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轴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4424发布日期:2020-05-22 21:0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标签轴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签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轴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能够用于带式打印装置上的印刷带,通过该印刷带可旋转地支撑在打印装置内进行。通常通过设备直接将带缠绕在芯轴上,将芯轴与印刷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使用。当印刷带用完时,直接废弃整个芯轴结构,由此使用此种结构会造成较大的浪费。

现有的一种结构提供了即使带宽度不同也容易安装,减少资源浪费的带芯。该结构具有一对轴部,可替换地安装在标签轮的轴孔两侧。但一方面增加了员工安装工序,另一方面此种结构在印刷带用完进行更换标签轮时,用户难以同时将轴部从标签轮的轴孔中拔出,从而增加了替换操作的难度。

因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标签轴及打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易于装拆的标签轴及打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轴,包括:

标签轮,所述标签轮具有外芯和内芯,所述内芯套设于所述外芯;

芯轴,所述芯轴与所述标签轮可拆卸连接,所述芯轴具有第一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内芯后形成第二支撑部;

所述中心轴的外部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抵接于所述内芯。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呈圆弧形且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延伸,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芯的内壁面为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所述中心轴超出所述倾斜部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倾斜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所述倾斜部的边缘设置有导向圆弧。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内壁面凸设有多个导向肋,每个所述定位部收容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向肋之间。

优选地,所述芯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中心轴之间的挡板,所述标签轮抵接于所述挡板。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芯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芯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芯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挡板之间的定位轴部,所述定位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轴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标签轴和用于收纳所述标签轴的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

每个所述侧板均设置有上方开口的轴引导槽,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轴引导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标签轴中,通过利用一个整体芯轴实现与标签轮的可拆卸连接,如此减少了安装工序以及替换操作的难度,实现了使用方便、易于装拆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签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芯轴的平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签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带组件位于打印装置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打印装置;

10-收纳空间;

11-侧板;

12-轴引导槽;

13-引导肋;

14-导辊;

15-压辊;

20-印刷带;

30-标签轮;

31-外芯;

32-内芯;

33-导向肋;

40-芯轴;

41-第一支撑部;

42-中心轴;

43-第二支撑部;

44-定位部;

441-倾斜部;

45-挡板;

46-定位轴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1,该打印装置1包括标签轴(参见图5a和图5b)和用于收纳所述标签轴的收纳空间10,收纳空间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11,每个侧板11上均形成有上方开口的u形的轴引导槽12,由轴引导槽12支撑标签轴(具体是芯轴40)的两端。在轴引导槽12附近,侧板11的内侧具有引导肋13,由此可限定标签轴(具体是芯轴40)的左右位置。

并且,在收纳空间10的前方具有将卷绕于标签轮30上的印刷带20引出的导辊14,该导辊14通过与压辊15同步旋转而与压辊15一同将印刷带20送出。

该印刷带20是一面涂布有可再剥离的弱粘着性的粘着剂的合成纸,在涂布有粘着剂的面和相反的面上进行剥离涂覆,如图2所示,在标签轴的标签轮30上卷绕印刷带20。标签轮30是内部中空的圆柱形轴体,芯轴40是大致呈圆柱形的长条形构件。芯轴40穿过标签轮30的轴孔,整个印刷带组件通过芯轴40的两端(具体是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3)可旋转地支撑在轴引导槽12上。

请参阅图3a至图5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标签轴包括标签轮30和芯轴40,其中:

标签轮30具有外芯31和内芯32,芯轴40与标签轮30可拆卸连接,芯轴40具有第一支撑部41和与第一支撑部41连接的中心轴42,中心轴42穿过内芯32后形成第二支撑部4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标签轴中,通过利用一个整体芯轴40实现与标签轮30的可拆卸连接,如此减少了安装工序以及替换操作的难度,实现了使用方便、易于装拆的效果。

请参阅图3a和图3b,标签轮30是由圆筒状的外芯31和圆筒状的内芯32构成的两重筒结构,使外芯31和内芯32同轴,内芯32通过多个板状的辐条固定于外芯31的内侧。印刷带20卷绕在外芯31上,因此外芯31的轴向长度与印刷带20的轴向长度大致一致。

请参阅图4a和图4b,中心轴42的外部设置有定位部44,定位部44抵接于内芯32,如此可实现中心轴42与内芯32的稳固连接。例如,定位部44可以是凸起,内芯32设置有与该凸起配合的凹槽;定位部44还可以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当中心轴42未插入到内芯32中,定位部44为自然状态,当中心轴42插入到内芯32中,定位部44为压紧状态,即此时定位部44具有向外的张力。上述两种方式为可以实现的实施例,但本申请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

优选地,定位部44呈圆弧形且沿中心轴42的轴向延伸,定位部44与内芯32的内壁面为过盈配合,如此也可以实现中心轴42与内芯32的稳固连接。其中,定位部44呈圆弧形目的是为适配中心轴42和内芯32的轮廓而设定的。

进一步地,芯轴4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部41和中心轴42之间的挡板45,定位部44靠近第一支撑部41的端部形成于挡板45上,标签轮30抵接于挡板45,如此通过设置挡板45,当标签轮30抵接于挡板45时,即可判定标签轮30与芯轴40组装完成,即使标签轮30保持在芯轴40的中间段,以正对打印装置1的打印头(图中未示出)。

为保证标签轮30的定位准确,挡板45的直径大于内芯32的直径且小于外芯31的直径。安装过程中,芯轴40上的挡板45作为标签轮30的定位部分,将标签轮30保持在芯轴40上正对打印头的位置。同时,当标签轮30上的印刷带20用完时,可通过直接推动芯轴40的无挡板一侧,以方便取出芯轴40并继续使用。

此外,定位部44可以是与中心轴42保持一定间隙,即当中心轴42插入到内芯32后,定位部44受到内芯32的挤压而部分与中心轴42的外壁面相贴合,如此定位部44也会产生一定的张力,从而利用张力实现中心轴42与内芯32的良好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部44还可以是通过肋板与中心轴42连接,本申请也优选采用该方案,如此可实现定位部44与内芯32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使得中心轴42与内芯32的稳固程度更高。

进一步地,定位部44远离第一支撑部41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441,中心轴42超出倾斜部441的部分形成第二支撑部43,倾斜部441靠近第一支撑部41的一端的厚度大于靠近第二支撑部43的一端的厚度,如此利于内芯32与中心轴42的插接配合,而且内芯32在插入的时候,是先和倾斜部441靠近第二支撑部43的一端(即厚度薄的一端)进行抵接,利用倾斜部441的斜面逐渐插入到中心轴42的外部。

进一步地,内芯32的内壁面凸设有多个导向肋33,每个定位部44收容于相邻两个导向肋33之间,即通过导向肋33给定位部44提供定位作用,以防止芯轴4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

此外,多个定位部44(例如可以是三个)以一定角度均匀地布置在中心轴42的圆周方向上,通过这种间隔式的结构,可以将中心轴42与内芯32之间的摩擦接触面积控制在适当范围,以避免接触面积过大造成的装拆困难。

进一步地,芯轴4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部41和挡板45之间的定位轴部46,定位轴部46的直径大于中心轴42的直径。由于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3均要放置于轴引导槽12中,而且第二支撑部43是由中心轴43形成的,因此第一支撑部41的直径与中心轴42的直径大致相同,如此利用定位轴部46实现对第一支撑部41定位,以将第一支撑部41限制在轴引导槽12中。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部44的端部对第二支撑部43定位,因此可使定位部44形成的连接圆的外径与定位轴部46的直径大致相同。

当然,第一支撑部41也可以利用挡板45进行定位,例如可以增加挡板45的厚度,以使挡板45既能实现对标签轮30的定位,又能实现对第一支撑部41的定位。

请参阅图6,定位部44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定位部44远离第一支撑部41的端部(即倾斜部441)的边缘设置有导向圆弧。如此当定位部44的端部与侧板11的内壁面抵接以对第二支撑部43定位时,避免倾斜部441与侧板11产生干涉,从而造成芯轴40旋转的不够顺畅。

当芯轴40在轴引导槽12上旋转时,芯轴40上的三个定位部44交替旋转,以保证打印过程中的任何时段,芯轴40与侧板11之间始终能够具有至少两个接触位置,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由单个定位部44接触而导致的旋转偏移,进而为芯轴40提供更好的定位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当进一步增加定位部44的数量后,定位部44与侧板11的摩擦接触面积也会增大,如此不利于芯轴40的旋转,因此本申请的定位部44优选为三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