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支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7295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支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支承内容物的缓冲支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及瓦楞板纸形成的缓冲支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比较小型的电子设备用的包装容器,一般使用例如如

图1所示的包装容器。图1是该包装容器1的展开图,形成四方形筒状主体的4片侧面部2a~2d通过3条折痕线3a~3c在横向上连接设置。在第4侧面部2d的外侧,通过第4折痕线3d连设抹刷浆糊的部分2e。
在这4片侧面部2a~2d的下端的各边上,通过第5折痕线3e连设第1连接部4a,通过第6折痕线3f连设第1底面部5a,通过第7折痕线3g连设第2连接部4b,通过第8折痕线3h连设第2底面部5b。在4片侧面部2a~2d的上端各边上,通过第9折痕线3i连设第1压紧部6a,通过第10折痕线3j连设第1上面部7a,通过第11折痕线3k,连设第2压紧部6b,通过第12折痕线31,连设第2上面部7b。另外,在第1上面部7a上通过第13折痕线3m连设第1插入部8a,在第2上面部7b上通过第14折痕线3n连设第2插入部8b。
这样构成的包装容器1,将抹刷浆糊的部分2e重合在侧面部2a上,并用粘结剂进行固定,便形成呈四方形框体的筒状主体。由2片底面部5a、5b形成封闭筒状主体下端的端部闭锁部。这2片底面部5a、5b的形状和大小相等,呈前端窄的梯形,在该前端侧的中央部分别设有卡合部9a、9b,该卡合部用于使前端部相互卡合而使自身闭锁。
这些底面部5a、5b的卡合部9a、9b的一方的边缘设成圆弧状凸部,另一方的边缘设成大致构成45°角度的倾斜部。通过从该倾斜部的底朝第1和第3折痕线3a、3c方向倾斜地延伸的第1和第2波谷折线10a、10b,分别设第1和第2结合部11a、11b。该结合部11a、11b与第1和第2连接部4a、4b重合,用粘结剂进行固定。这样,第1连接部4a被接合在第1底面部5a上,同样,第2连接部4b被接合在第2底面部5b上。将一方的底面部5a的卡合部9a卡合在另一方的底面部5b的卡合部9b内,便形成自己闭锁式的端部闭锁部即底面。
这种包装容器1所使用的包装缓冲材料,虽然一般用泡沫苯乙烯等泡沫塑料和纸浆模型制成的缓冲材料,但使用瓦楞板纸的缓冲材料,例如图2和图3所示的缓冲材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该瓦楞板纸制缓冲材料12是从1张瓦楞板纸上剪切下来而形成的,并且具有相互平行配置的内侧缓冲部13和外侧缓冲部14,两个缓冲部13、14在中间部用连接部15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体。沿着设在连接部15两侧的第1和第2折痕线16a,16b进行弯曲,长度稍短的内侧缓冲部13便重合在外侧缓冲部14上面。
内侧缓冲部13具有通过第3和第4折痕线16c、16d设置的第1内侧部13a和第2内侧部13b,通过第5折痕线16e设置的第3内侧部13c,连接部15的一边设在位于中间部的第2内侧部13b上。外侧缓冲部14具有通过第6和第7折痕线16f、16g设置的第1外侧部14a和第2外侧部14b,通过第8和第9折痕线16h、16i设置的第3外侧部14c,连接部15的另一边设在位于中间部的第2外侧部14b上。在第1外侧部14a上通过第10折痕线16j设有卡止部14d,在该卡止部14d上设有2条折痕线16k、16l。
另外,在内侧缓冲部13的第1~第3内侧部13a~13c及外侧缓冲部14的第1和第3外侧部14a、14c上设有形成收纳凹部17的收纳孔17a~17e,该收纳凹部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等内容物。这些收纳孔17a~17e按照第1~第3内侧部13a~13c以及第1和第3外侧部14a、14c的弯曲顺序,形成与内容物各层的断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在位于最上层的第1外侧部14a上设有止脱部18和通过槽19,其中止脱部覆盖在内容物边缘的一部分上,用于防止该内容物脱离收纳凹部17,通过槽用于使安装在内容物上的吊下软线等通过。
具有这种构成的缓冲材料12如下述那样进行组装。首先,折入第1和第2折痕线16a、16b而使内侧缓冲部13重合在外侧缓冲部14的上面。折入第5折痕线16e而使第3内侧部13c重合在第2内侧部13b的上面,然后折入第3和第4折痕线16c、16d,使第1内侧部13a重合在第3内侧部13c的上面。折入第8和第9折痕线16h、16i而使第3外侧部14c重合在第1内侧部13a上面,进一步折入第6和第7折痕线16f、16g,使第1外侧部14a重合在第3外侧部14c上面。依次折入第10、第11及第12折痕线16j、16k及16l,将卡止部14d卷入下方,通过这样组装,便得到图3所示的6层结构的瓦楞板纸缓冲材料12。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包装容器中,与包装容器1分开而独立地设缓冲材料12(或泡沫苯乙烯等缓冲材料),将缓冲材料12装在组装成的包装容器1中,用该缓冲材料12包围、保护内容物。因此,不仅所使用的部件数多、不经济,包装作业需要花很多工时,而且产生如下问题。
即,在使用由泡沫苯乙烯等构成的缓冲材料的情况下,有这样的问题,由于这些缓冲材料一般用金属模制造,故不仅制作金属模要花时间,而且金属模的制作费用高,因此金属模制作费加在缓冲材料上,使缓冲材料本身的价格高。另外,在使用由泡沫苯乙烯构成的缓冲材料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建立使用后的再循环系统,故使用后在废弃处理方面产生问题,从环境方面考虑,也存在不理想的问题。
在使用上述瓦楞板纸组装型的缓冲材料12的情况下,装入、取出内容物用的收纳凹部17的一面是开口状态的,存在的问题是仅用缓冲材料12不能覆盖、保护被收纳的内容物的全部表面。另外,包装容器1的内部除了内容物以外,基本由缓冲材料12填满全部空间部分,由于是这样的构成,故还存在着瓦楞板纸的使用量多、不经济,并且重量大的问题。而且,在使用这种缓冲材料12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大多在组装好的状态下进行保管,故体积大,不仅需要很大的空间进行保管,而且还有使运费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这些问题而研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缓冲支承部件,即用1张瓦楞板纸进行剪切,将所形成的容器型纸折成立体形状,便可确实地保持内容物,并且即使在因掉下等而受到外力作用时,也由于容器的变形而吸收其外力,不会损伤内容物。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缓冲支承部件具有多边形的底面部、和连续地设在该底面部的各边上的数个侧面部、及设在数个侧面部的至少2个侧面部上的数个支承片部,用1张瓦楞板纸形成底面部和数个侧面部及数个支承片部,通过将数个支承片部弯曲成筒状,便形成支承立体状内容物角部的数个支承柱部和与内容物的侧面相接触的数个接触部,并且对与数个侧面部连接的连接部分进行弯曲,支承立体状的内容物。
另外,本发明缓冲支承部件的制造方法,是用1张瓦楞板纸形成基体材料,该基体材料具有多边形的底面部、和连续地设在底面部各边上的数个侧面部、及设在数个侧面部的至少2个侧面部上的数个支承片部,通过将数个支承片部弯曲成筒状,便形成支承立体状内容物角部的数个支承柱部和与内容物的侧面相接触的数个接触部,对底面部与数个侧面部连接的连接部分进行弯曲,便大体形成箱状。
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以往包装容器的展开图。
图2是表示以往缓冲材料的展开图。
图3是表示以往缓冲材料的组装状况之轴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缓冲支承部件的一实施例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缓冲支承部件的一实施例之图,是表示将支承柱部等组装起来的状态之轴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缓冲支承部件的一实施例之图,是表示装入内容物后的状态之轴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缓冲支承部件的一实施例之图,是表示装入内容物后的状态之平面图。
图8是图7的X-X线断面图。
图9是图7的Y-Y线断面图。
图10是图7的Z-Z线断面图。
图11是表示用图4所示的基体材料形成的缓冲支承部件的缓冲试验结果之图,是在中间支承部设有弯曲部和孔的试验例之图。
图12是表示用图4所示的基体材料形成的缓冲支承部件的缓冲试验结果之图,是不在中间支承部设弯曲部和孔的试验例之图。
图13是表示用图4所示的基体材料形成的缓冲支承部件的缓冲试验结果之图,是在侧面部与内容物之间设有25mm间隙的试验例之图。
图14是表示用图4所示的基体材料形成的缓冲支承部件的缓冲试验结果之图,是在侧面部与内容物之间设有15mm间隙的试验例之图。
图中,20 基体材料21 底面部21a,21b 下面支承部21c 侧面支承部21d,21e 上面支承部22a,22b,22c,22d 侧面部23 上面部24 重合部25a,25b,25c,25d 支承片部26a,26b,26c,26d,26e,26f 横折痕线27 舌部30a,30b,30c,30d,30e 折入部32 弯曲部33 孔34a,34b,34c,34d 支承柱部35a,35b,35c,35d 纵折痕线36a,36b,36c 纵折痕线39a,39b,39c,39d 卡合部40a,40b,40c,40d 支承凹部41a,41b,41c,41d 压入部41e 接触部43a,43b 支承凸部W内容物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以下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图4~图14表示本发明包装容器用于收容的内容物为磁带录音机和电子字典等较小型的电子设备、采用合适的缓冲支承部件的例子。
在图4所示的展开图中,底面部及上面部的形状呈梯形,但由于画立体轴侧图较为困难,因此在图5~图10中,将这些底面部和上面部等改为长方形进行图示。另外,本发明的缓冲支承部件也可以装在化妆盒之类的包装容器中使用,也可以在收纳或收容内容物后的状态下,即在后述的图7和图8的状态下使用。
构成该缓冲支承部件的基体材料20,是用1张瓦楞板纸进行冲裁加工等制成的。图4中用符号T所示的圆形部分,表示瓦楞板纸的波纹板的波纹方向(顶部和底部连续的方向)S。如图4所示,最好其它的纸板粘贴在两面(只一面也可以)上构成波纹状的波纹板的波纹方向S,如图示那样进行设定,但是,也可以设定成与图示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沿着该基体材料20的、图4中以虚线表示的折痕线,将各部分向规定方向弯曲,这样,本实施形态的缓冲支承部件、即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缓冲支承部件便立体地被组装起来。
该基本材料20具有图4中展开图所示的构成。即,基体材料20包括梯形的底面部21;与该底面部21的四边连接设置的4片侧面部22a、22b、22c及22d;与这些侧面部22a~22d连接设置的上面部23及重合部24;4片支承片部25a、25b、25c及25d。
在基体材料20的大致中间部配置底面部21,在该底面部21的四边上向四个方向突出地配设4片侧面部22a~22d。即,在底面部21的位于波纹板的波纹方向S的一边上,通过第1横折痕线26a设置第1侧面部22a,在该底面部21的、与第1横折痕线26a相向的一边上,通过第2横折痕线26d设置第2侧面部22b。在底面部21的与第1横折痕线26a相垂直方向(与波纹板的波纹方向S垂直的方向)的一边上,通过第3横折痕线26c连设第3侧面部22c,在与第3横折痕线26c相向的一边上,通过第4横折痕线26d连设第4侧面部22d。
另外,在第1侧面部22a的波纹方向S的外侧上配置上面部23,在第2侧面部22b的同样的波纹方向S的外侧上配置重合部24。即,在第1侧面部22a的、与第1横折痕线26a相向的一边上,通过第5横折痕线26e设置上面部23,在第2侧面部22b的、与第2横折痕线26b相向的一边上,通过第6横折痕线26f设置重合部24。在上面部23的前端部上,在与波纹板的波纹方向S交叉的方向上按规定间距设置2个舌部27、27。该舌部27、27通过折痕线28连接设置在上面部23上,在与该上面部23前端侧的边部重合的第6横折痕线26f的对应位置上设置2个插入口29、29。2个插入口29、29,是通过将与舌部相对应大小的凸部设在第2侧面部22b上而形成的,沿着第6横折痕线26f将重合部24弯曲90°,2个插入口29、29便在凸部的痕迹处开口。
在底面部21与第1侧面部22a的连接部、底面部21与第2侧面部22b的连接部、底面部21与第4侧面部22d的连接部、第1侧面部22a与上面部23的连接部、以及第2侧面部22b与重合部24的连接部上,设有在折痕线方向上具有适当宽度的第1~第5折入部30a、30b、30c、30d及30e。第1折入部30a是在第1横折痕线26a的中间部,由相互平行并且在底面部21和第1侧面部22a上切入到规定深度的两个切口形成的。将该第1折入部30a折入内侧,便形成第1下面支承部21a,该第1下面支承部从下方支承被收纳的内容物的角部以外的底面之一边。
第2折入部30b是在第2横折痕线26b的中间部位,由相互平行并且在底面部21和第2侧面部22b上切入到规定深度的2个切口形成的。将该第2折入部30b折入内侧,便形成第2下面支承部21b,该第2下面支承部从下方支承内容物角部以外底面的、与上述的一边相向的边。第3折入部30c是在第4横折痕线26d的中间部位,由相互平行并且在底面部21和第4侧面部22d上切入到规定深度的2个切口形成的。将该第3折入部30c折入内侧,便形成侧面支承部21c,该侧面支承部从侧向支承内容物角部以外的、与上述的一边垂直方向的侧面。
另外,第4折入部30d是在第5横折痕线26e的中间部位,由相互平行并且在第1侧面部22a和上面部23上切入到规定深度的2个切口形成的。将该第4折入部30d折入内侧,便形成第1上面支承部21d,该第1上面支承部从上方压住、支承内容物角部以外的上面的一边。第5折入部30e是在第6横折痕线26f的中间部位,由相互平行并且在第2侧面部22b和重合部24上切入到规定深度的2个切口形成的。将该第5折入部30e折入内侧,便形成第2上面支承部21e,该第2上面支承部从上方压住、支承内容物角部以外的、与上述的一边相向的边。
从上下方向支承内容物的4个支承部21a、21b、21d及21e的角部(设在切入线中间部的折痕线32a的附近),分别设有弯曲部32,该弯曲部受到大于规定外力的作用便产生弹性变形,吸收冲击力,上述内容物收纳在缓冲支承部件内并被缓冲支承部件支承着。该弯曲部32可以是根据所施加的外力,产生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力的形态,具体地说,使在面与面相交的角部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斜面或曲面。将这样的弯曲部32设在4个支承部21a、21b、21d及21e上,便使各支承部21a、21b、21d及21e具有弹性,可以弹性地支承内容物。
另外,在上下方向上相向的第1下面支承部21a和第1上面支承部21d的各弯曲部32、32上,设有使支承部21a、21d容易产生弹性变形的容易变形部的孔33。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该孔33设成菱形,将各支承部21a、21d的棱的前端侧切口切得宽一些,将刚性设定得较低,使各支承部21a、21d产生适当大小的弹性。该孔33的形状,不限定于图4所示例子的形状,例如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芦芦形等各种形状。另外,也可以在与图4中的波纹板的波纹方向S相平行的方向上设窄缝等切口代替孔33,通过设该切口,使支承部产生适当的弹性。
另外,关于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只对在第1下面支承部21a和第1上面支承部21d的弯曲部32上设孔3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在第2下面支承部21b和第2上面支承部21e上也设孔33。一般,从下面支承内容物的下面支承部21a、21b所受到的力比从上面压住内容物的上面支承部21d、21e的要大,故可以只在配置在上方的上面支承部21d、21e上设孔或切口,配在在下方的下面支承部21a,21b上不设孔或切口,也可以设成与此相反的结构。
在第3侧面部22c和第4侧面部22d的波纹板波纹方向S的两侧上,分别配置向相同方向延伸的支承片部25a、25b及25c、25d。即,在第3侧面部22c的、与第3横折痕线26c相垂直的方向的一边上,通过第1纵折痕线35a连接设置第1支承片部25a,在与第1纵折痕线35a相向的一边上,通过第2纵折痕线35b连接设置第2支承片部25b。在第4侧面部22d的、与第4横折痕线26d相垂直的方向的一边上,通过第3纵折痕线35c连接设置第3支承片部25c,在与第3纵折痕线35c相向的一边上,通过第4纵折痕线35d连接设置第4支承片部25d。
第1~第4支承片部25a~25d,可通过相互平行的3条折痕线36a~36b及36c进行弯曲,而设置4个平面部37a、37b、37c及37d。沿着这3条折痕线36a~36c向同一方向弯曲,便构成由4个平面部37a~37d围起来的、呈四方形的柱状支承柱部34a、34b、34c及34d。在这3条折痕线36a~36c之中位于最外侧的折痕线36c的中途部位上,在位于最外侧的第4平面部37d一侧分别设有具有规定宽度的插入口38。在第3和第4侧面部22c,22d上各设有2个、合计4个与这些插入口38相对应的卡合部39a、39b、39c及39d,这些卡合部用于将弯曲成四方柱的第1~第4支承柱部34a~34d固定在规定位置上。
4个卡合部39a~39d设在与4个插入口38相对应的位置上,是通过在第3和第4侧面部22c、22d上设字状的切口而形成的。弯曲成方柱状的支承柱部34a~34d的外侧部37d分别重合在侧面部22c、22d的内面上而组装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将4个卡合部39a~39d分别插入各插入口38内,如图5所示,便在第3和第4侧面部22c、22d的两侧分别形成2个支承柱部34a、34b及34c、34d。
另外,在4个支承柱部34a~34d的第2平面部37b与第3平面部37c的连接部上设有支承凹部40a、40b、40c及40d,这些支承凹部分别对被收纳、支承在缓冲支承部件内的内容物的四角进行支承。这些支承凹部40a~40d具有第1~第4压入部41a、41b、41c及41d,这些压入部具有与收容的内容物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隔。这些压入部41a~41d的两面构成接触部41e、41e,该接触部从侧方与收容的内容物的角部接触而支承内容物的侧面。
第1和第2支承凹部40a、40b的第1和第2压入部41a、41b,在中间纵折痕线36b的中途部的内侧呈凸形,并且由在第2平面部37b和第3平面部37c上切入到规定深度的呈人字形的2个切口形成的。在该第1和第2压入部41a、41b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折痕线42a、42a,沿着这些折痕线42a将压入部41a、41b折入内侧,便形成第1和第2支承凹部40a、40b。
另外,在被2个切口切剩下的两端上,如图5所示,形成从上下方向支承内容物角部上下两面的支承凸部43a、43b。这些支承凸部43a、43b的作用是,根据从上下方向对被收纳、支承的内容物施加超过规定的外力而产生变形,吸收该外力。内容物的角部的底面与一方的支承凸部43a相接触,内容物的角部的上面与另一方的支承凸部43b相接触。
第3和第4压入部41c、41d在中间纵折痕线36b的中途部隔开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并且由在第2平面37b和第3平面37c上切入到规定深度的2个切口形成的。在该第3和第4压入部41c、41d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折痕线42b、42b,沿着这些折痕线42b将压入部41c、41d折入内侧,便形成第3和第4支承凹部40c、40d。
该第3和第4压入部41c、41d之中,在第3压入部41c上设有向第3平面部37c侧突出的挡块部44。该挡块部44,是在中间纵折痕线36b的中途部设无折痕线的部分、并设置与该无折痕线部分的两侧连通的切缝而形成的。如图7所示,该挡块部44在组装后向第4侧面部22d侧突出,其作用是随着产生超过规定的变动而发生弹性变形时,该挡块部与第4侧面部22d接触,抑制该变动。
在第4压入部41d的中间部设置开口的出气孔45。该出气孔45具有这样的作用,即降低第4压入部41d的刚性,使其容易产生弹性变形。这一点在第3压入部41c上设挡块部44,也可以同样起到降低刚性、容易产生弹性变形的作用。
由具有这样构成的基体材料20构成的冲击缓冲部件,通过例如按如下方法组装起来,便可以用于收纳、支承内容物W。首先,沿着图4所示的基体材料20的第1~第6横折痕线26a~26f及第1~第4纵折痕线35a~35d进行弯曲(折谷),构成近似六面体的箱体。
在这种情况下,第1~第5折入部30a~30e沿各自的折痕线32a折入相反一侧(折峰),对于除第3折入部30c以外的、具有弯曲部32的折入部30a、30b、30d、30e,仅按设在其弯曲部32上的折痕线条数进行折痕。这时,若弯曲部32是c字形曲面部,则弯曲成这样的曲面。
然后,如图5所示,将4个支承片部25a~25d组装成柱状。该组装是沿着3条纵折痕线36a~36c折入(折峰)各支承片部25a~25d,便形成由4片平面部37a~37d围成的四方形的支承柱部34a~34d。这时,将设在第2和第3平面部37b、37c上的压入部41a~41d折入内侧(折谷),分别在各支承柱部34a~34d上形成支承凹部40a~40d。将设在第3和第4侧面部22c、22d上的4片卡合部39a~39d分别折入内侧(折谷),将各卡合部39a~39d插入并压入对应的插入口38内。这样,构成四方形柱状的支承柱部34a~34d便被固定在第3和第4侧面部22c、22d的左右两侧。
如图6所示,将作为包装对象的内容物W收纳在经过这样弯曲加工后的半组装状态的冲击缓冲部件内。该例子的内容物W,例如为小型扬声器等扬声器装置和放大器等音响设备或磁带录音机等电子设备之类的其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具有适当厚度的、由六面体构成的长方体物品。在这种情况下,一面将支承柱部34a、34b及34c、34d固定在两侧的第3和第4侧面部22c、22d竖立起来,一面将4个部位的支承凹部40a~40d分别装在内容物W的四角上。这时,设在第4侧面部22d上的侧面支承部21c,从侧方与内容物W的一边的侧面相接触。
然后,将第2侧面部22b竖立起来,于是便将第2下面支承部21b竖立起来,使其与内容物W的一边的下面接触,同时将第2上面支承部21e绕到内容物W的一边的上方,与上面相接触。接着,将第1侧面部22a竖立起来,这样,便将第1下面支承部21a竖立起来,使其与内容物W的相向一边的下面接触,同时将第1上面支承部21d绕到内容物W的相向一边的上方而与上面接触。将上面部23重合在重合部24上,该重合部是以覆盖内容物W上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的,将设在该上面部23前端的2个舌部27、27插入设在重合部24上的插入口29、29内并推进去。这样,内容物W上面的整个面便被上面部23覆盖住,内容物W的六个面全部被六面体的六个面相隔规定间隙包围起来,如图7和图8所示,收纳在包装容器内。
这样,由于缓冲支承部件具有上述构造,收容的内容物W可以获得下述的缓冲效果。该内容物W由4个支承凹部40a~40b支承着,该支承凹部是将瓦楞板纸的一部分裁切而成的,与成为外壁的底面部21、4片侧面部22a~22d及上面部23的六面之间分别设定规定的间隙。因此,例如外力施加在该缓冲支承部件的六面的角部以外的部分上时,在该外力的大小只损伤底面部21、4片侧面部22a~22d或上面部23、而达不到内容物W上的情况下,内容物W不会因该外力作用而受到损伤,可以保护该内容物W。
在这种情况下,从底面部21或上面部23侧施加外力时,该外力首先作用于支承内容物W四角的4处的支承凹部40a~40d,因这些支承凹部40a~40d的上下支承面受到外力作用,这些支承凹部40a~40d产生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缓冲了冲击力。特别是支承内容物W的2个角部的支承凸部43a、43d呈角形,比其它部分更容易产生变形,故根据这些支承凸部43a、43d的压曲等而产生变形,这样,可提高缓冲效果,减少对内容物W的损伤。
另外,支承着内容物W四角的支承凹部40a~40d破损时,设在相邻的支承凹部40a~40d之间的第1和第2下面支承部21a、21b及第1和第2上面支承部21d、21e支承着内容物W的上下两边,因此,这样也可保护内容物W。由于这些支承部21a、21b、21d及21e呈容易产生弹性变形的L字形,故可以以比较柔和的弹性支承内容物W。特别是在折曲部分作成弯曲部32的第1下面支承部21a和第1上面支承部21d上设有孔33等,可以更容易产生弹性变形,由于这样的构成,可以更加柔和地、有弹性地支承内容物W,可以更有效地缓冲施加在内容物W上的冲击力。另外,这些支承部21a、21b、21d及21e还可起到这样的作用,即支承柱部34a~34d压曲变形后,起到支承包装容器主体的凸肩的作用。
从4片侧面部22a~22d的任一方向施加外力时,该外力施加在各支承凹部40a~40d的压入部41a~41d的相向的2边上所形成的接触部41e、41e上。其结果,支承凹部40a~40d根据外力大小产生变形,因这时所消耗的能量而缓冲了冲击力。另外,由于各压入部41a~41d向横向摆动而使内容物向横向错动,这样,可以保护内容物W。还有,内容物还被侧面支承部21c从侧向进行支承,故通过该侧面支承部21c产生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也同样可缓冲冲击力,进一步保护内容物W。
下面,对使用这种缓冲支承部件进行的缓冲试验作说明。图11,图12,图13及图14是表示该缓冲试验结果之图。该试验所用的瓦楞板纸是在波纹板[部分化学纸浆(semi chemical pulp)SCP 125g/m2]的两面上粘合了平板[c衬板(1iner)190g/m2]而构成的三层结构,板厚为2mm。内容物W的重量为1.2kg,使收纳了该内容物W的缓冲支承部件从70cm高度落下而进行试验。
结果,具有图4所示构成的基体材料20,得到了图11所示的结果。根据该图,由基体材料20构成的缓冲支承部件,最大冲击值的发生时间为16.9msec,该冲击值的大小为66.9G(重力加速度),最大速度为3.77m/s,该缓冲支承部件,在两个下面支承部21a,21b及2个上面支承部21d、21e上分别设有弯曲部32,并且在其中的2个弯曲部上设有孔33。
而只折曲形成4个支承部21a、21b、21d及21e,在这些支承部21a、21b、21d及21e上不设弯曲部32和孔33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最大冲击值的发生时间为10.80msec,该冲击值为109.7G(重力加速度)。最大速度为4.94m/s。
在将作为外壁的侧面部22a~22d与内容物W的间隔设定为25mm的情况下,得到图13所示的结果。即,最大冲击值的发生时间为14.20msec,该冲击值为65.6G,最大速度为4.25m/s。而在将侧面部22a~22d与内容物W的间隔设定为15mm的情况下,得到图14所示的结果。即,最大冲击值的发生时间为11.20msec,该冲击值为115.3G,最大速度为4.24m/s。因此,可以判定,从外壁至内容物的距离与缓冲效果成反比的关系.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缓冲支承部件,与以往的发泡苯乙烯制的缓冲材料相比,虽然箱子外形的容积稍有增大,但仅用1张瓦楞板纸就可构成容器主体,同时还可起到产生缓冲效果的缓冲材料的作用,以便于保护内容物W不受外力作用。而且,仅对瓦楞板纸进行切裁,便可简单地制作基体材料,不需要模子等,故可廉价地进行制造,并且使用后的处理简单,不会损害环境。
以上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对适用于磁带录音机等电子设备的缓冲支承部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用于收纳其它内容物,例如照相机及其更换透镜、其它各种内容物。另外,关于上面部23和侧面部22a~22d等的配置、其大小、形状等也不局限于上述的例子,可采用各种配置、大小、形状等。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对在2片侧面部22c、22d的两侧设支承片部25a~25d、以4处的支承柱部34a~34d支承内容物W的例子作了说明,支承片部至少是3片即可,由这些支承片部形成的3处支承柱部来支承内容物W的构造也可以,当然,设5处以上的支承柱部的构造也可以。另外,内容物W的形状,不限定为上述例子中的长方体,可以适用于平面形状呈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立方体。因此,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缓冲支承部件具有底面部、数个侧面部和数个支承片部,用1张瓦楞板纸形成这些部分,形成数个支承柱部和数个接触部,该支承柱部用于支承被收纳支承的立体形内容物的角部,故可以与底面部、侧面部及上面部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确实地保持内容物。在底面部、侧面部或上面部上受到外力时,可通过支承柱部的变形和接触部的弹性变形等吸收该外力,故即使在发生落下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也可以缓冲对被收纳、支承的内容物的冲击力,可有效地保护内容物。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缓冲支承部件的制造方法,可以提供这样的缓冲支承部件,即仅剪切瓦楞板纸就可以简单地制作基体材料,不需要模子等设备,故可以廉价地进行制造,并且使用后的处理简单,不会损害环境。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支承部件,它具有多边形的底面部,连续地设在上述底面部的各边上的数个侧面部,设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中的至少2个侧面部上的数个支承片部;从1张瓦楞板纸上形成上述底面部和上述数个侧面部及上述数个侧面部及上述数个支承片部,将上述数个支承片部弯曲成筒状,便形成支承立体状内容物角部的数个支承柱部和与上述内容物侧面相接触的数个接触部,并且对与上述数个侧面部连接的连接部分进行弯曲,支承立体状的内容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上述数个支承柱部分别具有支承上述内容物角部的支承凹部,上述接触部是在上述支承凹部的相向的两边之间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上述数个支承柱部分别在支承凹部内至少形成1个支承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上述支承凸部是分别由上述缓冲支承部件的支承凹部的上下边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在上述各支承片部上切入切口,通过弯曲而形成上述支承凹部和上述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之中的剩下的数个侧面部上形成从下面一侧支承上述内容物的支承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之中的剩下的数个侧面部上还形成有从上面一侧进一步支承上述内容物的支承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在上述支承部和上述进一步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中的至少任意1个支承部上形成容易变形部,其作用是在上述支承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产生弹性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上述支承部和上述进一步进行支承的支承部,是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中的剩下的数个侧面部上切入切口、通过弯曲而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上述容易变形部是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上述容易变形部是切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中的至少2个侧面部的任意1个侧面部上,形成从侧面一侧支承上述内容物的侧面支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上述侧面支承部是在上述一个侧面部上切入切口并通过弯曲而形成的。
14.一种缓冲支承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用1张瓦楞板纸形成基体材料,该基体材料具有多边形的底面部、和连续地设在上述底面部各边上的数个侧面部、及设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中的至少2个侧面部上的数个支承片部,将上述数个支承片部折弯成筒状,便形成支承立体状内容物的角部的数个支承柱部和与上述内容物的侧面接触的数个接触部,对上述底面部与上述数个侧面部的连接部分进行弯曲,便大体形成箱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各支承片部上切入切口,通过折弯而形成上述接触部和支承上述内容物角部的支承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的制造方法,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中的剩下的数个侧面部上进行切口,通过折弯而形成从上下任一方向支承上述内容物的至少一个支承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缓冲支承部件的制造方法,在上述数个侧面部中的至少2个侧面部的任意一个侧面部上进行切口,通过折弯而形成从左右任一方向支承上述内容物的至少一个侧面支承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缓冲支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仅用1张瓦楞板纸就可构成容器主体,同时还可以产生缓冲效果而起缓冲材料的作用,以保护内容物不受外力作用。一种缓冲支承部件,该缓冲支承部件具有多边形的底面部、和连续地形成于底面部各边上的数个侧面部、及形成于数个侧面部中的至少2个侧面部上的数个支承片部,用1张瓦楞板纸形成底面部、数个侧面部及数个支承片部,通过将数个支承片部折弯成筒状,便形成支承立体状内容物角部的数个支承柱部和与内容物的侧面相接触的数个接触部,同时对底面部与数个侧面部的连接部分进行折弯,收纳、支承内容物。
文档编号B65D5/66GK1291161SQ99803202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30日
发明者根本英子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