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构及具有其的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4317发布日期:2020-05-26 17:2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机构及具有其的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及具有其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注塑机注塑完成的产品直接散落在物料盒内,再由人工一个个的按照包装要求摆放于吸塑盒内。由于吸塑盒的数量较多,为减少占用空间,一般将其堆叠摆放,使用时再将上部的吸塑盒取下放置到相应的装料工位。这样不仅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需要人工或通过机械臂将吸塑盒从堆叠工位转移至装料工位,造成取拿不便,生产不连续,影响整个送料工序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吸塑盒取拿不便,影响整个送料工序的工作效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取料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升降机构及具有其的送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构,包括:

架体;

至少一对转动方向相反设置的传送结构,所述传送结构包括一对传送轮和设于一对所述传送轮上的第一传送带,所述传送轮固定在所述架体上,且一对所述传送轮沿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竖向分布;

多个支撑结构,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用于放置待传输的物料,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在所述传送结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待传输的物料自上而下运输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待传输的物料运动至靠近所述传送结构的最低点时,偏离水平位置以使得所述待传输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支撑结构上脱离的第二位置。

所述的升降机构,所述支撑结构为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固定连接的板体,至少一对所述传送结构的板体在运动至相互靠近的位置时形成所述待传输的物料的放置空间。

所述的升降机构,所述板体为z字形,z字形的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固定,z字形的第二水平部形成所述放置空间的支撑部。

所述的升降机构,在所述架体靠近最低点处还设有至少一对传感器,至少一对所述传感器与至少一对所述传送结构对应设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移动距离。

还提供了一种送料装置,包括所述的升降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下方的第二传送带,和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一侧的第三传送带,以及将待传输的物料从所述第二传送带转移至所述第三传送带的移料结构。

所述的送料装置,所述第二传送带和所述第三传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移料结构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传送带和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传送方向。

所述的送料装置,所述移料结构包括用于吸取所述待传输的物料的第一气缸组件和将吸取的所述待传输的物料水平传输至所述第三传送带的第二气缸组件。

所述的送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边缘的第一定位结构和设于所述第三传送带边缘的第二定位结构。

所述的送料装置,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悬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和所述第三传送带上的挡板。

所述的送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传送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的第三气缸组件,所述第三气缸组件具有抵顶在所述待传输的物料边缘的伸出位置和与所述待传输的物料分离的回缩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待传输的物料通过多个支撑结构放置在架体的第一传送带上,并在传送轮的带动下自上而下传送,当待传输的物料运动至靠近传送结构的最低点时,由于第一传送带的环形圆周运动,支撑结构偏离水平位置,以使得待传输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从支撑结构上脱离,自动下落至下一工位,从而不需要人工或机械手的介入,就可顺利完成卸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z字形板体的设置,不仅便于与第一传送带的连接固定,还保证了对待传输的物料的支撑稳定性,同时方便卸料。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架体靠近最低点处传感器的设置,方便检测第一传送带的运动距离,以保证一对第一传送带运动的同步性,使得待传输的物料平稳掉落至下一工位。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料装置,架体下方第二传送带的设置便于及时承接从第一传送带上滑落的待传输的物料,并在移料结构的作用下迅速转移至第三传送带上进行后续的加工,使得送料过程连续,工作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料装置,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三气缸组件的设置,可以对待传输的物料进行定位,方便后续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移料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2-支撑结构;3-传送轮;4-第一传送带;5-转轴;6-连接杆;7-传感器;8-第二传送带;9-第三传送带;10-升降气缸;11-真空吸盘;12-水平滑轨;13-横移气缸;14-第一定位结构;15-第二定位结构;16-第三气缸组件;17-吸塑盒;1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2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连接器吸塑盒17的转运,包括架体1、设于架体1上的两对传送结构和设于传送结构上的多个支撑结构2。每一对传送结构的转动方向相反,即位于架体1左侧的传送结构顺时针转动,位于架体1右侧的传送结构逆时针转动,以使得两对传送结构的传输方向为自上而下。位于架体1同侧的一对传送结构分设在架体1的前后两侧,以保证传输的平稳性,所述传送结构包括一对传送轮3和设于一对所述传送轮3上的第一传送带4,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一对所述传送轮3通过转轴5和设于转轴5上的连接杆6固定在所述架体1上,且位于架体1同侧的一对所述传送轮3沿所述架体1的高度方向竖向分布,位于上方的传送轮3为主动轮,主动轮与电机18相连,在电机18的驱动下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位于下方的从动轮转动。多个支撑结构2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传送带4上,用于放置待传输的物料。所述支撑结构2具有在所述传送结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待传输的物料自上而下运输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待传输的物料运动至靠近所述传送结构的最低点时,偏离水平位置以使得所述待传输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支撑结构2上脱离的第二位置,从而实现不需借助其他外力即可完成卸料动作。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结构2为与所述第一传送带4固定连接的z字形板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一对所述传送结构的板体在运动至相互靠近的位置时形成所述待传输的物料的放置空间,即一对板体在运动至架体1中央时相互靠近,在运动至架体1两侧时相互远离。具体的,z字形的第一水平部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传送带4固定,z字形的第二水平部形成所述放置空间的支撑部,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等于吸塑盒17的宽度,以防止吸塑盒17在随第一传送带4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

为了保证吸塑盒17可以平稳掉落至下一工位,在所述架体1靠近最低点处还设有一对传感器7,一对所述传感器7与一对所述传送结构对应设置,分设在架体1的左右两侧,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移动距离。传感器7为金属接近开关或距离传感器,感应最下侧的吸塑盒17与传感器7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两条第一传送带4同时向下移动相同的距离。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支撑结构2还可以为一端与第一传送带4固定的水平板。

如图3-6所示的送料装置的一种具体方式,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所述的升降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1下方的第二传送带8,和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8一侧的第三传送带9,以及将待传输的物料从所述第二传送带8转移至所述第三传送带9的移料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送带8和所述第三传送带9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为沿箱体的长度方向,以与整个加工流程的方向一致,便于操作。第二传送带8和第三传送带9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机驱动,第二传送带8的传送方向为自右向左,第三传送带9的传送方向为自左向右,从而为定位和装料预留一定的操作时间,若只使用一个第二传送带8,则需要第二传送带8先向左运动,实现吸塑盒17的定位和装料后,再向右运动,传输至下一工位,工作效率较低。

为了及时将第二传送带8上的吸塑盒17转移至第三传送带9,在架体1上还设有移料结构,所述移料结构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传送带8和所述第三传送带9的传送方向。具体的,所述移料结构包括用于吸取所述待传输的物料的第一气缸组件和将吸取的所述待传输的物料水平传输至所述第三传送带9的第二气缸组件。第一气缸组件包括固定在架体1上的升降气缸10和设于升降气缸10活塞杆上的真空吸盘11,通过升降气缸10带动真空吸盘11吸气或放气,从而实现取料和放料。第二气缸组件包括固定在架体1上的水平滑轨12和设于水平滑轨12上的横移气缸13。升降气缸10安装在横移气缸13上,并在横移气缸13的带动下沿水平滑轨12往复运动,从而将吸塑盒17由第二传送带8转运至第三传送带9上。

在所述第二传送带8边缘设有用于对吸塑盒17进行初步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14,以便于真空吸盘11的准确吸附;在所述第三传送带9边缘设有对吸塑盒17进行二次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15。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4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5为悬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8和所述第三传送带9上的挡板,即在不影响第二传送带8和第三传送带9正常传送的前提下,还可以防止吸塑盒17从第二传送带8和第三传送带9上滑出。

为了方便装料,在所述第三传送带9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定位结构15处还设置有第三气缸组件16,第三气缸组件16固定在架体1上,所述第三气缸组件16具有抵顶在所述待传输的物料边缘的伸出位置和与所述待传输的物料分离的回缩位置。当需要向吸塑盒17中装料时,第三气缸组件16的活塞杆伸出抵顶在吸塑盒17的侧壁上,以将吸塑盒17的位置固定,保证装料的准确性;当装料完成时,第三气缸组件16的活塞杆缩回,第三传送带9带动装满物料的吸塑盒17向下一工位输出。

当需要对吸塑盒17进行装料时,首先人工将吸塑盒17依次放入架体1顶部的支撑结构2上,位于架体1左侧的第一传送带4顺时针转动,位于架体1右侧的第一传送带4逆时针转动,从而将支撑结构2上的吸塑盒17自上而下传送。当位于最下部的吸塑盒17运动至接近金属接近开关时,支撑结构2的运动轨迹由直线运动向弧形运动转变,即支撑方向偏离水平方向,吸塑盒17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落至架体1下方的第二传送带8。第二传送带8在电机的作用下将吸塑盒17运送至左侧的第一定位结构14处进行一次定位,真空吸盘11在升降气缸10的作用下下降至将吸塑盒17吸起,横移气缸13带动升降气缸10沿水平滑轨12滑动至第三传送带9上方,真空吸盘11放气,吸塑盒17下落至第三传送带9上,真空吸盘11在横移气缸13的作用下返回第二传送带8上方继续取料。第三气缸组件16的活塞杆伸出将吸塑盒17固定在第二定位结构15处,进行装料,待装料完成后,第三气缸组件16的活塞杆回缩,第三传送带9在电机作用下带动吸塑盒17向下一工位继续传送。如此循环,实现连续送料,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移料结构还可以为安装在架体1上的机械手。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