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121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光照明单元当中的导光板的成型装置, 旨在提供一种成型材料由入料口入料进入浇道时,藉由变形槽 道调整成型材料进入模穴的速度,使其流动速度较为一致,以 解决模穴充填不足、短射现象或成型厚度不均的导光板成型装 置。
背景技术
导光板的主要功能是藉由光折射原理将光源入射的平行光转换成 平面垂直光,且一般亦会于导光板上设置复数调光结构,如圆形或方 形等图案,当光源进入导光板而碰到这些调光结构时,反射光会往所 需的方向扩散,因此利用疏密、大小不同的调光结构设计,可使导光 板面均匀发光。导光板的功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或全反射方向, 一方 面可用来提高辉度,另一方面也可确保离开导光板的光线亮度的均匀
性,因此导光板为当前LCD显示面板中的重要组件,特别是背光模块 所不可或缺的组件,而且导光板的设计与制造攸关背光模块的光学设 计以及辉度、均细度的控制,为背光模块厂商最主要的技术与成本所 在。
目前导光板的制造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印刷式制程与非印刷 式制程,其中,该印刷制程在导光板基板完成后,将含有高发散光物 质(如Si02、 Ti02等)的印刷材料印,制在导光板基板底部,然后进行热化 固定。该原理藉由高发散物质对光吸收再扩散的性质,造成内部传播, 进而使光线在导光板内部扩散开来,最后由导光板正面均匀射出。而 非印刷制程将设计好的导光图样(如光学微结构)制作在模仁上,采用熔 融塑料于模具中直接射出成型或压印制作,不必再经过热化固定步骤,简化制程,且其精度较印刷式制程高。
如图1A、 B所示,利用射出成型方式制造导光板的成型模具,该 成型模具1设有可动模11、固定模12以及设于可动模11与固定模12中的模仁13,当可动模11与固定模12合模后,使两模仁13间形成有 模穴15,其可动模11与固定模12中设有可通往模穴15的入料口 16 及浇道17,由入料口 16注入成形材料,再由浇道17进入才莫穴15,而当成型材料渐渐冷却,再利用模具固定夹将可动模ll移开,藉由真空 吸取装置将导光板由模穴中取出,即可得到导光板2。
然而,所成型的导光板2结构多为楔型结构,如图1C所示,但现 今因需求以发展轻薄成品为主,渐渐导入平板式薄型化产品,其导光板成品为长宽远大于厚度的产品,若成型材料直接利用该入料口及浇 道填充于模穴时,较无法达到薄型化导光板的成品;且该成型材料流 动速度不同,如图2A所示,即靠近模穴中间成型材料的流动速度较两側为快,则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A,使整体导光板2成型后,会形成 如剖面线所示的区域,亦即会有短射现象;再者如图2B所示,为另种 短视现象,即靠近模穴中间成型材料的流动速度较两侧为慢,则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B,使整体导光板2成型后,会形成如剖面线所示的区 域,使得到的导光板具有不平整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成型装置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 成型材料由入料口入料进入浇道时,藉由变形槽道调整成型材料进入模穴的速度,使其流动速度较为一致,以解决模穴充填不足、短射现 象的导光板成型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成型模具设有可动模、固定模以及设于可动模与固定模中的模仁,当可动模与固定模合模后,使两模仁间形成有模穴,其可动模与固定模中设有可通往模穴的入料口及浇道,该浇道由入料口朝模穴一侧形成面积渐大的扩张部;其中,该扩张部 凹设有至少一变形槽道,其变形槽道形成模穴入料时的溢料空间,可调整模穴入料时的入料速度,以解决模穴充填不足、短射现象。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成型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得到一 种成型材料由入料口入料进入浇道时,藉由变形槽道调整成型 材料进入模穴的速度,使其流动速度较为一致,以解决模穴充 填不足、短射现象或成型厚度不均的导光板成型装置。


图1A、 B为习用导光板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C为习用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2A、 B为习用成型装置注入成型材料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7A、 B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8A、 B、 C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9A、 B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10A、 B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IIA、 B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14A、 B为本实用新型中变形槽道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号i兌明
波形A 成型模具1
固定模12 模穴15
浇道17 变形槽道18
第一凸出上边側1811 波形B
可动模ll模仁13
入料口 16 扩张部171
上边侧组181 第二凸出上边侧1812
第一平直上边侧1813第二平直上边侧1814 下边侧组182 第一凸出下边侧1821第二凸出下边侧1822 导光板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成型模具结构如图3所示,其 成型模具1同样设有可动模11、固定模12以及设于可动模11与固定 模12中的模仁13,当可动模11与固定模12合模后,使两模仁13间 形成有模穴15,其可动模11与固定模12中设有可通往模穴15的入料 口16及浇道17,由入料口 16注入成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该浇道17由入料口 16朝模穴15—侧形 成面积渐大的扩张部171,且该扩张部171并凹设有至少一变形槽道 18,请同时参阅图4的第一实施例所示,该变形槽道18同时于扩张部 171表面及朝可动模11内部设有相对的上、下边侧组181、 182,各边 侧组朝才莫穴15的长边方向151延伸,而上边侧組181包含有两个同向 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上边侧1811、 1812,而该第一、二凸出上边 侧1811、 1812朝向入料口 16—側形成凸出,此实施例结构用于成型 材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动速度较两侧为慢时,经由该变形槽道所 形成的溢留空间,可预先补正成型材料进入模穴的流动速度,使其流 动速度较为一致,以解决模穴充填不足、短射现象,且利用浇道所形 成的扩大部,使成型材料入料范围较宽,而有利于成型薄形导光板的 产品;当然,该变形槽道18亦可由扩张部171朝固定模12内部凹入 设置,如图5的第二实施例所示。
如图6的第三实施例所示,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 动速度较两侧为快,该变形槽道同样设有相对的上、下边侧组181、 182,其上边侧组181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上边側 1811、 1812,而该第一、二凸出上边侧1811、 1812朝向模穴15—侧 形成凸出。
如图7A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动速度较两侧为快,该变形槽道18同样设有相对的上、下边側组181、 182,该上边侧组181包含有一形成凸出的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以及 一第一平直上边侧l813,而该第一凸出上边側1811较靠近入料口 16 一侧,并朝向入料口 16—侧形成凸出;当然,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 亦可远离入料口 16—侧,而朝向入料口 16—侧形成凸出,如图7B所 示;再者,第四实施例所示中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亦可如图8A、 B 的第五实施例所示,朝向模穴15—侧形成凸出,则可用于成型材料于 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动速度较两侧为慢,另外,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 凸出的形式可如图所示为弧状,亦可以如多边型,如图8C所示。
如图9A的第六实施例所示,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才莫穴中间处的流 动速度较两侧为慢,该变形槽道18同时于扩张部171表面及内部设有 上、下边侧组181、 182,各边侧组朝模穴15的长边方向151延伸,该 上边侧组181包含有两个第一、二平直上边侧1813、 1814,而下边侧 组182则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下边侧1821、 1822, 该第一、二凸出下边侧1821、 1822朝上方形成凸出;当然,该第一、 二凸出下边侧1821、 1822亦可朝下方形成凸出,如图9B所示,则可 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动速度较两侧为快。
如图IOA的第七实施例所示,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 流动速度较两侧为慢,该上边侧组181包含有一形成凸出的第一凸出 上边侧1811,以及一第一平直上边侧1813,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 朝入料口 16 —侧形成凸出,而下边側组182则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 出的第一、二凸出下边侧1821、 1822,该第一、二凸出下边側1821、 1822朝上方形成凸出;当然,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可以如图所示较 为远离入料口 16—侧,亦可如,IOB所示,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 较为靠近入料口 16—侧;再者,该第七实施例中的第一平直上边侧亦 可形成如第 一 凸出上边侧同向的凸出第二凸出上边側。
如图IIA的第八实施例所示,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f莫穴中间处的 流动速度较两侧为快,该上边侧组181包舍有一形成凸出的第一凸出 上边侧1811,以及一第一平直上边侧1813,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
朝模穴15 —侧形成凸出,而下边侧组182则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 的第一、二凸出下边侧1821、 1822,该第一、二凸出下边侧1821、 1822 朝下方形成凸出;当然,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可以如图所示较为远 离入料口 16—侧,亦可如图IIB所示,该第一凸出上边侧1811较为 靠近入料口 16—侧;再者,该第八实施例中的第一平直上边侧亦可形 成如第一凸出上边侧同向的凸出第二凸出上边侧。
如图12的第九实施例所示,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才莫穴中间处的流 动速度较两侧为快,该扩张部171凹设有一变形槽道18,该变形槽道 18正对入料口 16的位置设置,该变形槽道18同时于扩张部171表面 及内部i殳有相对的上、下边侧组181、 182,该上边侧组181包含有两 个反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上边侧1811、 1812,该第一凸出上边 侧1811朝向入料口 16 —侧,而第二凸出上边侧1812则朝向才莫穴15 一侧;另外,可利用第八实施例所示中的二个分开的变形槽道18凹设 于扩张部171,如图13所示,各变形槽道18非正对入料口 16的位置 设置,则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动速度较两侧为慢。
当然,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变形槽道亦可与扩张部的外型相符,如 图14A的第十一实施例所示,用于成型材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动 速度较两侧为慢,该变形槽道18与扩张部171的外型相符,并同时于 扩张部171表面及内部设有上、下边侧组181、 182,该上边侧组181 包含有两个第一、二平直上边侧1813、 1814,而下边侧组182则包含 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下边側1821、 1822,该第一、二 凸出下边侧1821、 1822朝上方形成凸出;当然,该第一、二凸出下边 側1821、 1822亦可朝下方形成凸出,如图14B所示,则可用于成型材
料于靠近模穴中间处的流动速摩较两侧为快。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导光板另一较佳可行的成型装置,爰 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本实 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 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 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成型装置设有可动模、固定模以及设于可动模与固定模中的模仁,当可动模与固定模合模后,使两模仁间形成有模穴,其可动模与固定模中设有可通往模穴的入料口及浇道;其特征在于该浇道由入料口朝模穴一侧形成面积渐大的扩张部,该扩张部并凹设有至少一变形槽道,其变形槽道形成模穴入料时的溢料空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变形槽道的外形与扩张部相同。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变形槽道同时于扩张部表面及内部设有相对的上、 下边侧组,各边侧组朝才莫穴的长边方向延伸。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上边侧组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上边 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二凸出上边侧朝向模穴或入料口一侧形成凸出。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上边侧组包含有 一形成凸出的第一凸出上边侧,以及一第 一平直上边側。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凸出上边侧朝向模穴或入料口 一侧形成凸出。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上边侧组包含有两个反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上边 侧。 -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第 一 凸出上边侧朝向入料口 一侧,而第二凸出上边侧则朝向模穴一侧。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变形槽道同时于扩张部表面及内部设有上、下边侧 组,各边侧组朝才莫穴的长边方向延伸。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边侧组包含有两个第一、二平直上边侧,而下边侧 组则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下边侧。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二凸出下边侧朝上方或下方形成凸出。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凸出上边侧朝模穴或入料口一侧形成凸出。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该上边侧组包含有一形成凸出的第一凸出上边侧,以及 一第一平直上边侧,而下边侧组则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 的第一、二凸出下边侧。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二凸出下边侧朝上方或下方形成凸出。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二凸出上边側朝模穴或入料口一側形成凸出。
17、 如权利要求10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该上边侧组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出上 边侧,而下边侧组则包含有两个同向形成凸出的第一、二凸 出下边侧。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二凸出下边侧朝上方或下方形成凸出。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扩张部凹设有一变形槽道,该变形槽道正对入料口的位置 设置。 -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扩张部凹设有二个分开的变形槽道,各变形槽道非正对入 料口的位置设置。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变形槽道由扩张部朝可动模或固定模凹入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成型装置的成型模具设有可动模、固定模以及设于可动模与固定模中的模仁,当可动模与固定模合模后,使两模仁间形成有模穴,其可动模与固定模中设有可通往模穴的入料口及浇道;其中,该浇道由入料口朝模穴一侧形成面积渐大的扩张部,该扩张部凹设有至少一变形槽道,其变形槽道形成模穴入料时的溢料空间,可调整模穴入料时的流动速度,以解决模穴充填不足、短射现象。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1077142SQ20072016923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6日
发明者徐启腾, 林俊义 申请人: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