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694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注塑机挤压筒,尤其是一种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注塑机是工业领域常用的设备,它们包括注塑机、吹膜机、塑胶造粒机、塑胶参色机、塑胶回收再生机。将原料混合后挤出的挤压筒机构是上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塑机的挤压机构通常由料筒和设置在其内的螺杆组成,其工作过程是塑料原料不断进入料筒,由转动的螺杆将颗粒状塑料原料推挤向前移动,受料筒外围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料筒内的颗粒状塑料被溶化成胶状,并在转动的螺杆作用下溶炼,以螺旋束流冲向料筒的挤出口后被注入形状各异的模腔。由此可见,挤压机构的性能好坏会直接影响注塑机的塑化质量和产量。现有等径结构料筒和螺杆构成的挤压机构,由于螺杆与料筒形成的流道截面积是不变的,因此胶状塑料在流道中行进过程仅为溶料间的挤压,无法提高塑料的塑化和增强溶炼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注塑机的塑化质量和产量,适用于各种注塑机安装使用的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
本发明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包括料筒和设置在其内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料筒通道为锥形通道,螺杆为锥形螺杆。
所述锥形螺杆的螺距S是相同或变化的。
所述锥形螺杆的螺槽深度H是相同或变化的。
本发明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设计原理是利用螺杆外径的逐渐减小,使螺杆与料筒形成的流道截面积由大变小来达到压缩胶状塑料的目的。流道截面积变化的挤压筒可使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压力增大、流速加快,由此过程提高对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
本发明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简单,它与现有等径结构注塑机挤压筒相比,具有混炼效果好,提高塑化质量和产量等优点。
本发明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是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由料筒1和螺杆2组成,所述料筒1内设有锥形通道11,料筒1上设有与锥形通道11相通的料斗12;所述螺杆2为锥形螺杆,螺杆2的锥度与料筒1的锥形通道11之锥度相同,螺杆2的螺距S和螺槽21深度H是不变的。螺杆2插置在料筒1之锥形通道11内,螺杆2的螺槽21与料筒1的锥形通道11间形成的流道3随螺杆2外径的逐渐减小而变窄。
使用时,塑料原料不断进入料筒1,由转动的螺杆2将颗粒状塑料推挤向前移动,受料筒1外围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料筒1内的颗粒状塑料被溶化成胶状,并在转动的螺杆2作用下溶炼,以螺旋束流冲向料筒1的挤出口后被注入形状各异的模腔。由于流经螺杆流道3的截面积是逐渐减小的,它可使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压力增大、流速加快,从而提高对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
实施例2图2是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它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是螺杆2的螺槽21深度H是变化的,螺槽21的深度H由深变浅。
它可使料筒1与螺杆2形成的流道变化增大,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受压加巨,其流速更加快,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3图3是再一种是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它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是在螺杆2的螺槽21深度H由深变浅的基础上,又使螺杆2的螺距S由大变小。使料筒1与螺杆2形成的流道变化进一步增大,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受压更加高,其流速更加快,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进一步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包括料筒和设置在其内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料筒通道为锥形通道,螺杆为锥形螺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其特征在于螺杆(2)的螺槽(21)深度H是相同或变化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其特征在于螺杆(2)的螺距S是相同或变化的。
全文摘要
一种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包括料筒和设置在其内的螺杆,其特征在于料筒通道为锥形通道,螺杆为锥形螺杆。利用螺杆外径的逐渐减小,使螺杆与料筒形成的流道截面积由大变小来达到压缩胶状塑料的目的。流道截面积变化的挤压筒可使流道内的胶状塑料压力增大、流速加快,由此过程提高对胶状塑料的分布和分散混炼能力。本发明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简单,它与现有等径结构注塑机挤压筒相比,具有混炼效果好,提高塑化质量和产量等优点。
文档编号B29C45/60GK1651216SQ20051003281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3日
发明者覃通衡 申请人:覃通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