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盘滚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1097发布日期:2020-02-21 19:4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盘滚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盘滚轴组件。



背景技术:

公知,在复印机或打印机中有一个重要工作部件——出纸组件,出纸组件的性能、质量,关系到整机的性能,出纸的平稳性、出纸的速度、出纸的差错率、出纸的服帖平整性等。现有复印机出纸组件在堆纸盘上常常有堆纸零乱以及纸张打卷的现象,特别是当所用纸张的克数较轻,或纸张纤维方向与出纸方向垂直时纸张打卷的现象更易发生,影响了复印品堆放的整洁,并且当复印品较多时,会堵塞出纸口,造成卡纸现象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制造商通常通过在出纸口增加压纸块或导纸筋的方式,或者改善定影器本身的参数来降低纸张的卷曲程度的方式来达到纠正打卷、纸张凌乱的目的。

目前的出纸组件结构是这样的:上下平行配置两根辊轴,上方为主动辊轴,下方为从动辊轴;辊轴上中心对称配有四个送纸轮,利用摩擦进行出纸。

作为现有技术的改进结构是这样的:在左侧和右侧的两个送纸轮之间,从下方分别伸出两凸起的压痕轮,压痕轮的高度高出下送纸轮的高度,压痕轮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由此结构,使得在复印机出纸的同时,沿着出纸方向在纸张上会产生左右两条向上突起的加强筋,增加了纸张的一些刚性,保证纸张在出纸时比较平直,减轻了打卷、纸张凌乱的情况。

以上措施,对于纸张比较硬的、厚的,比如在80克以上的纸张,在干燥时节尚可解决和克服打卷、凌乱的弊病,但是对于在国内,大量使用的是60、70克的纸张,这样的纸张价格比较低廉,复印质量也不错,符合环保、节约的原则,甚至还有缩小保存收藏空间的优点,但是现有技术的改进措施对这样的纸张往往效果很差,特别是在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基本无效,而且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卷纸效果反而会加大纸张弯折度,影响出纸的美观质量。

因此,本领域,尤其是在国内市场,迫希望有更加有效的举措问世,以更好地解决此弊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盘滚轴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纸盘滚轴组件,包括分别活动连接于复印机出纸口上方与下方的主动滚轴和两个从动滚轴,主动滚轴上均匀的设置有四个第一送纸轮,四个第一送纸轮下方配合的设置有四个第二送纸轮,四个第二送纸轮两两的分别设置于两个从动滚轴的两端;两个从动滚轴的中部均设置有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二送纸轮之间的弧形凸纸轮,弧形凸纸轮的直径从其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弧形凸纸轮的外侧均匀地开设有多个线圈槽组;每个线圈槽组均为多个沿其所在弧形凸纸轮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凹槽。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的线圈槽组可以增加与纸张之间的附着力,使得出纸更加稳定,而且线圈槽组所在部分的弧形凸纸轮的直径也大于第二送纸轮的直径,会使得线圈槽组的凹槽也会对出纸产生作用力,进一步提高出纸的张姓,减小复印纸打卷的概率,提高复印品堆放的整洁度。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四个第二送纸轮分为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置的一号第二送纸轮、二号第二送纸轮、三号第二送纸轮和四号第二送纸轮,一号第二送纸轮和二号第二送纸轮设置于一个从动滚轴的两端,三号第二送纸轮和四号第二送纸轮设置于另一个从动滚轴的两端。这种设置可以使得两个从动滚轴分别与出纸的两端对应接触,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出错错乱,保证出纸的稳定。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弧形凸纸轮的两端的直径与第二送纸轮的直径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位于弧形凸纸轮上的纸张部分与位于第二送纸轮上的纸张部分可以自然的连接,弯折弧度比较小,不会对纸张本身产生太大的影响。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二号第二送纸轮和三号第二送纸轮之间活动连接有中部凸纸轮。中部凸纸轮可以带动出纸的纸张一起转动,同时给予纸张一定的限位,保证可以稳定的出纸。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中部凸纸轮直径与第一送纸轮的直径相等。中部凸纸轮直径与第一送纸轮的直径保持一致,给予出纸更加稳定的送纸力度,保证出口上方的出纸稳定。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中部凸纸轮直径从其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小,且中部凸纸轮的两端的直径与第一送纸轮的直径相等。中部凸纸轮的最大直径优选为略大于第一送纸轮的直径,这种结构保证出纸时纸张可以进行多次的凹凸限制,使得出纸更稳定,而且凹凸限制的幅度也不是很大,不是使得出来的纸张变形太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弧形凸纸轮地设计提高了出纸的纵向刚度,使得纸张出纸具有一定的弯折弧度,且弧度比较小,不仅能保证复印品能平稳的出纸,整齐的堆放,而且不会因为弧度过大影响出纸质量的情况,即使使用较薄、较轻克数的纸张,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使用,完全消除了复印纸打卷现象,并提高了复印品堆放的整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纸盘滚轴组件的出纸图;

图3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六的纸盘滚轴组件的出纸图。

图中:1-主动滚轴;2-第一送纸轮;3-第二送纸轮;4-弧形凸纸轮;5-线圈槽组;6-中部凸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为出纸图,本实施例的一种纸盘滚轴组件,包括分别活动连接于复印机出纸口上方与下方的主动滚轴1和两个从动滚轴,主动滚轴1上均匀的设置有四个第一送纸轮2,四个第一送纸轮2下方配合的设置有四个第二送纸轮3,四个第二送纸轮3两两的分别设置于两个从动滚轴的两端;两个从动滚轴的中部均设置有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二送纸轮3之间的弧形凸纸轮4,弧形凸纸轮4的直径从其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弧形凸纸轮4地设计提高了出纸的纵向刚度,使得纸张出纸具有一定的弯折弧度,且弧度比较小,不仅能保证复印品能平稳的出纸,整齐的堆放,而且不会因为弧度过大影响出纸质量的情况,即使使用较薄、较轻克数的纸张,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使用,完全消除了复印纸打卷现象,并提高了复印品堆放的整洁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弧形凸纸轮4的外侧均匀地开设有多个线圈槽组5;每个线圈槽组5均为多个沿其所在弧形凸纸轮4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凹槽。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的线圈槽组5可以增加与纸张之间的附着力,使得出纸更加稳定,而且线圈槽组5所在部分的弧形凸纸轮4的直径也大于第二送纸轮3的直径,会使得线圈槽组5的凹槽也会对出纸产生作用力,进一步提高出纸的张姓,减小复印纸打卷的概率,提高复印品堆放的整洁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四个第二送纸轮3分为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置的一号第二送纸轮3、二号第二送纸轮3、三号第二送纸轮3和四号第二送纸轮3,一号第二送纸轮3和二号第二送纸轮3设置于一个从动滚轴的两端,三号第二送纸轮3和四号第二送纸轮3设置于另一个从动滚轴的两端。这种设置可以使得两个从动滚轴分别与出纸的两端对应接触,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出错错乱,保证出纸的稳定。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弧形凸纸轮4的两端的直径与第二送纸轮3的直径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位于弧形凸纸轮4上的纸张部分与位于第二送纸轮3上的纸张部分可以自然的连接,弯折弧度比较小,不会对纸张本身产生太大的影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二号第二送纸轮3和三号第二送纸轮3之间活动连接有中部凸纸轮6。中部凸纸轮6可以带动出纸的纸张一起转动,同时给予纸张一定的限位,保证可以稳定的出纸。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五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中部凸纸轮6直径与第一送纸轮2的直径相等,中部凸纸轮6直径与第一送纸轮2的直径保持一致,给予出纸更加稳定的送纸力度,保证出口上方的出纸稳定。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五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具体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4为出纸图,所述中部凸纸轮6直径从其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小,且中部凸纸轮6的两端的直径与第一送纸轮2的直径相等,此实施例中中部凸纸轮6的两端的直径与第一送纸轮2的直径相等只是给出的最佳值,但是不限制于其具体大小,只要符合中部凸纸轮6直径从其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小的形状结构即可,而本实施例中中部凸纸轮6的最大直径优选为略大于第一送纸轮2的直径,这种结构保证出纸时纸张可以进行多次的凹凸限制,使得出纸更稳定,而且凹凸限制的幅度也不是很大,不是使得出来的纸张变形太严重。实施例六的结构图与图3相似,调整也不大,不另附图说明,实施例五也同样不另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