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丝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330发布日期:2019-11-15 21:2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丝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工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螺丝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大部分紧定螺钉外形两端无明显特征,振动盘的常规供料机构无法区分其头部和尾部,尤其是m3以下的小螺钉。

这样容易造成供料后还需要进一步对螺丝进行头尾的区分,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丝供料装置,可以提升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螺丝供料装置,包括:轴承、分钉转轴、分钉底座、联轴器、振动盘、分钉底板、螺丝分料块、钢针、分钉气缸、原点感应器、检测气缸、支撑杆、分向电机、吹料接头、分向感应器;其中,轴承、分钉转轴、分钉底座、联轴器、分钉底板、螺丝分料块、钢针、分钉气缸、原点感应器、检测气缸、支撑杆、分向电机、吹料接头组成分料组件,位于振动盘的一侧。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丝供料装置,能够区分其头部和尾部,供料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丝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螺丝供料装置的分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分料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分料组件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丝供料装置进行螺钉转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丝供料装置,包括:轴承1、分钉转轴2、分钉底座3、联轴器4、振动盘5、分钉底板6、螺丝分料块7、钢针8、分钉气缸9、原点感应器10、检测气缸11、支撑杆12、分向电机13、吹料接头14、分向感应器15。其中,轴承1、分钉转轴2、分钉底座3、联轴器4、分钉底板6、螺丝分料块7、钢针8、分钉气缸9、原点感应器10、检测气缸11、支撑杆12、分向电机13、吹料接头14组成分料组件,位于振动盘5的一侧。

分钉底板6呈“l”形,二支撑杆12安装在分钉底板6的下方。分向电机13设置在分钉底板6的下方,且位于二支撑杆12之间。原点感应器10位于分向电机13的底部。分向电机13的输出端与联轴器4连接后穿过分钉底板6,并与轴承1连接。分钉转轴2与位于轴承1的上方,并与轴承1连接。分钉底座3与分钉转轴2连接。分向电机13能够通过联轴器4、轴承1以及分钉底座3的配合,带动分钉转轴2进行转动。螺丝分料块7位于分钉底座3的一侧。吹料接头14从分钉底座3的一侧伸出。钢针8位于分钉底座3的一侧。分钉气缸9位于分钉底板6的上方,且其一端与螺丝分料块7相接,螺钉分料块7与振动盘5的出料口连接。检测气缸11位于分钉底板6的上方且其输出端与钢针8的一端连接。

参阅图4,进气接头41从分钉底座3的一端插入。吹料接头14从与进气接头41相对的另一端伸出。钢针8能够通过进料口插入分钉底座3中并进入分钉转轴2中。螺钉分料块7与分钉底座2相邻。

参阅图5,振动盘5产生震动将未分向的螺钉送至螺钉分料块7内,由分钉气缸9将螺钉送至进料口,检测气缸11推动推动钢针8将螺钉推入分钉转轴2内,由于螺钉上的螺帽上存在用于拧动的缺口,螺钉在分钉转轴2中的头尾朝向不同时,钢针8插入的深度会有不同,螺帽朝向钢针8插入方向时,插入深度较多,反之则较少。钢针8根据插入的深度检测出紧定螺钉的头尾朝向(见一),检测出螺钉尾部朝钢针8插入方向时,则分向电机13带动分钉转轴2顺时针旋转,检测出螺钉头部朝向钢针8插入方向时则分向电机13带动分钉转轴逆时针旋转(见二),从而使任何朝向的紧定螺钉最终都是尾部朝后的向供料。接着,螺钉从吹料接头14处吹出。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丝供料装置,能够区分其头部和尾部,供料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