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097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运装置,是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
目前,国内国外许多城市收集垃圾相对干净不产生二次污染、不散发异味的垃圾中转装置,是一种采用丝杠链条等传动的封闭落地式垃圾中转装置,它虽有许多优点。但是经使用发现,它仍存在某些不足由于采用丝杠链条等传动结构,机械磨损大、噪音大、故障率高、维修困难,特别是由于维修不及时增加污染环境的现象。由于箱底的结构设计欠佳,污水随时外流,流入地坑内或流在运输的公路上,污染环境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使其具有使用故障率低,不影响及时清运垃圾、垃圾污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它有垃圾箱,垃圾箱采用钢绳与起升框架联接,起升框架两端分别安装液压立柱,安装在液压立柱上的液压油缸与垃圾箱两侧的汽车轨板铰接。垃圾箱的底部形状为船形。在液压立柱内的油缸内安装空心活塞杆,空心活塞杆内安装中心内管,中心内管内设置油路,空心活塞杆与中心内管之间为油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液压立柱升降传动结构、垃圾箱底部船形结构及液压油缸空心活塞杆双油路等结构,所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故障率低的优点,避免了因维修不及时及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的现象,并具有垃圾污水不随意渗漏、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中液压立柱将垃圾箱举升后的使用状态图;附图4是附图1中液压油缸16的剖面图。
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中7是垃圾箱,垃圾箱7采用钢绳8与起升框架6联接,起升框架6两端分别安装液压立柱1和液压立柱4,安装在液压立柱1上的液压油缸5与垃圾箱7两侧的汽车轨板9铰接,垃圾箱7的底部形状为船形14,该形状便于污水积入箱底,不会随时外流污染环境,为了进一步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故障率将液压油缸16内的油路设计为双油路,其结构是液压立柱1内油缸16安装空心活塞杆11,空心活塞杆11内安装中心内管12,中心内管12内设置油路15,空心活塞杆11与中心内管12之间是油路。两道油路分别进入油缸的上、下油腔,这种油路的行走方法,油管不随液压立柱1的油缸体运动,从而避免了磨损,减少了故障。图中2是活塞杆,3是液压油缸,10是滑轮。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垃圾箱置于地坑内,上端与地面平置,当垃圾箱内废物装满后,垃圾转运自卸车接取垃圾箱时,操纵控制手柄,液压立柱将垃圾箱举升出地面(如图3所示状态),然后使汽车轨板9横移与自卸车轮距相适应,自卸车驶入将垃圾箱7放入自卸车上,松开钢绳8即可。
权利要求1.液压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它有垃圾箱(7),垃圾箱(7)采用钢绳(8)与起升框架(6)联接,其特征在于起升框架(6)两端分别安装液压立柱(1)和液压立柱(4),安装在液压立柱(1)上的液压油缸(5)与垃圾箱(7)两侧的汽车轨板(9)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垃圾箱(7)的底部形状为船形(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压立柱的油缸(16)内安装空心活塞杆(11),空心活塞杆(11)内安装中心内管(12),中心内管(12)内设置油路(15),空心活塞杆(11)与中心内管(12)之间为油路(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运装置,是一种采用液压控制的地平式垃圾中转装置。它有垃圾箱7,垃圾箱7采用钢绳8与起升框架6联接,起升框架6两端分别安装液压立柱1和液压立柱4,安装在液压立柱1上的液压油缸5与垃圾箱7两侧的汽车轨板9铰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故障率低的优点,避免了因维修不及时及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的现象,并具有垃圾污水不随意渗漏、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文档编号B65F9/00GK2372285SQ99220168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6日
发明者景洪胜, 张玉良, 王敬东, 毛春江 申请人:山东省广饶县液压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