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535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塑料制品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塑料制品采用模具注塑成型的方法来加工。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包括通过支承板和支承块连接在定模座板上的定模板,定模板上设置定模型腔;动模包括动模板和动模顶出系统等,动模板上设置动模型腔;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腔合称型腔,型芯位于型腔内并通过支承板和支承块与定模座板固定连接;型腔、型芯的形状和型芯在型腔内的位置就决定了制品的形状。注塑成型后,需要将塑料制品从模具中分离出来,这一脱模过程有难有易,而脱模的难易取决于型芯、型腔的复杂程度。当型芯结构复杂,动模型腔相对简单时,分模时塑料制品将留在定模,无法取出。
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的做法是1、使用脱模剂;2、追加型芯的拔模斜度;3、提高型芯的表面粗糙度;4、设备上装置用于分离定模和制品的定模顶出系统。但以上措施对塑料制品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广泛应用。因此考虑从模具本身的改进着手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模具可能造成制品与定模难于分离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制品留在动模内的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具,包括型芯、动模板、定模板及由三者限定的型腔,定模板安装在定模座板上,定模座板上设置有顶杆,顶杆在分模时顶住型腔内的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定模座板上设置在分模时可以顶住制品的顶杆,使型芯与制品在分模时相互分离,从而保证分模时制品留在动模板内,然后通过动模的顶出装置将制品从动模中顶出,避免了制品留在定模内无法取出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型芯顶出机构可采用弹性元件配合顶杆定位装置的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是模具自带的顶杆,注塑设备等可不设置定模顶出系统,应用前景广阔,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生产工艺条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模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的另 一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l-动模板,2-定模板,3-支承板,4-支承块,5-弹性元件,6-顶杆固定板,7-顶杆,8-顶板,9-定模座板,10-定位杆,11-型芯,12-定模型腔,13-动模型腔,14-伸縮装置,15-通孔,16-自由端,17-顶出端,18-台阶通孔,19-制品,20-台阶通孔,21-安装孔,2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包括型芯ll、动模板l、定模板2及由三者限定的型腔,定模板2安装在定模座板9上,定模座板9上设置有顶杆7,顶杆7在分模时顶住型腔内的制品19。通过在定模座板9上设置顶杆7,分模时顶杆7顶住制品19,使型芯ll与制品19相互分离,从而保证分模时制品19留在动模板l内,解决了制品19留在定模内无法取出的问题。
在型芯ll较复杂时,上述的结构尤其有用。考虑到最好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条件并且结构紧凑,如图l、图2和图3所示,顶杆7的一端与顶出装置连接,顶杆7的另一端为顶出端17,顶出端17滑动连接在型芯11上的通孔15内;顶杆定位装置与顶出装置连接并控制顶杆7的位置合模时,顶杆定位装置使顶杆7位于型芯11内,顶出端19成为型芯11的一部分,不影响制品19的成型,分模时,顶杆7与型芯11作反向运动,顶出端19顶住型腔内的制品19,使制品19易于与型芯11分离。
当然,顶杆7也可以设置在能够顶住制品19的其它位置,根据制品19的形状来设计顶出端17相对于型腔的位置,顶出端17可位于型芯11外其它与型腔适配并能保证顶杆7与制品19在分模时接触的适当位置。
对于塑料制品生产模具,所需要的使制品19与型芯11分离的力并不大,为便于实现自动定位,并简化顶出装置的操作和控制,如图1和图2所示,顶出装置包括顶板8和设置在顶板8和定模座板9之间的弹性元件5,顶杆7安装在顶板8上,顶杆定位装置也安装在顶板8上。
此时,顶杆定位装置可简单采用与顶板8连接的定位杆10,定位杆10平行于顶杆7安装,定位杆10的一端为自由端16,自由端16与顶出端17位于顶板8的同侧。需要恰当地控制定位杆10的长度,合模时,动模板1将定位杆10推至某一位置,处于该位置时,顶杆7恰与型芯11契合,顶出端19的端面与型芯11的表面重合,不致影响制品19的成型。
为便于安装、固定和拆卸上述的顶出装置、定位杆10和顶杆7,顶杆7和定位杆10分别通过台阶通孔18、台阶通孔20可拆卸在安装在顶板8上,顶板8与定模座板9之间设置有顶杆固定板6,顶板8与顶杆固定板6连接。
此时,为了使弹性元件5反复使用不发生卡滞,定模座板9上设置有安装孔21,顶杆固定板6上设置有安装孔22,安装孔21和安装孔22的位置相互对应,弹性元件5安装在所述安装孔21和安装孔22内。
所述的弹性元件5可采用圆柱弹簧或矩形弹簧,弹簧强度依顶出端17需要顶出的长短而定。
如图3所示,顶出装置也可采用与顶杆7连接的伸縮装置14,伸縮装置14安装在定模座板9上;相应的顶杆定位装置可采用行程控制装置23。行程控制装置23发出的信号控制伸縮装置14,合模时,行程控制装置23使伸縮装置14回縮,顶杆7退回到型芯11内与型芯11契合的位置;分模时,行程控制装置23使伸縮装置14伸出,顶杆7伸出并顶住已成型的制品19。
伸縮装置14可采用常见的液压缸、或气缸,相应的行程控制装置23可采用行程开关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包括型芯ll、动模板l、定模板2和定模座板9,支承板3和支承块4连接定模座板9和定模板2,定模座板9上设置有顶杆7,顶杆7的顶出端17滑动连接在型芯11上的通孔15内,顶杆7和定位杆10分别通过台阶通孔18、台阶通孔20安装在顶板8上并通过顶板8与定模座板9之间设置的顶杆固定板6固定连接在顶板8上,定模座板9和顶杆固定板6上各设置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安装孔21和安装孔22,弹性元件5安装在所述安装孔21、安装孔22内。
如图1所示,动、定模合模时,在合模力的作用下,定位杆10被动模板1推挤,使顶板8挤压弹性元件5,弹性元件5被压縮,顶杆7退回型芯11内,模具闭合。
如图2所示,成型完成后,动、定模分模时,型芯ll随同定模一起运动,此时,在弹性元件5回弹力的作用下,顶板8和顶杆7顶住制品19,从而使制品19顺利脱出定模型腔12,留在动模型腔13中,然后通过动模的顶出系统将制品19顶出。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模具,包括型芯(11)、动模板(1)、定模板(2)及由三者限定的型腔,定模板(2)安装在定模座板(9)上,其特征是定模座板(9)上设置有顶杆(7),顶杆(7)在分模时顶住型腔内的制品(19)。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顶杆(7)的一端与顶出装 置连接,顶杆(7)的另一端为顶出端(17),顶出端(17)滑动连接在型芯(11)上的通 孔(15)内;顶杆定位装置与顶出装置连接并控制顶杆(7)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顶出装置包括顶板(8)和 设置在顶板(8)和定模座板(9)之间的弹性元件(5),顶杆(7)安装在顶板(8)上, 顶杆定位装置也安装在顶板(8)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顶杆定位装置为与顶板(8 )连接的定位杆(10),定位杆(10)平行于顶杆(7)安装,定位杆(10)的一端为自由 端(16),自由端(16)与顶出端(17)位于顶板(8)的同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顶杆(7)和定位杆( 10)分别通过台阶通孔(18、 20)可拆卸地安装在顶板(8)上,顶板(8)与定模座板(9 )之间设置有顶杆固定板(6),顶板(8)与顶杆固定板(6)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定模座板(9)和顶杆固定 板(6)上各设置有位置相互对应的安装孔(21、 22),弹性元件(5)安装在所述安装孔( 21、 22)内。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弹性元件(5)为圆柱弹 簧或矩形弹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顶出装置采用与顶杆(7) 连接的伸縮装置(14),伸縮装置(14)安装在定模座板(9)上;顶杆定位装置采用行程 控制装置(2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伸縮装置(14)为液压缸、或气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行程控制装置(23)为行程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制品与定模分离的模具,该模具包括型芯、动模板、定模板及由三者限定的型腔,定模板安装在定模座板上,定模座板上设置有顶杆,顶杆在分模时顶住型腔内的制品。通过在定模座板上设置在分模时可以顶住制品的顶杆,使型芯与制品在分模时相互分离,从而保证分模时制品留在动模板内,然后通过动模的顶出装置将制品从动模中顶出,避免了制品留在定模内无法取出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型芯顶出机构可采用弹性元件配合顶杆定位装置的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是模具自带的顶杆,注塑设备等可不设置定模顶出系统,应用前景广阔,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生产工艺条件,尤其适合于塑料制品注塑时使用。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1287445SQ20082030195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8日
发明者敏 侯, 平 刘, 张胜杰 申请人: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