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钣金件出库打包自动薄膜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4661发布日期:2020-11-27 13:2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钣金件出库打包自动薄膜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钣金件打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钣金件出库打包自动薄膜缠绕机。



背景技术:

钣金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出的产品叫做钣金件,钣金件在加工完成后需要对钣金件进行出库打包,对钣金件进行打包时通常对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钣金件于操作板上进行缠绕时,当操作板转速较快时,钣金件易掉落,从而对钣金件的缠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钣金件出库打包自动薄膜缠绕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钣金件出库打包自动薄膜缠绕机,其包括:

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且用于对钣金件进行输送的输送带一、用于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的缠绕打包机构、用于带动钣金件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靠近输送带一的输送末端,缠绕打包机构设置于转动机构的一侧;

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板一,安装板一靠近输送带一的输送末端,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转盘、输送带二、电机一,所述的转盘设置于安装板一的上方,所述的电机一安装于安装板一的底部,电机一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转盘同轴固定套设于电机一的输出轴端,所述的输送带二设置于转盘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缠绕打包机构包括升降缠绕机构、夹持转动机构,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板二,安装板二处于安装板一的一侧,升降缠绕机构设置于安装板二上,夹持转动机构安装于升降缠绕机构上,升降缠绕机构能够对夹持转动机构进行提升,夹持转动机构能够对钣金件进行夹持并且带动钣金件转动,所述的升降缠绕机构包括电机二、丝杆一、导柱一、导套一、导套二、压板,电机二安装于安装板二的底部,电机二的输出轴呈竖直布置,所述的丝杆一的端部与电机二的输出轴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柱一平行设置于丝杆一的一侧,压板处于丝杆一的上方,导套一、导套二竖直设置于压板的底部,导套一套设于丝杆一上,导套二套设于导柱一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升降缠绕机构还包括电机三、安装板三,电机三安装于压板的顶部,电机三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所述的安装板三处于压板的下方,安装板三上板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轴,电机三的输出轴端穿过压板的板面与安装板三的中心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夹持转动机构安装于安装板三上,安装板三的板面上开设有避让槽一、避让槽二,避让槽一、避让槽二呈平行布置,避让槽一的两端部设置有立板一、立板二,避让槽二的两端部设置有立板三、立板四,夹持转动机构包括电机四、丝杆二、导柱二、夹板一、夹板二,电机四安装于立板一上,电机四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所述的丝杆二的一端与电机四的输出轴端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板二活动连接,所述的导柱二水平设置于立板三、立板四之间,导柱二与丝杆二平行,所述的夹板一、夹板二套设于丝杆二、导柱二上,丝杆二为双向丝杆,所述的压板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套设有缠绕盘。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夹板一上设置有推板一、推板二,夹板二上设置有推板三、推板四,推板一、推板二分别与推板三、推板四相对布置,推板一上设置有连接杆,夹板一的板面上设置有放置板,连接杆水平穿过放置板,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与推板一相抵、另一端与放置板相抵,推板一的端部设置有滑移斜面,推板二、推板三、推板四的安装方式与推板一相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输送带一上方设置有摆正机构,底座上设置有支板一、支板二,支板一、支板二分置于输送带一宽度方向的一侧,摆正机构包括导杆一、导杆二、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引导板一、引导板二,导杆一、导杆二水平设置于支板一、支板二之间,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套设于导杆一、导杆二上,引导板一设置于连接板一的上端部,引导板二设置于连接板二的上端部,沿着输送带一的输送方向,引导板一、引导板二逐渐收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推板一、推板二、推板三、推板四的板面上设置有夹紧轮,夹紧轮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布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的进步以及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过程中,钣金件经引导板一、引导板二之间输送时,引导板一、引导板二能够对钣金件进行摆正,从而使钣金件进行整齐输送,钣金件置于输送带二上时,缠绕打包机构对钣金件进行包装,电机一、电机三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对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由于钣金件的顶端夹持,因此,该钣金件的能够快速的转动缠绕,避免了钣金件于输送带二掉落,从而提高了钣金件的包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摆正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缠绕打包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动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升降缠绕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夹持转动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夹持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夹板一、夹板二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推板一、推板二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底座;110、输送带一;120、支板一;130、支板二;140、安装板一;150、安装板二;

20、摆正机构;210、导杆一;220、导杆二;230、连接板一;240、连接板二;250、引导板一;260、引导板二;

30、转动机构;310、转盘;320、输送带二;330、电机一;

40、缠绕打包机构;

50、升降缠绕机构;510、电机二;520、丝杆一;530、导柱一;540、导套一;550、导套二;560、压板;561、连接杆;562、缠绕盘;570、电机三;580、安装板三;581、中心轴;582、避让槽一;583、避让槽二;

60、夹持转动机构;610、电机四;620、丝杆二;630、导柱二;640、夹板一;641、推板一;642、推板二;643、夹紧轮;650、夹板二;651、推板三;652、推板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9所示,一种钣金件出库打包自动薄膜缠绕机,其包括:

底座10、设置于底座10上的且用于对钣金件进行输送的输送带一110、用于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的缠绕打包机构40、用于带动钣金件转动的转动机构30,所述的转动机构30靠近输送带一110的输送末端,缠绕打包机构40设置于转动机构30的一侧,钣金件经输送带一110输送并输送至转动机构30上,接着转动机构30带动钣金件转动,缠绕打包机构40对转动的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

底座10上设置有安装板一140,安装板一140靠近输送带一110的输送末端,所述的转动机构30包括转盘310、输送带二320、电机一330,所述的转盘310设置于安装板一140的上方,所述的电机一330安装于安装板一140的底部,电机一330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转盘310同轴固定套设于电机一330的输出轴端,所述的输送带二320设置于转盘310上,电机一330驱动转盘310转动,从而带动置于输送带二320上的钣金件转动,钣金件置于输送带二320上时,缠绕打包机构40对钣金件进行包装。

如图3、图5-9所示,所述的缠绕打包机构40包括升降缠绕机构50、夹持转动机构60,底座10上设置有安装板二150,安装板二150处于安装板一140的一侧,升降缠绕机构50设置于安装板二150上,夹持转动机构60安装于升降缠绕机构50上,升降缠绕机构50能够对夹持转动机构60进行提升,夹持转动机构60能够对钣金件进行夹持并且带动钣金件转动,所述的升降缠绕机构50包括电机二510、丝杆一520、导柱一530、导套一540、导套二550、压板560,电机二510安装于安装板二150的底部,电机二510的输出轴呈竖直布置,所述的丝杆一520的端部与电机二510的输出轴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柱一530平行设置于丝杆一520的一侧,压板560处于丝杆一520的上方,导套一540、导套二550竖直设置于压板560的底部,导套一540套设于丝杆一520上,导套二550套设于导柱一530上,电机二510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杆一520转动,从而带动压板560沿着导柱一530上下移动。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升降缠绕机构50还包括电机三570、安装板三580,电机三570安装于压板560的顶部,电机三570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所述的安装板三580处于压板560的下方,安装板三580上板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轴581,电机三570的输出轴端穿过压板560的板面与安装板三580的中心轴581同轴固定连接,电机三570的输出轴转动能够带动安装板三580转动,所述的夹持转动机构60安装于安装板三580上,安装板三580的板面上开设有避让槽一582、避让槽二583,避让槽一582、避让槽二583呈平行布置,避让槽一582的两端部设置有立板一、立板二,避让槽二583的两端部设置有立板三、立板四,夹持转动机构60包括电机四610、丝杆二620、导柱二630、夹板一640、夹板二650,电机四610安装于立板一上,电机四610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所述的丝杆二620的一端与电机四610的输出轴端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板二活动连接,所述的导柱二630水平设置于立板三、立板四之间,导柱二630与丝杆二620平行,所述的夹板一640、夹板二650套设于丝杆二620、导柱二630上,丝杆二620为双向丝杆,电机四610能够驱动夹板一640、夹板二650沿着导柱二630的方向相互靠近,从而对钣金件进行夹持。

更为具体的,当夹持转动机构60对输送带二320上的钣金件的上端部夹持后,需要对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所述的压板560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杆561,连接杆561上套设有缠绕盘562,当夹持转动机构60对输送带二320上的钣金件的上端部夹持后,电机一330驱动转盘310转动,从而带动置于输送带二320上的钣金件转动,电机三570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安装板三580转动,电机一330、电机三570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对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由于钣金件的顶端夹持,因此,该钣金件的能够快速的转动缠绕,避免了钣金件于输送带二320掉落,从而提高了钣金件的包装效率。

如图8-9所示,为了提高对钣金件夹持的稳定性,所述的夹板一640上设置有推板一641、推板二642,夹板二650上设置有推板三651、推板四652,推板一641、推板二642分别与推板三651、推板四652相对布置,推板一641上设置有连接杆,夹板一640的板面上设置有放置板,连接杆水平穿过放置板,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连接杆上套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与推板一641相抵、另一端与放置板相抵,推板一641的端部设置有滑移斜面,推板二642、推板三651、推板四652的安装方式与推板一641相同,当夹板一640、夹板二650相互靠近时,钣金件能够与滑移斜面接触,从而使推板一641、推板二642、推板三651、推板四652对钣金件进行夹持。

如图1-2所示,为了能够对钣金件进行整齐输送,输送带一110上方设置有摆正机构20,底座10上设置有支板一120、支板二130,支板一120、支板二130分置于输送带一110宽度方向的一侧,摆正机构20包括导杆一210、导杆二220、连接板一230、连接板二240、引导板一250、引导板二260,导杆一210、导杆二220水平设置于支板一120、支板二130之间,连接板一230、连接板二240套设于导杆一210、导杆二220上,引导板一250设置于连接板一230的上端部,引导板二260设置于连接板二240的上端部,沿着输送带一110的输送方向,引导板一250、引导板二260逐渐收窄,钣金件经引导板一250、引导板二260之间输送时,引导板一250、引导板二260能够对钣金件进行摆正,从而使钣金件进行整齐输送。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推板一641、推板二642、推板三651、推板四652的板面上设置有夹紧轮643,夹紧轮643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布置,当推板一641、推板二642、推板三651、推板四652对钣金件进行夹持时,夹紧轮643能够与钣金件的表面接触,从而避免钣金件受损。

工作原理: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钣金件经引导板一250、引导板二260之间输送时,引导板一250、引导板二260能够对钣金件进行摆正,从而使钣金件进行整齐输送,电机一330驱动转盘310转动,从而带动置于输送带二320上的钣金件转动,钣金件置于输送带二320上时,缠绕打包机构40对钣金件进行包装,电机一330、电机三570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对钣金件进行薄膜缠绕,由于钣金件的顶端夹持,因此,该钣金件的能够快速的转动缠绕,避免了钣金件于输送带二320掉落,从而提高了钣金件的包装效率,当夹板一640、夹板二650相互靠近时,钣金件能够与滑移斜面接触,从而使推板一641、推板二642、推板三651、推板四652对钣金件进行夹持。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