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群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5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群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到一个电梯的群控装置。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用于控制电梯升、降或控制有关电梯的候梯间的选定的装置已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惯用的电梯控制装置绝大多数采用继电器控制电路。当电梯控制功能的种类增加时,继电器的数目相应增多。这样就对朝着重量轻、成本低、功耗小方向的发展增加了障碍。但是,通过一个采用紧凑、高效微型计算机的电梯控制装置,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微型计算机的采用,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加速了群控装置的设计和研制,这样,实现多功能的和适应性强的电梯控制就成为可能。
微型计算机既可用于单一设备的控制装置,控制一个电梯(单个电梯轿厢),又可用于群控装置,完全地控制多个电梯(几个电梯轿厢)。众所周知,当多个电梯轿厢在单一的系统中运行时,群控装置的功能是提供较高的运行效率和对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确切地说,一个群控装置具有候梯间的选定的控制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根据从某一楼层的候梯间来的呼唤信号,微型计算机立刻选择一个最佳为之服务的电梯轿厢,这样,被选定的电梯轿厢即迅速应答候梯间的呼唤信号。群控装置还有一个在火灾或地震时的应急操作的控制功能以及一个在高峰期间提供最佳服务的控制功能。利用高峰期间的控制功能,例如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增加每一个电梯轿厢的行程数。
在采用惯用的群控装置的电梯系统中,当某一层楼的使用者按下候梯间的按钮,发出呼唤信号时,在候梯间呼唤记录单元中就记录下候梯间呼唤信号。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单元把候梯间呼唤信号发送到群控装置。群控装置中的微型计算机根据各个电梯轿厢当时的位置、轿厢呼唤信号记录的情况、电梯的运行状况等等,选择一个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呼唤楼层的电梯。然后,群控装置把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在所选定的电梯的单个控制单元中。根据记录的候梯间呼唤信号,单个控制单元使相应的电梯轿厢到达发出呼唤信号的楼层。
但是,对这样的一个惯用系统,当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单元故障时,就中止了候梯间呼唤信号的记录和数码的发送,从楼层候梯间来的呼唤信号不能传输到群控设备,因此,群控也就无能为力了。
在这一方面,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单元对惯用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换言之,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单元的故障可使整个群控系统瓦解。
1974年12月3日公布的美国3,851,735号专利(Winkler等)中公开了这种惯用系统的一个例子。在本申请中包括了这一美国专利中公开的内容。
在电梯群控装置内的微型计算机要求有许多个输入/输出信号线。这是因为电梯控制装置必须处理几百个信号,其中包括来自安装在每层候梯间的一个位置显示器、一个候梯间记录单元、一个响应信号灯等处的信号,以及来自安装在每一个电梯轿厢内的一个轿厢呼唤记录单元、一个位置显示器、一个运行方式开关等处的信号。
因为在惯用的电梯控制装置中采用并行的信号传输,为各个传输信号提供的所有信号线都直接连接到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I/O)端口。因此,为了实现微型计算机和每个楼层的每个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在电梯通道内导线的总量是很大的。这样就带来了布线通道要占用相当大的空间和耗用高额安装投资的问题。对于在微型计算机和每一个电梯轿厢中的每一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还需要有大量悬吊的信号电缆。随着当前高层建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电梯安装和维修工作复杂化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电梯的群控装置,它能减少群控装置和候梯间或电梯轿厢之间信号传输所要求的信号线数量,且使安装维修工作简化。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个电梯群控装置。在该群控装置中,候梯间呼唤信号的处理功能是分散的,因此,群控系统中一个部分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瓦解,同时提供了高度可靠的群控。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安装在电梯控制间或类似地方的电梯控制装置的一个主站与安装在各楼层或电梯轿厢内的远方站之间,用单个信号线路(总线)连接起来,通过单个信号线路进行串行信号(数码)传输。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置一定数量的主站,它们通过单个信号线路和各个远方站(2个或更多个)相连接。在多个主站中只容许有一个执行(master)主站,它根据从各个远方站来的数码来实现候梯间呼唤信号的记录及电梯的群控。在这种情况下与送到执行主站实现候梯间呼唤记录同样的数码,也送到其他不进行这样的候梯间呼唤记录的主站(从属)。如果执行主站故障,从属主站能继续执行候梯间的呼唤记录和它的有关工作。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梯群控装置方框图。图中,多个远方站31至33和单个主站10经过单个串行数据传输总线20实现数据传输。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梯群控装置的方框图。图中,多个楼层远方站31至33和多个主站11至13中的任何一个主站经过单个串行数据传输总线20实现数据传输。
图3是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楼层远方站(31至33)中的一个站(31)的内部结构方框图(此结构也可以与图1中电梯轿厢远方站61的结构相同)。
图4是表示图1中主站10的内部结构方框图(此结构也可以与图2中的主站11至13的结构相同)。
图5A表示图1和图2中的主站11至13中的一个主站与远方站31至33之间通过串行数据传输总线20进行数据交换的地址 表。
图5B表示远方站31交换的数码D10和D13的数码格式的例子。
图6A至6D是说明图5A的串行数码传输的时序图。
图7A是图2中顺次指定主站11至13中的一个作为执行主站而其余的作为从属主站的程序框图。
图7B是图1或2中一个执行主站(10-13)数码传输顺序(扫描循环)的程序框图。
图8是图1或2中远方站(31至33或61)的数码传输顺序(扫描循环)的程序框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群控制装置。1F(即第一楼层)的远方站31安装在建筑物(未示出)的第一层(1F)的候梯间内。候梯间用来把一个电梯轿厢(未示出)呼唤到第一楼层的呼唤按钮41,还有借助操作按钮41并根据在主站10内的候梯间呼唤记录接通的候梯间记录显示器51,都连接到站31。按钮 41和显示器51装在电梯入口(未示出)附近的墙壁表面上。
远方站32和33同样地装在建筑物的第二和第三层(2F和3F)上。
用1F至3F标志的远方站31至33,通过信号串行数码传输总线20连到主站10,去控制电梯轿厢的运行。总线20可由一对信号线组成,或者采用一根或多根光导纤维。(如果远方站31至33和主站10分别有调频制发射机/接收机及其相应的设备,则实际电缆的总线20可取消。即使实际的电缆总线20被取消,当采用调频发射机/接收机或其它类似的方法时,一个用作连接主站10和远方站31至33的信号总线,就其功能而言仍然存在。因此在本发明中,一个无导线的总线也能作为信号串行码传送总线(20)。
1F远方站31可以有如图3所示结构。当候梯间的呼唤按钮41被按下时,候梯间呼唤信号通过输入缓冲器304和数据总线300被传送到微型计算机301。按照在ROM(只读存储器)303中存储的程序(参考图8予以说明),微型计算机301把候梯间呼唤信号(并行码)送到串行传输单元(并行/串行转换)306。单元306送出的候梯间呼唤信号(串行码)通过总线驱动器307传输到总线20,数码传送速率和时标309的同步脉信号率相一致。
图4示出了主站1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当从1F远方站31发来的1F候梯间呼唤信号(串行码)传送到总线20时,该信号就通过总线接收机108传送到串行传输单元106。单元106把呼唤信号转换为响应于时标109的同步信号并行码。这一并行的呼唤信号通过总线100传送到主站10的微型计算机101。然后,1F的呼唤信号被贮存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2内。
按照贮存在ROM103内的予先编排好的程序(参照图7B予以说明),微型计算机101把候梯间的呼唤记录信号(并行码)送到串行传输单元106,106把接收到的并行码转换为串行的候梯间呼唤记录信号,同时通过总线驱动器107把它传输到总线20上。
当候梯间的呼唤记录信号送到总线20时,该信号通过总线接收器308被传送到串行传输单元306(如图3)。单元306把串行候梯间呼唤记录信号转换成并行码,并传送到微型计算机301。微型计算机301把表示已完成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的数码传送到RAM302和输出缓冲器305。然后,完成1F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且显示器51被接通。
图1所示实施方案中,电梯轿厢的远方站61和主站10通过总线20相连。轿厢远方站61的内部结构可以和图3所示完全相同。轿厢远方站61的轿厢呼唤钮71及轿厢呼唤记录显示器81,与第一层远方站31的候梯间呼唤按钮41及候梯间呼唤记录显示器51的作用完全相同。远方站61安装在1号电梯轿厢内(未示出)。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执行主站10具有控制总线20的能力。它不仅可查访各楼层远方站31至33,而且能查访轿厢远方站61。
在图1中,2F和3F远方站32和33可以和1F远方站31具有相同的结构。
附带说,多个站10和31至33与信号总线20是多站连接,所以总线驱动器107和307以及接收器108和308最好依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讯标准“RS485”。当驱动器/接收器依照这一标准时,总线20的长度为200至300米时的数码传输的波特速率可为100kbps(位/秒)。
串行传输单元106和306可以包括例如由美国英特尔(Intel)有限公司提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模块“18251”,它被叫做通用非同步接收-发射机(UART)。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图中,图1中的主站10被多个主站11至13所代替。(站11至13的个数可以和站31至33的个数或电梯轿厢的个数不相同)。
主站11至13的内部电路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在图2所示实施方案中,不是所有主站11至13都同样查访远方站31至33,通常只有主站11至13中的一个主站能查访远方站31至33,而其余主站用作为备用主站。例如,当所有主站11至13都正常工作时,只有主站11将数码传输的地址信号送到总线20,并进入远方站31至33。在这种情况下,站12和13仅仅能接收总线20上的数码(送至站11的数码),而不能把地址信号送到总线20上。但是,如果站11故障,没有送出地址信号的时间超过了予定的时间间隔,站12就代替站11将数据传输的地址信号送到总线20上。用这一方式,当站11故障时,站12就查访站31至33。同样,当两个站11和12都故障时,站13就查访站31~33。
在图2的实施方案中,主站11至13按照予先确定的优先等级查访远方站31至33。一个主站单独被赋予查访远方站(或去控制总线20)驻的权利或能力,其于的主站就作为备用的从属主站。
执行主站(10至13站中的一个)查访远方站31至33(和61)的方式,对图1、图2中的实施方案可以是一样的。现在参考图5至8说明一个情况在图2中第一主站11作为去查访1F至3F的远方站31至33的主站。
图5A中示出了一个地址图。执行主站11有6个地址A10至A15,以便指定各个远方站31至33的输出码(D10至D12)和输入码(D13至D15)中成对的码(例如D10和D13)。例如,地址A10被用作将输出码D10(如图5B所示)送到远方站31。当主站11送出输出地址A10和数码D10后,远方站31按照地址A10取出送来的数码D10。地址A13被用于允许远方站31发出数码D13(如图5B)。当主站11输出地址A13时,远方站31将相应于数码D10的数码D13输出到总线20上,且主站11接取数码D13。
当1F“下降”开关41接通时,在图5B中表示为数码D13的D0位的符号D变为“1”。当1F“上升”开关41接通时,表示为D1位的符号U变为“1”。表示为数码D10中的D4位的符号LD变为“1”,它与数码D13中的DO=1相一致,以便接通候梯间呼唤“下降”记录显示器51。表示为D5位的符号LU变为“1”,它与数码D13中的D1=1相一致,以便接通候梯间呼唤“上升”信号记录显示器51。图5A中所示的数码D11和D14以及数码D12和D15和图5B所示具有相同格式。
用这种方式,地址A10至A15确定哪一个远方站接收/发送数码以及必须完成什么样的处理。用作候梯间呼唤记录显示器的控制码(D10至D12)从主站被送到所选定的远方站,而候梯间呼唤信号(D13至D15)从远方站被送到主站。
在每一个站的数码传输顺序和数码输入/输出的计时,将参考图6A至6D说明之。数据传输顺序以程序的形式被贮存在主站和远方站的ROM103和ROM303内,由相应的微型计算机101或301去执行。
在To瞬间,执行主站11把地址信号A10输出到总线20。根据信号A10,远方站31至33检查信号A10是否按图5A中规定和自己的地址相符;如果信号A10和它自己的地址相符,远方站(31)立刻检查是输入地址还是输出地址。如果是输入地址,则远方站(31)在T1瞬间接收总线20上的数码D10。更明确地说,远方站31接收了信号A10,就确定了信号A10和自己的地址相符而且和输入地址相符,然后就等待数码D10。同时,在输出地址信号A10以后,主站11立刻检查信号A10对自己是输入还是输出。由于地址信号A10被指定为主站11的输出,主站11把贮存在地址A10内的数码D10在T1瞬间送到总线20上。
当上述处理继续到地址A15(T12瞬间)或继续到一个扫描循环结束时,对远方站31至33即完成了发送一个数码的循环。因此,总线20上沿时间轴所包含的数码如图6A所示。六个数码D10至D15扫描一个循环的周期T为T=T1′+T2′+T3′+……+T12′+Tα×12Tα为每一个站要求的处理时间,即如前所述,以确定是否为自己传送数码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是输入还是输出。
在上边说明中,远方站处理的数码是一个输入数码或是一个输出数码项。但是就轿厢远方站而言,要处理两个或更多的数码。这可借助于增加主站11至13的每一个中的存储容量(地址数)很容易地实现。
上述主站11的处理顺序可用图7A和7B的程序框图来说明,远方站31至33的处理顺序可用图8所示的程序框图来说明。
主站11至13的微型计算机有标志位(未示出),标志位表示它们是否是执行主站。当给主站11至13加上电源后,在最初的程序中,站11的标志位变为“1”,而站12和13的标志位变为“0”,然后,站11就作为执行主站运行(图7A中ST10,是)。
主站11的起始地址A10设置在图4中的微型计算机101的地址计数器(未示出)内(图7B中ST18)。在ST19内,设置的地址A10送到总线20上。在ST20内,检查地址A10是否被赋值给站11作为输出。如果在ST20中为是,则在ST21中输出数码D10至D12中的对应项就输出到总线20上。但是,如果在ST20中为否,则在ST22内,从总线20来的输入数码D13至D15中的一个对应项被站11接收。在ST23中,检查实时的地址是否是一个循环末了的地址。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用了六个地址,就要检查是否已处理完地址A15,这可借助于地址计数器(未示出)的计数来检查。
当在ST23中确定地址信号是最后一个地址(是)同时处理正在进行(ST25,否)时,程序返回到ST18。但是,如果地址信号没有到最后一个地址(ST23,否)。程序就前进到ST24。在ST24中,地址计数器(未示出)的计数增加了1。在ST19中,与地址计数器中增加后的数相符的所有地址码输出到总线20上。
重复上述ST18到ST25步骤。当在ST23中为是时,流程返回到设置地址A10的地方(ST18),同时重复相同的顺序(这称为扫描循环)。
只要站11作为一个执行主站正常运行,站11就按照图7B所示流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从属主站的12和13按图7A中所表示的ST10至ST14各步运行。
每个从属主站(例如12)从总线20(ST11,是)接收一个地址信号(A10至A15)。由于站12不是执行主站,它被确定为一个从属站(ST12),且它从总线20(ST13)接收与地址信号(A10至A15)相符的数码(D10至D15)。如果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正在运行中(ST14,否),站12接收一个从站11发送出来的地址信号(A10至A15)(ST11,是)和紧跟着的数码(D10至D15),诸如候梯间呼唤信号(ST13)的数码。此后,从属站12(和13)重复ST10至ST14的步骤(扫描循环)。
当执行主站11故障且没有地址信号(A10至A15)送到点线20(ST11,否)上时,站12(和13)仍然等待从点线20来的地址信号一个予定的时间间隔(例如对站11是2.5秒,对站12是5.0秒,对站13是7.5秒)(ST15)。当从ST11变到ST15(ST16,否)始经过5秒以后点线20上不出现地址信号(A10至A15)时,站12的标志位由“0”变为“1”(ST17)。然后,站12变为执行主站,并执行图7B程序。
当站11和12二者都发生故障且没有地址信号(A10至A15)被送到总线20(ST11,否)时,站13等待地址信号的输入达7.5秒(ST15)。当控制程序从ST11转移到ST15以后被送到总线的地址信号(A10至A15)消失达7.5秒时(ST16,否),站13的标志位由“0”变为“1”(ST17)。此后,站13作为执行主站运行,并执行图7B的程序。
在远方站31至33的每一个站中,如图8所示,一个从总线20送来的地址信号(A10至A15)在ST30中被接收并取出。然后在ST31中检查取到的地址信号是否表示本站(例如第一个远方站31)。如果在ST31中为否,则程入返回到ST30。但是,如果在ST31中为是,则在ST32中检查地址信号是否表示输出。如果在ST32中为是,相应的输出数码(例如D13)就输出到ST33中的总线20上。当不是“终止运行”(ST35,否)时,则程序返回ST30。如在ST32中为否,则在ST34中接收并取出从总线20来的数码(例如D10)。如果不是“终止运行”(ST35,否),则程序返回到ST30。
每个远方站(31至33)都执行上述操作。
执行主站11的存贮器图可参考图5A说明。另外的从属主站12和13具有相同的存贮容量,即六个地址。当执行主站11正常地控制总线20时,所有六个地址都作为每个从属主站12和13的输入(数码接收)。这就容许从属主站12和13在它们的存贮器(图4中的RAM102)中,贮存从控制总线20的执行主站11输出的数码D10至D12和由远方站31至33输出的数码(D13-D15)。也就是说,从属主站12和13贮存总线20上出现的全部数码。因此,当时没有控制总线20的从属主站12和13的存贮器(RAMS102)不断地贮存了执行主站11的存储器(RAM102)中贮存的适时的数码,而执行主站11正在控制总线20。
按照上述布局,当正在控制总线20的执行主站11故障时,其它的从属主站12和13(例如12),可以借助于和在站11故障前瞬间已贮存在站11中的完全相同的数码,继续控制总线20。新的执行主站12具有控制总线20的能力,它指定的存贮容量可以在输入地址A13至A15时,输出地址A10至A12(在站11故障前,它只有输入)。
以下说明执行主站故障的检测。
总线20在正常工作时的状态如图6A所示。其中,地址码 (A10至A15)和数码(D10至D15)是交替的,但按照执行主站对总线的控制任务不中断地传送到总线20上。当正在控制总线20的执行主站故障时,不产产地址码(A10至A15)。当不产生任何地址码(A10至A15)时,就没有数码(D10至D15)的输入或输出(发送或接收)。因此,总线20保持一种在它上面没有数码(A10至A15,D10至D15.)的状态。
同时,另一个从属主站(例如12)具有和故障的执行主站11相同的存储容量,并能周期性地(例如,每0.1秒)查访所有地址(A10至A15)(图7A中的ST11)。当超过了予定的检测时间(例如5秒)仍不能实现查访时(在图7A中ST16,否),从属主站12即确定当时的执行主站11已经故障,且它就变为执行主站(在图7A中ST17),开始控制总线20(在图7B中ST18至ST25)。为了防止一个以上的从属主站(12、13)同时变为执行主站,按照优先次序,对每一个主站必须整定不同的检测时间(图7A之ST15中的等待时间)。
这个优先次序按以下方式予先确定。主站11至13的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即使来自总线20输入的地址信号(A10至A15)消失超过了0.1秒,站11作为从属站,借助于时标109(图7A中ST15)仍等待输入地址信号直到经过2.5秒。同样,站12等待输入地址信号5秒,站13等待输入地址信号7.5秒。
当所有主站11至13都正常工作,且未检测到地址信号已过了2.5秒时,(这可能在将控制装置给上电源后瞬间发生),站11即变为一个执行主站(图7A中ST17)。站11变为执行主站以后0.1秒,它即将地址信号(A10至A15)送到总线20上。因为在站12或13的等待时间之内(站12为5秒,站13为7.5秒)在总线20上出现了地址信号,站12和13就成为从属站(图7A中ST12)。
当执行主站11故障且停止对点线20发送地址信号(A10至A15)的时间超过5秒时,从属站12对地址信号消失(图7A中ST16,否)作出反应,变为执行主站(图7A中ST17)。站12变为执行主站以后的0.1秒,它即把地址信号(A10至A 15)送到总线20上。因为在站13的等待时间(在图7A的ST 15中7.5秒)内在总线20上出现了地址信号,站13即成为从属站(图7A中ST12)。
同样,当主站11和12都发生故障时,在总线20上的地址信号(A10至A15)消失时间要超过7.5秒(图7A中ST16,否),从属主站13即变为执行主站(ST17)。在这种方式中,选定主站担任执行主站的先后次序决定于图7A的ST15中等待信号号的时间(例如2.5、5.0和7.5秒)。
在这种方式中,当控制总线20的执行主站故障时,另一个首先检测出这一故障的从属主站就获得控制总线的能力,以维持对各个远方站正常的、连续不断的数码传送。
在这一装置中,一个主站(主站10至13中的一个)具有控制每个电梯的单个控制单元的功能,远方站31至33被安装在各楼层的的候梯间处。远方站31至33由候梯间呼唤按钮41至43将作为数码D13至D15的输出信号发送到主站10至13,同时接收从一个主站(主站10至13中的一个)来的候梯间呼唤记录显示器 “接通”的命令。在主站10至13中具有控制总线20能力的执行主站(例如11)通过总线20顺序接收远方站31至33发来的候梯间呼唤信号D13至D15。根据记录的接收信号,执行主站11送出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显示器“接通”的命令 D10至D12,去接通候梯间呼唤记录显示器51至53。由于另外的从属主站12和13也具有这些数码,即使执行主站11故障时,另一个具有较高优先级别的从属主站12亦能立刻取代故障站11,因此,可维持对远方站31至33连续不断的数码传输。用这种方式,候梯间的呼唤记录控制能继续进行,没有任何问题。
采用按照本发明的电梯群控装置,即使一个或多个主站发生故障,该系统仍能继续正常工作,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由于采用一个单一的串行数码传输总线作为数据传送的手段,则与对每一个电梯都使用若干并行信号导线的惯用的系统相比,其安装工作量和成本都能有所降低。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用来输入/输出候梯间按钮呼唤数码以及候梯间呼唤记录指示器数码的远方站,受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同时安装在各个楼层。此外,每一个单个控制单元也有一个微型计算机,这样它就能起到一个主站的作用。一个主站被赋予作为执行主站的权利或能力。所选定的执行主站直接地和串行地将候梯间的呼唤信号传送到各个楼层的远方站。这些信号借助于串行总线电路被直接地、串行地供到各个控制单元中的主站,因此,每个主站都能经常不断地监测候梯间的呼唤信号状态。所以,即使当时控制总线的执行主站故障,控制总线的能力也能立刻转移到另一个主站,而不会使在此以前的候梯间呼唤信号中断。因此,即使执行主站故障,予防任何故障的备用设备会立即投入,对使用者不会引起任何麻烦,从而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可靠性的系统。由于采用了一个串行数码传输系统,减少了导线的数量,导线的成本和安装要求的时间都能显著节省。
在就目前考虑是最实用和最佳的实施方案来叙述本发明的同时,应该明确,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正相反,其意图是要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
之精神实质及范围内的各种改进和等同物的设备,其权利要求
的范围有着最广泛的解释,以致包括所有这样的改进和等同物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个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为包括主站设备,该设备用作实现一个电梯轿厢的候梯间呼唤记录;楼层远方站设备,该设备包括在装有电梯的建筑物中安装在各个楼层候梯间内的多个楼层远方站,以产生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候梯间呼唤信号,及实现的上述电梯轿厢的呼唤显示;以及单路数码传输设备,该设备用作连接上述远方站设备与上述主站设备,并实现在上述楼层远方站设备和上述主站设备之间的候梯间呼唤信号的串行数码传输,以在上述主站设备内实现上述候梯间呼唤信号的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电梯轿厢包括与上述主站设备相连的电梯轿厢远方站设备,以产生选定上述任一楼层之候梯间的候梯间呼唤信号,使上述电梯轿厢到达选定的候梯间,同时实现上述楼层呼唤信号的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
1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上述主站设备包括多个主站,其中每一个主站都通过上述单路数码传输设备和上述多个楼层远方站中的每一个相连,每一个主站都用来接收来自上述多个楼层远方站中每一个站的候梯间呼唤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楼层远方站设备通过上述单路数据传输设备,将表示一个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主站设备;上述主站设备通过上述单路数据传输设备,将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显示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的楼层远方站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
2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电梯轿厢远方站设备通过上述单路数据传输设备,将表示一个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主站设备;上述主站设备通过上述单路数据传输设备,将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显示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的电梯轿厢远方站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
3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每个上述楼层远方站都通过上述单路数据传输设备,将表示一个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主站设备;上述主站设备通过上述单路数据传输设备,将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显示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楼层远方站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
2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楼层远方站设备和上述电梯轿厢远方站设备,各自通过上述单路数据传输设备将表示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主站设备,且上述主站设备把呼唤上述电梯轿厢的显示信号数码串行地传送到上述楼层远方站设备和电梯轿厢远方站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
3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当上述主站中控制上述电梯轿厢的候梯间呼唤记录的那个主站故障时,其余上述主站中的另一个主站就代替故障主站控制上述电梯轿厢的候梯间呼唤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
6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当上述主站中控制上述电梯轿厢的候梯间呼唤记录的那个主站故障时,其余上述主站中的另一个主站就代替故障主站控制上述电梯轿厢的候梯间呼唤记录。
10.一个用于一个系统的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为多个电梯用于多个楼层;控制上述电梯运行的主站和上述电梯相连;上述群控装置根据某一楼层的候梯间发出的候梯间呼唤信号,选择一个合适的电梯轿厢,并实现上述电梯的群控;其特征为每一个上述的候梯间都有一个用来产生上述候梯间呼唤信号的按钮、一个表示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的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显示器和一个远方站;其特征为每一个上述远方站都输出与特定地址数码相应的候梯间按钮呼唤信号数码,取出与从上述主站中一个主站送来的另外特定地址数码相应的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数码,并根据上述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数码控制上述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显示器的接通和断开;其特征为每一个上述远方站和每一个上述主站都通过单个串行传输总线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
10的一个装置,其特征为上述主站中的一个主站通过上述总线控制上述每一个远方站,其余上述主站内贮存的上述候梯间按钮呼唤信号数码及上述候梯间呼唤记录数码,与上述那一个主站中贮存的数码相同;其特征为上述那一个控制远方站的主站顺序地输出上述特定的地址数码,以接收从每个上述远方站发送来的候梯间按钮呼唤信号数码,实现呼唤记录控制;同时按照接收到的候梯间按钮呼唤信号数码输出上述另外特定的地址数码和每个候梯间的呼唤记录数码;其特征为上述那一个控制上述每个远方站的主站故障时,其余主站中的一个主站就代替故障主站控制上述远方站。
专利摘要
一个电梯的群控装置包括一个用作实现电梯轿厢的候梯间呼唤信号记录的主站、多个安装在装有电梯的建筑物中各楼层候梯间内的楼层远方站,远方站发出候梯间呼唤信号并实现电梯轿厢的呼唤显示;还有一个连接每个远方站和主站的单路数据传输线,以实现串行数据传输。
文档编号B66B5/02GK86104446SQ86104446
公开日1987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28日
发明者原田丰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