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363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注塑产品在数据的输入、输出接口处及人机交流的侧按键处,在开孔的边缘与产品的边缘没有贯穿,而是留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开孔的边缘与产品的边缘形成了一个非常薄弱的连接筋,从而使模具上的分型线反应在产品的表面,产品的表面则无可避免的留下痕迹,严重影响到产品的外观效果,对消费者的体验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效果,成为当下工业设计人员及消费者难以接受但又难以解决的一项重要难题。以下为现有的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I至图6所示,该模具结构包括模架系统、浇注系统、型芯系统、滑块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图中未示)、导向 系统(图中未示)、定位和固定系统(图中未示),所述模架系统包括上固定板101、拨料板102、前模板103、后模板104、上顶出板105、下顶出板106、模脚107、下固定板108 ;浇注系统包括注口衬套111、流道113、浇口 114、型芯系统包括前模型芯109、后模型芯110、滑块系统包括拨块115、滑块119、顶出系统包括顶针122、冷却系统(图中未示)、导向系统(图中未不)、定位和固定系统(图中未不)。所述前模型芯109、后模型芯110、滑块119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型腔116,参阅图2所示。参考图3,滑块119的前端分别与前模型芯109在碰穿位117处、碰穿位117a处、碰穿位117b处紧密配合;如图6所示,滑块119的前端分别与后模型芯110在碰穿位118处、碰穿位120处、碰穿位121处紧密配合,从而成型注塑产品的特征孔123 (参阅图I至图6所示)。由上述的滑块结构可清楚得知,滑块的分型线在经过注塑产品的特征孔123的顶点117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沿着碰穿位117a、碰穿位121、碰穿位117b形成一个封闭环。产品的表面124原本是一个完整的单一的面,当滑块分型线无可避免的轨迹将产品的表面124分割成了面124a和面124b,破坏了面124的完整性和单一性,对产品的外观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消费者的体验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效果。已知的解决方法是,提高模具各个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模具组装人员的工艺水平,提高模具的组装精度,提高注塑成型机台的稳定性,优化成型参数来使面124a和面124b之间的断差尽量的减小,过渡尽量的均匀以达到近似一致的效果。但这种方式由于会经过很多工序和环节以及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使面124a和面124b之间的断差仍会存在而无法彻底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以得到具有完整单一的面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包括型芯系统和滑块系统,所述型芯系统包括前模型芯、可与所述前模型芯配合的后模型芯,所述注塑产品位于所述后模型芯上;所述滑块系统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与所述注塑产品接触且第一端部与所述注塑产品的接触面呈圆形,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前模型芯和后模型芯之间的侧面,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端部的补强块,所述补强块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滑块和后模型芯形成的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为圆柱形。进一步地,所述补强块在所述注塑产品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注塑产品的孔下方壳体厚度值的5倍。进一步地,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模架系统,所述模架系统包括上固定板、拨料板、前模板、后模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模脚、下固定板,前模板设置于前模型芯上面,拨料板设置于前模板上,上固定板设置于拨料板上;模脚固定设置于下固定板周边上,上顶出板设置于下顶出板上并与下顶出板形成一整体,该整体设置于下固定板上并设置在模脚内部,后模板设置于模脚上面,后模板的上表面与后模型芯紧密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第一端部相对的一端部设置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滑块进行驱动的拨块,所述拨块的一端具有倾斜面,该具有倾斜面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端部。进一步地,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注口衬套、流道、浇口 ;流道穿过上固定板、拨料板以及前模型芯,在与前模型芯型腔的界面形成浇口。进一步地,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顶出系统,所述顶出系统包括顶针,所述顶针的底端紧固于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两者形成的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由于所述第一端部可与所述注塑产品接触且第一端部与所述注塑产品的接触面呈圆形,这样的结构不会因滑块存在分型线而使得注塑产品表面被分割,从而得到具有完整单一的面的注塑产品。

图I是现有技术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制造出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图9是图8中B-B’剖面示意图。图10是图8中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制造出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7至图12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公开了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包括型芯系统和滑块系统,所述型芯系统包括前模型芯209、可与所述前模型芯209配合的后模型芯210,所述注塑产品位于所述后模型芯210上;所述滑块系统包括滑块219 ;所述滑块219包括具有第一端部2191,所述第一端部2191可与所述注塑产品接触且第一端部2191与所述注塑产品的接触面呈圆形,所述第一端部2191设置在所述前模型芯209和后模型芯210之间的侧面,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端部2191的补强块225,所述补强块225位于所述第一端部2191、滑块219和后模型芯210形成的腔体内。这样的结构不会因滑块存在分型线而使得注塑产品表面被分割,从而得到具有完整单一的面的注塑产品。·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191为圆柱形,参考图10,由于第一端部2191与所述注塑产品的接触面呈圆形,故滑块与所述注塑产品的接触面不会存在分型线,从而可以得到完
整单一的面的注塑产品。注塑模具还包括模架系统,该模架系统包括上固定板201、拨料板202、前模板203、后模板204、上顶出板205、下顶出板206、模脚207、下固定板208,前模板203设置于前模型芯209上面,拨料板202设置于前模板203上,上固定板201设置于拨料板202上;模脚207固定设置于下固定板208周边上,上顶出板205设置于下顶出板206上并与下顶出板形成一整体,该整体设置于下固定板208上并设置在模脚207内部,后模板204设置于模脚207上面,后模板204的上表面与后模型芯210紧密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第一端部2191相对的一端部设置为第二端部2192,所述第二端部2192设置在所述前模板203和后模板204之间。所述滑块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滑块219进行驱动的拨块215,所述拨块215的一端具有倾斜面,该具有倾斜面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端部2192。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形成流通物料的通道,该浇注系统包括注口衬套211、流道213、浇口 214,注口衬套211形成一漏斗形状,可以方便物料注入;前模型芯209和后模型芯210可以形成型腔,流道213穿过上固定板201、拨料板202以及前模型芯209,在与前模型芯209型腔的界面形成浇口 214,物料可以通过流道213,经过浇口 214流到前模型芯209、后模型芯210、滑块第一端部2191以及补强块225形成的型腔中,用以形成注塑产品的壳体。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顶出系统,顶出系统包括顶针222,顶针222的底端紧固于上顶出板205和下顶出板206两者形成的整体。所述滑块第一端部2191可与与所述后模型芯210接触,所接触的部位形成了注塑产品的孔223。所述滑块第一端部2191与所述注塑产品的孔223的形状相同,参考图10,是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制造出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构不会因滑块存在分型线而使得注塑产品表面被分割,从而得到具有完整单一的面的注塑产品。[0036]滑块219的第一端2191分别与前模型芯209在第一碰穿位217处、第三碰穿位220处紧密配合、与后模型芯210在第二碰穿位218处紧密配合从而成型注塑产品的孔223,参考图8至图9 ;图8是图7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图9是图8中B-B’剖面示意图。前模型芯209与补强块225形成的孔成为滑块隧道孔,为了确保前模型芯209的其滑块隧道孔的下方补强块225的部位有正常的强度,将前模型芯209的内侧面226顺其斜度向后模型芯210的方向延伸,补强块225在所述注塑产品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为Z,该Z值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或注塑产品的孔下方壳体厚度W值的3_5倍;以确保此补强块225有足够的强度而不会轻易被损坏,从而确保此模具结构能够正常、连续、稳定的工作。上固定板201和拨料板202之间可以相对上下运动;拨料板202和前模板203之间也可以相对上下运动;拨料板202和前模板203在对应拨块215的位置开一通孔,该拨块215顶部被上固定板201覆盖并与上固定板201固定,所述拨块215的下端部插入所述滑块的第二端部2192中;拨块215贯穿前模板203和拨料板202,拨块215跟随上固定板201的运动过程中,可使得拨块215在拨料板202和前模板203的这一通孔内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滑块219可以在前模型芯209与补强块225形成的孔内(又称滑块隧道孔内)左右滑动。 参考图7,当拨料板202向上运动,与前模板203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时,上固定板201也带着拨块215向上运动,与拨料板202之间也产生一定的间隙,此时,拨块215下端的第一斜面215A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滑块219的第一斜面219A接触,根据力的分解原理,将拨块215向上的力分解成一个向左的力带动滑块219向左运动;当拨料板202向下运动,与前模板203之间进行接近闭合时,上固定板201也带着拨块215向下运动,与拨料板202之间也进行接近闭合,此时,拨块215下端的第二斜面215B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与滑块219的第二斜面219B接触,根据力的分解原理,将拨块215向下的力分解成一个向右的力带动滑块219向右运动。通过注口衬套211和流道213和浇口 214注入物料,直至注塑完成,然后前模型芯209和拨块215、滑块219 —起向上运动;同时,拨料板202向上运动,与前模板203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时,上固定板201也带着拨块215向上运动,与拨料板202之间也产生一定的间隙,此时,拨块215下端的第一斜面215A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滑块219的斜面219A接触,根据力的分解原理,将拨块215向上的力分解成一个向左的力带动滑块219向左向着离开型腔216的方向向左平行移动,从而滑块219的前端218则离开注塑产品的特征孔223。之后,顶针222向上动作,顶出注塑产品。利用该模具结构制作出来的注塑产品如图11、图12所示,该注塑产品具有完整单一的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模具结构,其模具型芯的正常强度能够很容易的达到,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或工艺;对模具型芯及滑块等模具零部件的加工设备无特殊要求,其加工精度使用正常的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的缩写,通常译为电脑数值控制加工中心)即可实现,无需额外的投入;对模具组装人员的工艺水平没有特殊要求,无需额外的培训支出即可达到其正常的组装精度;对注塑成型机台的性能没有特殊要求,无需额外的投入;对注塑成型技术没有要求,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成型参数控制断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包括型芯系统和滑块系统,所述型芯系统包括前模型芯、可与所述前模型芯配合的后模型芯,所述注塑产品位于所述后模型芯上;所述滑块系统包括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与所述注塑产品接触且第一端部与所述注塑产品的接触面呈圆形,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前模型芯和后模型芯之间的侧面,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端部的补强块,所述补强块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滑块和后模型芯形成的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块在所述注塑产品厚度方向上的厚度为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注塑产品的孔下方壳体厚度值的5倍。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模架系统,所述模架系统包括上固定板、拨料板、前模板、后模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模脚、下固定板,前模板设置于前模型芯上面,拨料板设置于前模板上,上固定板设置于拨料板上;模脚固定设置于下固定板周边上,上顶出板设置于下顶出板上并与下顶出板形成一整体,该整体设置于下固定板上并设置在模脚内部,后模板设置于模脚上面,后模板的上表面与后模型芯紧密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第一端部相对的一端部设置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在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滑块进行驱动的拨块,所述拨块的一端具有倾斜面,该具有倾斜面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注口衬套、流道、浇口 ;流道穿过上固定板、拨料板以及前模型芯,在与前模型芯型腔的界面形成浇口。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顶出系统,所述顶出系统包括顶针,所述顶针的底端紧固于上顶出板和下顶出板两者形成的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注塑产品的模具结构,包括型芯系统和滑块系统,所述型芯系统包括前模型芯、可与所述前模型芯配合的后模型芯,所述注塑产品位于所述后模型芯上;所述滑块系统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包括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与所述注塑产品接触且第一端部与所述注塑产品的接触面呈圆形,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前模型芯和后模型芯之间的侧面,所述模具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端部的补强块,所述补强块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滑块和后模型芯形成的腔体内。这样的结构不会因滑块存在分型线而使得注塑产品表面被分割,从而得到具有完整单一的面的注塑产品。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781616SQ20122037008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米诗书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