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148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ZL201020552503. 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在生产带有倒扣小盖的塑料盖该装置能代替人工对倒扣小盖自动翻盖。虽然该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生产事故的发生,但为实现上述功能,该装置至少需要配置两只油缸,其中一只油缸实现将摆杆(转动杆)移到倒扣小盖下方,另一只油缸实现倒扣小盖的翻转。这种装置的结构复杂,模具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一只油缸切换到另一只油缸工作有一定时间间隙,因此注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模具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的注塑模具自动翻盖装置。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包括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上安装自动翻盖机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翻盖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模架上的油缸支架和翻盖支架,所述油缸支架上安装有油缸,所述翻盖支架两边均设有齿条,在所述翻盖支架上安装两排换向齿轮和曲轴齿轮,所述换向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曲轴齿轮与所述换向齿轮一一对应啮合,在所述曲轴齿轮的齿轮轴上固定有曲轴,曲轴远离所述齿轮轴的一端固定有摆杆;所述翻盖支架靠近油缸的一端固定有定距限位块,所述定距限位块上横向制有第一凹坑,纵向制有伸缩导滑孔,所述伸缩导滑孔内设有弹簧和伸缩块,所述伸缩块上制有第二凹坑,所述弹簧和所述伸缩块相顶触;所述模架上还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制有凸块,所述凸块头部的下表面制成斜面,所述凸块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一凹坑并伸入所述第二凹坑中;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拉钩滑块,所述拉钩滑块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制有拉钩,所述拉钩滑块的侧面制有卡块,所述拉钩伸入所述第一凹坑中;当所述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拉钩钩住所述伸缩块的上部,所述卡块与所述定距限位块的侧壁相接触;所述拉钩滑块与所述齿条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块与所述凸块的接触部分制成所述凸块斜面相配合的斜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钩头部的下表面制成斜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凹坑上制有加强块。本实用新型只通过一只油缸就能实现将摆杆移到倒扣小盖下方和将倒扣小盖翻转两个动作,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并且上述两个动作只由一只油缸带动完成,两者之间不发生停顿,因此缩短了注塑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6]图I是使用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初始态(翻盖动作开始时)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3是图2中U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19]图4是图3中定距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5是图3中伸缩块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6是图2中拉钩滑块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7是图2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8是图2中定距限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终止态(翻盖动作结束时)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10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0027]如图I所示,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包括模架16,模架16上安装自动翻盖机构。[0028]如图I、图2所示,自动翻盖机构包括安装在模架16上的油缸支架15和翻盖支架1,其中油缸支架15始终与模架16保持固定不动,而翻盖支架I是可滑动的。[0029]在油缸支架15上安装有油缸11。翻盖支架I两边均设有齿条2,在翻盖支架I上安装两排换向齿轮6和曲轴齿轮3,其中换向齿轮6与齿条2相啮合,曲轴齿轮3与换向齿轮6 —一对应啮合,在曲轴齿轮3的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曲轴4,曲轴4远离齿轮轴的一端固定有摆杆5 ;摆杆5的两端均固定在曲轴4上。[0030]上述结构与专利号ZL201020552503. 7公开的技术内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增加了换向齿轮6。[0031]如图2、图3、图4和图8所示,翻盖支架I靠近油缸11的一端固定有定距限位块9,定距限位块9为一长方体,其在横向制有第一凹坑91,第一凹坑91上制有加强块92 (图中为清楚显示其它结构,只画了左边一块,实际可以左右都有),其作用是增大强度;纵向制有截面呈长方形的伸缩导滑孔93,在伸缩导滑孔93内设有弹簧10和伸缩块8,弹簧10位于伸缩块8下方并与伸缩块8相顶触,伸缩块8上制有第二凹坑81。[0032]如图2、图3、图6、图9和图10所示,油缸1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拉钩滑块7,拉钩滑块7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制有拉钩71,拉钩滑块7的侧面制有卡块73,拉钩71伸入第一凹坑91中;当弹簧10处于伸长状态时,拉钩71钩住伸缩块8的上部,卡块73与定距限位块 9的侧壁94相接触;拉钩71头部的下表面制成斜面72,减小拉钩71与伸缩块8之间的滑动摩擦力。[0033]上述拉钩滑块I与齿条2固定。[0034]如图I、图3和图7所示,模架16上还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一端制有凸块13,凸块13头部的下表面制成斜面14,伸缩块8与凸块13的接触部分制成凸块斜面14相配合的斜面82,使伸缩块8与凸块13之间滑动更容易,凸块13的头部穿过第一凹坑91并伸入第二凹坑81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注塑模具开模后,如图2所示,油缸11带动拉钩滑块7向右滑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拉钩滑块7上的拉钩71钩住伸缩块8,因此伸缩块8、定距限位块9、翻盖支架1和摆杆5 均向右移动;同时由于固定块12始终不动,伸缩块8在固定块12的凸块斜面14作用下,逐渐压缩弹簧10向下移动,直至与拉钩71脱离,至此摆杆5刚好移动到倒扣小盖的下方,完成了第一个动作。油缸11继续带动拉钩滑块7向右滑动,由于拉钩滑块7上的拉钩71脱离伸缩块 8,因此伸缩块8、定距限位块9和翻盖支架1均停止不动,而由于拉钩滑块7与齿条2固定, 因此齿条2也向右移动,通过带动换向齿轮6逆时针旋转,曲轴齿轮3及摆杆5顺时针旋转, 摆杆5在顺时针旋转过程中对倒扣小盖进行翻转,直至将倒扣小盖翻转完毕,如图9所示, 至此,完成了整个翻盖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上述两个动作连贯进行,中间不发生停顿,因此缩短了注塑产品的生产周期。上述机构复位过程如下油缸11带动拉钩滑块7、齿条2向左滑动,当拉钩滑块7 滑动到上述第一个动作完成时的位置时,齿条2、曲轴4和摆杆5均复位完毕,钩滑块7上的卡块73与定距限位块9的侧壁94相接触;油缸11继续带动拉钩滑块7向左滑动,定距限位块9在卡块73推动作用下也开始向左运动,使整个翻盖机构除固定块12外均向左运动, 固定块12的凸块斜面14慢慢脱离伸缩块8上的第二凹坑81,使伸缩块8逐渐上升最终恢复到图2所示的位置。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包括模架(16),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16)上安装自动翻盖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翻盖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模架(16 )上的油缸支架(15 )和翻盖支架(I),所述油缸支架(15 )上安装有油缸(11),所述翻盖支架(I)两边均设有齿条(2 ),在所述翻盖支架(I)上安装两排换向齿轮(6)和曲轴齿轮(3),所述换向齿轮(6)与所述齿条(2)啮合,所述曲轴齿轮(3)与所述换向齿轮(6)—一对应啮合,在所述曲轴齿轮(3)的齿轮轴上固定有曲轴(4),曲轴(4)远离所述齿轮轴的一端固定有摆杆(5);所述翻盖支架(I)靠近油缸(11)的一端固定有定距限位块(9),所述定距限位块(9)上横向制有第一凹坑(91),纵向制有伸缩导滑孔(93),所述伸缩导滑孔(93)内设有弹簧(10) 和伸缩块(8),所述伸缩块(8)上制有第二凹坑(81),所述弹簧(10)和所述伸缩块(8)相顶触;所述模架(16)上还安装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一端制有凸块(13),所述凸块(13)头部的下表面制成斜面(14),所述凸块(13)的头部穿过所述第一凹坑(91)并伸入所述第二凹坑(81)中;所述油缸(11)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拉钩滑块(7),所述拉钩滑块(7)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制有拉钩(71),所述拉钩滑块(7)的侧面制有卡块(73),所述拉钩(71)伸入所述第一凹坑 (91)中;当所述弹簧(10)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拉钩(71)钩住所述伸缩块(8)的上部,所述卡块(73)与所述定距限位块(9)的侧壁(94)相接触;所述拉钩滑块(7)与所述齿条(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块(8)与所述凸块(13)的接触部分制成所述凸块斜面(14)相配合的斜面(8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71)头部的下表面制成斜面(7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91)上制有加强块(9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翻盖装置,在模架上安装翻盖支架,翻盖支架上固定有定距限位块,定距限位块上横向制有第一凹坑,纵向制有伸缩导滑孔,伸缩导滑孔内设有弹簧和伸缩块,伸缩块上制有第二凹坑,弹簧和伸缩块相顶触;模架上还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端制有凸块,凸块头部的下表面制成斜面,凸块的头部穿过第一凹坑并伸入第二凹坑中;油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拉钩滑块,拉钩滑块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制有拉钩,拉钩滑块的侧面制有卡块,拉钩伸入第一凹坑中;当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拉钩钩住伸缩块的上部,卡块与定距限位块的侧壁相接触;拉钩滑块与齿条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模具制造成本低,产品注塑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293195SQ2011203912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李君 申请人:台州市黄岩西诺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