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7880发布日期:2020-10-20 11:3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真空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真空上料机。



背景技术:

真空上料机又称真空输送机,是一种借助于真空(负压)吸力来传送粉体和颗粒状物料的无尘密闭管道输送设备,通过利用真空与外部空间环境的气压差,使管道内的气体流动,从而带动物料运动以完成物料的输送。随着真空上料机的不断改进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是大部分粉体或颗粒状物料的首选输送方式,在建材、制药、食品、化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在真空上料机的内部产生负压吸力,以使真空上料机的存料腔能够利用气压差将待吸物料吸入存料腔,因此需要设置负压装置对真空上料机的内部进行抽真空。为保护负压装置和避免粉尘污染,现有真空上料机均会在负压装置的前端增设滤芯,以在抽真空时对气体进行过滤。

由于滤芯长时间使用时,滤芯会堆积粉尘物料(粉体物料),因此在一段时间使用之后需要对滤芯进行清理。然而,目前真空上料机的用于反吹清洁滤芯的反吹装置在反吹时,均无法有效对滤芯的底部进行反吹清洁,因此滤芯的底部会沉积粉尘物料,从而导致滤芯堵塞失效,同时影响负压装置的抽真空效果。由此,则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清理滤芯,导致真空上料机无法持续运行,影响产能,且增加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真空上料机无法对滤芯的底部进行有效反吹清洁,滤芯容易堵塞失效以及需要人工清理增加人力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真空上料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真空上料机,包括具有相对密封的内腔室的主壳体、分别与负压装置连接的多条负压驱动支路以及多组滤芯,且每一所述负压驱动支路包括第一开关阀;所述内腔室包括隔离腔、位于所述隔离腔下方的滤芯腔以及位于所述滤芯腔的下方的存料腔,且所述多组滤芯分别装设在所述滤芯腔内,所述隔离腔通过垂向隔板分隔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腔体,且每一组所述滤芯的顶部经由一个所述子腔体与一条所述负压驱动支路连通;所述滤芯腔的底端与所述存料腔连通,且所述存料腔通过所述滤芯腔与所述隔离腔的多个子腔体分别连通;

所述真空上料机还包括反吹气源装置以及分别用于对多组所述滤芯的底部进行反吹清洁的多组第一反吹构件;每一组所述第一反吹构件包括第二开关阀和至少一根第一吹气管,且每一所述第一吹气管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与所述反吹气源装置连接、吹气口插设到所述滤芯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真空上料机还包括分别用于对多组所述滤芯的顶部进行反吹清洁的多组第二反吹构件;每一组所述第二反吹构件包括第三开关阀和第二吹气管,且所述第二吹气管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与所述反吹气源装置连接、吹气口朝向一组所述滤芯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主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垂向隔板固定连接的水平隔板,且所述水平隔板密封每一所述子腔体的底端;所述水平隔板具有多个滤芯安装孔位,且多组所述滤芯通过所述滤芯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滤芯安装孔位的方式装配固定在所述滤芯腔内;

所述滤芯的主体包括中空的内腔、底部密封、顶部具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且每一组所述第一反吹构件的每一根第一吹气管的吹气口依次穿过所述开口、内腔伸展至所述滤芯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主壳体包括过滤桶、吸料桶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装设在所述过滤桶的第一端,所述吸料桶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桶的第二端;所述隔离腔和滤芯腔分别位于所述过滤桶内,且每一所述子腔体的顶端朝向所述过滤桶的第一端,并在所述密封盖装配到所述过滤桶时,所述密封盖密封多个所述子腔体的顶端;

所述密封盖具有多个分别与每一所述子腔体的顶端连通的抽气接口,且每一所述抽气接口通过汇流管构件汇流至一个出气接口,所述出气接口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每一所述抽气接口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开关阀,且每一所述抽气接口和所述汇流管构件的一条支管构成一条所述负压驱动支路。

优选地,在所述反吹气源装置驱动与一组所述滤芯相对应的第二反吹构件和/或第一反吹构件反吹时,所述滤芯对应的子腔体的顶端的第一开关阀闭合抽气接口,使所述子腔体内的压力值大于所述滤芯腔内的压力值。

优选地,所述反吹气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桶的外壁,且每一组所述滤芯或每两组所述滤芯相对应的第一反吹构件和第二反吹构件通过一个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反吹气源装置相连接;

所述过滤桶对应每一所述子腔体的侧壁均设有一个第一反吹接口和第二反吹接口,所述第一吹气管与所述第一反吹接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开关阀装设在所述第一反吹接口上;所述第二吹气管与所述第二反吹接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三开关阀装设在所述第二反吹接口上。

优选地,所述存料腔位于所述吸料桶内,所述吸料桶的侧壁设有用于与待吸物料的存放容器连通的吸料管,且所述吸料管的出口与所述存料腔连通;

所述存料腔呈漏斗状,并沿垂向设置,且在所述过滤桶与所述吸料桶固定一体时,所述存料腔的漏斗状的大开口与所述滤芯腔连通;所述存料腔的内壁设有用于测量所述存料腔内的物料的容量的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所述上限位传感器位于所述下限位传感器的上方,且所述上限位传感器持平或低于所述吸料管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真空上料机包括星型下料阀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星型下料阀相连接;所述吸料桶装设在所述星型下料阀的阀门上,且所述存料腔的漏斗状的小开口与所述星型下料阀连通;所述星型下料阀经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对所述存料腔的物料进行下料;

所述上限位传感器和下限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导电连接,且在所述下限位传感器被触发时,所述驱动电机停止驱动;在所述上限位传感器被触发时,所述驱动电机开始驱动。

优选地,每一所述子腔体内装设有用于将一组所述滤芯的顶部压紧固定在所述滤芯安装孔位上的固定压板,且所述固定压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固定所述第一反吹构件的卡扣构件。

优选地,所述隔离腔包括四个所述子腔体,且每一所述子腔体内具有七个所述滤芯安装孔位;每一组所述第一反吹构件包括七根所述第一吹气管,七根所述第一吹气管一体成型,且七根所述第一吹气管的进气口相互连通、吹气口分别插设到一个所述滤芯的底部;

所述过滤桶的第一端设有弹力密封件,且在所述密封盖装配到所述过滤桶的第一端时,所述弹力密封件密封所述过滤桶与所述密封盖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真空上料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子腔体,且使每组滤芯的顶部经由一个子腔体与负压驱动支路连通,这样可以在对单组滤芯进行反吹清洁时,关闭对应的负压驱动支路上的第一开关阀,以断开与负压装置的连接,而负压装置仍然可以经由其他组滤芯驱动使存料腔和滤芯腔呈负压状态,不仅能够保证吸料操作的持续稳定进行,还能借助滤芯腔的负压状态对已关闭第一开关阀的对应滤芯产生吸力,以在反吹清洁时将滤芯中扬起的粉尘物料、以及粘附在滤芯外面的粉尘物料吸引至滤芯腔中,从而实现对滤芯的清洁处理,且该清洁方式还可有效避免因反吹清洁过程中需要扬起粉尘物料,而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并且,由于第一吹气管的吹气口插设到滤芯的底部,即可对滤芯的底部进行反吹清洁,同样由滤芯腔的吸力作用,将滤芯的底部因反吹清洁而扬起的粉尘物料吸引至滤芯腔;或者在对滤芯底部进行反吹时,打开本组滤芯对应的第一开关阀,将滤芯底部的粉尘通过负压装置吸取以便集中处理,可通过在负压装置的后端设置粉尘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实现对滤芯的底部的清洁,确保滤芯的底部不会堵塞,这样无需人工进行手动清洁滤芯,因此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结构设计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上料机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桶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该真空上料机可应用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应用于需要粉体物料上料或者颗粒物料上料的自动化生产线中。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真空上料机包括主壳体1、分别与负压装置连接的多条负压驱动支路以多组滤芯12,该主壳体1内具有相对密封的内腔室,而且内腔室通过多条负压驱动支路与负压装置连通。使用时,负压装置通过驱动经由多条负压驱动支路使主壳体1的内腔室呈负压状态,这样主壳体1的内腔室与待吸物料(待吸物料为待上料物料,具体可为粉体物料或壳体物料)的存放容器之间存在气压差,从而可在内腔室内产生真空吸力,将存放容器中的待吸物料吸入内腔室,实现上料至真空上料机的吸料操作。上述负压装置具体可为风机或抽真空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结合图3所示,上述主壳体1的内腔室包括隔离腔、滤芯腔和存料腔101,且滤芯腔位于隔离腔的下方,存料腔101位于滤芯腔的下方并相互连通。具体地,上述隔离腔内装设有垂向隔板11,且隔离腔通过垂向隔板11分隔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腔体102。上述每一组滤芯12的顶部经由一个子腔体102与一个负压驱动支路连通。由于滤芯腔的底端与存料腔101连通,且存料腔101通过滤芯腔与隔离腔的多个子腔体102分别连通。

这样,负压装置可通过依次经由负压驱动支路、子腔体、滤芯的方式驱动使滤芯腔和存料腔101呈负压状态,而多组滤芯12能够过滤由(通过抽真空产生负压)存料腔101及滤芯腔流向负压装置的气体,不仅能够使待吸物料留置沉淀在存料腔,还能在实现负压装置对存料腔101和滤芯腔进行抽真空操作的同时保护负压装置,避免待吸物料较为容易的进入、并堆积到负压装置而致使负压装置损坏,以及防止待吸物料经由负压装置排放到外部造成浪费和粉尘污染。

为保证滤芯12的过滤效果,优选使滤芯12密封子腔体102的底端与滤芯腔之间的连通位置,这样在负压装置驱动时,必须经每组滤芯12对滤芯腔和存料腔101进行抽真空,保证上述真空上料机在抽真空操作的过程中的过滤效果。

由于在与每一子腔体102的顶端相连接的负压驱动支路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开关阀20,且每一子腔体102的顶端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关阀20与负压驱动支路连接,因此可通过第一开关阀20实现对相应的子腔体102与负压装置之间的通断,使得每一子腔体102与负压装置之间相互独立连接。

此外,上述真空上料机还包括反吹气源装置3以及分别用于对多组滤芯12的底部进行反吹清洁的多组第一反吹构件4。具体地,上述每一组第一反吹构件4包括第二开关阀41和至少一根第一吹气管42,且每一根第一吹气管42的进气口通过第二开关阀41与反吹气源装置3连接、吹气口插设到滤芯12的底部,即在反吹气源装置3驱动第一反吹构件4反吹时,第一反吹构件4的吹气口吹气,以对滤芯12的底部进行反吹清洁。由于上述第一反吹构件4设置有第二开关阀41,因此可通过第二开关阀41通断反吹气源装置3与第一反吹构件4之间的连接,达成对第一反吹构件4的反吹操作的智能控制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将第一吹气管42的吹气口以靠近、及正对滤芯12的底部中央的方式设置,以保证对滤芯12的底部的反吹清洁效果。

上述真空上料机通过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子腔体102,且使每组滤芯12的顶部经由一个子腔体102与负压驱动支路连通,这样可以在对单组滤芯12进行反吹清洁时,关闭对应负压驱动支路上的第一开关阀20,以断开该子腔体102与负压装置之间的连接,即这时负压装置不会经由该子腔体102的滤芯12对存料腔101进行抽气。这样,负压装置仍然可以经由其他组滤芯12驱动对滤芯腔及存料腔101进行抽气,使滤芯腔和存料腔101持续且稳定的呈负压状态,该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吸料操作的持续稳定进行,还能借助存料腔101的负压状态对单组滤芯12产生朝向外侧的吸力(由于第一开关阀20关闭,因此子腔体102相对密封,并在第一吹气管42的吹气作用下,使得子腔体102内的压力值大于存料腔101内的压力值,形成压力差,从而会产生吸力),以在(第一反吹构件4)反吹清洁时将滤芯12的底部所扬起的粉尘物料、以及粘附在滤芯12外表面的粉尘物料吸引至滤芯腔中,从而实现对滤芯12的清洁处理。另外,上述真空上料机的清洁方式还可有效避免因反吹清洁过程中需要扬起粉尘物料而造成的粉尘污染问题,使扬起的粉尘物料能够经由透过滤芯12集中到滤芯腔和/或存料腔101中,不会造成粉尘物料排放到外部环境。

此外,由于第一吹气管42的吹气口插设到滤芯12的底部,即可对滤芯12的底部进行反吹清洁,并同时可由滤芯腔的吸力作用,将滤芯12的底部因反吹清洁而扬起的粉尘物料吸引至滤芯腔和/或存料腔101中,实现对滤芯12的底部的清洁,确保滤芯12的底部不会堵塞,或者在对滤芯12的底部进行反吹时,打开本组滤芯对应的第一开关阀20,将滤芯12底部的粉尘通过负压装置吸取以便集中处理。这样,在具体的应用中,可通过在负压装置的后端设置粉尘过滤器对含粉尘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造成粉尘污染,且集中处理方便清理操作。由于上述除尘方式无需人工进行手动清洁滤芯,因此可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结构设计的实用性。

为避免粉尘物料沉积在滤芯12的顶部上方或外表面(具体地,可将上述滤芯12的顶部以位于子腔体102内或与子腔体102相连接的方式设置,方便组装和拆卸),或沉积在子腔体102的腔体内,上述真空上料机还设置有分别用于对多组滤芯12的顶部进行反吹清洁的多组第二反吹构件5。具体地,每一组第二反吹构件5包括第三开关阀51和第二吹气管52,且第二吹气管52的进气口通过第三开关阀51与反吹气源装置3连接、吹气口朝向一组滤芯12的顶部。在使用时,可通过反吹气源装置3驱动第二反吹构件5,由第二反吹构件5的第二吹气管52对子腔体102内的滤芯12的顶部或外表面进行反吹清洁,以将滤芯12的顶部、外表面、及子腔体102的腔室内的沉积的粉尘物料扬起,并在滤芯腔(存在气压差)的吸力作用,使粉尘物料经由透过滤芯12,并集中到滤芯腔和/或存料腔101内,实现对子腔体102内的滤芯12的顶部的反吹清洁。

并且,由于第二反吹构件5设置有第三开关阀51,因此可通过第三开关阀51通断反吹气源3与第二反吹构件5之间的连接,达成对第二反吹构件5的反吹操作的智能控制功能,同时实现第二反吹构件5与第一反吹构件4的独立控制。

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主壳体1还包括与垂向隔板11固定连接的水平隔板13,且水平隔板13密封每一子腔体102的底端。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水平隔板13固定在垂向隔板11的中部,但这将会在对子腔体102反吹清洁时,减弱滤芯腔对滤芯12的吸力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水平隔板13设有多个滤芯安装孔位,且每一滤芯安装孔位均与滤芯12的顶部相适配。每一子腔体102的底端通过滤芯安装孔位与滤芯腔连通,且每组滤芯12通过滤芯1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该滤芯安装孔位的方式装配固定在滤芯腔内,该结构便于对滤芯进行装配固定,且能够保证每一子腔体102的底端通过经由滤芯12与滤芯腔连通,以确保负压装置分别经由滤芯12驱动使滤芯腔和存料腔101呈负压状态。

上述滤芯12的主体包括中空的内腔,且滤芯12的底部密封、顶部具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以此保证滤芯12的过滤功能。具体地,每一滤芯12的开口位于子腔体102内,每一组第一反吹构件4的每一根第一吹气管42的吹气口依次穿过滤芯12的开口、内腔伸展至滤芯12的底部,以实现第一吹气管42对滤芯12的底部的反吹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上述主壳体1包括过滤桶14、吸料桶15和密封盖16,且密封盖16装设在过滤桶14的第一端,吸料桶15固定连接在过滤桶14的第二端。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将吸料桶15与过滤桶14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装配一体,实现可拆卸装配,使得组装和维护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地,上述隔离腔和滤芯腔位于过滤桶14内,且隔离腔中每一子腔体102的顶端均朝向过滤桶14的第一端,并在密封盖16装配到过滤桶14时,密封盖16密封多个子腔体102的顶端。并且,密封盖16具有多个分别与每一子腔体102的顶端连通的抽气接口,且每一抽气接口通过汇流管构件161汇流至一个出气接口,该出气接口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特别地,每一抽气接口装设有一个第一开关阀20,且每一抽气接口和汇流管构件161的一条支管构成一条负压驱动支路。上述结构简单合理,可在保证每一子腔体102能够独立与负压装置相连接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设置汇流管构件161将多条负压驱动支路的出口汇流一起,可使每一抽气接口能够分别连接到负压装置的同时不会相互影响,还能够实现多个抽气接口与一个负压装置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通过设置多个负压装置(风机或抽真空机)分别连接一个抽气接口,但这将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

上述反吹气源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储气罐31和装设在每一储气罐31的进气口的疏水器32,储气罐31固定连接在过滤桶14的外壁,且每一组滤芯12或每两组滤芯12的对应的第一反吹构件4和第二反吹构件5通过一个储气罐与反吹气源装置3相连接。上述储气罐31可保证第一反吹构件4和第二反吹构件5在吹气时的气压的稳定性,避免断气或气压变化大影响第一反吹构件4和第二放出构件5的反吹效果。

具体地,上述过滤桶14对应每一子腔体102的侧壁均设有一个第一反吹接口141和第二反吹接口142,第一吹气管42与第一反吹接口141相连通,且第二开关阀41装设在第一反吹接口141上。另外,第二吹气管52与第二反吹接口142相连通,且第三开关阀51装设在第二反吹接口142上。上述结构为最简单化结构,既不占用空间,又能实现反吹清洁操作,结构设计的实用性相对较高。

上述存料腔101位于吸料桶15内,吸料桶15的侧壁设有用于与待吸物料的存放容器连通的吸料管151,且吸料管151的出口与存料腔101连通,即在负压装置驱动使存料腔101呈负压状态时,可开放吸料管151,使存料腔101与待吸物料的存放容器连通,并在形成气压差的作用下将待吸物料由吸料管151吸入存料腔101中。

上述存料腔101呈漏斗状,并沿垂向设置,且在过滤桶14与吸料桶15固定一体时,存料腔101的漏斗状的大开口与滤芯腔连通。此外,上述真空上料机还包括星型下料阀6和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与星型下料阀6相连接。特别地,上述吸料桶15装设在星型下料阀6的阀门上,且存料腔101的漏斗状的小开口与星型下料阀6连通,这样星型下料阀6经由驱动电机7驱动对存料腔101的物料进行下料。由于存料腔101呈漏斗状,并沿垂向设置,因此可利用漏斗状的侧壁导向,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使存料腔101内的物料持续送入到星型下料阀6处,无需额外设置用于驱动物料的装置,由此可有效简化结构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可在吸料桶15外设置震动装置,用于震动吸料桶15,不仅可避免物料粘附在存料腔101的内壁上,还能提高物料的下料效率。当然,是否增设震动装置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为提高上述真空上料机的智能化,在存料腔10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测量存料腔101内的物料的容量的上限位传感器152和下限位传感器153。具体地,上限位传感器152位于下限位传感器153的上方,且上限位传感器152持平或低于吸料管151的出口。进一步地,上限位传感器152和下限位传感器153分别与驱动电机7、以及负压装置导电连接,并在下限位传感器152被触发时,驱动电机7驱动星型下料阀6停止排料,然后负压装置驱动使存料腔101呈负压状态,将物料经由吸料管101吸入存料腔101;而在上限位传感器152被触发时,负压装置停止驱动,驱动电机7驱动星型下料阀6开始排料。由此实现自动化,通过上限位传感器152和下限位传感器153智能检测存料腔101内的物料的存量情况,以确保及时补充存料腔101内的物料,保证下料操作的稳定进行。在实际应用中,负压装置和驱动电机7根据上限位传感器152和下限位传感器153被触发的智能启停控制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驱动电机7根据上限位传感器152和下限位传感器153进行智能启停,负压装置通过人工启停。

上述每一子腔体102装设有用于将滤芯12压紧固定在滤芯安装孔位上的固定压板17,且固定压板17上设有用于定位固定第一反吹构件4的卡扣构件171。具体地,该卡扣构件171与固定压板17一体成型且与第一吹气管42相适配,因此可通过卡扣构件171卡紧第一吹气管42以此固定第一反吹构件4。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上述隔离腔通过垂向隔板分隔形成四个子腔体102,且每一子腔体102内装设有七个滤芯安装孔位。相对应地,每一组第一反吹构件4包括七根第一吹气管42,七根第一吹气管42一体成型,且七根第一吹气管42的进气口相互连通、吹气口分别插设到一个滤芯12的底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子腔体102的数量、每一子腔体102内的滤芯安装孔位的数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为保证滤芯腔的密封性、以及每一子腔体102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上述过滤桶14的第一端设置有弹力密封件143,且在密封盖16装配到过滤桶14的第一端时,弹力密封件143密封过滤桶14与密封盖16之间的间隙,避免因为密封盖16与过滤桶14之间的间隙漏气而影响存料腔101的真空吸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