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070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含弹簧并可自行回稳的热熔装置。
背景技术
热熔目前仍为机构设计时常见两机件固定的方式。设计热熔制程于手机机壳时, 常因下述原因而导致作业品质不佳或不稳定1.因手机机壳较小,多根热熔柱间或热熔柱与周边结构距离通常很近,在热熔机 上的热熔头间距离受限于设计,热熔头的直径一般选用皆略大于热熔柱,因此应预留热熔 头的作业禁制区(预防热熔作业时其他结构受热熔化或变形)很难达到,这样的情形下,造 成无法用机器热熔,需采用人工作业。2.手机产品因外观弧面多,热熔时的承载治具必须依弧面做稳定的承载,作业时 摆放若略为偏歪,热熔品质不稳定。3.采用热熔机作业,为求热熔头下压力的平均,通常在热熔头间设置弹簧,或于热 熔柱本身套一喇叭型弹簧,弹簧接触机壳面给予下压力将壳子固定住并压平,热熔头行程 才开始下压热熔。但若多根热熔柱间距非常近时,或活动件微小,则无法测置弹簧压平活动 件进而辅助热熔。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将弹性元件设置在内部, 以缩小热熔时影响周围区域,同时在热熔柱稍微偏移时可自行回稳的热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以更换不同尺寸及形状的热熔头的 热熔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熔装置,其包括一本体,设有至少一第一 卡合部;一活动件,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套设于该本体内,且 该第一连接端对应各该第一卡合部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移动地卡掣在该 第一卡合部中;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本体中,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触该活动件的该第一 连接端,而该活动件对该弹性元件作用直到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相互限位;以及 一热熔头,设置在该活动件的该第二连接端上。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本体具有一闭合端及一开放端,而该第一卡合部邻近该 开放端设置。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卡孔,其具有一轴向位移空间。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内侧形成有至少两个止挡部,而该弹性元件 具有一固定端及一位移端,该固定端抵止在该本体的该闭合端内侧,该位移端挡止在该活 动件的该止挡部。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部具有一第一限位端以及一第二限位端,而该第二卡合部于该第一限位端与该第二限位端之间滑移。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活动件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用于限制该本体相对该 活动件移动。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多个第二卡合部可拆卸地卡掣在该多个第一卡合部中。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热熔头前端内凹成一弧面。所述的热熔装置,其中,该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及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 获得深入了解。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 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图1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的剖视图;图2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的分解图;图3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的作动立体图之一;图4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的作动立体图之二 ;图5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的作动立体图之三;图6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并对热熔柱进行热熔的作动示意图之一;图7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并对热熔柱进行热熔的作动示意图之二 ;图8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并对热熔柱进行热熔的作动示意图之三;图9 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的较大尺寸热熔头的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热熔装置;2-本体;21-闭合端;22-开放端;23-第一卡合部; 231-第一限位端;232-第二限位端;24-轴向位移空间;3-活动件;31-第一连接端;32-第 二连接端;33-第二卡合部;34-止挡部;35-限位部;4-弹性元件;41-固定端;42-位移端; 5-热熔头;6-热熔柱;E-停止点;S-起始点。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兹以下列实施型态配合附图于下文 作详细说明,令钧上深入了解并认同。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其中,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的剖视图,图2表示本 实用新型热熔装置的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的热熔装置1包括一本体2、一活动件3、一弹性元件4及一热熔头5。本体2具有一闭合端21及一开放端22,且邻近开放端22处等角度地设置有至少 两个第一卡合部23,各第一卡合部23均为一卡孔且均具有一轴向位移空间M。活动件3大致呈中空结构,具有一第一连接端31及一第二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 31外侧相对应各第一卡合部23处,具有一第二卡合部33,各第二卡合部33相对应地、可移 动地卡掣在各第一卡合部23中,第一连接端31内侧形成有至少两个止挡部34。再者,第一卡合部23更具有一第一限位端231以及一第二限位端232,而第二卡合 部33于第一卡合部23的第一限位端231与第二限位端232之间滑移;而活动件3更设有一限位部35,限位部35适于限制本体2相对活动件3移动。弹性元件4可为一压缩弹簧,具有一固定端41及一位移端42,固定端41抵止在本 体2的闭合端21内侧,位移端42挡止在活动件3的各止挡部34。热熔头5连接在活动件3的该第二连接端32上,且热熔头5前端可具有不同尺寸 及形状,例如内凹成一弧面或较大尺寸的热熔头5 (如图9所示)。再者,各第二卡合部33可拆卸地卡掣在各第一卡合部23中,因此可通过可拆卸卡 掣结构,以更换不同尺寸及形状的热熔头5。请再同时参考图3到图8,其中,图3到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的作动 立体图,图6到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热熔装置下压并对热熔柱进行热熔的作动示意图。在热熔头5接触热熔柱6时(如图6所示),内部弹性元件4即从起始点S微量收 缩(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6),原本有轻微偏心的热熔柱6受到轻微弹力,其与热熔头5接触 面较不会造成平滑,即弹性元件4提供缓冲力量。再者,热熔头5对热熔柱6开始产生下压力量,内部弹性元件4进行压缩中(请同 时参考图4及图7),轻微偏心的热熔柱6受到弹性元件4的弹力逐渐加强,就会自行导正回 稳而置中,且下压的弹力亦能给予热熔柱6的被融面一个均勻下压的力量,使其稳固贴平。而后,热熔头5对热熔柱6持续下压,且弹性元件4持续压缩中而至停止点E(请 同时参考图5及图8),热熔下压的动作停止,热熔柱6的头型依据热熔头5的形状而成型, 完成热熔作业;其中起始点S到停止点E的距离,即为轴向位移空间M的距离。凭借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热熔装置1有以下好处1.当热熔装置1的热熔头5因熔点非常靠近,无法在之间的区域加弹性元件4压 活动件3帮助热熔时,凭借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压下活动件3使热熔品质平稳;2.当热熔柱6之间非常靠近时,传统的热熔柱6会于自身套设一喇叭型弹簧以确 保下压时活动件3平稳,而本实用新型将弹性元件4 (弹簧)设置在本体2内,以缩小热熔 面积,避免影响其他热熔区域;3.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许多位于弧面,而无法用现有热熔机热熔的设计;因为前 端的热熔头5可以任意拆卸更换为适当尺寸(粗细)与打磨为需要形状,又可以利用内部 弹性元件4(弹簧)保持平稳及导引轻微偏心的热熔柱6,只要将活动件3放在承载治具(图 中未示)里,即便有摆放不稳的状态,热熔头6也可以进行轻微的校正被融面,使品质稳定, 进而提高制造良率;4.本实用新型更可采用于埋钉的设计,埋钉放不平也可以被导正。以上所述实施型态的揭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举 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 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一活动件,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套设于该本体内,且该第 一连接端对应各该第一卡合部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移动地卡掣在该第一 卡合部中;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本体中,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抵触该活动件的该第一连接端,而 该活动件对该弹性元件作用直到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相互限位;以及一热熔头,设置在该活动件的该第二连接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闭合端及一开放端,而 该第一卡合部邻近该开放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卡孔,其具有一轴 向位移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端内侧形成有至少两个 止挡部,而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位移端,该固定端抵止在该本体的该闭合端内侧, 该位移端挡止在该活动件的该止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具有一第一限位端以 及一第二限位端,而该第二卡合部于该第一限位端与该第二限位端之间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件设有一限位部,该限位部用 于限制该本体相对该活动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二卡合部可拆卸地卡掣在 该多个第一卡合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熔头前端内凹成一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熔装置,包括本体,邻近本体开放端处等角度地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各第一卡合部具有轴向位移空间;中空结构的活动件,其第一连接端外侧相对应各第一卡合部处具有第二卡合部,各第二卡合部相对应地、可拆卸地且可移动地卡掣在各第一卡合部中,活动件第一连接端内侧形成有至少两个止挡部;弹性元件,其固定端抵止在本体的闭合端内侧,弹性元件的位移端挡止在活动件的各止挡部;及连接在活动件第二连接端的热熔头;由此,以缩小热熔时影响周围区域,同时在热熔柱稍微偏移时达到自行回稳的功效。
文档编号B29C65/18GK201872344SQ201020597170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5日
发明者王玉玲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