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底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仿抽纱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496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氯乙烯底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仿抽纱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氯乙烯(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并且涉及含有该聚氯乙烯材 料的仿抽纱制品。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使用抽纱制品(例如抽纱台布)时,虽然会十分小心、谨慎, 尽量不使制品受到污染,但由于抽纱制品为纺织品,一旦被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饮料、食用 油、佐料等污染,就很难洗涤干净,因而人们在每天、每次用餐或需用台面、桌子时,尽可能 地将抽纱制品收起来或保护起来,非常麻烦。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PVC仿抽纱制品,其具有非常现代、新潮的 时代感,能够很好地替代抽纱制品。这种PVC仿抽纱制品的主要生产工艺及原理类似于凹 版印刷,即以PVC膜为载体或在其基础上,以PVC原料为印刷材料,经高温塑化成型。在产 品底层增加一层PVC膜,既可以提高仿抽纱制品的强度,又能帮助制品稳固不变形,同时还 美观、防滑、适用范围广。仿抽纱制品一般要求有一定挺度和较好的回弹性,并且仿抽纱制 品的手感大部分取决于PVC底膜的手感。另一方面,当前采用类似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加工 的仿抽纱制品在生产工艺上包含“去边”及“分片”的必须工序,这些工序要求制品的撕裂 强度要适中(50. 0士5KN/M),不能过高或过低,而成品的撕裂强度完全取决于PVC底膜的撕 裂强度。但是,为了可进行制品的后续生产,现在市场的PVC底膜一般采用如表1所示的组 分及含量(质量份)表1现有PVC底膜的组分及含量
组分含量(质量份)
PVC100 增塑剂20-60
稳定剂2. 0-2. 6
丙烯酸酯类助剂0. 4-1. O按表1生产出的PVC底膜撕裂强度较低,在45. 8KN/M,符合仿抽纱制品后续加工的 工艺要求,但是这种PVC手感不好、弹性较差,造成后续产生的仿抽纱制品手感不好、挺度 不够、不美观。为了改善手感和弹性问题,有些研究人员采用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同时添 加与PVC相容性较好的丁腈橡胶或改性PVC专用的乙烯-醋酸乙烯-一氧化碳(E/VA/C0) 三元共聚物加以共混改性。这种底膜一般采用如下表2所示的组分及含量表2现有底膜的组分及含量
权利要求
一种PVC底膜,其含有高聚合度聚氯乙烯和苯乙烯 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PVC底膜,其各组分和以质量份计的含量如下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40-60份,聚氯乙烯40-60份,增塑剂30-60份,稳定剂2. 0-2. 6份,丙烯酸酯类助剂0. 6-1. 0份,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1. 0-8. 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底膜,其中所述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的聚合度(DP)为 2300-27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底膜,所述聚氯乙烯的聚合度为1200-1400。
5.一种PVC底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与聚氯乙烯、增塑剂、稳定剂、丙烯酸酯类助剂在搅拌下充分 混合以获得混合物I ;(b)将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加入混合物I中,并搅拌以充分混 合,获得混合物II;(c)塑炼、压延混合物II,并冷却、卷取,从而获得PVC底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中各组分及其以质量份计的含量为高聚合度聚氯乙烯40-60份,聚氯乙烯40-60份,增塑剂30-60份,稳定剂2. 0-2. 6份,丙烯酸酯类助剂0. 6-1. 0份,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1. 0-8. 0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的聚合度(DP)为 2300-270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氯乙烯的聚合度为1200-1400。
9.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PVC底膜的仿抽纱制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抽纱制品,其选自仿抽纱台布、镂空台布和烫金盘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PVC)底膜,其含有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和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所述底膜手感好、弹性好、更好的挺度以及适当的撕裂强度。本发明还提供含有该聚氯乙烯材料的仿抽纱制品,例如仿抽纱台布、镂空台布和烫金盘垫。
文档编号B29D7/01GK101948591SQ20101010621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
发明者丰俊湘, 吴启超, 宋岱瀛 申请人:佛山市天安塑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