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流道连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667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具流道连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设于成型机台的模具上的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具流道连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能在模具内进行表面涂装的加工,是在一具多个公、母模的模具中射出成型出模型后,将该模型保留在模具公模中,以另外一个母模进行合模,在另一个母模中进行模型表面的颜料灌注,而颜料是由公模的流道进入所述的另一母模流道后才注入模型表面,因此两个以上不同的母模在一个公模上进行合模或分模时,公模与母模间的流道也会随着连接导通与切断,而目前公模与母模间两个流道的导通与切断,是利用在两个流道的接合端各设置一个快速接头,以这两个快速接头的连接与分离达到两个流道的导通与切断,这种两个流道间利用快速接头的导通与切断方式,容易在导通与切断两个流道的过程中,使气泡渗入流道,会造成颜料灌注模型时,模型表面的颜料因气泡而灌注不平均或产生凹洞等不良因素,且颜料也容易于切断流道的过程中溢漏,造成设出机台的污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流道连结装置,能够在公、母模分离与结合时,公模与母模间的流道能进行连结与分离,且连结与分离的过程平滑顺畅,不会有流道内液体产生渗漏或气泡进入流道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模具流道连结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包含 一个第一连接组及一个第二连接组设在模具上, 所述第一连接组包含
一个第一连接块,具有一个第一贴合面,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 第一流道由第一贴合面接设出形成一个第一内接口,另一端接设到外部形 成一个第一外接口,第一连接块配合第二连接组方向设有一个推顶端;
至少一个第一闭合滑块,具有一个第一闭合面配合第一连接块的第一 贴合面贴设,第一闭合面可封闭第一内接口,且该第一闭合滑块末段设有 一个第一限位凸;
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设于第一闭合滑块末端;以及
一个第一限位块,设于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贴合面方向上,配合第一闭 合滑块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一滑槽,第一闭合滑块向第一连接块推抵施力;
第二连接组包含
一个第二连接块,具有一个第二贴合面,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道, 第二流道由第二贴合面接设出形成一个第二内接口 ,另一端接设到外部形 成一个第二外接口 ,且第二连接块配合第一连接组的第一闭合滑块设有一 个推顶端;
至少一个第二闭合滑块,具有一个第二闭合面配合第二连接块的第二 贴合面贴设,第二闭合面能够封闭第二内接口,且第二闭合滑块末段设有 一个第二限位凸;
至少一股第二弹性组件,设于第二闭合滑块末端;以及一个第二限位块,设于第二连接块的第二贴合面方向上,配合第二闭合滑块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滑槽,第二闭合滑块向第二连接块推抵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第一流道设为形状, 一端垂直端为第一内接口,另一端垂直端为第一外接口,横向端设有一个加工孔,且加工孔使用一个端塞封闭,第二流道设为h形状, 一端垂直端为第二内接口,另一端垂直端为第二外接口,横向端设有一个加工孔,且加工孔使用一个端塞封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进一步改进是,第一连接块与模具配合方向设
有一个第一锁 L,以第一锁孔供与模具间锁固,第二连接块与模具配合方向设有一个第二锁孔,以第二锁孔供与模具间锁固。
本实用新型公母模具间的第一连接组与第二连接组利用推挤,以第一贴合面配合第一闭合面错位滑移、第二贴合面配合第二闭合面错位滑移,同时以第一贴合面配合第二贴合面的相对贴合滑移,能不产生间隙的令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进行连接或分离,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完全没有与外部空间接触的时机,具有能避免空气进入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中产生气泡,亦能防止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内的液体颜料渗漏出。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侧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流道进行连结侧视图6为本实用新型流道进行连结侧视剖面图7为本实用新型流道连结完成侧视图8为本实用新型流道连结完成侧视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第一连接组A,第一连接块IO,第一贴合面ll,第一流道12,第一 内接口 121,第一外接口 122,加工孔123,端塞13,第一锁孔14,推 顶端15,第一闭合滑块20,第一闭合面21,第一限位凸22,弹性定位部 23,推顶组件24,板体25,第一弹性组件30,第一限位块40,第一滑槽 41,第一容置槽42,第二连接组B,第二连接块50,第二贴合面51,第 二流道52,第二内接口521,第二外接口 522, 加工孔523,端塞53, 第二锁孔54,推顶端55,第二闭合滑块60,第二闭合面61,第二限位凸 62,弹性定位部63,推顶组件64,板体65,第二弹性组件70,第二限位 块80,第二滑槽81,第二容置槽82。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如图l、 2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包含 一个第 一连接组A及一个第二连接组B设在模具上,其中 第一连接组A进一步包含
一个第一连接块IO,具有一个第一贴合面ll,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第 一流道12,第一流道12由第一贴合面11接设出形成一个第一内接口 121, 另一端接设到外部形成一个第一外接口 122,第一流道12设为h形状, 一端垂直端为第一内接口 121,另一端垂直端为第一外接口 122,横向端设有一个加工孔123,方便第一流道12的加工成形,且加工孔123使用一个端塞13封闭,另外第一连接块10与模具配合方向设有一个第一锁孔14,以第一锁孔14提供与模具间锁固,且第一连接块10配合第二连接组B方向设有一个推顶端15。
至少一个第一闭合滑块20,具有一个第一闭合面21配合第一连接块10的第一贴合面ll贴设,第一闭合面21可封闭第一内接口 121,且第一闭合滑块20末段设有一个第一限位凸22,末端设有弹性定位部23,另外相对第一闭合面21上配合设有一个推顶组件24与一板体25。
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30,设于第一闭合滑块20末端,并被弹性定位部23所一端限位。
一个第一限位块40,设于第一连接块10的第一贴合面11方向上,配合第一闭合滑块20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一滑槽41,第一滑槽41中设有一个第一容置槽42,第一闭合滑块20设置于第一滑槽41,推顶组件24设于第一容置槽42,且推顶组件24以板体25推抵第一闭合滑块20,使第一闭合滑块20向第一连接块10推抵施力。
第二连接组B更包含
一个第二连接块50,具有一个第二贴合面51,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道52,第二流道52由第二贴合面51接设出形成一个第二内接口 521,另一端接设到外部形成一个第二外接口 522,第二流道52设为h形状,一端垂直端为第二内接口521,另一端垂直端为第二外接口 522,横向端设有一个加工孔523,方便第二流道52的加工成形,且加工孔523使用一端塞53封闭,另外第二连接块50与模具配合方向设有一个第二锁孔54,以第二锁孔54供与模具间锁固,且第二连接块50配合第一连接组A的第一闭合滑块20设有一个推顶端55。
至少一个第二闭合滑块60,具有一个第二闭合面61配合第二连接块50的第二贴合面51贴设,第二闭合面61可封闭第二内接口 521,且第二闭合滑块60末段设有一个第二限位凸62,末端设有弹性定位部63,另外相对第二闭合面61上配合设有一个推顶组件64与一板体65。
至少一个第二弹性组件70,设于第二闭合滑块60末端,并被第二闭合滑块60的弹性定位部63所一端限位。
一个第二限位块80,设于第二连接块50的第二贴合面51方向上,配合第二闭合滑块60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滑槽81,第二滑槽81中设有一个第二容置槽82,第二闭合滑块60设置于第二滑槽81,推顶组件64设于第二容置槽62,且推顶组件64并以板体65推抵第二闭合滑块60,使第二闭合滑块60向第二连接块50推抵施力。
射出成型机具的模具,为了加工需要,经常使用有一个以上的公模或配合两个以上的母模,如图3、 4所示,第一连接组A是装设于公模(或母模)上,第二连接组B是装设于母模(或公模)上,而母、公模分离时,第一连接组A与第二连接组B的第一流道12与第二流道52为分离并封闭,第一流道12的第一外接口 122连接液体颜料注入来源,第二流道52的第二外接口 522连接液体颜料输出目的,当第一连接组A与第二连接组B分离时,第一闭合滑块20与第二闭合滑块60不受阻力,因此直接被第一弹性组件30与第二弹性组件70所推出,并以第一闭合面21滑移封闭第一流道12的第一内接口 121,以及以第二闭合面61滑移封闭第二流道52的第二内接口521,以防止颜料由第一外接口 122溢漏,及防止气泡由第 二外接口 522进入第二流道52,当母、公模对合时,如图5、 6所示,第 二连接组B是连同母模推向公模的第一连接组A,使第一连接块10的推 顶端15接触第二闭合滑块60,第二连接块50的推顶端55接触第一闭合 滑块20,接着如图7、 8所示,第一连接块10以推顶端15推挤第二闭合 滑块60,使第二闭合滑块60顺着第二滑槽81并贴附第二贴合面51滑移, 第二弹性组件70并被第二闭合滑块60压縮,同时第二连接块50亦同步 以推顶端55推挤第一闭合滑块20,使第一闭合滑块20顺着第一滑槽41 并贴附该第一贴合面11滑移,第一弹性组件30也因此被第二闭合滑块 60压縮,当第二闭合滑块60顺着第二贴合面51往后滑移,以及第一闭 合滑块20顺着第一贴合面11往后滑移时,第一连接块10与第二连接块 50并紧接着且相切,以第一贴合面11配合第二贴合面51进行贴合往前 滑移,直到第一内接口 121对正第二内接口 521,借此使第一连接组A的 第一流道12与第二连接组B的第二流道52相互导通而连接。
第一流道12与第二流道52相互导通连接的过程,是以第一贴合面 11配合第一闭合面21、第二贴合面51配合第二闭合面61,并同时以第 一贴合面11配合第二贴合面51的贴合滑移,因此能不产生间隙的方式进 行该第一流道12与该第二流道52的连接与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组A与第二连接组B利用相邻的推挤,以第一 贴合面11配合第一闭合面21错位滑移、第二贴合面51配合第二闭合面 61错位滑移,同时以第一贴合面11配合第二贴合面51的相对贴合滑移, 能不产生间隙的令第一流道12与第二流道52进行连接或分离,第一流道12与第二流道52完全没有与外部空间接触的时机,具有能避免空气进入 第一流道12或第二流道52中产生气泡,亦能防止第一流道12或第二流 道52内的液体颜料渗漏出。
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包含一个第一连接组及一个第二连接组设在模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包含一个第一连接块,具有一个第一贴合面,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由第一贴合面接设出形成一个第一内接口,另一端接设到外部形成一个第一外接口,第一连接块配合第二连接组方向设有一个推顶端;至少一个第一闭合滑块,具有一个第一闭合面配合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贴合面贴设,第一闭合面可封闭第一内接口,且该第一闭合滑块末段设有一个第一限位凸;至少一个第一弹性组件,设于第一闭合滑块末端;以及一个第一限位块,设于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贴合面方向上,配合第一闭合滑块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一滑槽,第一闭合滑块向第一连接块推抵施力;第二连接组包含一个第二连接块,具有一个第二贴合面,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由第二贴合面接设出形成一个第二内接口,另一端接设到外部形成一个第二外接口,且第二连接块配合第一连接组的第一闭合滑块设有一个推顶端;至少一个第二闭合滑块,具有一个第二闭合面配合第二连接块的第二贴合面贴设,第二闭合面能够封闭第二内接口,且第二闭合滑块末段设有一个第二限位凸;至少一股第二弹性组件,设于第二闭合滑块末端;以及一个第二限位块,设于第二连接块的第二贴合面方向上,配合第二闭合滑块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滑槽,第二闭合滑块向第二连接块推抵施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 组是装设于模具的公模,第二连接组是装设于模具的母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流 道设为"~1形状,一端垂直端为第一内接口,另一端垂直端为第一外接口, 横向端设有一个加工孔,且加工孔使用一个端塞封闭,第二流道设为"~| 形状, 一端垂直端为第二内接口,另一端垂直端为第二外接口,横向端设 有一个加工孔,且加工孔使用一个端塞封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 接块与模具配合方向设有一个第一锁孔,以第一锁孔供与模具间锁固,第二连接块与模具配合方向设有一个第二锁孔,以第二锁孔供与模具间锁 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闭 合滑块末端设有弹性定位部,第二闭合滑块末端设有弹性定位部,第一弹 性组件一端被弹性定位部限位,第二弹性组件一端被弹性定位部限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闭 合滑块相对第一 闭合面及第二闭合滑块相对第二闭合面上分别设有一个 推顶组件与一个板体,以及第一限位块的第一滑槽中设有一个第一容置 槽,第二限位块的第二滑槽中设有一个第二容置槽,这些推顶组件分别设 于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以推顶组件对板体推抵第一闭合滑块与第二 闭合滑块。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 接组与第二连接组分离,第一闭合滑块被第一弹性组件推出,第二闭合滑 块被第二弹性组件推出,第一闭合面封闭第一流道的第一内接口,第二闭 合面封闭第二流道的第二内接口。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 接块以推顶端推挤第二闭合滑块,第二弹性组件被第二闭合滑块压縮,第 二连接块以推顶端推挤第一闭合滑块,第一弹性组件被第二闭合滑块压 縮,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以一贴合面配合二贴合面贴合,第一内接口 对正第二内接口导通。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流 道的第一外接口连接液体注入来源,第二流道的第二外接口连接液体输出 目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流道连结装置,包含第一连接组及第二连接组而设在模具上,其中第一、二连接组并分别包含有连接块、多个闭合滑块、限位块与多个弹性组件,且第一、二连接组为相对方向设置,部分结构能相互推挤,连接块上设有贴合面、流道与内、外接口,闭合滑块外侧受限位块固定而贴向贴合面,使该流道的内接口被闭合滑块所封闭,第一、二连接组相互推挤后,两个连接块以两个贴合面相贴合使流道的内接口相连通而达到开启,结构设计具有流道内液体不会有渗漏或气泡进入流道的情形发生。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1399878SQ20092007375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0日
发明者金宇轩 申请人:金宇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