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6972发布日期:2021-01-08 11:1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铸造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造型机等铸造装备将会逐步推广,取代人工完成相应工作。

但铸造生产过程中通过砂型成型设备将造出的砂型输送至生产线上,因此在铸造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抓取装置,而现有的一些抓取装在使用时不方便用户使用,因此容易造成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气缸,使用时,第一气缸输出端与第一拉杆一端连接,带动第一拉杆在第一限位槽内向前移动,然后第一拉杆带动第一连接轴转动,实现第一连接轴端部带动第一手爪旋转,第一手爪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折弯板,以实现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折弯板与第二折弯板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将一些铸造件夹取,方便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包括:

第一横杆;

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一横杆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之间通过上连接板连接;

第一夹取组件,所述第一夹取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一横杆一端,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一横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取组件,以形成所述第一夹取组件与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共同夹取工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包括:

第一气缸、第一手爪、第一连接杆、第一折弯板、第一连接轴、第一下连接板、第一限位槽、第一拉杆和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上,所述第一下连接板上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与第一拉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承座外部,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手爪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手爪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折弯板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包括:

第二气缸、第二连接轴、第二手爪、第二折弯板、第二连接杆、第二拉杆、第二轴承座、第二下连接板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下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一横杆一端,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上,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上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与第二拉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并与第二连接轴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与第二轴承座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轴承座外部,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与第二手爪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手爪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折弯板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折弯板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折弯板通过螺钉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折弯板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折弯板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所述第二折弯板均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所述第二折弯板均设置有多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手爪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手爪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1、通过设置第一气缸,使用时,第一气缸输出端与第一拉杆一端连接,带动第一拉杆在第一限位槽内向前移动,然后第一拉杆带动第一连接轴转动,实现第一连接轴端部带动第一手爪旋转,第一手爪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折弯板,以实现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折弯板与第二折弯板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将一些铸造件夹取,方便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第一夹取组件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第二夹取组件立体图。

图中标号:1、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3、上连接板;

4、第一夹取组件;41、第一气缸;42、第一手爪;43、第一连接杆;44、第一折弯板;45、第一连接轴;46、第一下连接板;47、第一限位槽;48、第一拉杆;49、第一轴承座;

5、第二夹取组件;51、第二气缸;52、第二连接轴;53、第二手爪;54、第二折弯板;55、第二连接杆;56、第二拉杆;57、第二轴承座;58、第二下连接板;59、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包括:第一横杆1;

第二横杆2,所述第二横杆2与所述第一横杆1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横杆1与所述第二横杆2之间通过上连接板3连接;

第一夹取组件4,所述第一夹取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2和所述第一横杆1一端,所述第二横杆2和所述第一横杆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夹取组件5,以形成所述第一夹取组件4与所述第二夹取组件5共同夹取工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所述第一夹取组件4包括:

第一气缸41、第一手爪42、第一连接杆43、第一折弯板44、第一连接轴45、第一下连接板46、第一限位槽47、第一拉杆48和第一轴承座49,所述第一气缸41设置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46上,所述第一下连接板46上具有第一限位槽47,所述第一气缸41输出端与第一拉杆48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拉杆48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47,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5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5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座49转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承座49外部,所述第一连接轴45两端分别与第一手爪4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手爪42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4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3与所述第一折弯板44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所述第二夹取组件5包括:

第二气缸51、第二连接轴52、第二手爪53、第二折弯板54、第二连接杆55、第二拉杆56、第二轴承座57、第二下连接板58和第二限位槽59,所述第二下连接板58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2和所述第一横杆1一端,所述第二气缸51设置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58上,所述第二下连接板58上具有第二限位槽59,所述第二气缸51输出端与第二拉杆56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56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59,并与第二连接轴52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52两端分别与第二轴承座57连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轴承座57外部,所述第二连接轴52两端分别与第二手爪53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手爪53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5与所述第二折弯板54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铸造件加工抓取装置,所述第二连接杆55与所述第二折弯板54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5与所述第二折弯板54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43与所述第一折弯板44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杆43与所述第一折弯板44通过螺钉连接,可以方便拆卸;所述第一折弯板44和所述第二折弯板54均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折弯板44和所述第二折弯板54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手爪4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3通过螺钉连接,可以方便拆卸;所述第二手爪53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5通过螺钉连接,可以方便拆卸。

使用时,第一气缸41伸长时,第一气缸41输出端与第一拉杆48一端连接,带动第一拉杆48在第一限位槽47内向前移动,然后第一拉杆48带动第一连接轴45转动,实现第一连接轴45端部带动第一手爪42旋转,第一手爪42带动第一连接杆43和第一折弯板44,以实现第一折弯板44闭合,当第一气缸41,当第一气缸41收缩时,其第一气缸41运动方向与第一气缸41伸长时相反;

其中,第二气缸51工作时与第一气缸41工作时运动方式相同,故因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