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升降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2469发布日期:2020-11-25 14:3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升降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升降车。



背景技术:

在自动停车库领域中,经常涉及到汽车的移动,现有的移动汽车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移动式升降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升降车,包括,带滚轮的车体,在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间隔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升降装置;在所述的升降装置设置有台板;

其中,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两个中空导向架;在所述的导向架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朝向导向架伸出有螺旋驱动轴;在螺旋驱动轴的自由端螺接有楔形块;在所述的中空导向架对应楔形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楔形块相适配的通孔;

在所述的导向架内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底端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的楔形块的斜面与滑动结构抵接;

所述的台板安装在升降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器,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螺旋蜗杆;所述螺旋驱动轴上设置有与螺旋蜗杆啮合的蜗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楔形块与车体之间设置有滑轨。

本实用新型利用楔形块配合升降柱完成台板的升降,并配合螺旋蜗杆与蜗轮啮合,实现了单向传动,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台板升起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升降车,包括,带滚轮的车体11,在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间隔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升降装置12;在所述的升降装置设置有台板13;

其中,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两个中空导向架121;在所述的导向架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14,驱动装置朝向导向架伸出有螺旋驱动轴123;在螺旋驱动轴的自由端螺接有楔形块124;在所述的中空导向架对应楔形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楔形块相适配的通孔;

在所述的导向架内设置有升降柱125,升降柱底端设置有滑动结构,如图1所示,其为滚轮126;所述的楔形块的斜面与滑动结构抵接;

所述的台板13安装在升降柱125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器,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螺旋蜗杆141;所述螺旋驱动轴上设置有与螺旋蜗杆啮合的蜗轮142。

进一步的,所述的楔形块与车体之间设置有滑轨111。

其工作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开启驱动装置,使电机带动减速器旋转,从而使螺旋蜗杆旋转,螺旋蜗杆旋转带动与螺旋蜗杆啮合的蜗轮旋转,从而使螺旋驱动轴带动楔形块124向两个中空导向架121内伸入,并借助滑动结构向上带动升降柱上升。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他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升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滚轮的车体,在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间隔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升降装置;在所述的升降装置设置有台板;

其中,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两个中空导向架;在所述的导向架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朝向两侧导向架伸出有螺旋驱动轴;在螺旋驱动轴的自由端螺接有楔形块;在所述的中空导向架对应楔形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楔形块相适配的通孔;

在所述的导向架内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底端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的楔形块的斜面与滑动结构抵接;

所述的台板安装在升降柱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升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器,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螺旋蜗杆;所述螺旋驱动轴上设置有与螺旋蜗杆啮合的蜗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升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形块与车体之间设置有滑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升降车,包括,带滚轮的车体,在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间隔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升降装置;在所述的升降装置设置有台板;其中,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两个中空导向架;在所述的导向架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朝向导向架伸出有螺旋驱动轴;在螺旋驱动轴的自由端螺接有楔形块;在所述的中空导向架对应楔形块的位置设置有与楔形块相适配的通孔;在所述的导向架内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底端设置有滑动结构;所述的楔形块的斜面与滑动结构抵接;所述的台板安装在升降柱上。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玉岐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