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9086发布日期:2021-05-28 14:0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自动翻转如相机模块那样的电子零部件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部分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上安装有百万像素级别摄像头的产品上市,伴随着摄像头装载型手机市场的急速成长,要求静止图像等视频的高分辨率及高清晰的消费者的需求正逐步增加。由此,人们正在开发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上搭载的内置型相机模块的基本拍摄功能之外,还能够同时实现自动焦点调整功能或近射及光学变焦功能等的多功能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

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中使用的内置型相机模块在内部配设印刷电路板、图像传感器、驱动部及镜头而形成。

在制造相机模块时,组装相机模块的组成部件后进行对于相机模块的不良与否的检测,通常是在相机模块的镜头部分向上放置的状态下进行。

但在实际使用相机模块时,相机模块的镜头部分可向上放置,但也有可能向下或者向侧方放置使用,因此在相机模块的镜头部分朝上放置的状态下进行的检测无法完美地诊断相机模块的不良与否。

因此,为了准确地检测相机模块的不良与否,有必要向不同的方向设置相机模块的镜头部分朝向来进行检测。

另外,以往为了这种相机模块的两面检测,在完成相机模块的上表面检测之后,执行手工翻转相机模块的翻转操作,使相机模块的下表面位于上侧之后再次实施检测作业,因此存在检测工序所需时间长的问题。

但是,这种相机模块的翻转工序若依赖于手工操作时,相机模块受损的可能性变高,存在生产率下降的问题。

因此,在执行翻转相机模块的操作时,为了能够最小化损坏的同时提高速度,要求开发能够自动翻转模块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翻转如相机模块那样的电子零部件。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该装置将用于支撑电子零部件的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折叠实现在用于支撑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基座的下部区域,由此不仅能够使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折叠区域与加载/卸载电子零部件的拾取器的移动区域互不干涉,还能够最小化拾取器的移动路径,因此能够缩短工序时间。

所述目的可通过本发明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包括:

第一平台,在一面具备能够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平台,在一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位置具备能够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的第二安装部;轴,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平台的一端部;及驱动部,以所述轴为中心分别转动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以使所述第一平台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平台的一面能够紧贴或者隔开。

在此,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升降机构,用于上下移动所述轴;第一引导件,用于向左右方向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平台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平台的另一端部。

而且,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块,连接于所述轴;致动器,用于为所述升降块的上下移动提供驱动力。

而且,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件包括:导轨,向左右方向延伸;移动块,与所述第一平台的另一端部和所述第二平台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且沿所述导轨滑动。

而且,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引导件,所述第二引导件用于引导所述升降块的上下移动。

而且,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以能够折叠的状态支撑所述第一平台及所述第二平台,在水平配设的板上形成有用于折叠所述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贯通部。

而且,优选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分别配设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能够吸附电子零部件。

而且,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吸附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吸附孔为了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传递电子零部件交替提供吸附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翻转如相机模块那样的电子零部件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

而且,提供一种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该装置将用于支撑电子零部件的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折叠实现在用于支撑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基座的下部区域,由此不仅能够使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折叠区域与加载/卸载电子零部件的拾取器的移动区域互不干涉,还能够最小化拾取器的移动动线,因此能够缩短工序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正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平台的折叠作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升降块的升降作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说明之前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具有相同结构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代表性的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说明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明名称”。

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俯视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正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侧剖视图。

如在上述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包括基座110、第一平台120、第二平台130、轴140及驱动部150。

所述基座110用于以能够折叠的状态支撑第一平台120及第二平台130,在水平配设的板111上设有用于折叠所述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贯通部。

所述第一平台120能够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m的一面,在一面设有能够吸附如相机模块那样的电子零部件m的第一安装部121,在一端部设有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140的第一结合部122,在另一端部两侧设有供后述第一移动块154b能够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突起123。

另外,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21上可设有多个吸附孔(未图示),以能够稳定地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m的一面。

而且,所述电子零部件m可由设有能够输入输出电源及信号的电路部的相机模块构成,此时,所述第一安装部121可设置成能够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m及电路部的形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电子零部件m形成为相机模块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形成为如半导体芯片那样的多种形态。

所述第二平台130可用于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m的另一面,在与所述第一平台120的一面相对的一面设有能够安装电子零部件m的第一安装部121,在一端部设有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轴140的第二结合部132,在另一端部两侧设有供后述第一移动块154b能够转动地连接的第二连接突起133。此时,所述第二结合部132成围绕第一结合部122的形态,以能够与第一结合部122配设在同一轴线上。

另外,为了能够稳定地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m的另一面,在第二安装部122上可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第一安装部121的吸附孔和第二安装部131的吸附孔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31之间为了传递电子零部件m而交替提供吸附力。即,在向第一安装部121的吸附孔施加吸附力的状态下,第二安装部131的吸附孔中的吸附力能够被释放,在向第二安装部131的吸附孔施加吸附力的的状态下,第一安装部121的吸附孔中的吸附力能够被释放。因此,在第一平台120的第一安装部121与第二平台130的第二安装部131之间传递电子零部件m的同时能够稳定地吸附并支撑电子零部件m。

另外,在所述第一结合部122与轴140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结合部132与轴140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一连接突起123与第一移动块154b的连接部及第二连接突起133与第一移动块154b之间的连接部位可分别设置有用于最小化摩擦的衬套或者轴承等。

所述轴140插入所述第一平台120的第一结合部122和第二平台130的第二结合部132,用于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一端部,所述轴140被设定为其两端部能够从第二结合部132的两侧突出的长度。

所述驱动部150用于以所述轴140为中心分别转动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以使所述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一面贴紧或者隔开,包括能够上下升降所述轴140的升降机构和向左右方向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的第一引导件154。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块151,固定于所述轴140;致动器152,为所述升降块151的上下移动提供驱动力;动力传递部153,将所述致动器152的驱动力传递给升降块151,以上下移动升降块151;及第二引导件155,用于引导所述升降块151的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块151配设在所述轴140的下部,在上端部两侧设有可供所述轴140的两端部固定的固定部151a。

所述致动器152为了能够控制所述升降块151的升降位置,可由能够控制旋转的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等形成。

所述动力传递部153包括:驱动轮153a,连接于所述致动器152的驱动轴;从动轮153b,连接于相隔配设在所述驱动轮153a的下部的空转轴;及皮带,卷绕设置在所述驱动轮153a和从动轮153b上,其中,为了提高位置控制的精度,所述皮带优选由正时皮带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动力传递部153由一对轮和皮带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构成为如滚珠丝杆和滚珠螺母那样能够将致动器152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往返运动的形态。

与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致动器152提供旋转驱动力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由能够进行直线往返运动的直线电机等构成,若构成为能够进行直线往返运动,也可省略所述动力传递部153。

所述第二引导件155包括沿所述升降块151的移动方向配设的第二导轨155a和固定于所述升降块151并沿所述第二导轨155a滑动的第二移动块155b,为了所述升降块151的稳定的升降可设置多个第二引导件155。

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一端部可上下移动,随之另一端部向左右移动,从而成为第一平台120的一面与第二平台130的一面相互紧贴的完全折叠的形态,或者成为第一平台120的一面与第二平台130的一面并排配设的完全展开的状态。

特别是,能够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轴14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折叠,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向左右方向水平移动,因此在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上侧,能够使加载/卸载电子零部件m的拾取器的移动区域与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折叠区域互不干涉,由此能够最小化拾取器的移动路径,从而能够缩短工序时间。

而且,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一端部的上下移动由垂直方向配设的第二引导件155所引导,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的左右移动由水平方向配设的第一引导件154所引导,因此能够最小化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在反复折叠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匹配不良。

所述基座110上可设有用于感测在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完全折叠的状态和完全展开的状态下的升降块151的升降位置的感测传感器,所述致动器152可根据感测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被驱动控制。

所述第一引导件154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的左右移动,包括一对第一导轨154a和多个第一移动块154b,所述一对第一导轨154a在所述基座110的开口部112的两侧沿与所述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折叠方向并排的方向配设,所述多个第一移动块154b分别连接于第一平台120的第一连接突起123和第二平台130的第二连接突起133且沿所述第一导轨154a滑动。

下面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运行。

附图中,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平台的折叠作用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部件翻转装置的升降块的升降作用的剖视图。

首先,参见图5及图6,在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一端部中,第一结合部122和第二结合部132能够转动地连接于轴140,轴140固定于升降块151而能够上下移动。而且,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一移动块154b,第一移动块154b可沿水平方向配设的第一导轨154a左右滑动,而在此过程中,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实现完全折叠或展开的运行。

此时,安装在第一平台120的第一安装部121上的电子零部件m可移动到第二平台130的第二安装部131,在此过程中被翻转180度,因此能够应用于检测电子零部件m的两面的工序等。

即,如图5的(a)所示,在升降块151向上侧移动的状态下,第一平台120的一面与第二平台130的一面并排配设而成为完全展开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配设在第一平台120的上侧的拾取器可将电子零部件m加载到设置在第一平台120的一面上的第一安装部121,加载到第一安装部121的电子零部件m的一面可被吸附并支撑于第一安装部121。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的(b)所示,若使升降块151下降,则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一端部与固定于升降块151上的轴140一起向下移动,由此连接于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的第一移动块154b沿第一导轨154a左右滑动的同时,向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相互临近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一面相互紧贴。

这样,在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完全折叠的状态下,安装在所述第一平台120的第一安装部121上的电子零部件m的另一面紧贴于第二平台130的第二座部131,此时,可向所述第二安装部131施加吸附力,在第二安装部131吸附电子零部件m之后,通过释放施加到第一座部121的吸附力,将电子零部件m从第一安装部121传递到第二安装部131。

接着,若如图5的(c)所示提升升降块151,则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一端部与固定于升降块151上的轴140一起向上移动,由此连接于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的第一移动块154b沿第一导轨154a左右滑动的同时,向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另一端部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一面相互并排配设而成为完全展开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配设在第二平台130的上侧的拾取器可卸载安装在第二安装部131上的电子零部件m,在电子零部件m被拾取器卸载之前能够释放施加到第二座部131上的吸附力。

如上所述,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的折叠操作在基座110的板111的下部区域实现,因此能够使得在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上侧加载/卸载电子零部件m的拾取器的移动区域与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折叠区域互不干涉,由此能够最小化拾取器的移动路径,从而能够缩短工序时间。

与此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通过一个轴140连接并转动,因此总是能够恒定地维持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的结合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匹配不良,并且第一平台120与第二平台130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的同时折叠,因此相比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中的一个平台移动的结构,能够相对缩短折叠时间。

另外,如上所述的升降块151的升降作用如下:如图6所示,上下相隔配设的驱动轮153a和从动轮153b上卷绕设置有皮带,在升降块151的一侧端部固定于所述皮带的状态下,可通过致动器152的正反旋转,使升降块151进行上下移动。

即,若如图6的(a)所示,升降块151向上移动,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则可成为完全展开的状态;若如图6的(b)所示,升降块151向下移动,第一平台120和第二平台130则可成为完全折叠的状态。

此时,所述升降块151上固定有第二移动块155b,第二移动块155b沿着向竖直方向配设的第二引导件155的第二导轨155a滑动,因此所述升降块151的上下移动可由第二引导件155引导。

与此同时,所述升降块151的移动位置可通过用于分别感测升降块151的最上端位置和最下端位置的感测传感器来感测,通过利用这样的感测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控制致动器152,使得所述升降块151仅可在规定区域内升降。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实现为多种形式的实施例。

因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进行的各种变更范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标记说明

110:基座111:板112:开口部

120:第一平台121:第一安装部122:第一结合部

123:第一连接突起130:第二平台131:第二安装部

132:第一结合部133:第一连接突起140:轴

150:驱动部151:升降块151a:固定部

152:致动器153:动力传递部153a:驱动轮

153b:从动轮154:第一引导件154a:第一导轨

154b:第一移动块155:第二引导件155a:第二导轨

155b:第二移动块m:电子零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