱动摆杆8011的另一端连接有一随动器并位于第二活动块2054的槽口20541内上下运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可设为一体,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与流道盖板的固定连接及导向方式也可设置为其他结构,如滑轨滑块导向组件结构,其他具有相同作用的结构均可视为本方案的等同方案。

进一步,导向组件2050还包括有压缩弹簧2055,压缩弹簧2055的一端抵接第二活动块2054,,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一与主安装板9010固定连接的弹簧座2056抵接,盖板驱动凸轮8010旋转,与盖板驱动凸轮8010随动的盖板驱动摆杆8011驱使流道盖板2040向后移动离开载带流道2030的上方,而压缩弹簧2055驱使流道盖板2040向前移动至载带流道2030的上方。

再进一步,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组件还包括有载带压轮组件2060,载带压轮组件2060包括压轮2061,压轮2061设置于流道盖板2040上,并可以与流道盖板2040一起前后运动。压轮2061的最低点略低于流道盖板2061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或与流道盖板2040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齐平,在载带伸入载带流道2030内时,压轮2061将载带压平至载带流道2030内,以防止载带翘起而导致机构夹带,以确保送料的精度。再进一步,压轮2061的位置位于棘轮2010牵引载带处,压轮2061的中心,与棘轮2010的中心在一个垂直面上,以确保载带的索引孔与棘轮的轮齿顺利啮合,防止脱带。

再进一步,压轮2061与流道盖板2040为弹性连接,具体的,在流道盖板204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062和第二连接块2063,其中第一连接块2062与流道盖板204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2063与地一连接块2062通过一螺钉铰接,第二连接块2063的一端与流道盖板之间连接有弹簧2064,压轮2061固定设置于第二连接块2063上,通过第二连接块2063与流道盖板2040之间的弹簧压力,以弹性调节压轮2061的高度位置,以适应不同厚度的载带。

进一步,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还包括有入料检测光纤2070,入料检测光纤2070位于载带流道的入口处,以在载带插入流道时检测到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棘轮转动,以带动载带移动。

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还包括有光栅检测组件2080,光栅检测组件2080包括光栅轮2081和光电传感器2082,光栅轮2081同与棘轮2010一起固定在棘轮电机2020的输出轴上,并由棘轮电机2020带动棘轮2010和光栅轮2081一起转动,光栅轮2081的边缘等间距的开设有若干格栅20811,光电传感器2082检测光栅轮2081从其发射接收路径的格栅并计数与光栅轮共同动的棘轮的转数,以匹配棘轮带动载带移动的距离。

再进一步,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还包括有空料检测组件。空料检测组件可以采用光纤检测组件,其中,该光纤检测组件包括发射光纤2091和接收光纤2092,其中发射光纤2091向接收光纤2092发送光信号,接收光纤2092捕捉发射光纤发出的光信号,具体的,发射光纤2091设置于流道盖板2040上,并可跟随流道盖板2040一起前后移动,接收光纤2092固定设置于载带流道2030上,并位于载带流道的口袋容纳部,当载带从载带流道2030穿过时,载带上的口袋具有空料位,发射光纤2091发出的光信号会从载带的口袋底部的孔穿过并被接收光纤2092捕捉到。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发射光纤设置于载带流道上,接收光纤设置于流道盖板上。再进一步,该光栅检测组件还包括一遮光块2093,并在遮光块2093上开设有一透光缝隙20931,使得发射光纤2091发出的光经由遮光块2093遮挡以防止散射,接收光纤2092恰好位于透光缝隙20931所在的平面上以更准确的检测载带的空料位。再进一步,在接收光纤2092上,也增设有遮挡件,该遮挡件由光学玻璃器件制成,遮挡件上开设有透光孔,以使得接收光纤2092接收到的光线为较细的一束,以提高空料检测精度。再进一步,在接收光纤2092上还开设有缺口,当载带在载带流道2030内用移动时,会产生粉屑,阻塞接收光纤2092的透光孔,导致光纤透光值发生变化,接收光纤2092的缺口,以有助于更换遮挡件。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空料检测组件还可以设置为ccd视觉检测组件。

第二载带裁切传送机构12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载带裁切传送机构110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载带裁切机构30,设置于第一载带传送机构20处,并将载带流道2030分成两截。第一载带裁切机构30包括上切刀组件3010和下切刀组件3020,上切刀组件3010和下切刀组件3020分别由凸轮驱动机构80驱动运动,使得上切刀组件3010向下运动、下切刀组件3020向上运动,上切刀组件3010的切割部与下切刀组件3020的切割部进行切割。

其中,凸轮驱动机构80包括有裁切凸轮8020,该裁切凸轮可以是一体式凸轮,具有第一轨迹面8021和第二轨迹面8022,该第一轨迹面8021具有第一沟槽8023,第二轨迹面8022上具有第二沟槽8024。上切刀组件3010连接有上切刀摆杆8031,上切刀摆杆8031由裁切凸轮8020的第一轨迹面8021的第一沟槽8022轨迹驱动;下切刀组件3020连接有下切刀摆杆8032,下切刀摆杆8032由裁切凸轮8020的第二轨迹面8022的第二沟槽8024轨迹驱动,该裁切凸轮驱动上切刀组件3010的上切刀3011与下切刀组件3020的下切刀3021做切割运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裁切凸轮也可以分为两个凸轮,即上切刀凸轮和下切刀凸轮,上切刀凸轮和下切刀凸轮与凸轮轴固定,呈相对固定连接的关系。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切刀组件3010包括有一上切刀3011和上切刀滑杆3012,上切刀滑杆3012支撑上切刀3011,并在上切刀滑杆3012的下端具有上切刀摆杆随动槽30121,上切刀摆杆8031连接有随动轴承8033,轴承8032在上切刀摆杆随动槽30121内移动。同样的,下切刀组件包括有一下切刀3021和下切刀滑杆3022,下切刀滑杆3022支撑下切刀3021,并在下切刀滑杆3022的下端具有下切刀摆杆随动槽30221,下切刀摆杆8032连接有随动轴承8034,轴承8034在下切刀摆杆随动槽30221内移动,并使得下切刀摆杆与下切刀组件联动。

再进一步,第一裁切机构30还包括有一导向块3030,导向块3030固定设置与安装板9020上,导向块3030上开设竖直方向的第一导槽3031和第二导槽3020,用于上切刀组件3010和下切刀组件3020上下移动导向。其中上切刀滑杆3012在第一导槽内3031上下滑动,下切刀滑杆3022在第二导槽内3032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切刀组件,由上切刀与上切刀滑杆自上而下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结构构;下切刀组件,由一体成型的下切刀块和下切刀滑块自上而下的通过螺钉固定于一起。在该方案中,上切刀和下切刀分别为活动部件,多次使用会会产生磨损,自上而下的螺钉固定的方式可以不用拆解机构中的其他结构即可单独更换上切刀或下切刀部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上切刀组件的上切刀和上切刀滑杆也可一体成型,下切刀组件的下切刀和下切刀滑杆也可一体成型,或上切刀组件包括上切刀座、上切刀切刀块及上切刀滑块,其中上切刀切刀块安装在上切刀座上,并将上切刀座与上切刀滑块固定于一起,下切刀同理。

再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上切刀还具有一弧形面与上切刀的切割部连接,弧形面位于上切刀的下端,上切刀向下运动切割载带后,上切刀的弧形面一方面防止载带卡在机构里,另一方面引导载带掉入废料箱内。

再进一步,下切刀的非切割部具有一斜面,当上切刀与下切刀切割时,下切刀的可以伸入载带的两个口袋之间的缝隙,用于支撑载带,防止上切刀下降切割时形成虚切。

再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上切刀的顶端及下切刀的顶端均开设有用于容纳载带的凹槽,当上切刀和下切刀切割完成后,上切刀到及下切刀与两侧的载带流道对接。

如图10和图11,膜带传送机构40,包括,膜带盘安装辊4010、膜带驱动辊4020、膜带压轮组件4030和驱动电机4040,膜带盘安装辊4010、膜带驱动辊4020、膜带压轮组件4030和驱动电机4040均安装于一竖直的安装板9030上,膜带盘安装辊4010用于安装膜带盘并向剥膜机构50运送膜带,膜带驱动辊4020由驱动电机4040驱动转动,膜带压轮组件4030包括有一压轮4031用于对膜带驱动辊压紧。在本方案中,驱动电机4040驱动膜带驱动辊4020转动,牵引膜带运动,协助剥刀6010进行预剥膜,当剥刀进行预剥膜完成后,膜带驱动辊4020停止转动,压轮4031对膜带驱动辊4020压紧,以防止膜带松动。

进一步,压轮4031对膜带驱动辊4020的距离和压力可调节。具体的,膜带压轮组件4030组件还包括有一偏心轴4032,压轮4031通过一连接件4033与偏心轴4032连接,通过调节偏心轴4032不同的角度,可使得压轮4031的轴心与膜带驱动辊4020的轴心变化,以使得压轮4031对膜带驱动辊4020的压力可调。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膜带驱动机构中,膜带驱动辊4020的滚轮可设置为橡胶轮,与膜带驱动辊4020压紧的压轮4031为可与橡胶轮产生摩擦的表面具有花纹的滚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供膜驱动辊的滚轮与供膜压轮的压轮也可设置为具有啮合齿的齿轮,膜带压轮和膜带驱动辊通过齿啮合压紧。

如图10和图11,剥膜机构50,用于将膜带进行膜片和膜带基体分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剥膜机构50安装于竖直的安装板9030上,包括剥刀5010、第一横移组件5020、膜带牵引组件5030,剥刀5010和第一横移组件5020连接,第一横移组件5020可带动剥刀5010前后移动,膜带牵引组件5030用于牵引膜带,以与剥刀50101配合完成剥膜。

具体的,第一横移组件5020包括一活动板5021,活动板5021通过横向的滑轨5022和滑块5023与安装板9030连接,使得活动板5021可相对安装板9030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活动板5021上固定连接有横向齿条结构5024,齿条结构5024通过与一驱动电机5025的机轴连接的齿轮5026啮合,由驱动电机5025驱动齿条结构5024和活动板5021前后移动。剥刀5010与活动板5021固定连接,活动板5021前后移动时,带动剥刀5010共同移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横移组件不仅限于电机驱动齿轮齿条的方式,也可设置为其他方式,如丝杆传动,偏心轮传动等,能够驱动刮刀活动板水平方向移动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范围内。

膜带牵引组件5030,包括第一导辊5031和第二导辊5032,其中第一导辊5031固定安装于固定安装板9030上,第二导辊5032则固定安装于活动板5021上,即第二导辊5032与剥刀5010为固定连接的关系,当活动板5021前后移动时,第二导辊5032与剥刀5010共同前后移动,而第一导辊5031不移动。在该方案中,膜带从剥刀5010的前端5011绕过,经由第二导辊5032和第一导辊5031,当剥膜时,剥刀向后移动,剥刀前端5011与第二导辊5032之间的膜带的线速度与第二导辊5032与第一导棍5031之间的膜带的线速度相同,使得在剥膜整个过程中,膜带一直保持张紧状态。

进一步的,第二导辊5032与剥刀5010的前端5011的水平距离相比于第一导辊5031与剥刀5010的前端5011的水平距离更长,即第二导辊与剥刀的前端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一导辊与剥刀的前端的水平距离,以使得膜带在剥刀5010前后移动时始终处于s形绕向。

再进一步,剥刀5010的两侧边缘还设置有膜带压平件5040,膜带压平件与剥刀5010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用于膜带穿过的缝隙,膜带从膜带压平件5040的下方穿过。

再进一步,剥刀5010为楔形,且剥刀的前端5011具有倒角。再进一步,剥刀的还开设有孔,用以安装光纤检测组件5050,以检测膜带的移动位置。

进一步,为协助剥膜机构50顺利剥膜,在一个实施例中,膜带传送机构40还包括有压膜张紧组件4050。压膜张紧组件4050安装于竖直的安装板9030上,并位于膜带盘安装辊4010和剥刀5010之间,用于在膜带传送的过程中,对膜带张紧。压膜张紧组件4050包括固定块4051与浮动块4052,浮动块4052对固定块4051浮动压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块4051固定安装于安装板9030上,浮动块4052固定安装于浮动块安装座4053上,浮动块安装座4053通过滑轨(图未示出)和滑块4055与安装板9030连接,浮动块安装座4053带动浮动块4052可在安装板9030上上下滑动。膜带从浮动块4052和固定块4051之间穿过时,浮动块4052由于自身的重力,使得浮动块对膜带产生浮动压力,膜带由于其压力而产生摩擦力而张紧。

再进一步,浮动块安装座405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弹簧座4056,浮动块安装座4053与弹簧座4056之间连接有弹簧4057,弹簧4057对浮动块安装座4053和浮动块4052具有向下的压力,进一步保证浮动块4052对固定块4051的压力,膜带的张紧效果更好。进一步,压膜张紧组件还包括压力调节组件,具体的,在浮动块安装座4053上突出有卡接块40531,然后由以偏心轴4058对卡结块40531抵接,以调节弹簧4057的压力,进一步调节浮动块4052与膜带的摩擦力。

再进一步,固定块4051的上表面与剥刀501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使得膜带从压膜张紧组件到剥刀的整个移动过程中一直处于水平平稳状态。

吸膜贴装机构60,如图12和图13,用于从剥膜机构吸取膜片,并协助剥膜机构完成剥膜,并将膜片粘贴至接料工位10的载带上。吸膜贴装机构60包括吸附组件6010、纵向移动组件6020和驱动电机6030,纵向移动组件6020安装于竖直的安装板9030上,吸附组件6010安装于纵向移动组件6020上,驱动电机6030驱动纵向移动组件6020能够带动吸附组件6010上下移动。其中,吸附组件6010包括有第一真空吸头6011,第一真空吸头6011用于在接料工位的上方从剥刀5010的前端吸附膜片,并在剥刀5010向后退时粘贴至接料工位10的载带上。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纵向移动组件6020,包括可活动的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上固定连接有滑块6022,并在安装板9030上固定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滑轨6023,滑块6022可在滑轨6023上上下移动,使得吸附组件安装板能够相对于安装板9030上下移动。纵向移动组件6020还包括有一摆动杆6024,摆动杆6024与驱动电机603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由驱动电机6030驱动摆动,摆动杆6024连接有随动滚子6025,随动滚子6025的轴心偏离于摆动杆6024的摆动圆心,同时在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上开设有轨迹槽60211,随动滚子6025位于轨迹槽60211内,并沿着轨迹槽60211移动。该方案中,驱动电机6030驱动摆动杆6024摆动时,摆动杆3024的摆动的弧形轨迹分解为吸附组件安装板3021沿滑轨6023的方向竖直运动,以及随动滚子6025在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上的轨迹槽60211的方向的运动,再进一步,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上内的轨迹槽60211的开槽轨迹可设为水平方向,再进一步,在轨迹槽30211的上沿和下沿分别固定有垫板6026。进一步,在另一实施例中,轨迹槽可开设于摆动杆上,随动滚子可安装于吸附组件安装板上,随动滚子在摆动杆内的轨迹槽内移动,并带动吸附组件安装板上下移动,属于本实施例的等同方案。再进一步,在另一外一些实施例中,摆动杆可替换为偏心轮等其他偏心摆动或旋转的连接件,能产生偏心运动以驱动吸附组件安装板3021上下运动的机构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

再进一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纵向移动组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具有导向功能的驱动结构,如齿条传动结构或丝杆传动结构,纵向移动组件不仅限于以电机驱动摆动件摆动或旋转的形式带动吸附组件安装板板上下运动的结构,能够使得吸头组件上下运动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再进一步中,本实施例中,纵向移动组件302还包括有光纤检测组件3026,光纤检测组件的光纤设置于吸附组件安装板3021上,用于检测吸附组件安装板3021上下移动的位置。

吸附组件6010,包括吸头安装座6012、第一真空吸头6011,第一真空吸头6011固定设置于吸头安装座6012的下端,吸头安装座6012与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连接,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上下移动,带动吸头安装座6012和吸头6011上下移动,当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向下运动时,带动吸头3011向下运动,第一真空吸头6011吸取膜片,继续向下运动则对载带进行贴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吸附组件6010还包括有吸头滑板6013,并在吸头滑板6013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的滑轨6014,吸头安装座6012固定连接有滑块6015,滑块6015在滑轨6014上上下滑动,使得吸头安装座6012和第一真空吸头6011可相对吸头滑板6013上下移动。吸头滑板6013上并位于吸头安装座60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弹簧座6016,弹簧座6016与吸头安装座6012之间连接有弹簧6017。当第一真空吸头6011吸取膜片后,吸附组件6010跟随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继续向下运动,第一真空吸头6011对载带进行贴膜,同时吸附组件6010继续向下运动,弹簧6017对吸头安装座6012产生浮压力,第一真空吸头6011对载带压紧,使得膜片与载带贴紧。当第一真空吸头6011贴膜完成后,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带动吸附组件6010向上运动,弹簧6017恢复原位后,进一步对吸头安装座及吸头产生向上的拉力,将吸头安装座6012和第一真空吸头6011拉起。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吸附组件与吸头滑板的连接还可采用除滑轨和滑块之外的可导向的导向组件。

更进一步,在吸头安装座6012上还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有第一限位块6018和第二限位块6019,其中第一限位块6018,固定安装于吸头安装座6012上,第二限位块6019固定安装在吸附组件安装板6021上。第一限位块6018高于第二限位块6019,以对吸头安装座6012进行限位,防止吸头安装座6012从吸头滑板6013上掉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可以安装在吸头滑板上,其相对于吸头滑板和吸附组件安装板板均为固定连接方式,可以起到对第一限位块和吸头安装座起到限位作用的均为本方案的等同。再进一步,在第一限位块6018上拧设有螺钉60181,螺钉60181的下端抵接第二限位块,调节螺钉60181的高度,进而可调节吸头安装座6012和吸头6011的高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调节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高度距离也可采用其他调节装置,可以起到对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距离调节以达到调节吸头安装座和吸头的高度均属本方案的等同。

再进一步,吸附组件6010还包括下压块60110,下压块60110用于在第一真空吸头6011贴膜完成后,对膜片沿载带牵引边的边缘弯折,以协助包膜机构包膜。具体的,下压块60110设置于吸头滑板6013上,下压块60110位于吸头6011的后方,下压块60110的下端可与吸头6011的下端齐平或略高于吸头6011的下端。下压块60110可以与吸头滑板6013固定连接,也可以相对于吸头滑板上下移动,并采用如上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限位方式进行限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下压块可替换为第二吸头,第二吸头通过第二吸头安装座安装在吸头滑板上。再进一步,第二吸头安装座可在吸头滑板上上下移动,并与弹簧座之间连接有弹簧。

包膜机构70,如图14和图15,安装于固定在主安装板9010上的包膜机构安装板9040上,包括铲刀7010、第二横移组件7020和包膜凸轮驱动组件,铲刀7010位于接料工位10的一侧,铲刀7010和第二横移组件7020连接,包膜凸轮驱动组件8030驱动第二横移组件7010并带动铲刀7010朝向接料工位10的方向移动,第二横移组件7010还包括有弹簧,弹簧驱使第二横移组件带动铲刀远离接料工位10。在包膜机构包膜时,载带索引边裸露,第二横移组件7020组件驱动铲刀7010向前移动,铲刀7010的前端伸向载带索引边的下方,并将膜片粘贴至载带索引边的下表面。铲刀完成包膜后,凸轮驱动组件停止驱动,压缩弹簧回弹驱使铲刀移动组件和铲刀回弹。

其中,第二横移组件7020,包括一固定安装于包膜机构安装板9040上的固定板7021及在固定板7021上移动的活动板7022,铲刀7010固定连接于活动板7022上,并跟随活动板7022相对于固定板7021前后移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板7021上开设有导向槽,并在活动板7022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7024,导向滑块7024在导向槽内可前后移动,并带动活动板7022相对于固定板7021前后移动,同时,在固定板7021开设的导向槽7023内设置有弹簧7025,使得弹簧7025的一端与导向槽的一端抵接,弹簧7025的另一端抵接导向滑块7024的前端。

再进一步,铲刀7010与活动板7022呈铰接关系,并在铲刀7010靠近接料工位10的一侧连接有弹簧7027,以支撑铲刀7010的前端。再进一步,铲刀7010与活动板7022连接有高度调节装置。具体的,铲刀与活动板7022通过螺钉铰接,并通过一定位调节螺钉7026固定,使得铲刀的前端的高度可调。

包膜驱动组件8030,包括一安装在凸轮主轴上的单齿轮8031,单齿轮8031旋转时,单齿轮的齿旋转至上方时,单齿轮8031的齿抵接于一与活动板8022固定连接的导向滑块7024的后端上,驱动导向滑块7024和活动板7022向前移动,铲刀7010前移至接料工位进行包膜;当单齿轮8031继续旋转,单齿轮的齿向下运动,脱离与导向滑块7024的接触,弹簧7025驱使导向滑块7024和活动板7022和铲刀7010向后移动。

接料工位10的支撑组件,包括有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在该方案中,载带基体支撑件的衔接流道组件,在载带传送机构将载带传送至接料工位10处时,在吸膜贴装机构40下压贴膜时,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支撑载带基体,在包膜机构包膜时,载带索引边裸露,用于铲刀前伸包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有牵引边支撑件1020,牵引边支撑件1020位于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朝向铲刀7010的一侧,牵引边支撑件1020由包膜驱动组件8030驱动,可上下活动,包膜时,牵引边支撑件1020可向下移动,为铲刀7010向前移动腾出位置。进一步,牵引边支撑件1020由包膜机构安装板9040和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进行竖直方向导向。

再进一步,牵引边支撑件1020的最高位置高于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的顶端。载带可分为压纹载带和冲压载带,其中,压纹载带往往具有凹陷形状的口袋,使得载带的背面形成一个个凸起的凸包。压纹载带从流道机构传送至包膜机构时,载带基体支撑件与索引边支撑件需预留用于容纳凸包的位置,这样使得索引边支撑件的上端高于载带基体支撑件的上端。

再进一步,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浮动设置,具体的,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的下端通过弹簧1011与一弹簧座1012连接,以适应不同厚度的载带在吸膜贴装机构下压贴膜。

再进一步,支撑组件还包括有载带边支撑件1030,载带边支撑件1030位于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的另一侧,即载带边支撑件1030位于载带基体支撑件401背离铲刀的一侧,载带边支撑件1040与包膜机构安装板9040固定连接,在载带过带接料时,能够支撑载带的边缘。

在本方案中,包膜驱动组件还包括牵引边支撑件驱动凸轮8032,牵引边支撑件凸轮摆杆8033,牵引边支撑件凸轮摆杆通过一随动槽及在随动槽内运动的摆杆随动滚子连接,牵引边支撑件驱动凸轮8032驱动牵引边支撑件凸轮摆杆8033带动牵引边支撑件1020上下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设置为可上下移动。具体的,包膜驱动组件8030还包括有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8034、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摆杆8035,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摆杆与载带基体支撑件或与载带基体支撑件连接的弹簧座活动连接,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摆杆8035由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8034驱动,带动载带基体支撑件1010上下运动。

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摆杆8035的一端与主安装板90101通过一摆杆座铰接,载带基体支撑件凸轮摆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一滚子,在与载带基体支撑件连接的滚子槽内活动,

本实施例中,凸轮驱动机构,是由凸轮主轴8040,凸轮同步电机8050,以及固定安装在凸轮主轴上的若干凸轮组成,若干个凸轮包括第一载带传送机构的盖板驱动凸轮8010、第一载带裁切机构的裁切凸轮8020、包膜机构的单齿轮8031、牵引边支撑件驱动凸轮8032、载带基体支撑件驱动凸轮8033及第二载带裁切机构的裁切凸轮、第二载带传送机构的流道盖板凸轮。其中,单齿轮直接驱动包膜机构的横移组件,盖板驱动凸轮8010、裁切凸轮8020、牵引边支撑件驱动凸轮8032和载带基体支撑件驱动凸轮8033均连接有凸轮摆杆,通过凸轮摆杆间接驱动被驱动件。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根凸轮摆杆均具有铰接端、驱动端和执行端,其中,凸轮摆杆的铰接端与主安装板9010通过摆杆座铰接,凸轮摆杆的驱动端通过随动器与凸轮连接,由凸轮驱动运动,凸轮摆杆的执行端,则通过随动器与被驱动件活动连接。在该方案中,一个凸轮主轴转动不同角度,可驱动多个被驱动件。

基于本实施例的载带接料装置的载带接料的动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到第一载带输入,第一棘轮电机驱动第一棘轮转动牵引第一载带至第一裁切位,第一载带裁切机构裁切载带;

检测刀第二载带输入,第一棘轮电机驱动第一棘轮转动牵引第一载带至第二裁切位,第二载带裁切机构裁切载带;

第一棘轮电机和第二棘轮电机同时驱动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转动,牵引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至接料工位,并呈对接状态;

膜带牵引组件牵引膜带,剥刀预剥膜;

吸附组件向下移动,吸附膜片;

剥刀后退剥膜;

吸附组件继续向下移动,将膜片粘贴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上表面;

吸附组件继续向下移动,将膜片沿在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一侧边折弯;

铲刀前伸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方,将折弯的膜片粘贴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检测到第一载带输入,第一棘轮电机驱动第一棘轮转动牵引第一载带至第一裁切位,凸轮电机驱动裁切凸轮转动,带动上切刀组件向下运动、下切刀组件向上运动;

检测到第二载带输入,第二棘轮电机驱动第二棘轮转动牵引第二载带至第二裁切位,凸轮电机驱动裁切凸轮转动,带动上切刀组件向下运动、下切刀组件向上运动。

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接料完成后,膜带驱动电机驱动膜带驱动辊转动,剥刀向前移动,吸附组件向上移动,复位至接料工位的上方。

再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载带牵引边支撑件向下移动让位,铲刀前伸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方折弯的膜片粘贴至第一载带和第二载带的下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