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干血斑毛细采血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493发布日期:2020-05-12 17:4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干血斑毛细采血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干血斑采血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干血斑毛细采血盒。



背景技术:

干血纸片法(driedbloodspot,dbs),即将全血样品收集在卡纸上,形成干血斑,对卡纸进行送检。上述方法所需求血量少,只要几微升至几十微升血液在滤纸上形成适当大小的圆形干血斑,即可满足检验需要;且上述采血方式操作难度低,无需具有资质的采样地点以及采样人员操作,可由患者或者非专业人员操作;传染性致病源(例如hiv、乙肝病毒等)在干血斑环境中无法存活;被测物在干血斑环境中稳定,无需冷藏。因此干血斑可以无需采用专业医学冷链运输,甚至可以采用快递的方式送至医院或者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然而,传统的干血斑法对采血量并未严格要求。通常在充分浸润的滤纸片上打下直径为3.2mm孔径的圆孔,对应3.42微升血液。然而,由于每个人血液粘滞系数差异、红细胞压积差异、滤纸的色谱效应等原因,打下的滤纸片与血液体积无法形成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传统干血斑法的定量能力弱,仅适宜进行一些半定量、定性的检测项目,不适合需要精确定量的检测项目。现有定量采血技术多基于静脉抽血的方法,需要专业医护操作人员、在具有采血资质的医疗机构中方可开展,因此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干血斑采血装置,无法定量采集,而且不适合携带,操作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干血斑毛细采血盒,可定量采血,且方便携带,可以由患者在任何地点自助完成采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干血斑毛细采血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盒盖和下盒盖,上盒盖和下盒盖之间通过可开合的第一折边相连,上盒盖和下盒盖均以朝向第一折边的方向为后侧,所述下盒盖内壁卡设有采血板,采血板包括基板,基板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定量采血的毛细采血通道,所述毛细采血通道的进口设置在基板的前侧边,所述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设置在基板的正面,所述下盒盖在基板前侧边的后侧设有可向外翻开的第二折边,所述上盒盖的内壁卡设有采血卡,上盒盖和下盒盖扣合时,采血板和采血卡面面相对。本装置上盒盖和下盒盖扣合时可以对毛细采血的采血板和采血卡形成防护,方便携带。使用时,将上盒盖和下盒盖打开,先使用一次性医用采血针刺破手指,从手指破口处挤出血滴,而后将下盒盖的第二折边向外翻开,使采血板的毛细采血通道出口露出于下盒盖之外,将毛细采血通道出口凑到血滴处,利用毛细作用将血滴吸取到毛细采血通道中,直至血液充满整个毛细采血通道蔓延至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处,此时采血量即为毛细采血通道的预设容量,通常为5-10微升之间。采血板设计多个毛细采血通道,可以重复采血多次形成多个样本,当各毛细采血通道均完成采血,将上盖板和下盖板扣合,并稍稍用力挤压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位置,使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贴靠采血卡,将毛细采血通道的中的血液全部吸出,在采血卡上形成干血斑,即可完成采血,干血斑的血量等于毛细采血通道的预设容量,为5-10微升。可以将采血卡单独取出用医用封装袋封装邮寄,也可以随盒体一起包装。此处可以将第二折边的位置与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设置为平齐,方便按压定位。基板为透明塑料板,基板的透明材质使毛细采血通道的采血情况可见。盖板可以设计为透明,也可以设计为与血液颜色对比明显的底色,如白色。本装置的盒体携带方便,采血时也无需将采血板取出进行操作,上盒盖和下盒盖对采血操作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大大降低了采血操作难度,可以由患者自助使用完成,干血斑不会有传染性致病源的风险,也可以由患者在家中完成采血寄送至检验中心检验,无需患者到医院排队采血,方便患者,也减少了医院人流,减少疾病传染隐患。

作为优选,所述上盒盖的外壁设有若干校正圆,上盒盖和下盒盖扣合时,校正圆与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对齐,且校正圆以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为圆心。

作为优选,所述上盒盖和下盒盖为半透光而不透明的塑料材质,所述校正圆由上盒盖外壁去除圆心材料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上盒盖和下盒盖之间的左右侧边设有侧封边、前侧边设有前封边,所述侧封边和前封边为上盒盖或下盒盖向内的翻边,所述上盒盖和下盒盖前侧边之间设有可相互扣合的卡头和卡口。。侧封边或前封边可以在上盒盖和下盒盖均有设置,也可以在上盒盖或下盒盖其中之一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下盒盖内壁设有对采血板侧边进行扣合的采血板卡扣以及对采血板侧边进行限位的限位条,所述上盒盖内壁设有对采血卡扣合的采血卡卡扣以及对采血卡侧边进行限位的限位条。其中一侧可以设置一倾斜限位条,采血板、采血卡的一角设置为与斜限位条适配的斜边,用于方向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采血卡为双层纸板,采血卡中部开设有窗口,窗口内嵌通过双层纸板夹设的干血斑滤纸,上盒盖和下盒盖扣合时,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对齐干血斑滤纸。

作为优选,所述毛细采血通道的进口和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之间为定容量设置,毛细采血通道的容量为5-10微升。

作为优选,所述毛细采血通道为基板背面开设的毛细采血槽,所述基板的背面还贴和固定设置有封闭毛细采血槽背面的盖板。基板开槽并采用盖板封闭形成毛细采血通道,毛细采血槽加工方便,且可以定容精准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正面环绕毛细采血通道出口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圆形加厚区。干血斑滤纸贴合毛细采血通道出口时,加厚区抵靠干血斑滤纸,减少基板其他位置对干血斑滤纸的压迫,使干血斑圆整,避免相邻血样形成的干血斑不规则蔓延、互相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的前侧边在毛细采血通道的进口位置向前突出形成凸起的采血端。

本实用新型盒体携带方便,采血时也无需将采血板取出进行操作,上盒盖和下盒盖对采血操作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大大降低了采血操作难度,可以由患者自助使用完成,也可以由患者在家中完成采血寄送至检验中心检验,无需患者到医院排队采血,方便患者,也减少了医院人流,减少疾病传染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血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血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血盒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血盒装入了采血板和采血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血盒的外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采血盒翻开的侧视结构视图。

图中:1、基板,2、盖板,3、毛细采血通道,4、进口,5、出口,6、加厚区,7、槽缺,8、采血卡,9、干血斑滤纸,10、下盒盖,11、上盒盖,12、侧封边,13、前封边,14、采血卡卡扣,15、采血卡限位条,16、采血卡压条,17、采血板卡扣,18、采血板限位条,19、第一折边,20、第二折边,21、卡头,22、卡口,23、校正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便携式干血斑毛细采血盒,如图4、5、6所示。本装置包括上盒盖11和下盒盖10,上盒盖11和下盒盖10之间通过可开合的第一折边19相连,本实施例中,上盒盖和下盒盖均以朝向第一折边的方向为后侧,上盒盖11和下盒盖10前侧边之间设有可相互扣合的卡头21和卡口22,上盒盖和下盒盖之间的左右侧边设有侧封边12、前侧边设有前封边13,所述侧封边在上盒盖11或下盒盖10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向内的翻边,前封边13在上盒盖前侧边设置向内的翻边。

如图4所示,下盒盖10内壁设有对采血板侧边进行扣合的采血板卡扣17以及对采血板侧边进行限位的采血板限位条18,如图1、5所示,所述下盒盖10内壁通过采血板卡扣17和采血板限位条18固定有采血板,采血板包括基板1,基板上并列设置有多个毛细采血通道3,所述毛细采血通道的进口4设置在基板1的前侧边,所述毛细采血通道3的出口5设置在基板1的正面,如图7所示,所述下盒盖在基板前侧边的后侧设有可向外翻开的第二折边20,第二折边的位置与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对齐,方便毛细采血通道出口的定位。采血板卡扣设置在第二折边的后侧,保证第二折边翻折时,采血板不会随着翻动。

如图4所示,上盒盖11内壁设有对采血卡扣合的采血卡卡扣14以及对采血卡侧边进行限位的采血卡限位条15。如图5所示,所述上盒盖的内壁卡设有采血卡8。如图3、5所示,采血卡8为双层纸板,采血卡中部开设有窗口,窗口内嵌通过双层纸板夹设的干血斑滤纸9,上盒盖11和下盒盖10扣合时,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5对齐干血斑滤纸9。如图6所示,上盒盖11的外壁设有若干校正圆23,上盒盖11和下盒盖10扣合时,校正圆23与毛细采血通道5的出口对齐,且校正圆以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为圆心,校正圆可以对干血斑滤纸9上的圆形干血斑进行校正,当干血斑充满校正圆的范围,且相邻干血斑没有重叠,则采血可用。

采血板的结构如图1、2所示。采血板包括基板1,基板为透明塑料板。基板1上并列设置有多个毛细采血通道3,毛细采血通道同一加工,定量采血,本例每个毛细采血通道为10微升定量采血。所述毛细采血通道两端分别为一个用于采血的进口4和一个用于将血样印到滤纸上的出口5。各毛细采血通道3的进口4均设置在基板1的前侧边。毛细采血通道3的出口5设置在基板1的正面,基板1正面环绕毛细采血通道出口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圆形的加厚区6。各毛细采血通道3的出口5沿同一直线设置。由于毛细采血通道3的出口5需要有足够的间距,因此在毛细采血通道3的中部设置有u型弯,充分利用相邻毛细采血通道3之间的间隙。如图1、2所示,毛细采血通道为基板1背面开设的毛细采血槽,所述基板的背面还贴和固定设置有封闭毛细采血槽背面的盖板2,盖板为透明塑料材质。基板的背面在设置毛细采血通道处开设矩形的内凹部,盖板与内凹部的形状适配并嵌设在内凹部中。基板1的前侧边在毛细采血通道的进口4位置向外突出形成凸起的采血端。基板1的内凹部的前侧边开设有方便盖板2贴合的槽缺7,方便盖板粘合时在槽缺处夹持调节。

使用时,将上盒盖和下盒盖打开,先使用一次性医用采血针刺破手指,从手指破口处挤出血滴,而后如图7所示,将下盒盖的第二折边向外翻开,使采血板的毛细采血通道出口露出于下盒盖之外,将毛细采血通道出口凑到血滴处,利用毛细作用将血滴吸取到毛细采血通道中,直至血液充满整个毛细采血通道蔓延至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处,采血板设计多个毛细采血通道,可以重复采血多次形成多个样本,当各毛细采血通道均完成采血,将上盖板和下盖板扣合,并稍稍用力挤压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位置,使毛细采血通道的出口贴靠采血卡,将毛细采血通道的中的血液吸出,在采血卡上形成干血斑,即可完成采血,可以将采血卡单独取出用医用封装袋封装邮寄,也可以随盒体一起包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