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853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塑料片材吹塑成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中空制品的塑料片材在吹塑时,首先把挤出的片材加热至半熔化状态,趁热 放入成型模具腔内,合模后顶出辅助栓,然后立即在片材成型区域处通入压缩空气,再在相 对方向的腔内通入真空,冷却硬化后经过冲切就成了成品。目前利用这种成型方法所用的 模具主要分为三步完成,首先合模具,然后顶出辅助栓,再对未冷却的坯料中心通入压缩空 气,冷却后得到中空制品。由于辅助栓的动作越提前成型越好,片材越均勻,但现在的工艺 容易造成成型壁厚不均勻的现象,且辅助栓顶出时间单独划出,占用成型周期时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在一套模具上完成吸附成 型,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促进成型后片材壁厚均勻的一种共轭凸轮驱动模具成型装置。一种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的移动, 该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通 过导向柱支撑,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形成待放置区域;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沿导向柱上下移动;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下模具组架沿导向柱上下移动;轴承,轴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共轭凸轮、第二共轭凸轮,用于驱动上模具组架、 下模具组架同步相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组架包括机架、上模架,机架平行布置在上模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具组架包括安装架、下模架,安装架平行布置在下模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连杆、连接轴、纵向连杆、第一转动轴、可伸 展的第一 V形支架、上连接座、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摆动杆、第一转动副、第四连杆,机 架的下端面分别设置两个第一转动副,两个第一转动副上穿置第一转动轴,上模架的上端 面分别设置两个上连接底座,每个上连接底座的上端面与第一 V形支架的一端连接,第一 V 形支架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纵向连杆的一端连接,纵向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驱动连杆的一 端连接;安装架的上端面分别设置两个第二转动副,两个第二转动副上穿置第二转动轴, 驱动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位于两个第二转动副之间的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两端分 别销轴连接第二连杆、第一摆动杆,第一摆动杆上设置第一共轭凸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 V形支架、导向轴、滑动架、凸轮、下连接底座、第六连杆、第二摆动杆、伸缩杆、第五连杆、第二共轭凸轮,下模架的下端面设置两个下连接底座,每个下连接底座的下端面与第二 V形支架 的一端连接,第二 V形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分别设置若干组凸 轮,位于每组凸轮上方的下模架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两根导向轴,位于每组凸轮的正上方的 下模架上设置通孔,通孔上穿置伸缩杆,伸缩杆的外周设置滑动架,滑动架上穿置导向轴;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第五连杆的一端,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六连杆的 一端,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二摆动杆,第二摆动杆上设置与第一共轭凸轮同轴的 第二共轭凸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包括 同轴双共轭凸轮组件、驱动装置组件、上模架组件、下模架组件、机架、辅助机构。所述驱动 装置组件,分别推动上模架组件和下模架组件的运动控制模具的开合;辅助机构包括安装 在下连杆组件中间过渡轴上的凸轮推动可在下模架导向轴上下自由滑动的辅助装置,从而 可以控制和调节片材吸附成型时的辅助栓动作。当模具反向安装时,该辅助机构也可以安 装在上面。通过各共轭凸轮曲线的相互配合,可以调整上下模具的动作节拍和顺序,同时在 合模的时候提前控制辅助栓的动作,提前辅助栓的动作时间,能够提高成型效果并且辅助 栓控制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调节方便,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直观、故障 率低。尤其适用于拉伸较大的多模腔多制品同时成型的模具实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安装架,2、机架,3、上模架,4、下模架,5、导向柱,6、第二转动副,7、第二转 动轴,8、第二 V形支架,9、驱动连杆,10、连接轴,11、纵向连杆,12、第一转动轴,13、第一 V形 支架,14、上连接座,16、导向轴,17、滑动架,18、凸轮,20、第二连杆,21、第三连杆,第一 22、 摆动杆,25、第一共轭凸轮,26、轴承,29、第一转动副,30、第四连杆,31、下连接底座,32、第 六连杆,33、第二摆动杆,34、伸缩杆,35、第五连杆,36、第二共轭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 架的移动,该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通 过导向柱5支撑,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形成待放置区域;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沿导向柱5上下移动;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下模具组架沿导向柱5上下移动;轴承沈,轴承沈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共轭凸轮25、第二共轭凸轮36,用于驱动上 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同步相向运动。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组架包括机架2、上模架3,机架2平行布置在上 模架3的上方。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具组架包括安装架1、下模架4,安装架1平行布置在下模架4的下方。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连杆9、连接轴10、纵向连杆11、 第一转动轴12、可伸展的第一 V形支架13、上连接座14、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第一摆 动杆22、第一转动副四、第四连杆30,机架2的下端面分别设置两个第一转动副四,两个第 一转动副四上穿置第一转动轴12,上模架3的上端面分别设置两个上连接底座14,每个上 连接底座14的上端面与第一 V形支架13的一端连接,第一 V形支架13的另一端与第一转 动轴1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12的一端与第四连杆3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杆30的另 一端与纵向连杆11的一端连接,纵向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10与驱动连杆9的一端 连接;安装架1的上端面分别设置两个第二转动副6,两个第二转动副6上穿置第二转动 轴7,驱动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7的端部固定连接;位于两个第二转动副6之间的第二转动轴7上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 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第二连杆20、第一摆动杆22,第一摆动杆22上设置第一共轭凸轮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 V形支架8、导向轴16、滑动架 17、凸轮18、下连接底座31、第六连杆32、第二摆动杆33、伸缩杆34、第五连杆35、第二共轭 凸轮36,下模架4的下端面设置两个下连接底座31,每个下连接底座31的下端面与第二 V 形支架8的一端连接,第二 V形支架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7 ;第二转动轴7分别 设置若干组凸轮18,位于每组凸轮18上方的下模架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两根导向轴16,位 于每组凸轮18的正上方的下模架4上设置通孔,通孔上穿置伸缩杆34,伸缩杆34的外周设 置滑动架17,滑动架17上穿置导向轴16 ;第二转动轴7上固定连接第五连杆35的一端,第五连杆35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 六连杆32的一端,第六连杆32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二摆动杆33,第二摆动杆33上设置与 第一共轭凸轮25同轴的第二共轭凸轮36。
权利要求1.一种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的移动,其特 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通过导 向柱(5)支撑,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形成待放置区域;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沿导向柱(5)上下移动;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下模具组架沿导向柱(5)上下移动;轴承(26),轴承(26)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共轭凸轮(25)、第二共轭凸轮(36),用于驱 动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同步相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模具组架 包括机架(2 )、上模架(3 ),机架(2 )平行布置在上模架(3 )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下模具组架 包括安装架(1 )、下模架(4),安装架(1)平行布置在下模架(4)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连杆(9)、连接轴(10)、纵向连杆(11)、第一转动轴(12)、可伸展的第 一 V形支架(13)、上连接座(14)、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第一摆动杆(22)、第一转 动副(29)、第四连杆(30),机架(2)的下端面分别设置两个第一转动副(29),两个第一转动 副(29)上穿置第一转动轴(12),上模架(3)的上端面分别设置两个上连接底座(14),每个 上连接底座(14)的上端面与第一 V形支架(13)的一端连接,第一 V形支架(13)的另一端 与第一转动轴(1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12)的一端与第四连杆(30)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四连杆(30)的另一端与纵向连杆(11)的一端连接,纵向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 (10)与驱动连杆(9)的一端连接;安装架(1)的上端面分别设置两个第二转动副(6),两个第二转动副(6)上穿置第二转 动轴(7),驱动连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7)的端部固定连接;位于两个第二转动副(6)之间的第二转动轴(7)上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 (21)的两端分别销轴连接第二连杆(20)、第一摆动杆(22),第一摆动杆(22)上设置第一共 轭凸轮(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驱动装 置包括第二 V形支架(8)、导向轴(16)、滑动架(17)、凸轮(18)、下连接底座(31)、第六连杆 (32)、第二摆动杆(33 )、伸缩杆(34 )、第五连杆(35 )、第二共轭凸轮(36 ),下模架(4)的下端面设置两个下连接底座(31),每个下连接底座(31)的下端面与第二 V形支架(8)的一端连接,第二 V形支架(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7);第二转动轴 (7)分别设置若干组凸轮(18),位于每组凸轮(18)上方的下模架(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两 根导向轴(16),位于每组凸轮(18)的正上方的下模架(4)上设置通孔,通孔上穿置伸缩杆 (34),伸缩杆(34)的外周设置滑动架(17),滑动架(17)上穿置导向轴(16);第二转动轴(7)上固定连接第五连杆(35)的一端,第五连杆(35)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 六连杆(32)的一端,第六连杆(32)的另一端销轴连接第二摆动杆(33),第二摆动杆(33)上 设置与第一共轭凸轮(25)同轴的第二共轭凸轮(36)。
专利摘要一种共轭凸轮驱动的模具成型装置,涉及对塑料片材吹塑成型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的移动,包括自上而下平行布置的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通过导向柱支撑,上模具组架与下模具组架之间形成待放置区域;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上模具组架沿导向柱上下移动;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控制下模具组架沿导向柱上下移动;轴承,轴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共轭凸轮、第二共轭凸轮,用于驱动上模具组架、下模具组架同步相向运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在一套模具上完成吸附成型并且缩短成型周期时间,促进成型后片材壁厚均匀作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B29C49/30GK201895411SQ201020576750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吴兴旺, 吴立丰, 张勇, 王仕杰 申请人:南京鹏力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