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40522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ー种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脱模剂,本发明还涉及该脱模剂的制备方法,适用于聚氨酯、低温硫化橡胶、环氧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的多次重复成型加工及复杂模具エ件的隔离与脱摸。
背景技木当前市场为追求脱模剂更加优越的性能,国外先后开展了半永久性适合于二次加エ性能等高性能脱模剂研究,而且,进展迅速,已有相关产品生产进入中国市场。我国脱模剂的生产主要以中低挡脱模剂为主。国内市场在橡胶和塑料注塑,挤压,模压,层压等エ艺方面强烈需求的适合于二次加工的半永久性中高档脱模剂主要依赖进ロ,急需国内同类产品填补。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可直接进行二次加エ,长期重复使用的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脱模剂与模具粘接牢固,与模制品分离容易,应用范围广泛。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组成多羟基脂肪链烃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稀释剂活性助剂填料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份的重量份配比为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 18 55稀释剂50 100
活性助剂5 10
填料18 45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羟基脂肪链烃的一端含有支链,碳链长度为C14 C2tl,其中羟基分布在支链上,支链个数为2个或2个以上,所述羟基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所述多羟基脂肪链烃其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η = 6
14,所述的多羟基脂肪链烃为无色至浅黄色液体,粘度为90 460mPa .S。羟基的存在可与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反应,得到与模具发生粘接的极性链结构,实现与模具的粘接,防止脱模剂从模具上脱落。另一端长脂肪链烃的存在,保证了脱模剂具有优异的脱模性能。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为甲苯ニ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ニ异氰酸酯(HDI)、异弗尔酮ニ异氰酸酯(iroi)中的ー种。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低聚物为TDI、HDI、IPDI中的ー种与三羟甲基丙烷形成的低聚物。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低聚物为TDI、HDI、IPDI中的ー种与丙三醇形成的低聚物。所述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与多羟基脂肪链烃中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强极性的氨基甲酸酯官能团,实现与模具的粘接。该组分市售可得。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为こ酸こ酷、甲苯、ニ甲苯、こ醇中的ー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小分子量多元醇稀释剂可以降低脱模剂的粘度,方便喷涂或刷涂操作,其来源为市售。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助剂为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活性助剂的作用为增强脱模剂的脱膜性能。该组分市售可得。如上所述的ー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云母粉、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填料具有层状结构,可以改善脱模剂涂层的耐温性能,改善脱模剂粘度。该组分为市售可得。ー种如上所述的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向反应釜中加入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10 130°C进行减压蒸馏;b.降温至50 60°C,向反应釜中滴加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滴加完毕后保温O. 5 I小时,再升温至75 90°C进行恒温反应2. 5 4小时;c.降温至40 50°C,向反应釜中加入稀释剂,恒温搅拌O. 5 I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活性助剂,再升温至70 80°C恒温反应I I. 5小时;d.将反应釜降温至40 45°C,向反应釜中加入填料,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脱模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含有活性羟基(-0Η)和惰性长脂肪链烃的多羟基脂肪链烃和异氰酸酯发生反应,得到含有氨基甲酸酯和惰性长脂肪链烃的基础聚合物。聚合物中氨基甲酸酯的存在可实现对模具的牢固粘接,惰性长脂肪链烃的存在可保证脱模剂具有优异的脱模性能,使得生产出的脱模剂具有与模具粘接牢固,可长期重复使用,模具表面无脱模剂脱落;又与模制品容易分离,并使模制品表面光滑、无脱模剂残留,可直接进行后续エ序的二次加エ等特点。本发明脱模剂可广泛用于聚氨酷、低温硫化橡胶、环氧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的多次重复成型加工及复杂模具エ件的隔离与脱模与隔离,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应用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脱模剂,其重量份组成为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18 55
稀释剂50 100
活性助剂5 10
填料18 45一种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向反应釜中加入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10 130°C进行减压蒸馏I 3小时;b.降温至50 60°C,向反应釜中滴加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滴加完毕后保温O. 5 I小时,再升温至75 90°C进行恒温反应2. 5 4小时;c.降温至40 50°C,向反应釜中加入稀释剂,恒温搅拌O. 5 I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活性助剂,再升温至70 80°C恒温反应I I. 5小时;d.将反应釜降温至40 45°C,向反应釜中加入填料,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脱模剂。以下实施例的组份均为重量份实例I.配方组成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TDI30
乙酸乙酯60
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8
云母粉10
滑石粉20合成工艺制备方法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20°C进行减压蒸馏2小时后降温至50°C向反应釜中滴加30份的TDI,滴加完毕后,在50°C的条件下保温O. 5小时,再升温至75 80°C的温度范围内恒温反应2. 5小时,将反应体系降温至50°C,向反应釜中加入60份的乙酸乙酯,恒温搅拌O. 5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8份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再升温至70°C恒温反应I小时,最后将反应釜降温至40°C,向反应釜中加入20份滑石粉和10份云母粉,搅拌混合均匀,即得脱模剂。实例2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丙三醇-TDI低聚物45 こ酸こ酯40
こ醇20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8
云母粉10
滑石粉20制备方法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10°C进行减压蒸馏3小时后降温至60°C向反应釜中滴加45份的丙三醇-TDI低聚物,滴加完毕后,在60°C的条件下保温I. O小时,再升温至85 90°C的温度范围内恒温反应3小吋,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C,向反应釜中加入60份的こ酸こ酷,恒温搅拌I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8份烷基胺聚氧こ烯醚,再升温至80°C恒温反应I. 5小时,最后将反应釜降温至45°C,向反应釜中加入20份滑石粉和10份云母粉,搅拌混合均匀,即得脱模剂。实例3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HDI22
甲苯60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8
云母粉10
滑石粉20制备方法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30°C进行减压蒸馏I小时后降温至55°c向反应釜中滴加22份的HDI,滴加完毕后,在55°C的条件下保温O. 7小时,再升温至80 85°C的温度范围内恒温反应4小时,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5°C,向反应釜中加入60份的甲苯,恒温搅拌O. 7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8份烷基胺聚氧こ烯醚,再升温至75°C恒温反应I. 2小时,最后将反应釜降温至42°C,向反应釜中加入20份滑石粉和10份云母粉,搅拌混合均匀,即得脱模剂。
实例4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三羟甲基丙烷-TDI低聚物55
二甲苯100
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8
云母粉10
滑石粉20制备方法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15°C进行减压蒸馏
2.5小时后降温至58°C向反应釜中滴加55份的三羟甲基丙烷-TDI低聚物,滴加完毕后,在58°C的条件下保温O. 5小时,再升温至77 83°C的温度范围内恒温反应3. 5小时,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3°C,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二甲苯,恒温搅拌I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8份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再升温至73°C恒温反应I. 5小时,最后将反应釜降温至44°C,向反应釜中加入20份滑石粉和10份云母粉,搅拌混合均匀,即得脱模剂。实施例5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IPDI18
乙醇50
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5
云母粉18制备方法向反应釜中加入100份的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25°C进行减压蒸馏
I.5小时后降温至53°C向反应釜中滴加18份的iroi,滴加完毕后,在53°C的条件下保温
O.5小时,再升温至75 85°C的温度范围内恒温反应2. 8小时,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2°C,向 反应釜中加入50份的乙醇,恒温搅拌O. 8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8份烷基胺聚氧乙烯醚,再升温至76°C恒温反应I. 3小时,最后将反应釜降温至42°C,向反应釜中加入18份云母粉,搅拌混合均匀,即得脱模剂。实施例6配方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三羟甲基丙烷-HDI低聚物50
こ酸こ酯60
甲苯30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10
云母粉25
滑石粉2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7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三羟甲基丙烷-IPDI低聚物 35
こ酸こ酯30
ニ甲苯50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9
滑石粉2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8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丙三醇-HDI低聚物40
甲苯52
ニ甲苯22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6
云母粉12
滑石粉1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9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丙三醇-IPDI低聚物33
乙醇50
甲苯17
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8
云母粉17
滑石粉1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10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HDI47
二甲苯60
乙醇36
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9
云母粉24
滑石粉1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11配方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IPDI28
こ醇33
こ酸こ酯15
甲苯15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6
云母粉11
滑石粉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12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IPDI33
こ醇40
こ酸こ酯20
ニ甲苯20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6
云母粉12
滑石粉12制备 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13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HDI50
乙醇40
甲苯30
二甲苯20
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7 云母粉 16滑石粉 1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14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TDI48
甲苯36
乙酸乙酯20
二甲苯22
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6
云母粉12
滑石粉1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15配方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TDI55
乙醇36こ酸こ酯22
ニ甲苯23
甲苯19
烷基胺类聚氧こ烯醚6
云母粉12
滑石粉1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应用实施例结果所使用的模具材质为钢,成型材料为聚氨酷弾性体。脱模剂对模具的附着力测试方法參照GB/T9286-1998。实施例I的脱模次数为130次,实施例2的脱模次数为150次,实施例3的脱模次数为170次,实施例4的脱模次数为180次,实施例5的脱模次数为190次,实施例6的脱模次数为206次,实施例7的脱模次数为185次,实施例8的脱模次数为140次,实施例9的脱模次数为160次,实施例10的脱模次数为155次,实施例11的脱模次数为175次,实施例12的脱模次数为145次,实施例13的脱模次数为165次,实施例14的脱模次数为135次,实施例15的脱模次数为130次。上述实施例都经过聚氨酯弹性材料成型实验,模制品表面光滑,无脱模剂残留,模具表面无脱模剂脱落,脱模剂在模具表面附着力达到I级。在使用时,将脱模剂按照实际需要的比例用溶剂稀释,刷涂或喷涂在模具表面,放置至溶剂挥发完全后放置在室温条件下固化72小时或50°C条件下固化3小吋,即可进行下一步模压或注塑的エ序。模制品脱模后可直接进行其他エ序操作,不需要对模制品进行清洗或处理;而模具可进行下一次的模压或注塑操作并且不会影响模制品脱摸。涂有本发明脱模剂的模具可长期重复使用,但其使用次数还与模制品、模压温度、模压时间等影响因素有关,不同的模制品及磨牙条件其长期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同。
权利要求
1.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组成 多羟基脂肪链烃 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 稀释剂 活性助剂 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份的重量份配比为 多羟基脂肪链烃100 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 18 55 稀释剂50 100。活性助剂5 10填料18 45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羟基脂肪链烃的一端 HOCH2CH2 \含有支链,其中羟基分布在支链上,其化学结构式为NCH2 (GH2)nGH3其中ηHOCH2CH2,=6 14,所述的多羟基脂肪链烃为无色至浅黄色液体,粘度为90 460mPa · S。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低聚物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与三羟甲基丙烷形成的低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氰酸酯低聚物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与丙三醇形成的低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助剂为烷基胺类聚氧乙烯醚。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云母粉、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10.一种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向反应釜中加入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至110 130°C进行减压蒸馏I 3小时; b.降温至50 60°C,向反应釜中滴加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滴加完毕后保温O.5 I小时,再升温至75 90°C进行恒温反应2. 5 4小时; c.降温至40 50°C,向反应釜中加入稀释剂,恒温搅拌O.5 I小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活性助剂,再升温至70 80°C恒温反应I I. 5小时; d.将反应釜降温至40 45°C,向反应釜中加入填料,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脱模剂。
全文摘要
一种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模剂,由多羟基脂肪链烃、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稀释剂、活性助剂、填料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反应釜中加入多羟基脂肪链烃,加热减压蒸馏,降温滴加异氰酸酯或异氰酸酯低聚物后保温一定时间,再升温进行恒温反应,再降温加入稀释剂,恒温搅拌一定时间后加入活性助剂,再升温进行恒温反应一定时间,最后降温向反应釜中加入填料,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脱模剂。本发明适用范围广,可长期重复使用,模具表面无脱模剂脱落,又与模制品容易分离,并使模制品表面光滑、无脱模剂残留,可直接进行后续工序的二次加工等特点。
文档编号B29B7/00GK102615746SQ20121007914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冯梅金, 李灿星, 梁培贤, 雷雪峰, 马军现 申请人:中山市新辉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