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上料切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2913发布日期:2020-05-15 17:1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上料切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上料切换机。



背景技术:

上料机是一种帮助工作人员将生产物料从物料储存处运送至工作装置内部的物料上料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若没有上料机的帮助,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生产物料转移至生产装置的内部,比较费时费力,会耽误大量的生产时间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大多厂家都会选择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上料机对生产物料实施转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常规的上料机规格多种多样,且针对的生产领域也不尽相同,这种针对某种生产领域的上料机由于接收物料的装置规格不同,通用性能不高,不能适应运输高度差不同的物料接收装置,容易导致物料浪费造成成本损失,且常规的物料上料机在上料过程中必须等待满载的运输箱空出来后,才能再次进行运输,等待时间较长,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上料切换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规的物料上料机通用性能不高,无法更好的适应不同的运输高度差;必须等待满载的运输箱空出来才能再次进行运输,时间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上料切换机,包括基座外壳、上料腔和电机,所述基座外壳的内部连接有上料腔,且基座外壳的前后两侧均贯穿设置有外壳转轴,所述外壳转轴的内侧连接有固定轴,且固定轴位于上料腔的内部底端,并且固定轴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上料腔的左侧连接有入料槽,且上料腔的内部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周连接有传动带,且传动带的外表面设置有推板,所述上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物料出口,且上料腔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内部连接有转动块,且转动块与滑槽相互连接,并且滑槽位于基座外壳的内壁表面,所述上料腔的内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与转筒相互连接,所述外壳转轴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侧表面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基座外壳通过外壳转轴与上料腔构成转动结构,且上料腔与固定轴构成一体化结构,并且固定轴通过限位块与固定板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在固定轴和外壳转轴的内部均等角度排列,且限位孔与限位块构成卡合结构,并且限位块在固定板的内侧表面等角度排列。

优选的,所述传动带设置为倾斜结构,且传动带的长度设置为与上料腔的内部长度相同,并且传动带与推板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推板在传动带的外侧等间距排列,且推板的外周与上料腔的内壁紧密贴合,并且推板与上料腔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筒与上料腔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套筒与转动块为螺纹连接,并且转动块与滑槽构成滑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自动上料切换机,

1.上料腔可以通过外壳转轴和固定轴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转动,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此装置投入工作前转动上料腔,对物料出口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调整,使得此装置工作过程中,有物料出口内排出的生产物料能够更加接近物料接收装置,防止有物料由于与物料接收装置之间距离过大没有被投入装置内部,产生成本浪费;

2.在此装置对物料的运输过程中,物料由入料槽通入上料腔的内部,在推板的上方进行存积,随着推板和传动带上行,来到顶端后,推板进行转动,推动物料在上料腔的顶端进行同步转动,转动至另一侧后,物料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落出上料腔的内部,与此同时入料槽可以不断的向上料腔的内部通入生产物料,物料会随着不停转动的推板不间断的上行由物料出口离开,所以此装置可以进行不间断的工作,为生产厂家提高物料的运输效率;

3.当需要对上料腔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时,只需要向外抽出固定板,使得限位块离开外壳转轴和固定轴的内部即可松开对上料腔的固定,相同的,对上料腔进行固定时,也只需要将固定板前侧的限位块插入对应的限位孔内部即可,操作方式简单,且前后两侧的滑槽可以限制上料腔的转动轨迹,增大上料腔与基座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在固定板和滑槽的共同作用下,足以保证此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座外壳与上料腔连接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块与滑槽连接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外壳;2、上料腔;3、外壳转轴;4、固定轴;5、限位孔;6、入料槽;7、转筒;8、传动带;9、推板;10、物料出口;11、连接套筒;12、转动块;13、滑槽;14、电机;15、固定板;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上料切换机,包括基座外壳1、上料腔2、外壳转轴3、固定轴4、限位孔5、入料槽6、转筒7、传动带8、推板9、物料出口10、连接套筒11、转动块12、滑槽13、电机14、固定板15和限位块16,基座外壳1的内部连接有上料腔2,且基座外壳1的前后两侧均贯穿设置有外壳转轴3,外壳转轴3的内侧连接有固定轴4,且固定轴4位于上料腔2的内部底端,并且固定轴4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5,上料腔2的左侧连接有入料槽6,且上料腔2的内部安装有转筒7,转筒7的外周连接有传动带8,且传动带8的外表面设置有推板9,上料腔2的顶端设置有物料出口10,且上料腔2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连接套筒11,连接套筒11的内部连接有转动块12,且转动块12与滑槽13相互连接,并且滑槽13位于基座外壳1的内壁表面,上料腔2的内部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与转筒7相互连接,外壳转轴3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板15,且固定板15的内侧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6。

基座外壳1通过外壳转轴3与上料腔2构成转动结构,且上料腔2与固定轴4构成一体化结构,并且固定轴4通过限位块16与固定板15相互连接,固定轴4固定安装于上料腔2的内部,外壳转轴3安装于基座外壳1的内部前后两侧,上料腔2通过外壳转轴3与固定轴4发生相对转动来进行转动,工作人员可以在上料前转动上料腔2对物料出口10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适应更多的不同情况,调整完成后,通过固定板15对外壳转轴3与固定轴4进行固定,使得上料腔2不再进行转动。

限位孔5在固定轴4和外壳转轴3的内部均等角度排列,且限位孔5与限位块16构成卡合结构,并且限位块16在固定板15的内侧表面等角度排列,当需要对外壳转轴3与固定轴4进行固定时,外壳转轴3与固定轴4内部的限位孔5相互对应,工作人员将固定板15前侧的限位块16插入限位孔5的内部,贯穿外壳转轴3与固定轴4相互连接,使得外壳转轴3与固定轴4无法再次进行相对转动,从而对上料腔2进行固定,保持现有角度不变。

传动带8设置为倾斜结构,且传动带8的长度设置为与上料腔2的内部长度相同,并且传动带8与推板9构成一体化结构,推板9随着传动带8的运动进行同步运动,将入料槽6内部流出的物料进行存积,向上推动,直至转动至物料出口10的上方,在传动带8和上料腔2的倾斜结构中,随着物料自身重力的作用由物料出口10的底端开口离开上料腔2的内部。

推板9在传动带8的外侧等间距排列,且推板9的外周与上料腔2的内壁紧密贴合,并且推板9与上料腔2构成滑动结构,推板9、传动带8和上料腔2的内壁合拢形成一个密闭的运载腔,将入料槽6通入的物料随着传动带8的运动进行运输,传动带8持续进行转动,入料槽6持续向下通入物料,则不断的有物料由物料出口10排出,入料槽6的下方也不断的有空出的运载箱运载物料。

连接套筒11与上料腔2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套筒11与转动块12为螺纹连接,并且转动块12与滑槽13构成滑动结构,在需要对上料腔2进行转动时,首先转动连接套筒11,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使得转动块12内缩,不与滑槽13的内壁相抵,当转动完成后,再次反方向转动连接套筒11,使得转动块12在螺纹连接作用下向外延伸,直至与滑槽13的内壁相抵,再也无法转动连接套筒11为止,如此使得上料腔2能够沿着滑槽13的轨迹进行转动,不会偏离方向,且加大了上料腔2与基座外壳1之间的摩擦力,提升了此装置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此装置进入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可以调整上料腔2的倾斜角度,从而调整物料出口10的高度,如图2和图3所示,常规状态下固定板15位于基座外壳1的前后两侧,与外壳转轴3相互连接,限位块16位于外壳转轴3和固定轴4的内部,与限位孔5相互卡合,当需要转动上料腔2时,首先需要向外抽出固定板15,使得限位块16离开限位孔5的内部,松开对外壳转轴3和固定轴4的固定,转动连接套筒11。如图4所示,通过螺纹连接特性使得转动块12向连接套筒11的内部回缩,不再与滑槽13的内壁相抵,降低摩擦力,如此工作人员即可对上料腔2进行转动;

上料腔2转动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将固定板15再次插入外壳转轴3和固定轴4的内部,使得限位块16与限位孔5相互卡合,保证上料腔2不会再次进行转动,通过连接套筒11将转动块12转出连接套筒11的内部,与滑槽13的内壁相抵,再也无法转动连接套筒11时,则表示此时转动块12与滑槽13已经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和固定板15共同作用可以保证此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保证物料出口10的底端出口位于物料接收处的上方,将需要运载的物料通向入料槽6的内部,通过入料槽6底端的管道将物料通向上料腔2的内部,启动电机14,通过转筒7带动传动带8进行运动,传动带8使得推板9沿着上料腔2的内壁上滑,最底端的推板9上表面存积有入料槽6通入的物料,随着推板9和传动带8上行至上料腔2的顶端,来到物料出口10的上方,携带有物料的推板9进行转动,推动物料在转动过程中由自身重力的影响向下滑落,通过物料出口10离开上料腔2的内部,推板9继续滑行,直至在传动带8的带动作用下转过一圈再次来到入料槽6的下方携带新一批的物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