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柔性内袋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069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柔性内袋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食用液体包装容器。
现实生活中,如饮料、酒、水等类的食用液体通常采用大、小两种包装,小包装一般为易拉罐、塑料瓶,大包装多为塑料桶、铁皮桶、钢化玻璃瓶等。由于大包装桶多数都回收清洗再用,不论哪种形状的大包装桶,在清洗过程中均遇到了桶内死角难于清洗干净的问题,使装入的食品再次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无论厂家怎样清洗都难以避免的残余物污染,总会给消费者心理上造成一种饮品不洁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液体不与外包装桶直接接触,从而不会给外包装桶内壁直接造成污染,便于清洗,可有效防止病菌交叉传播的液体包装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容器桶体、桶口和桶盖组成,并在容器桶体内设置有一颈口与桶口颈部相配的柔性内袋。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内袋的颈口长度大于容器桶口颈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在容器桶口颈部外套装有一个套圈,套圈的上部做有外螺纹,下部做有内螺纹。
由于在桶体内设置有柔性内袋,液体被盛装于柔性内袋中,不直接与桶体接触,桶体内壁未受到直接污染,每次使用完毕将柔性内袋取出丢弃后再清洗桶体,极其简便,桶内死角处既未受污染亦就不存在清洗困难的问题。回用时,也就不会造成新装液体的再次污染。
由于柔性内袋的颈口长度大于容器桶口颈部的长度,将柔性内袋装入桶体内后,柔性内袋颈口可外翻于桶口颈部的外沿,再将套圈套装于桶口外,使柔性内袋颈口被紧压于桶口颈部和套圈之间,可避免向柔性内袋注入液体时内袋颈口滑脱于桶内,致使液体溢出内袋与桶体直接接触。
套圈的下部做有内螺纹与桶口颈部的外螺纹相配,以压紧柔性内袋颈口外翻部分,套圈的上部做有外螺纹以与桶盖的内螺纹相配,拧紧桶盖,不让液体外溢。采用此套圈可不对日常通用的原包装桶做任何改变,只需套圈的尺寸及螺纹能与原桶口颈部和桶盖相配即可,通用性强。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套圈的纵向剖视图;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内袋的平面图。
首先用符合食品包装卫生要求的柔性材料如聚氯乙烯薄膜等做成与外包装桶形状尺寸相配的内袋4,再用橡胶、塑料或与外包装桶相同的材料做出桶口套圈5,套圈的下部做内螺纹7以使套圈能旋入桶口颈部,上部做出外螺纹6以使桶盖能旋入盖紧桶口。盛装液体之前,先将干净的柔性内袋4塞入桶体1内,将内袋4的颈口外翻出套在桶口颈部,旋上套圈将内袋颈口压紧,以防内袋滑脱,然后注入食用液体,再将桶盖旋紧即可出厂运输。桶内液体用完后,再旋下套圈,取出内袋丢弃,清洗外包装桶。重新使用时,再如前述一样装入新的柔性内袋即可。柔性内袋成本较低,一次性使用,可有效地避免病菌的传播及交叉传染,使消费者放心,给食用液体的包装、保洁提供了一条好的途径。
权利要求1.带柔性内袋的液体包装容器,由容器桶体(1)、桶口(2)和桶盖(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桶体内设置有一颈口与桶口颈部相配的柔性内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柔性内袋(4)的颈口长度大于容器桶口颈部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桶口颈部外套装有一个套圈(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套圈(5)的上部做有外螺纹(6),下部做有内螺纹(7)。
专利摘要带柔性内袋的液体包装容器,该容器的桶体(1)内设有一颈口与桶口颈部相配的柔性内袋(4),柔性内袋一次性使用,具有液体不与包装桶内壁直接接触,便于清洗的优点,有效地避免了回用的包装桶因桶内清洗不净给食用液体带来的污染及病菌的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B65D85/00GK2278665SQ96220480
公开日1998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8日
发明者徐建军 申请人:徐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