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780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及其装置,在使合成树脂与装在模具内的印刷有所希望的文字或绘画等各种图案的标签成型为一体的标签内嵌式成型中,以很高的位置精度向用来将标签装入模具内的模拟模芯传递标签。
背景技术
在通过成型制造表面印刷有所希望的文字或绘画等各种图案的标签与之成型为一体的合成树脂制造的杯子和容器等成型品的标签内嵌式成型中,例如是如特开平5-285981号公报所示,在将标签以卷绕在外部形状与成型品相同、外表面具有多个吸引孔的模拟模芯上的状态对其进行吸持后,在该模拟模芯进入模具内的状态下解除对标签的吸持并从模具内部对标签进行吸引从而将标签装入模具内。
在上述标签装入方法中,在将标签卷绕在模拟模芯的外表面上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吸持时,是在模拟模芯的部分外表面与所码放的最上层的标签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接近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吸引,使标签边在该吸引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边卷绕到模拟模芯的整个外表面上的。
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由于是对标签的长度方向上的边缘进行吸引而将其卷绕到模拟模芯的外表面上的,因而模拟模芯必须具有很强的标签吸引力,因此,必须使用大型的负压(真空)发生装置,这将导致传递装置本身体积大而且成本高。
此外,在使标签边发生弹性变形边卷绕到模拟模芯的外表面上时,标签的姿态特别是长度方向上的端边的姿态容易紊乱,有可能导致标签在模拟模芯上的卷绕状态不稳定。若在卷绕状态不稳定的状态下将被保持在模拟模芯上的标签装入模具内进行成型品的成型,则标签相对于成型品的位置会发生偏差或标签上会产生褶皱而导致成型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及其装置,即,在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时,是在标签定好位的状态下进行传递的,因而能够降低不合格成型品的发生率。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及其装置,即,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及其装置的模拟模芯对标签的吸引力得以减小,因而能够减小装置本身的体积且降低成本。


图1是标签传递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标签传递装置的从图1的A方向看过去时的正面图。
图3是模拟模具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对吸持部件取出标签时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5是对吸持有标签的吸持部件移动到模拟模具上方时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6是对标签进入模拟模具内的初始进入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7是对标签进入模拟模具内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8是对标签在模拟模芯上的传递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9是对标签在模具内的安装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的变型例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1是对同时传递4片标签的装置的例子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2是展示模拟模具移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概略展示标签传递装置的总体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略去模拟模芯部分时的B向侧视图。
图15是图13的略去模拟模芯部分时的C向侧视图。
图16是图13的略去模拟模芯部分时的D向侧视图。
图17是对位于标签码放部最下层的标签的吸持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8是对标签向插入用开口部进行摆动时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19是对标签与压入臂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0是对压入臂的移动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1是对标签被压入模拟模具内时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2是对标签在模拟模具内的安装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3是对模拟模芯和模拟模具的移动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4是对标签传递到模拟模芯上时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5是对模拟模芯与模具相向时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6是对模拟模芯进入膜腔内后的状态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图27是对实施例2的应用例进行展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在图1~图3中,在标签传递装置1的本体3上,既定高度上设置有在图中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走行框架5,滑块7得到该走行框架5的支撑而能够往复移动。走行框架5在未图示的往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够在设定在走行框架5的一端的标签取出位置与后述的向模拟模具23供给标签25的标签供给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作为往复驱动装置,可以是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使有端皮带或无端皮带转动而实现移动的皮带驱动装置、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使进给丝杠旋转而实现移动的丝杠机构、直线电机、油缸等任意一种驱动装置。
在走行框架5的标签取出位置上设置有标签供给装置4。标签供给装置4可对用来放置由多片标签层叠而成的一摞标签6的载置台8进行升降控制,使得一摞标签的最上层始终位于一定的高度上。
上述滑块7上安装有与上下方向上具有中心线的油缸或电动马达相联接的进给丝杠等升降驱动部件9。上下方向上具有中心线的一对导向轴11在升降驱动部件9的两侧得到对应的滑块7的支持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安装板13的根端固定在升降驱动部件9的工作轴9a和各导向轴11的下部。
在安装板13上,以后述的既定间隙13d·13e为间隔安装有向与走行框架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延伸的3个臂13a·13b·13c,在中间的臂13a的前端的下表面和两侧的臂13b·13c的前端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吸持面朝下的前后各一对的吸持部件15a·15b·15c。两侧的吸持部件15b·15c与中间的吸持部件15a相比,其吸持面设定在稍高的位置上。
中间的吸持部件15a安装在轴18的下部,该轴18得到臂13a的支持而能够滑动并且受到压缩弹簧等弹性部件16的指向中心线下方的作用力的作用。此外,中间的吸持部件15a和两侧的吸持部件15b·15c分别经由开闭受到控制的阀(未图示)连接到负压(真空)发生装置(未图示)上,中间的吸持部件15a和两侧的吸持部件15b·15c的吸持动作分别受到控制。
在标签供给位置一侧的本体3上,安装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或导向轴等支撑部件17,可动体19受到该支撑部件17的支撑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该可动体19在与之相联接的皮带驱动机构、进给丝杠机构、油缸、直线电机等往复移动装置(未图示)的驱动下,能够在标签提取位置和向后述的模拟模芯21进行传递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可动体19上安装有模拟模具23。该模拟模具23是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一对吸持部件15a、15b·15c的前后宽度稍短,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由间隙13d·13e之间的间隔宽度构成,内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中心线、内表面呈截头圆锥形、圆筒形或方筒形等形状的中空部23a。在模拟模具23的上部,在上述臂13a所在的部位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与内部连通的既定宽度的开口部23b。
在模拟模具23上表面的开口部23b侧缘上分别形成有圆锥面23c,在标签25插入模拟模具23的中空部23a内时,该圆锥面23c使其两侧发生弹性变形而弯曲。
在模拟模具23的中空部23a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负压(真空)发生装置相连的多个吸引孔23d,利用负压对插入中空部23a内的标签25进行吸引而使之与内表面紧密接触。
通过控制,可使模拟模芯21移动到标签传递位置。例如在树脂成型机中所安装的成型品取出机(均未图示)中,该模拟模芯21是安装在安装有对成型品(未图示)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29的保持板27上。在保持板27的一个面上安装有作为对成型品进行保持的吸持部件等的保持部件29,而其另一个面上安装有上述模拟模芯21。通过控制,该保持板27能够在水平状态下有选择地进行180度的旋转,由此可使保持部件29和模拟模芯21有选择地与模具31相向。
模拟模芯21的外部形状与使标签25在表面上一体成型的成型品大体一致,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与负压(真空)发生装置相连的多个吸引孔21a。模拟模芯21在标签25卷绕在其外表面上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吸持。模拟模芯21在必要时与压气发生装置(未图示)相连,在保持有标签25的模拟模芯21进入模具31的凹部31a内时,以与标签25的吸附状态被解除大约同步的时序使压缩空气从吸引孔21a喷出,从而使标签25紧密压贴在模具31的凹部31a的内表面上。
下面,就向模拟模芯21传递标签25的工作原理和方法进行说明。
在驱动往复驱动装置而使滑块7移动到走行框架5上的标签取出位置之后,驱动升降驱动部件9而使吸持部件15a·15b·15c与一摞标签6的最上层的标签25的上表面接触或接近,以中间的吸持部件15a对标签2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进行吸持,而以两侧的吸持部件15b·15c对标签2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进行吸持。
此时,中间的吸持部件15a的吸持面是设定在比两侧的吸持部件15b·15c的吸持面靠下的位置上的。因此,当吸持部件15a与标签25的上表面接触时,将克服弹性部件16的弹性力向上移动从而变成与其它吸持部件15b·15c的吸持面大体在同一个平面上。(参照图4)其次,在再次驱动升降驱动部件9而使吸持标签25的吸持部件15a·15b·15c向上移动之后,再次驱动往复驱动装置使滑块7返回标签供给位置并使吸持部件15a·15b·15c向上移动。此时,对标签25的中间部位进行吸持的吸持部件15a在弹性部件1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因而两侧先于中间提升,从而使标签25从下面的一摞标签6中可靠分离(参照图5)。
其次,在驱动升降驱动部件9使安装板13向下移动的同时,在中间的吸持部件15a对标签25进行吸持的状态下解除两侧吸持部件15b·15c所进行的吸持,在标签25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将其从开口部23b压入模拟模具23的中空部23a内。此时,标签25的两侧因吸持状态被解除而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在下降时的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两侧向上弯曲从而圆滑地被压入中空部23a内。(参照图6和图7)。
之后,被压入中空部23a内的标签25在中空部23a内靠弹性复原而顺沿于中空部23a的内表面发生变形。此时,标签25在中空部23a内受到来自吸引孔23d的负压的吸引而紧贴在内表面上。
在上述状态下将中间的吸持部件15a对标签25的吸持解除之后,再次驱动升降驱动部件9使安装板13向上移动而返回原来位置,标签25在模拟模具23上的安装结束。
其次,在控制保持板27进行移动而使模拟模芯21进入保持有标签25的模拟模具23的中空部23a内之后,在解除吸引孔23d对标签25的吸持的同时,借助于来自吸引孔21a的吸引力将标签25卷绕在模拟模芯21的整个外表面上进行吸持。由此,将发生弹性变形而变得与中空部23a的内表面的形状一样的模拟模具23内的标签25向模拟模芯21进行传递。其结果,在将标签25保持在模拟模芯21上时能够防止标签25发生错位(参照图8)。
在如上所述标签25卷绕在外表面上的模拟模芯21随着保持板27受控移动而进入树脂成型机的模具31的凹部31a内之后,解除对标签25的吸持,将其装入凹部31a内。此时,在解除模拟模芯21对标签25的吸持的同时,使凹部31a内形成负压使得标签25紧贴在凹部31a的内表面上(参照图9)。
在本实施例中,是将标签25通过模拟模具23变形得与被模拟模芯21保持时的状态相同的定位状态下传递给模拟模芯21的,因此,能够避免在向模拟模芯21进行传递时标签25发生错位。此外,还能够以稳定的姿态安装在模具内,防止发生成型不良。
此外,作为连接到模拟模芯21上的负压(真空)发生装置,可以使用低功率的小型的装置,有利于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和低成本。
本发明在实施时也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1.也可以在模拟模具23的侧方设置开口部23b,将标签25从侧面装入中空部23a内。
2.如图10所示,在模拟模具23的后侧设置与气缸等驱动部件101相联接的定位板103。在将标签25装入模拟模具23的中空部23a内之后使驱动部件101动作,使定位板103对被保持在模拟模具23内的标签25进行压触,使得模拟模具23内的标签25定位。
3.在上述说明中,采用了将模拟模芯安装在成型品取出机的保持板上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仅使模拟模芯单独移动的结构。
4.也可以采用将各个吸持部件13a·13b·13c安装成各吸持面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时,虽然在从一摞标签6中将最上层的标签25取出时,有可能无法使最上层的标签25与一摞标签6可靠分离,但只要设置分离爪或喷气部件等分离部件而使标签25从一摞标签6的最上层可靠分离从而将其取出即可。
5.也可以如图11所示,设计成对多片(图中列举的是4片的例子)标签进行传递的结构。即,在升降驱动部件9的工作轴9a和导向轴11的下端部上,在上下方向上隔开既定的间隔将根端部分相连的两个安装板113·115固定,使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以既定的行程进行移动。在各安装板113·115上分别设置隔开既定间隔设置的3个臂113a·113b·113c、115a·115b·115c(中间的臂为113a、115a),使它们延伸到后述的模拟模具117·119、121·123处,在各臂113a·113b·113c、115a·115b·115c的前端的下表面上安装前后一对的吸持部件125a·125b·125c、127a·127b·127c(中间的吸持部件为125a、127a)。
在上下方向上隔开既定间隔设置的安装板129·131之中的、位于下方的安装板131固定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中心线、得到本体3支持的导向轴130和固定在本体3上的气缸等升降部件116上。位于下方的安装板131可随着升降部件116的动作而在接近于上方的安装板129的位置与向下方离开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此外,在上方的安装板129和下方的安装板131上安装有模拟模具117·119、121·123,模拟模具117·119、121·123之中的一方的模拟模具117、121被支持成能够相对于安装板129·13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且,一方的模拟模具117、121能够随着与之相连的气缸等驱动部件133·135而相对于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其它模拟模具119、123向相接近的方向和相远离的方向移动。在各模拟模具117·119、121·123的后方,配置有实施例中上述明的与气缸等驱动部件(未图示)相联接的定位板(未图示),可与传递到模拟模具117·119、121·123上的标签25接触而使其定位。
作为可成型多个标签成型品的模具,其各自能够装入标签的多个凹部是以彼此相接近的状态形成的。另一方面,在将标签25装入模拟模具117·119、121·123内时,标签是处于平展状态的,因此,必须使模拟模具117·119、121·123之间具有比标签25在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大的间隔。为此,必须使模拟模具117·119、121·123在装入标签25后彼此的间隔与模具上的凹部的彼此的间隔一致。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将标签25分别传递到模拟模具117·119、121·123内之后,在使安装板113·115从模拟模具117·119、121·123处离开的状态下使升降部件116动作。并且,在下方的安装板131向上移动的同时使驱动部件133·135动作,使模拟模具119、123向另一方模拟模具117、121一侧移动而使得模拟模具117·119、121·123相互靠近,使彼此的间隔与模具上的凹部的彼此的间隔一致(参照图12)。
标签25在模拟模具117·119、121·123上进行传递的工作原理、实现定位的工作原理、向模拟模芯21进行传递的工作原理与前相同,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而将其详细说明省略。
实施例2要将被保持在各模拟模具23内的多片标签25同时传递给相对应的各个模拟模芯21,就必须考虑到模具上的各膜腔的间隔而在模拟模芯21彼此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进行传递。为此,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将标签25装入各模拟模具23内时,必须在模拟模具23相互分开的状态下进行,而在将模拟模具23内的标签25向模拟模芯进行传递时,必须使各模拟模具23彼此接近而与模具的膜腔的间隔一致。因此,在标签传递装置中,必须具有为了使模拟模具23彼此接近的移动机构,这不仅导致装置的结构复杂化,而且进行传递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本实施例涉及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标签传递装置201。下面,结合附图对标签传递装置201进行说明。
在图13~图16中,标签传递装置201例如是将两片标签203同时向两个模拟模芯205进行传递的装置。可动体209得到标签传递装置201的本体框架207的支持而能够在模拟模具204的中心线方向上移动。该可动体209可随着固定在本体框架207上的气缸等驱动部件211的动作而往复移动。
可动体209上固定有彼此相邻且左右对称地固定的两个模拟模具204,它们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并且间隔与树脂成型机上的模具241(图25和图26所示)上所形成的多个膜腔241a(图25和图26所示)的间隔一致。各模拟模具204具有呈截头圆锥形、固筒形或方筒形的中空部204a,在模拟模具204的侧方的上角部位形成有与中空部204a的内部连通的插入用开口部204b。在各中空部204a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与负压(真空)发生装置(未图示)相连的多个吸引孔204c,来自吸引孔204c的负压使中空部204a内的标签203紧贴在整个内表面上得到保持。
此外,在可动体209的后侧(模拟模芯205的相反侧),安装有可与被保持在模拟模具204的中空部204a内的标签203的后端接触而使之定位的定位板206。
在位于各模拟模具204的上方的本体框架207上设置有各标签码放部213。即,在本体框架207上形成有如图所示的前后宽度比标签203的与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大若干而左右宽度比标签203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短的、其大小容许标签203通过的各开口部207a。在上述开口部207a的侧缘上,设置有多个竖立的导向部件213a。此外,在本体框架207的上表面上,在导向部件213a之间码放着呈层叠状态码放的多片标签203。所码放的标签203之中的、位于最下层的标签203可从开口部207a中通过而被取出。
各摆动臂215得到位于各模拟模具204的上方的本体框架207的支持而能够摆动,该摆动臂215的一个臂部215a的长度一直延伸到开口部207a的水平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而另一个臂部215b向上方立起。在各臂部215b上分别有固定在本体框架207上的气缸等摆动部件217与之相联接。此外,在各臂部215a的前端上,分别安装有相对于标签203的长度方向隔开所需要的间隔安装的、并能够向彼此相接近的方向和相远离的方向移动的吸持部件219,该吸持部件219具有能够对码放在标签码放部213中的位于最下层的标签203的下表面进行吸持而将其从标签码放部213中取出的两个吸盘219a。各吸持部件219可将码放在标签码放部213中的位于最下层的标签203捻出。此外,各吸持部件219可随着相对应的摆动部件217的动作而在能够对码放在各标签码放部213中的位于最下层的标签203的下表面进行吸持的位置与各模拟模具204的插入用开口部204b一侧之间进行摆动。
在各模拟模具204之间的本体框架207上,安装有气缸等水平驱动部件221。在各水平驱动部件221的工作轴上,固定有两端的长度直至各模拟模具204的外侧的安装板223。并且,在安装板223的两端上,分别安装有以其中心线与将模拟模具204的中心和插入用开口部204b连接起来的假想的直线相一致地倾斜的状态安装的、构成压入部件的一部分的气缸等压入驱动部件225。在各压入驱动部件225的工作轴的前端上,固定有构成压入部件的一部分的压入臂227,该压入臂227向各模拟模具204的中心线方向延伸而能够插入相对应的模拟模具204的插入用开口部204b内,并且在与标签203相向的按压面上具有吸盘227a。
在各模拟模具204的正面一侧,设置有向与模拟模具204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可达到树脂成型机中的模具241的侧方的走行框架229。走行体231得到走行框架229的支持而能够往复移动,走行体231在下述公知的现有的往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往复移动,它们是,与和可进行数字控制的伺服马达等电动马达(未图示)相联接而旋转的进给丝杠(未图示)相啮合的丝杠驱动机构、与电动马达相联接而走行的同步皮带(未图示)的局部固定在走行体231上的皮带驱动机构等。
安装框架235得到走行体231的支持而能够在模拟模具204的中心线方向上以所需要的行程往复移动。安装框架235可在固定在走行体231上的气缸等前后进驱动部件237的驱动下在模拟模具204的中心线方向上往复移动。该安装框架235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在走行体231移动到走行框架229的模具241一侧时,使得后述的各模拟模芯205位于相向的膜腔的正面处。
在安装框架235上,安装有与各模拟模具204相向地安装的两个模拟模芯205。各模拟模芯205的形状使之能够分别插入相向的模拟模具204的中空部204a内,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与负压(真空)发生装置相连的多个吸引孔205a。此外,各模拟模芯205可随着前后进退驱动部件237的动作而在向相向的模拟模具204的中空部204a内插入的插入位置与从中空部204a内抽出的脱离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下面,就通过标签传递装置201进行标签203的传递的工作原理和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与各模拟模具204相向的模拟模芯205相远离的状态下,以摆动到码放在各标签码放部213中的最下层的标签203下面的各吸持部件219分别对该标签203的下表面进行吸持。此时,如图17所示,使得对各标签203的下表面进行吸持的两个吸盘219a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将被吸持的标签203的局部从开口部207a捻出。在该状态下摆动部件217动作使得摆动臂215向各模拟模具204的插入用开口部204b一侧摆动,分别将如图18所示被吸持部件219吸持的标签203的局部从开口部207a中抽出并向相对应的模拟模具204的侧方的插入用开口部204b一侧移动。
此外,在吸持部件219进行摆动的过程中,对标签203进行吸持的吸盘219a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而使标签203变得平展。
其次,如图19和图20所示,使水平驱动部件221动作,使得相对于移动的标签203移动到不会形成干涉的位置上的各压入臂227向模拟模具204侧移动,并在对标签203进行吸持的吸盘219a之间与标签203的被吸持面之相反的面相向。此时,被各吸持部件219吸持的标签203的局部分别被各压入臂227的吸盘227a吸附。
其次,如图21所示,使压入驱动部件225以与各吸持部件219对标签203的吸持被解除大体同步的时序动作,使得压入臂227从插入用开口部204b进入模拟模具204的中空部204a内,边使被吸盘227a吸持的标签203发生弹性变形边将其压入中空部204a内。由此,被压入中空部204a内的标签203,在中空部204a内边在弹性作用下复原边在通过吸引孔204c而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被吸附在中空部204a的整个内表面上,从而以紧密接触的状态得到保持。此外,使摆动部件217与压入驱动部件225的动作同步地再次动作,使得吸持部件219移动到码放在标签码放部213中的最下层的下一个要进行传递的标签203的下表面一侧进行吸持。
进行上述动作之后,在如图22所示压入驱动部件225再次动作而将吸盘227a对标签203的吸持被解除的压入臂227抽出到模拟模具204之外后,水平驱动部件221再次动作而使压入臂227返回到从模拟模具204上离开的原位上。
进行上述动作之后,如图23所示,使驱动部件211动作,使得在各中空部204a内对标签203进行吸持的各模拟模具204朝向相向的模拟模芯205移动。其次,如图24所示,使前后进退驱动部件237动作,使得各模拟模芯205朝向相向的各模拟模具204移动并插入中空部204a内。在该状态下解除吸引孔204c对标签203的吸持的同时,利用由模拟模芯205的吸引孔205a产生的负压将标签203以卷绕在模拟模芯205的整个外表面上的状态进行吸持。
之后,使前后进退驱动部件237动作,使得将标签203以卷绕在整个外表面上的状态进行吸持的模拟模芯205返回原位,从而将标签203从模拟模具204传递到模拟模芯205上。
并且,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使得将203标签以卷绕在整个外表面上的状态进行吸持的各模拟模芯205向模具241一侧移动并与各膜腔241a相向。其次,在前后进退驱动部件237动作而使得各模拟模芯205位于膜腔241a内之后,解除吸引孔205a进行的吸持将标签203安装在各膜腔241a内(参照图25和图26)。
其次,在前后进退驱动部件237动作而将各模拟模芯205从模具241的膜腔241a中捻出之后,电动马达再次动作而使模拟模芯205返回原位,标签203在模具241上的安装结束(参照图26)。
在本实施例中,标签203是从侧方进入旨在将标签203以卷绕在模拟模芯205的整个外表面上的状态进行安装的模拟模具204的中空部204a内的,因此,能够将至少两个模拟模具204以使之彼此接近而与模具241中的膜腔241a的配置状况相一致的状态进行设置。其结果,不必像本发明的图11和图12所示的例子那样设置驱使模拟模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机构,能够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
在以上的说明中,采用的是在可动体上以彼此相接近的相邻状态配置两个模拟模具204并且相对于两个模拟模芯205以卷绕状态进行标签203的传递的结构和方法,但对于取用4个以上标签的模具,也可以如图27(图27所示为双层结构的例子)所示,采用将本实施例的标签传递装置201以彼此不发生干涉的状态呈多层设置而至少能够同时传递4片标签的结构和方法。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采用的是在各模拟模具204的上角部形成插入用开口部204b,使标签203从各吸持部件219不会形成干涉的侧方进入中空部204a内从而得到保持的结构和方法,但作为在模拟模具上形成的插入用开口部并不限于在上述上角部形成,也可以采用在以相邻状态配置的各模拟模具的侧方设置插入用开口部,使对标签进行保持的吸持部件以不发生干涉的状态将标签通过插入用开口部送入中空部内的结构和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将以卷绕在模拟模芯外周面上的状态得到吸持的标签装入模具内之后向模具内注射合成树脂,从而成型出标签在其表面上成型为一体的成型品的标签内嵌式成型中,相对于具有内表面与模拟模芯的外部形状大体一致的中空部以及局部与中空部连通的开口部的模拟模具,使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被吸持的标签边弹性变形边经由开口部插入中空部内,以与内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得到保持之后,使模拟模芯进入模拟模具的中空部内,以其外表面对标签进行保持而完成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内嵌式成型中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模拟模具通过吸持使以弹性变形状态插入中空部内的标签与内表面紧密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标签内嵌式成型中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对标签进行保持时,对标签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及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进行吸持,并以形成高低差的状态进行吸持以,使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先进入开口部。
4.一种在标签内嵌式成型中使用的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吸持部件和模拟模具,所述吸持部件对送入的标签的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进行吸持,所述模拟模具具有中空部和开口部,所述中空部的内表面与将标签装入模具内的模拟模芯大体一致,所述开口部的局部与中空部连通,随着吸持部件的移动,边使被保持的标签弹性变形边将其插入中空部内;对插入中空部内的标签以与其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弹性变形状态进行保持,向进入中空部内的模拟模芯进行传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标签内嵌式成型中使用的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装置,其特征是,模拟模具对经由开口部压入的标签进行吸持,使其与内表面紧密接触。
6.一种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将以卷绕在模拟模芯外周面上的状态得到吸持的标签装入模具内之后向模具内注射合成树脂,从而成型出标签在其表面上成型为一体的成型品的标签内嵌式成型中,相对于具有内表面与模拟模芯的外部形状大体一致的中空部并在侧部具有插入用开口部的、以各插入用开口部位于外侧并且间隔与模具的膜腔的间隔一致的状态相邻地配置的至少两个模拟模具,使被吸持的标签边从插入用开口部弹性变形边进入中空部内,以顺沿于中空部内表面的状态得到保持之后,将标签吸持在进入模拟模具的中空部内的模拟模芯的外表面上而进行传递。
7.一种在标签内嵌式成型中使用的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个模拟模具,在可动体上左右对称、以与模具膜腔的间隔一致的间隔相邻地配置,具有形状与将标签装入模具内的模拟模芯的外表面大体一致的中空部,并在侧部具有与中空部连通的插入用开口部;吸持部件,从多个标签层叠而成的一摞标签中将标签吸持出来,并使其位于各相对应的模拟模具的插入用开口部处;压入部件,将被各吸持部件保持的标签边使其弹性变形边从侧方经由插入用开口部压入中空部内并保持在内表面上;至少两个模拟模芯,设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模拟模具的中心线的方向上在各模拟模具与树脂成型机的模具之间进行移动,进入各模拟模具的中空部内,以其外表面对被保持在中空部内的标签进行吸持;移动部件,以模拟模芯进入模拟模具的中空部内的方式使可动体及模拟模芯中的至少一方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标签内嵌式成型中使用的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装置,其特征是,吸持部件对层叠在各模拟模具的上方的位于最下层的标签的下表面进行吸持,并安装在向模拟模具的插入用开口部一侧摆动的摆动部件上,压入部件沿着模拟模具的中心与插入用开口部之间的假想的直线进行移动,将位于插入用开口部处的标签边使其弹性变形边经由插入用开口部压入中空部内而得到保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标签内嵌式成型中使用的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的装置,其特征是,吸持部件设置成至少两个吸盘向彼此相接近的方向和相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在对标签进行吸持后向彼此相接近的方向移动而将标签捻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任务是在向模拟模芯传递标签时将标签在定好位的状态下进行传递,以降低不合格成型品的发生率。减小模拟模芯对标签的吸引力以实现装置本身的小型化并降低成本。相对于具有内表面与模拟模芯的外部形状大体一致的中空部(23a)以及局部与中空部(23a)连通的开口部(23b)的模拟模具(23),使至少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被吸持的标签(25)边弹性变形边经由开口部(23b)插入,以顺沿于中空部(23a)的内表面地弹性变形的状态保持在模拟模具(23)内,向进入模拟模具(23)的中空部(23a)内的模拟模芯(21)传递标签(25)。
文档编号B29C45/17GK1899798SQ2005101289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1日
发明者伊藤辰成 申请人: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