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4381发布日期:2021-04-02 09:3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吊装机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磁力吊具是一种依靠强磁将重物吊起的吊装工具,磁力吊具又称为强磁起重器、永磁起重器、磁力吊、起重吸盘、起重永磁铁、起重磁铁和磁力吸盘等,永磁吊具采用高性能钕铁硼为磁源,钢材制造,组成强磁系统,通过手柄的移动,改变强磁系统的磁力达到对工件的吸持和释放,电磁吊具采用电磁为吸附源夹持钢铁等导磁性材料。

在起重技术领域,带有磁盘的起重设备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在吊装过程中,对块状,圆柱及其它部件导磁性材料工作的连接、装卸和搬运,特别是对于其他吊装工具因不方便固定而费事的物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工厂、码头、仓库、交通运输各行业的最理想的吊装工具,对比吊钩型起重设备,使用磁盘起重设备无需使用者系挂、捆绑、拆解起重索具等程序,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起重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磁盘的起重设备,收放磁盘供电电缆的主流设备是安装在行车小车上的供电电缆卷筒,供电电缆卷筒主要靠调整弹簧弹性系数达到收放供电电缆的技术目的,通过现场实际使用,发现主要有以下缺陷,其一,供电电缆卷筒的弹簧故障率偏高,主要表现有弹簧断裂,弹簧断裂后必须更换新的供电电缆卷筒或弹簧,需要重新调整,新更换的弹簧卷曲力矩不能满足自动回收供电电缆的力矩时,供电电缆会可能与形成起重的钢丝绳及吊钩发生摩擦或拉扯,反之,卷曲力矩调整过大时,供电电缆会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大幅度增加卷筒与供电电缆的拉力,存在扯断供电电缆,使用寿命也会大幅度降低,不仅会导致设备事故的发生,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每次更换新供电电缆卷筒或弹簧时,使用者需要在现场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调整,且对弹簧的卷曲力矩难以调整;其二,卷筒的碳刷及滑环均属于易磨损件,所以通常情况下卷筒使用寿命大概在3-4个月,则必须下线修复或报废,生产备件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其收集稳定、摩擦系数小、使用寿命长,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大幅度节约备件成本,提高了设备检修作业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提供一种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行车主梁上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沿其长度方向上滑动连接有导向装置,所述供电电缆的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收集装置的侧壁、所述导向装置,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转动盘放于所述收集装置内或沿所述收集装置的轴向进行拉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装置上的活动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活动杆一端的导向环,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供电电缆穿设所述导向环并延伸至所述导向环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动装置对应设于所述滑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装置通过螺栓与所述行车主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所述收集框的侧壁内设置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具有耐高温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框底部的固定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框的侧壁上设置有出线口,所述收集框的内壁粗糙程度为ra1.6-ra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主轴,所述主轴呈阶梯状,所述主轴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上轴承座、下轴承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与所述上轴承座的侧壁垂直连接,所述下轴承座通过支撑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通过所述上轴承座、所述下轴承座与所述主轴同步转动,实现所述供电电缆围绕所述主轴盘收或拉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框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装置的高度10mm-50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连接装置由轴承旋转,轴承座、滑轨、导向环对供电电缆进线导向,以及预先扭转的供电电缆有了更好的缠绕塑性,进一步的提高了供电电缆缠绕收集的稳定性;小车会根据供电电缆的缠绕塑性需求在收放供电电缆动作中而随之移动,导向环及收集框的润滑油脂对供电电缆表层橡胶腐蚀程度极低,且有良好的润滑作用以及预先扭转的供电电缆等技术可进一步的减少供电电缆与供电电缆收集装置的摩擦系数,进一步提高供电电缆的使用寿命,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在循环的收放供电电缆的动作中,供电电缆只受在空中悬空的自身的重量及涂抹润滑油后的导向环产生微量的摩擦,改变后的技术,大幅度节约备件成本,提高了设备检修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的供电电缆与收集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中:

10、主轴;11、上轴承座;12、上轴承;13、滑轨;14、支撑杆;15、活动杆;16、导向环;17、小车;18、收集框;19、隔热材料;20、底座;21、连接螺杆;22、固定装置;23、下轴承座;24、下轴承;25、供电电缆;26、吊耳;27、行车主梁;28、链条;29、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提供一种行车磁盘供电电缆收集装置,行车主梁27上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沿其长度方向上滑动连接有导向装置,所述供电电缆25的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收集装置的侧壁、所述导向装置,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的转动盘放于所述收集装置内或沿所述收集装置的轴向进行拉伸。

具体的,所述行车主梁27上设置有供电电缆25,所述供电电缆25穿设并延伸至所述行车主梁27的上方,所述行车主梁27固定连接在吸盘29的上方,所述吸盘29上设置有所述供电电缆25,所述供电电缆25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供电电缆25的自由端贯穿所述行车主梁27并延伸至所述行车主梁27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吸盘29、与所述吸盘29连接的行车主梁27均为现有技术,在本方案中,所述吸盘29设置有两个,所述吸盘29与行车主梁27之间通过链条28固定连接,且所述吸盘29上设置有供电电缆25,所述供电电缆25给所述吸盘29提供能源,使得所述吸盘29具有磁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供电电缆25引出所述收集框18后,在所述行车主梁27上设有分线盒,由所述分线盒引出的两条所述供电电缆25对应连接所述吸盘29,其电控永磁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永磁材料的不同特性,通过电控系统对内部磁路的分布进行控制与转换,使永磁磁场在电控永磁系统内部自身平衡,对外表征为消磁(demag),即放松状态或释放到吸盘工作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控永磁系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装置上的活动杆15以及连接于所述活动杆15一端的导向环16,所述活动杆15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供电电缆25穿设所述导向环16并延伸至所述导向环16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活动杆15可呈“u”字型,所述活动杆1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滑动装置,所述导向环16设置在所述活动杆15的侧壁中部;所述活动杆15也可呈“一”字型,所述滑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15的一端,所述导向环16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15的另一端,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小车17,当所述活动杆15呈“u”字型时,所述小车17设置有两个,所述活动杆15通过所述小车17实现与所述连接装置的滑动连接,且通过所述小车的移动,实现所述导向环16的横向移动,进而减小所述导向环16与所述供电电缆25的摩擦系数。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轨13,所述滑动装置对应设于所述滑轨13内。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可对称设置有所述滑轨13,所述连接件也可设置有一个所述滑轨13,当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滑轨13时,所述活动杆15对应设置成u型状,且所述滑动装置对应设于两个所述滑轨13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活动杆15可卡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上下端,且所述活动杆15通过所述滑动装置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15也可设于所述滑轨13内,并通过所述滑动装置与所述滑轨13滑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动杆15与所述连接件优选为第二种连接方式;且所述滑轨13具有允许所述活动杆15左右移动的足够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活动杆15在所述滑轨13上安稳移动不脱落。

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装置通过螺栓与所述行车主梁27可拆卸连接,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18,所述收集框18内设置有隔热材料19,所述隔热材料19具有耐高温的作用。

其中,所述收集框18通过所述隔热材料19对所述供电电缆25进行隔热,所述收集装置设有所述行车主梁27的上表面,所述行车主梁27上设置有吊耳26,上所述吊耳26位于所述收集装置的左右两侧,且用于行车升降吊钩连接,达到行车升降吊钩连接所述行车主梁27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供电电缆收集装置并不涉及装置外的供电电缆布置情况,且仅用于所述供电电缆的收集技术。

如图3所示,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框18的底部的固定装置2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隔热材料19设置在所述收集框18的侧壁内,通过所述隔热材料19可对位于所述收集框18内的所述供电电缆25进行隔热,进而对所述供电电缆25进行保护,避免了所述供电电缆25直接与外界的高温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框18的侧壁上设置有出线口,所述收集框18的内壁粗糙程度为ra1.6-ra80。

优选的,所述收集框18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所述出线口,所述固定装置22垂直设于所述收集框18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固定装置2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0,所述底座20设于所述主轴10的底部,所述底座20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杆21,通过所述连接螺杆21实现所述主轴10与所述收集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框18呈圆形状,所述收集框18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装置22,所述供电电缆25的自由端依次穿过所述收集框18的出线口、所述导向环16,并延伸至所述收集框18的上方与外部的固定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22包括主轴10,所述主轴10呈阶梯状,所述主轴10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上轴承座11、下轴承座23。

具体的,所述主轴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工位以及第二安装工位,所述第一安装工位、所述第二安装工位呈上下分布,且所述第一安装工位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工位的上方,所述上轴承座11通过上轴承12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工位处,所述下轴承座23通过下轴承2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工位处,所述主轴10用于所述上轴承12、所述下轴承24安装定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杆14、所述连接件、所述主轴10三者可形成三角形状,可对所述连接件形成稳定的支撑,且所述支撑杆14与所述滑轨13的连接位置不会卡阻所述小车17的移动。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与所述上轴承座11的侧壁垂直连接,所述下轴承座23通过支撑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通过所述上轴承座11、所述下轴承座23与所述主轴10同步转动,实现所述供电电缆25围绕所述主轴10盘收或拉伸。

具体的,所述上轴承座11位于远离所述导向环16的一侧,所述连接件呈水平分布,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杆可用于支撑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活动杆15滑动过程中,所述连接件不会出现倾斜的现象,保证所述供电电缆25的安稳收集或拉伸;当所述上轴承座11、所述下轴承座23同时围绕所述固定装置旋转时,可保证所述供电电缆25围绕所述主轴10盘放于所述收集框18的容纳腔内或者沿所述主轴10的轴向进行拉伸。

如图3所示,所述收集框18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装置22的高度10mm-500mm。

具体的,所述供电电缆25通过自重及导向,使得所述供电电缆25具有自动找正的功能,当所述行车主梁27下降时,所述供电电缆的自重提供动力带动所述上轴承座11、下轴承座23旋转,实现释放所述供电电缆25,当所述行车主梁27上升时,所述供电电缆25的拉力带动所述上轴承座11、所述下轴承座23旋转,实现所述供电电缆25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步骤包括如下:

s1、将所述供电电缆25收集装置安装完毕后,所述供电电缆25依次穿过所述收集框18的出线口、所述导向环16,将所述供电电缆25的自由端放到限位高度后并通过外部固定装置固定,此时所述出线口的供电电缆25处于松弛状态;

s2、根据使用者及现场需求,若需要逆时针方向在所述收集框18盘收所述供电电缆25,在固定所述出线口的供电电缆25前,根据在空中悬空的供电电缆25长度逆时针扭转供电电缆25,反之需要顺时针方向盘收时,方法跟逆时针盘收时一样,扭转后的供电电缆25可提前具有缠绕塑性,所述收集框18旋转盘收、放供电电缆25更顺畅;

s3、对所述收集框18的内壁、所述导向环16、位于所述收集框18内的供电电缆25进行涂抹润滑物;

s4、根据设备点检及工况的不同,制定对所述供电电缆25收集装置的补充润滑周期,进一步保障设备使用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步骤s2中,若需要逆时针方向在所述收集框18上盘收所述供电电缆25时,在固定所述收线框出线口处的供电电缆25前,根据在空中悬空的电缆长度逆时针扭转供电电缆25,一般扭转8-20周,反之需要顺时针方向在所述收线框上盘收所述供电电缆25时,在规定收线框出线口处的供电电缆25前,根据在空中悬空的供电电缆25长度顺时针扭转供电电缆25,一般扭转8-20周,扭转后的供电电缆25可提前让其具有缠绕塑性。

此外,在所述步骤s3中,润滑物优选锂基的润滑脂,锂基的润滑脂与橡胶、塑料等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对橡胶的性质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可大幅度的减少所述供电电缆25与所述收线框内侧及所述导向环16的摩擦系数,进一步提高所述供电电缆25的使用寿命,另一方案中,在所述收集框18内侧、所述导向环16以及所述收集框18内的供电电缆25涂抹石墨粉,石墨粉具有润滑性,耐高温性及可塑性等特点,也可大幅度减少所述供电电缆25与所述收集框18、所述导向环16的摩擦系数,提高供电电缆25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若工况属于高低温,润滑油脂优选以全氟醚为基础油的润滑脂,以全氟醚为基础油的润滑脂与供电电缆25表层橡胶具有极佳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低温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