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线制造装置及帘线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3988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帘线制造装置及帘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沿长度方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癖付K )的帘线的帘线制造装置和 帘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中,作为能够伸缩且具有弹性的内部加强构件,例如公知使用对帘线 实施螺旋状(圆形弹簧状)的形状赋予并使其卷曲为从长度方向观察呈圆形的螺旋状帘线 (卷曲帘线)。另外,作为这种帘线的制造装置,以往公知有如下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聚集许多钢丝,使其移动同时实施圆形的形状赋予,从而制造没有扭绞的螺旋状的帘线。但是,在该形状赋予形状的长宽比恒定的圆形的螺旋状帘线中,存在如下问题由 于伸缩性、刚性等特性依赖于帘线的形状赋予直径(圆形形状的外径尺寸),并根据与形状 赋予直径的关系来确定伸缩特性、配置尺寸等,因此不能自由地对其进行选择而受到使用 上的限制。具体来说,在将该螺旋状帘线应用于轮胎构成构件、例如用未硫化橡胶包覆多条 该螺旋状帘线来作为片状的加强体时,若为了获得所需的伸缩特性而需要增大形状赋予直 径,则加强体自身的厚度也与其相应地变厚。因此,由于与轮胎内的配置空间的关系而无法 使用或者仅能够用于有限的用途等,其应用范围会变小。如此,圆形的螺旋状帘线存在应用 时的自由度低且其应用受到限制的倾向。与此相对,以往,作为同样的轮胎的加强构件,也使用有加大了伸长率的高伸长率 (H. E)帘线、沿长度方向实施了波状的形状赋予的波状帘线(WAVY帘线)。但是,在高伸长率 帘线中,有可能会不能获得充分的伸长率而不能够应对轮胎制造时或使用时所被施加的大 变形,其应用范围有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变形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波状帘线 的形状、刚性按照方向而不同,在特性上也产生方向性,结果所使用的部位、姿势受到限制。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M-181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制造能够改变沿长度方 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的帘线的形状赋予形状的长宽比、尺寸并呈椭圆形状的螺旋状帘线,从 而能够调整及改变帘线的形状赋予形状、特性,提高其选择、应用的自由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帘线制造装置,制造沿长度方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的帘线,其特征 在于,上述帘线制造装置包括固定形状赋予体及可动形状赋予体,该固定形状赋予体和该 可动形状赋予体相对配置并分别具有使上述帘线通过的贯通孔,可动形状赋予体能够沿着 固定形状赋予体移动来使上述固定形状赋予体和上述可动形状赋予体彼此的上述贯通孔 偏心;供应装置,其供应上述帘线并使该帘线依次通过上述固定形状赋予体的贯通孔和上 述可动形状赋予体的贯通孔;以及移动装置,其使可动形状赋予体移动来使贯通孔之间偏 心,在偏心的贯通孔之间使通过的上述帘线弯曲来对该帘线实施形状赋予;上述移动装置 包括第1位移机构及第2位移机构,该第1位移机构和该第2位移机构使可动形状赋予体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往复位移,并且,能够独立地改变各位移量;以及驱动机构,其驱动第 1位移机构和第2位移机构而与两方向的位移连动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移动。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帘线制造方法,制造沿长度方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的帘线,其 特征在于,上述帘线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工序,其使帘线依次通过彼此相对配置的固定形状 赋予体的贯通孔和可动形状赋予体的贯通孔;以及形状赋予工序,其使可动形状赋予体沿 着固定形状赋予体移动来使上述固定形状赋予体和上述可动形状赋予体彼此的贯通孔偏 心,并在偏心的上述贯通孔之间使通过的帘线弯曲从而对该帘线实施形状赋予;形状赋予 工序包括往复位移工序,其使可动形状赋予体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往复位移分别被设定的 各位移量;以及形状赋予实施工序,在与两方向的位移连动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移动的同 时,对通过的帘线实施形状赋予;能够相互独立地改变上述被设定的各位移量。根据本发明,制造能够改变沿长度方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的帘线的形状赋予形状的 长宽比、尺寸并呈椭圆形状的螺旋状帘线,从而能够调整及改变帘线的形状赋予形状、特 性,能够提高其选择、应用的自由度。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帘线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抽出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可动形状赋予体的移动相关的结构的要部示意 图;图3是用于说明可动形状赋予体的移动的要部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以所设定的各个位移量进行移动的可动形状赋予体与被实施形 状赋予的帘线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说明以所设定的各个位移量进行移动的可动形状赋予体与被进行形 状赋予的帘线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以所设定的各个位移量进行移动的可动形状赋予体与被进行形 状赋予的帘线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移动装置的其他例子的要部示意图;图8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帘线的轮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帘线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中,对帘线连续地实施形状赋予,而制 造沿长度方向被形状赋予为螺旋状、波状等的帘线。另外,在此,举例说明对帘线进行形状 赋予且用未硫化橡胶包覆该帘线来形成用作轮胎构成件的加强体的情况。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帘线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分别示意性地表示 其要部。如图所示,帘线制造装置1包括沿着帘线C的移动路径(参照箭头K)依次设置的 帘线送出装置10、排列装置15、形状赋予装置20和在帘线C上包覆未硫化橡胶的橡胶包覆 装置50,这些装置相互离开并呈直线状配置。另外,帘线制造装置1具有由用未硫化橡胶包 覆的多条帘线C构成的加强体H的输送装置(未图示),由此输送加强体H等,使各帘线C沿着移动路径移动。帘线送出装置10包括分别卷绕有直线状的帘线C的多个(在图中为6个)线轴 11和能够旋转地支承各线轴11的支架(未图示),从各线轴11以预定速度并维持张力地 陆续放出帘线C,向排列装置15送出。排列装置15包括分别夹着各帘线C地配置在帘线C的移动方向上游侧(以下,将 相同侧称作上游侧,将相反侧称作下游侧)的多个辊15A和与其下游侧相邻且夹着多条帘 线C整体地配置的上下一对辊15B,这些辊相互交叉地配置。排列装置15使帘线C各自通 过形成在这些辊15A、15B之间且并列的各间隙从而进行排列,通过使辊15A、15B旋转以相 互平行的状态向下游侧的形状赋予装置20供应多条帘线C。因而,在此,利用帘线送出装置 10和排列装置15等构成帘线C的供应装置。另外,在该帘线制造装置1中,使多条帘线C 沿水平方向(图中的X方向)排列,并且使其沿着与垂直方向(图中的Y方向)正交的同 一水平面移动。形状赋予装置20包括作为对帘线C进行形状赋予的模具(口模)发挥作用的固 定形状赋予体21和可动形状赋予体22,这些形状赋予体彼此相对且相邻配置在帘线C的上 游侧和下游侧。这两个形状赋予体21、22的彼此相对的面呈平面状的大致矩形板状,并如 下配置这两个形状赋予体21、22 与帘线C的移动方向正交且使相对的面彼此平行,在它们 之间隔开有比帘线C的直径宽的、能够供帘线C通过的预定间隔。另外,在形状赋予体21、 22上形成有与帘线C的数量相对应的多对并预定直径的贯通孔(帘线通路)21H、22H,这些 贯通孔21H、22H分别使帘线C通过,并沿着帘线C各自的移动方向呈直线状且沿X方向并 列。而且,在该形状赋予装置20中,可动形状赋予体22构成为能够以与固定形状赋予 体21平行的状态向任意方向移动,通过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在与帘线C正交的面(在图 中为包含彼此正交的X、Y方向的面)(以下称作XY面)的预定范围内移动,能够使彼此的 贯通孔21H、22H偏心。由此,形状赋予装置20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贯通孔22H以位置 被固定的固定形状赋予体21的贯通孔21H为中心向其周围的任意方向连续地位移,从而在 两贯通孔21H、22H彼此一致地成为同心状的状态与仅偏离预定距离地偏心(位置偏移)的 状态之间进行改变。帘线制造装置1利用上述供应装置供应帘线C并使其依次通过各形状赋予体21、 22的贯通孔21H、22H,在此期间,在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移动来使得偏心的贯通孔21H、22H 之间,使通过的帘线C弯曲。由此,使直线状的帘线C以与贯通孔21H、22H之间的偏心方向 和偏心量等相对应的弯曲方向、程度或变形量连续地弯曲变形,对帘线C实施呈螺旋状等 的预定形状的形状赋予。此时,在此,固定形状赋予体21和可动形状赋予体22具有多个分 别使同一帘线C通过的彼此成对的贯通孔21H、22H,使那些帘线C各自通过,从而同时且相 同地对多条帘线C进行形状赋予。因此,该形状赋予装置20具有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与 应对帘线C实施的形状赋予形状相匹配地移动的移动装置,以下,详细说明该可动形状赋 予体22的移动。图2是抽出表示与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移动相关的结构的要部示意图,是从帘线 C的下游侧观察形状赋予装置20的图1的Z方向向视图。如图所示,形状赋予装置20包括将可动形状赋予体22自由移动地支承在XY面内
6的移动台(自由移动机构)30和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如上述那样移动的移动装置40。移动台30具有沿水平方向(图中的X方向)配置的上下一对导轨31和沿其长度 方向(X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各导轨31上的滑块32。一对导轨31配置为沿垂直方向 (图中的Y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在两滑块32上固定有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呈大致矩形的中 空形状的框状构件33。在该框状构件33上,在左右两侧与X方向的导轨31正交地设有沿 Y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34,在各导轨34上沿Y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有滑块35。移动台30使固定在两滑块35上的可动形状赋予体22与该滑块35 —起沿Y方向 位移(移动),并且使其与框状构件33及其他的滑块32 —起沿着导轨31向X方向位移。 如此,移动台30利用以上被连结的各部件来构成自由台(在此为XY台),根据XY方向上的 位移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向XY面内的任意位置连续地移动。移动装置40具有与可动形状赋予体22相连结且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往复位移的第 1及第2位移机构41、42和驱动两位移机构41、42的驱动机构43,在此,构成为两位移机构 41,42能够各自独立地改变位移量。另外,移动装置40利用驱动机构43同步驱动两位移机 构41、42,根据其在两方向上的位移,连动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移动。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各位移机构41、42分别具有能够绕轴线旋转的圆盘状的 旋转体41K、4I和连结旋转体41Κ、4Ι与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动力传递构件41D、42D。各 动力传递构件41D、42D呈杆状,两侧的端部分别自由转动地连结在连结构件41R、42R及连 结部22R上,该连结构件41R、42R设置在旋转体41K、4I上并一体旋转,该连结部22R形成 在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角部上。另外,动力传递构件41D、42D分别沿X方向配置在第1位 移机构41上、沿Y方向配置在第2位移机构42上,以相对于各旋转体41K、4I连结在相同 的圆周方向位置(在图中为上端位置)处且相互正交。驱动机构43具有能够绕轴线旋转的圆盘状的旋转体43Κ、沿该轴线呈同心状固定 的驱动带轮43Ρ、由使这些构件旋转的电动机等构成的驱动源(未图示)。另外,驱动机构 43将环状的传动带43V张设在驱动带轮43Ρ和呈同心状固定在各旋转体41Κ、4Ι上的相同 直径的从动带轮41Ρ、42Ρ上,使驱动带轮43Ρ旋转并循环驱动传动带43V,以相同角速度使 各从动带轮41Ρ、42Ρ旋转。如此,驱动机构43是一起连结第1及第2位移机构41、42的旋 转体41Κ、4Ι并将其旋转动力同时传递到两旋转体41Κ、4Ι上而使旋转体41Κ、4Ι同步旋 转的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两位移机构41、42而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移动。图3是用于说明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移动的要部示意图,用虚线表示移动前的可 动形状赋予体22,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可动形状赋予体22。如图所示,移动装置40利用驱动机构43以相同角速度使旋转体41Κ、42Κ同步旋 转,以旋转体41Κ、42Κ的轴线为中心维持相同的圆周方向位置(旋转角度)地使各连结构 件41R、42R沿圆周方向移动。另外,借助该连结构件41R、42R,使各动力传递构件41D、42D 与旋转体41K、42K的旋转相应地位移,使各位移方向的力起作用而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沿 两方向连动位移、移动。此时,动力传递构件41D、42D的两端部(连结部)与位移相应地分别转动,从而动 力传递构件41D、42D分别维持沿大致X方向和大致Y方向的状态地位移。由此,动力传递 构件41D、42D将被连结的旋转体41K、4I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可动形状赋予体 22传递,使它们对可动形状赋予体22分别作用为相互交叉的方向(在此,分别为大致X方向和大致Y方向)的力,从而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往复位移。移动装置40利用如此被同 步驱动的第1及第2位移机构41、42,在移动台30上(XY面内)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与各 方向的位移相应地连动位移,使其向与各位移方向和位移量相对应的位置连续地移动。因 而,位移机构41、42的动力传递构件41D、42D分别与连结构件41R、42R等一起构成旋转体 41K、42K的动力传递机构。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改变由各位移机构41、42执行的可动形状赋予体22 的位移量,因此构成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构件41D、42D在旋转体41Κ、4^(侧的连结位 置能够分别在轴线位置与预定的旋转半径位置之间变化。即,例如在旋转体41Κ、4^(上,从 轴线位置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设置多个用于安装固定连结构件41R、42R的安装部,通过改变 连结构件41R、42R的安装位置来根据需要改变上述连结位置。或者,在旋转体41K、4I上 形成从轴线位置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连结构件41R、42R的卡合槽,将连结构件41R、42R 卡合固定在其任意位置来改变及设定连结位置。或者,也可以准备在不同的旋转半径位置 上固定有连结构件41R、42R的多个旋转体41K、42K,通过更换旋转体41K、4I来改变连结位 置。另外,动力传递构件41D、42D更换为与各旋转体41K、42K的连结构件41R、42R和可动 形状赋予体22的连结部22R之间的距离一致的长度,或者移动旋转体41K、42K以使得与该 长度一致。位移机构41、42通过如此改变动力传递构件41D、42D与旋转体41Κ、4^(之间的连 结位置,来分别改变与旋转体41Κ、42Κ的旋转相伴的连结位置和动力传递构件41D、42D的 位移量。由此,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各方向(大致X、Y方向)的位移量根据旋转体41K、 42K的连结有动力传递构件41D、42D的位置处的旋转半径R (参照图2)而变化,例如若将连 结位置设在轴线上(R = 0),则动力传递构件41D、42D与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位移量最小 或为零。另外,若将连结位置变更在旋转半径R大的位置,则动力传递构件41D、42D与可动 形状赋予体22的位移量也变大。如此,位移机构41、42是通过改变连结位置,能够在从零 至预定量的范围内独立地改变及设定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各方向上的位移量,以与旋转 体41Κ、4^(的动力传递机构相连结的连结位置的旋转半径R相对应的位移量分别使可动形 状赋予体22在各方向上往复位移。接着,说明利用该帘线制造装置1对帘线C连续地实施预定的形状赋予并制造沿 长度方向形状赋予的帘线C的顺序、动作等。另外,以下所说明的顺序、动作由控制装置 (未图示)控制,使装置各部以预先设定的定时、条件进行关联动作等,使这些构件连动地 工作,从而执行以下所说明的顺序、动作。该控制装置例如由具有中央计算处理装置(CPU)、 存储各种程序的ROM (Read Only Memory)以及暂时存储CPU直接访问的数据的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计算机构成,借助连接部件来连接装置各部。由此,控制装置发送接收 包含装置各部与控制信号的各种数据,分别执行与帘线C的形状赋予等相关的各动作。帘线制造装置1(参照图1)首先从帘线送出装置10的各线轴11送出帘线C,通 过排列装置15,将多个帘线C整齐排列并向形状赋予装置20供应。接着,使该帘线C分别 依次通过彼此相对配置的固定形状赋予体21及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贯通孔21H、22H。此 时,利用移动装置40 (参照图2、,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如上述那样沿着固定形状赋予体21 在XY面内连续且重复预定的移动方式地移动。由此,使相互成对的贯通孔21H、22H偏心, 在偏心的贯通孔21H、22H之间,使穿过两形状赋予体21、22的相对面之间而通过的帘线C分别弯曲及变形并形状赋予。在进行该形状赋予时,帘线制造装置1利用第1及第2位移机构41、42使可动形 状赋予体22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在此为大致X方向和大致Y方向)同步地往复位移分别 设定的各位移量,与两方向的位移连动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连续移动,同时对通过的帘 线C实施形状赋予。但是,这些设定的各位移量是能够相互独立地改变,并根据对帘线C实 施的形状赋予的方式在装置运转前预先进行设定,在该状态下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反复 移动,对帘线C沿长度方向连续并反复地实施相同的形状赋予。另外,在该移动装置40中,使设置在位移机构41、42上的一对旋转体41Κ、4^(绕 轴线同步地沿相同方向旋转,利用由动力传递构件41D、42D等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将分 别连结的各旋转体41K、42K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可动形状赋予体22连续地传 递。由此,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以与旋转体41Κ、42Κ的动力传递机构相连结的连结位置 (在此为连结构件41R、42R)的旋转半径R相对应的位移量向各方向往复位移,使可动形状 赋予体22移动,从而执行帘线C的形状赋予。另外,通过在旋转体41K、42K的轴线位置与 预定的旋转半径位置之间改变各动力传递构件41D、42D(动力传递机构)与旋转体41K、42K 之间的连结位置,上述可动形状赋予体22在大致Χ、Υ方向上的各位移量被设定为与连结位 置的旋转体41Κ、42Κ的旋转半径R相对应的位移量。图4、图5、图6是用于说明以如此设定的各位移量进行移动的可动形状赋予体22 与由此被形状赋予的帘线C的示意图,在此,表示将由第1位移机构41执行的大致X方向 上的位移量设为恒定并改变了由第2位移机构42执行的大致Y方向上的位移量(旋转半 径R)的例子。首先,如图4所示,若将由旋转体41Κ、4^(产生的旋转半径R设定为相同,则通过 其旋转,可动形状赋予体22 (参照图4的A)沿X方向和Y方向同步地仅往复位移相同的位 移量,通过它们的组合,一边进行圆周运动一边以预定速度移动。通过该移动,分别以固定 形状赋予体21的贯通孔21H(图4的A中的原点位置)为中心,成对的可动形状赋予体22 的贯通孔22H沿半径R的圆移动,贯通孔21H、22H彼此相互偏心同时相对位移。与此对应 地,依次穿过贯通孔21H、22H的帘线C (参照图4的B)也以同样地改变其弯曲的方向、程度 并以描绘圆的方式连续地弯曲变形,从长度方向观察被形状赋予为呈圆形的螺旋状,从而 制造呈螺旋状延伸的圆形(线圈状)的帘线C。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若使由旋转体4 产生的旋转半径R相对变小,设定为Y 方向的位移量比X方向小,则通过旋转体41K、42K的旋转,可动形状赋予体22 (参照图5的 Α)在Y方向上小幅地往复位移。结果,可动形状赋予体22通过在两方向上的位移的组合, 一边进行椭圆运动一边移动。通过该移动,以固定形状赋予体21的贯通孔21Η为中心,可 动形状赋予体22的贯通孔22Η沿预定的椭圆移动,贯通孔21Η、22Η彼此相互偏心。与此对 应地,从长度方向观察,帘线C(参照图5的B)也以呈椭圆形状的方式连续地弯曲变形并被 形状赋予为螺旋状,从而制造呈螺旋状延伸的椭圆形状的帘线C。另外,如图6所示,若将由旋转体41产生的旋转半径R及大致Y方向的位移量设 定为零,则通过旋转体41K、42K的旋转,可动形状赋予体22 (参照图6的Α)仅沿大致X方 向往复位移并直线移动。通过该移动,以固定形状赋予体21的贯通孔21Η为中心,可动形 状赋予体22的贯通孔22Η沿大致X方向反复往复移动,贯通孔21Η、22Η彼此相互偏心。与此对应地,帘线C (参照图6的B)也在同一平面内连续地弯曲变形并被形状赋予为波状,从 而制造沿长度方向呈波状延伸的波状帘线C。之后,帘线制造装置1 (参照图1)使形状赋予后的多条帘线C以整齐排列的状态 向下游侧的橡胶包覆装置50移动并包覆未硫化橡胶。该橡胶包覆装置50具有将未硫化橡 胶加热混炼后挤出的挤出机51和与该橡胶挤出口相连接的橡胶包覆头52,使多条帘线C穿 过形成在橡胶包覆头52内的帘线通路,将它们与未硫化橡胶一起挤出。由此,用橡胶填满 多个被形状赋予的各帘线C内,同时,使橡胶附着在它们的整个周围并包覆,呈如下厚度的 片状连续地形成在内部配置有整齐排列的多条帘线C的加强体H,即,该厚度是在帘线C的 形状赋予直径(或厚度方向尺寸)上加上了包覆在周围的橡胶厚度的厚度。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相互独立地改变由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往复位 移的位移机构41、42执行的在两方向上的位移量,因此通过任意改变它们的组合,能够使 可动形状赋予体22以各种方式移动。与此相伴,利用形状赋予装置20能够自由地改变沿 长度方向被形状赋予的帘线C的形状赋予形状、其长宽比或尺寸等,能够制造呈各种形状 及尺寸的椭圆形状的螺旋状帘线C,并且能够调整及改变帘线C的形状赋予形状、特性,其 选择、应用的自由度提高。此时,除了大致X、Y方向的位移的量、速度以外,例如通过改变帘 线C自身的刚性、种类、其扭绞构造或扭绞条数、形状赋予时的帘线C的移动速度、形状赋予 波长等,能够使形状赋予帘线C的特性发生各种变化。由此,能够在期望的厚度方向的空间 内配置具有期望的特性的形状赋予帘线C并调整加强体H的特性,从而能够制造即使厚度 相同特性也不同的加强体H等,也能够解除对轮胎等的应用限制。同时,能够自由选择被形状赋予的帘线C的伸缩特性、配置尺寸等,从而能够不受 限制地使用,例如用于轮胎的加强体H也不用加厚就能得到期望的特性,因此能够减小配 置空间而提高应用时的自由度,从而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另外,通过对帘线C实施呈椭圆 形状的螺旋状形状赋予(参照图5),如上所述的波状帘线那样,能够使由变形方向引起的 刚性等特性的方向性降低而提高均勻性,从而能够缓和所使用的部位、姿势的限制。同时, 也不存在如高伸长率帘线那样由伸缩率引起的限制,也能够应对轮胎制造时、使用时被施 加的大变形,也能够提高轮胎的耐久性、性能。在此,在由各旋转体41Κ、4^(和将其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可动形状赋予 体22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构成各位移机构41、42时,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可靠地使可动 形状赋予体22位移,从而能够以稳定且相同的状态反复执行其往复位移。另外,仅通过改 变动力传递机构与旋转体41Κ、4^(之间的连结位置并改变旋转半径R,能够容易地改变可 动形状赋予体22在各方向上的位移量,能够简单地改变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移动方式。而 且,通过将这些驱动机构43设为两旋转体41Κ、4Ι被连结在一起使它们同时旋转的旋转驱 动机构,能够可靠且简单地使两旋转体41Κ、42Κ同步旋转。另外,在该帘线制造装置1中,同时对多条帘线C进行形状赋予,但是也可以仅对 1条帘线C进行形状赋予。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两形状赋予体21、22上形成多个分 别使相同的帘线C通过的彼此成对的贯通孔21Η、22Η,对多条帘线C同时进行形状赋予,从 而能够一次制造多条相同形状赋予形状的帘线C。结果,能够提高对帘线C的形状赋予与被 形状赋予的帘线C的制造效率。另外,关于实施形状赋予的帘线C,除了钢丝帘线以外,也可以是由其他金属构成的帘线,即可以是单丝帘线,也可以是捻制的帘线。同时,关于帘线C,也可以供应预先包覆 了橡胶的橡胶包覆帘线并进行形状赋予,即从帘线送出装置10供应橡胶包覆帘线、或者 在帘线送出装置10与形状赋予装置20之间设置绝缘装置,由此在各帘线C上包覆橡胶后 进行供应等。相反,也可以供应未被橡胶包覆的帘线C并进行形状赋予,在该情况下,例如 也可以在形状赋予装置20与橡胶包覆装置50之间设置绝缘装置,由此,在形状赋予后的各 帘线C上包覆橡胶。如此,本发明的帘线C是不管其材质、构造等,都称作能够形状赋予的 线状构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旋转体41K、4I和动力传递构件41D、42D等构成了各 位移机构41、42,但是也可以利用其他结构的动力传递机构来连结各旋转体41Κ、4^(与可 动形状赋予体22并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位移。此时,例如也可以将旋转体41Κ、4Ι用作 凸轮并在可动形状赋予体22上设置与从动于该旋转体41Κ、42Κ的凸轮从动件来构成动力 传递机构及位移机构41、42。图7是表示包含这种位移机构41、42的移动装置40的其他例子的要部示意图,与 图2、图3对应地抽出表示与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移动相关的结构。如图所示,与上述同样,该移动装置40包括位移机构41、42,其具有设有连结构 件41R、42R的旋转体41K、42K ;以及驱动机构43,其驱动位移机构41、42 ;虽然省略了图示, 但是驱动机构43的旋转体43Κ借助驱动带轮及传动带与各旋转体41Κ、42Κ的从动带轮相 连结。但是,在此,在可动形状赋予体22上设有朝向各位移机构41、42突出的矩形的突条 22Α、22Β,在其上以分别沿X方向和Y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动力传递槽41Μ、42Μ。 另外,在动力传递槽41Μ、42Μ上,分别沿长度方向能够滑动地插入分别设置在与其重合的 旋转体41Κ、42Κ的预定的旋转半径位置(或轴线位置)处的各连结构件41R、42R。在该移动装置40中,若利用驱动机构43以相同角速度使旋转体41K、42K同步旋 转,则各连结构件41R、42R沿圆周方向移动并在各动力传递槽41M、42M内滑动。此时,使X 方向的力从第1位移机构41经由相互抵接的连结构件41R与动力传递槽41M(槽壁部)作 用于可动形状赋予体22,与旋转体41K的旋转相配合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向X方向位 移。另外,使Y方向的力从第2位移机构42经由相互抵接的连结构件42R与动力传递槽 42M作用于可动形状赋予体22,与旋转体41的旋转相配合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向Y方 向位移。如此,移动装置40利用连结构件41R、42R和动力传递槽41M、42M构成向可动形状 赋予体22传递旋转体41K、42K的力的动力传递机构,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沿两方向连动 地往复位移。这样,与上述同样地通过调整各连结构件41R、42R的位置或更换旋转体41K、 4 等,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向与各位移方向和位移量(连结构件41R、42R的旋转半径R) 对应的位置连续地移动,从而对帘线C实施形状赋予。接着,说明将如上述那样形状赋予的帘线C应用于轮胎并用作其带束层的例子。 另外,在此,说明利用多个呈椭圆形状的螺旋状帘线C(参照图幻形成加强体H并将该加强 体H配置在轮胎内的预定位置处来制造的轮胎。图8是表示具有该帘线C的轮胎的剖面图,示意性地示出沿其轮胎宽度方向(在 图中为左右方向)截取的剖面的一侧的要部。如图所示,轮胎80包括配置在胎圈部81上的一对胎圈芯90、在一对胎圈芯90之 间呈环状延伸的胎体帘布层91、配置在胎体帘布层91外周侧的胎面部82上的多层带束层92。另外,胎圈加强层93包围胎圈芯90和卷绕在其周围的胎体帘布层91并配置在胎圈部 81上。而且,在该轮胎80中,由配置有多条形状赋予的帘线C的加强体H构成带束层92的 至少1层,配置成使各帘线C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倾斜等并沿预定方向延伸。如此,在带束层92中使用呈椭圆形状的螺旋状帘线C,由此针对轮胎外周的经年 变化,能够得到大的直径成长抑制效果,从而能够恒定地维持轮胎尺寸。另外,也能够有效 地缓和来自外部的冲击并保护胎体帘布层91的帘线等。而且,通过与具有以往的直线状帘 线的带束层92重合地配置该带束层92,能够使相互的帘线C彼此交叉而实现网眼状的构 造,也能够结合帘线C的形状赋予形状等的改变来调整带束层92整体的特性,因此能够任 意控制胎面部82的变形量。但是,这并不限制螺旋状帘线C的应用对象等。附图标记说明1、帘线制造装置;10、帘线送出装置;11、线轴;15、排列装置;20、形状赋予装置; 21、固定形状赋予体;21H、贯通孔;22、可动形状赋予体;22H、贯通孔;30、移动台;31、导轨; 32、滑块;33、框状构件;34、导轨;35、滑块;40、移动装置;41、第1位移机构;41D、动力传递 构件;41K、旋转体;41P、从动带轮;41R、连结构件;42、第2位移机构;42D、动力传递构件; 42K、旋转体;42P、从动带轮;42R、连结构件;43、驱动机构;43K、旋转体;43P、驱动带轮; 43V、传动带;50、橡胶包覆装置;51、挤出机;52、橡胶包覆头;C、帘线;H、加强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帘线制造装置,制造沿长度方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的帘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帘线 制造装置包括固定形状赋予体及可动形状赋予体,该固定形状赋予体和该可动形状赋予体相对配置 并分别具有使帘线通过的贯通孔,上述可动形状赋予体能够沿着固定形状赋予体移动来使 上述固定形状赋予体和上述可动形状赋予体彼此的贯通孔偏心;供应装置,其供应帘线并使该帘线依次通过上述固定形状赋予体的贯通孔和上述可动 形状赋予体的贯通孔;以及移动装置,其使可动形状赋予体移动来使贯通孔之间偏心,在偏心的贯通孔之间使通 过的帘线弯曲来对该帘线实施形状赋予;移动装置包括第1位移机构及第2位移机构,该第1位移机构和该第2位移机构使 可动形状赋予体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往复位移,并且,能够独立地改变各位移量;以及驱动机 构,其驱动第1位移机构和第2位移机构而与两方向的位移连动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移动机构和第2位移机构分别包括旋转体,其能够绕轴线旋转;以及动力传递机 构,其连结旋转体与可动形状赋予体并将旋转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后向可动形状 赋予体传递从而使该可动形状赋予体位移,并且,能够在轴线位置与预定的旋转半径位置 之间改变该动力传递机构在旋转体侧的连结位置;以与旋转体的与动力传递机构相连结的 连结位置的旋转半径对应的位移量使可动形状赋予体往复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帘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机构,第1位移机构的旋转体和第2位移机构的旋转体一起连 结于该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将旋转动力同时传递到两个旋转体并使两个上述旋 转体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帘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形状赋予体和可动形状赋予体具有多个分别使相同的帘线通过的相互成对的贯 通孔,同时对多条帘线实施形状赋予。
5.一种帘线制造方法,制造沿长度方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的帘线,其特征在于,上述帘线 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工序,其使帘线依次通过彼此相对配置的固定形状赋予体的贯通孔和可动形状赋 予体的贯通孔;以及形状赋予工序,其使可动形状赋予体沿着固定形状赋予体移动来使上述固定形状赋予 体和上述可动形状赋予体彼此的贯通孔偏心,并在偏心的贯通孔之间使通过的帘线弯曲从 而对该帘线实施形状赋予;形状赋予工序包括往复位移工序,其使可动形状赋予体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往复位移 分别被设定的各位移量;以及形状赋予实施工序,在与两方向的位移连动地使可动形状赋 予体移动的同时,对通过的帘线实施形状赋予;能够相互独立地改变上述被设定的各位移 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帘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往复位移工序包括使一对旋转体绕轴线旋转的工序;以及利用分别连结的动力传递 机构将各旋转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后向可动形状赋予体传递、从而使可动形状赋予体以与旋转体的与动力传递机构相连结的连结位置的旋转半径对应的位移量在各方向 上往复位移的工序,上述帘线制造方法包括在旋转体的轴线位置与预定的旋转半径位置之间改变上述动 力传递机构与旋转体的各连结位置、从而将各上述位移量设定为与旋转体的连结位置处的 旋转半径对应的位移量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帘线制造装置及帘线制造方法。能够改变沿长度方向被进行形状赋予的帘线的形状赋予形状的长宽比、尺寸,并制造呈椭圆形状的螺旋状帘线等。使帘线(C)依次通过形状赋予装置(20)的相互相对的固定形状赋予体(21)的贯通孔(21H)及可动形状赋予体(22)的贯通孔(22H)。此时,利用移动装置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沿着固定形状赋予体(21)移动,使彼此的贯通孔(21H、22H)偏心,在偏心的贯通孔(21H、22H)之间使通过的帘线(C)弯曲,从而对帘线(C)实施形状赋予。另外,在移动装置上设置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沿X方向和Y方向位移的第1及第2位移机构,由此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沿两方向同步地往复位移分别被设定的位移量,与两方向的位移连动地使可动形状赋予体(22)连续移动,从而对通过的帘线(C)实施形状赋予。
文档编号B29D30/38GK102149869SQ20098013552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6日
发明者小川裕一郎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