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708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加工领域,具体是ー种新型的模具浇注结构。
背景技术
浇ロ又称进料ロ,它是模具上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狭小通ロ,也是最短小部分,其作用是使熔融的物料胶料在进型腔时产生加速度,有利于迅速充满型腔,成型后浇ロ塑料先冷凝,以封闭型腔,防止熔融塑料倒流,避免型腔压カ下降过快,以至在制品上产生缩孔或凹陷,成型后便于使浇注凝料与制品分离。常用浇ロ流道的有矩形、圆柱形或渐缩的牛角型,流道基本为规则变化的腔体。但现有的浇ロ设计当胶料温度较高、胶料加速度大的情况下,浇ロ很容易发生变形的情況。在进行双料注塑的过程中,后一种物料在进胶时,其喷入型腔的瞬时冲カ有时也会对之前已成型的物料造成冲击变形,产生晕纹或凹陷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ー种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减缓进胶加速度、降低胶口受压的新型模具浇注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ー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支流道和连接所述分支流道与型腔的浇ロ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浇ロ流道具有不规则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壁面上设有凹陷或凸起。
所述浇ロ流道的中部至少设有一段缓冲过渡腔,所述缓冲过渡腔的任一横截面大于浇ロ流道与分支流道衔接的对接面。所述浇ロ流道的外围设有冷却水路。所述凹陷和凸起呈曲面状或者为坡面与平面的组合形成。模具合模后,开始注塑,塑胶经过流道进入产品型腔,当胶体流入浇ロ流道后开始加速,不规则的浇ロ流道増加了流道腔体的受压面积,其凸起处能起到阻挡胶体的作用,其凹陷处或称为缓冲区能暂缓胶体冲出进胶点的流量和速度,在双料注塑时,降低了后进物料对已成型物料的瞬时冲カ,提闻广品的良品率。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ー步的介绍。如图所示,ー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支流道和连接所述分支流道与型腔的浇ロ流道1,所述浇ロ流道I具有不规则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壁面上设有凹陷或凸起,所述凹陷和凸起呈曲面状或者为坡面与平面的组合形成。
如图I所述,所述浇ロ流道I的中部设有一段缓冲过渡腔,所述缓冲过渡腔向上凹入,当胶体进入后,一部分胶体向前继续流动,而另一部分则可暂存在所述缓冲过渡腔内,降低瞬时出胶的冲力。模具在所述浇ロ流道I的外围设有冷却水路,将模具的热量及时传递出去,防止模具在连续的加工过程中因热量累积变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支流道和连接所述分支流道与型腔的浇口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流道具有不规则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壁面上设有凹陷或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流道的中部至少设有一段缓冲过渡腔,所述缓冲过渡腔的任一横截面大于浇口流道与分支流道衔接的对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流道的外围设有冷却水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和凸起呈曲面状或者为坡面与平面的组合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具浇注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支流道和连接所述分支流道与型腔的浇口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流道具有不规则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壁面上设有凹陷或凸起。本发明通过增加浇口流道的管壁面积,减缓进胶的瞬时加流速,降低进胶时对浇口流道局部的冲击压力,防止模具变形。
文档编号B29C45/27GK102814934SQ20121033602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黄小兵, 陈宗慧, 杨振 申请人: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