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

文档序号:440490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塑胶行业中,人们对塑胶产品的外观以及两个配合产品的配合连接处均有很高的要求,这样塑胶产品在注塑加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产品表面上出现凹陷,人们花了很大的心血,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外观以及两个配合产品的配合连接处的问题,是在模具动模型芯上,估计出位置来加工引气坑,由于是对动模型芯上估计位置,因此很难估计准确位置,一般需要多次的加工引气坑,才能相对准确的找准合理位置,这样加工引气坑困难,进而使模具的制作成功率不高,而位置估计不准确,则在注塑加工过程中,注入氮气时不容易控制气体流向,这样会导致产品的表面被击穿,若气体未能达到估计的地方,则会造成产品表面凹陷和气体轻微渗至产品表面形成气印,增加废品率,当产品表面出现凹陷、 气印时,产品表面的喷涂难覆盖。针对上列所述的诸多缺陷,就如何在塑胶注塑模具的设计上给予改进,正是本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塑胶产品表面出现气印、凹陷、产品表面的喷涂覆盖效果好、制作模具成功率高、可减少塑胶使用量、结构简单、 制作成本低的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总体和动模总体,所述定模总体包括定模板和定模腔,所述动模总体包括动模板、动模芯以及顶出机构,所述动模芯开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咀镶件,所述气咀镶件延伸出所述动模芯。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司筒针组件,所述司筒针组件镶设于所述动模芯内,所述司筒针组件包括司筒和司筒针,所述司筒针套设于所述司筒内。其中,所述气管包括第一段气管和第二段气管,所述第一段气管和第二段气管相
ο其中,所述第一段气管开设于所述司筒针内,所述第二段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段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咀镶件。其中,所述动模芯的两侧均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下端设有支撑导杆,所述支撑导杆与所述推块螺接。应用上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合模使动模芯与定模腔合模;
b、注胶向合模后的型腔内注胶;C、冷却当注入到型腔内的塑胶产品成型时,对定模腔开始冷却;
d、入气在对定模腔开始冷却的同时,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
e、开模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完成时,再对所述动模芯进行冷却,冷却完毕后开模。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总体和动模总体,所述定模总体包括定模板和定模腔,所述动模总体包括动模板、动模芯以及顶出机构, 所述动模芯开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咀镶件,所述气咀镶件延伸出所述动模芯,本发明在所述动模芯开设气管,可使制作模具成功率高、可减少塑胶使用量、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依次通过合模、注胶、冷却、入气、开模等方法成型塑胶产品,其中,当塑胶产品成型且开始冷却时,通过所述气管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这样可避免塑胶产品表面出现气印、凹陷、产品表面的喷涂覆盖效果好。


3-5-7-9-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一一定模腔一顶出机构一气咀镶件一第一段气管
-定模总体
4— 6— 8— 10-
2——
-动模芯 -气管
-司筒针组件
一第二段气管。
-动模总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总体1和动模总体2,所述定模总体1包括定模板和定模腔3,所述定模腔3镶设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定模板开设有导柱孔,所述动模总体2包括动模板、动模芯4以及顶出机构5,所述动模芯4 镶设于动模板上,所述动模板开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与所述导柱孔配合连接。所述动模芯4 开设有气管6,所述气管6连接有气咀镶件7,所述气咀镶件7延伸出所述动模芯4,本发明在所述动模芯4开设气管6,这样可使制作模具成功率高、可减少塑胶使用量、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机构5包括司筒针组件8,所述司筒针组件8镶设于所述动模芯4内,所述司筒针组件8包括司筒和司筒针,所述司筒针套设于所述司筒内,所述司筒针与所述司筒配合使用,可将在塑胶产品成型后,对塑胶产品的柱位进行有效的顶出,不会损坏产品。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6包括第一段气管9和第二段气管10,所述第一段气管9和第二段气管10相通,所述第一段气管9开设于所述司筒针内,所述第二段气管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气管9连通,所述第二段气管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咀镶件7,其中,所述第一段气管9开设于所述司筒针内,通过对第一段气管9输送高压氮气,可使塑胶产品的柱位与塑胶产品本体的连接处,不会出现凹陷或气印。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模芯4的两侧均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下端设有支撑导杆,所述支撑导杆与所述推块螺接,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推块与所述司筒针配合使用,可以将具有柱位的塑胶产品整体稳定的顶出。实施例二,应用上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合模使动模芯4与定模腔3合模,即针对具有柱位的塑胶产品,设置出与柱位相配合的柱位动模芯4和柱位定模腔3,之后将柱位动模芯4和柱位定模腔3合模;
b、注胶向合模后的型腔内注胶,即将柱位动模芯4和柱位定模腔3合模后的型腔内注
胶;
c、冷却当注入到型腔内的塑胶产品成型时,对定模腔3开始冷却;
d、入气在对定模腔3开始冷却同时,对动模芯4注入高压氮气,通过所述气管6对动模芯4注入高压氮气,这样可避免塑胶产品表面出现气印、凹陷、产品表面的喷涂覆盖效果好;
e、开模对动模芯4注入高压氮气完成时,再对所述动模芯4进行冷却,使加入高压氮气的塑胶产品最终成型,最后开模取出成品。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总体和动模总体,所述定模总体包括定模板和定模腔,所述动模总体包括动模板、动模芯以及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芯开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咀镶件,所述气咀镶件延伸出所述动模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司筒针组件,所述司筒针组件镶设于所述动模芯内,所述司筒针组件包括司筒和司筒针, 所述司筒针套设于所述司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包括第一段气管和第二段气管,所述第一段气管和第二段气管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气管开设于所述司筒针内,所述第二段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段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咀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芯的两侧均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下端设有支撑导杆,所述支撑导杆与所述推块螺接。
6.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合模使动模芯与定模腔合模;b、注胶向合模后的型腔内注胶;C、冷却当注入到型腔内的塑胶成型时,对定模腔开始冷却;d、入气在对定模腔开始冷却的同时,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e、开模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完成时,再对所述动模芯进行冷却,冷却完毕后开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总体和动模总体,所述定模总体包括定模板和定模腔,所述动模总体包括动模板、动模芯以及顶出机构,所述动模芯开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咀镶件,所述气咀镶件延伸出所述动模芯,本发明在所述动模芯开设气管,使制作模具成功率高、减少塑胶使用量、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一种表面气体挤压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依次通过合模、注胶、冷却、入气、开模等方法成型塑胶产品,当塑胶产品成型且开始冷却时,通过所述气管对动模芯注入高压氮气,这样可避免塑胶产品表面出现气印、凹陷、产品表面的喷涂覆盖效果好。
文档编号B29C45/40GK102285070SQ2011102457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冯仕煌, 曾秋文, 邓贵华, 陈锦华 申请人:毅昌金型(东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