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5446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包括基座1、撬板2、转轴3、顶柱4、压块5、垫块6。本发明采用基座设有容纳槽、转枢孔,撬板设有轴孔、动力臂、阻力臂,阻力臂设有卡口;撬板位于容纳槽中,转轴经转枢孔和轴孔将基座与撬板连接;顶柱的下端与卡口连接;基座与模具的顶板固定连接,压块位于动力臂的上方且与动模载板固定连接,垫块支撑在动力臂的下面且与模具的底板固定连接;本装置先随顶板及顶杆、脱料杆同步顶推制品脱离动模型芯,当压块触动动力臂,撬板以轴孔为支点转动,阻力臂上撬带动顶柱加速顶出,使制品与顶杆和脱料杆分离的二次加速顶出技术方案,使注塑模具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达到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易于通用标准化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的脱模顶出装置,具体是指用于使制品脱离顶杆和冷料头脱离脱料杆的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注塑制品脱离型芯时,制品还粘着在顶杆上,此外,联系着制品的冷料头还粘着在脱料杆上,此时需要二次加速顶出装置沿制品的脱模方向加速推动制品一下,将制品从顶杆和脱料杆上捅下来,现有技术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形式各异,因模制宜,结构复杂,成本居高,难以统一通用、规格标准化;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通用规格标准化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采用由基座、撬板、转轴、顶柱、压块、垫块构成的装置,基座设有容纳槽、转枢孔,撬板设有轴孔、动力臂、阻力臂,阻力臂设有卡口 ;撬板位于容纳槽中,转轴滑动穿过转枢孔和轴孔将基座与撬板连接;顶柱的下端与卡口连接;应用时,基座固定于模具的顶板处,压块对应在动力臂的上方且与动模载板固定连接,垫块支撑在动力臂的下面且与模具的底板固定连接;工作时,本装置先随顶板及顶杆、脱料杆同步向上顶推制品脱离动模型芯,即第一次顶出;当压块触动动力臂后,撬板以轴孔为支点转动,阻力臂向上撬动,阻力臂带动顶柱向上加速顶出,使制品与顶杆和脱料杆分离,即第二次加速顶出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旨在使注塑模具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达到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易于通用规格标准化的目的。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包括基座、撬板、转轴、顶柱、压块、垫块,其中:所述的基座为俯视呈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基座的上面沿左右中心线设有俯视呈I字形的凹槽称为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左侧端开放无槽壁,所述容纳槽的右端为前后方向的长圆形的凹槽称为容柱槽;基座的右部设有前后方向且穿越所述容纳槽的圆形通孔称为转枢孔;
[0005]所述的撬板为俯视呈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撬板的中心设有前后方向的圆形通孔称为轴孔,撬板的左部称为动力臂,撬板的右部称为阻力臂;所述阻力臂的右端中心设有左右方向的缺口称为卡口;
[0006]所述的转轴为圆柱形的钢质构件;
[0007]所述的顶柱为圆柱杆形的钢质构件,顶柱的下端设有圆缺形的凸缘称为圆缺台阶;
[0008]所述的压块、垫块为圆柱形的钢质构件;
[0009]撬板滑动位于基座的所述容纳槽内,转轴滑动穿过所述转枢孔和所述轴孔将基座与撬板连接;所述卡口伸入所述容柱槽内,顶柱的所述圆缺台阶滑动位于所述容柱槽内与所述卡口扣合连接;应用时,基座与模具的顶板固定连接,顶柱的上端向上滑动穿过动模载板和动模型芯与动模型芯的上面齐平,压块对应在动力臂的上方且与动模载板固定连接,垫块支撑在动力臂的下面且与模具的底板固定连接。
[0010]上述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装置主视图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0011]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0012]工作时,本装置随顶板向上移动,所述顶柱先和顶杆及脱料杆同步顶推制品脱离动模型芯,即第一次顶出;当压块触动撬板的所述动力臂,撬板以所述轴孔为支点转动,阻力臂向上撬动,所述卡口带动顶柱向上加速顶出,加速顶出的顶柱促使制品与顶杆、脱料杆分离,即完成第二次加速顶出;垫块用于撬板的准确复位。
[0013]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通用规格标准化,使注塑模具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且可标准通用化推广。
[0014]上述,本发明采用由基座、撬板、转轴、顶柱、压块、垫块构成的装置,基座设有容纳槽、转枢孔,撬板设有轴孔、动力臂、阻力臂,阻力臂设有卡口 ;撬板位于容纳槽中,转轴滑动穿过转枢孔和轴孔将基座与撬板连接;顶柱的下端与卡口连接;应用时,基座固定于模具的顶板处,压块对应在动力臂的上方且与动模载板固定连接,垫块支撑在动力臂的下面且与模具的底板固定连接;工作时,本装置先随顶板及顶杆、脱料杆同步向上顶推制品脱离动模型芯,即第一次顶出;当压块触动动力臂后,撬板以轴孔为支点转动,阻力臂向上撬动,阻力臂带动顶柱向上加速顶出,使制品与顶杆和脱料杆分离,即第二次加速顶出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通用规格标准化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使注塑模具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达到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易于通用规格标准化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位于应用模具中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的基座1、撬板2、转轴3和顶柱4部件的连接关系轴测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的轴测分解示意图。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19]图中:基座1、容纳槽11、转枢孔12、撬板2、轴孔21、动力臂22、阻力臂23、卡口231、转轴3、顶柱4、压块5、垫块6、顶板01、顶杆02、脱料杆03、动模载板04、底板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阅图1?图3,本发明的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包括基座
1、撬板2、转轴3、顶柱4、压块5、垫块6,其中:所述的基座1为俯视呈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基座1的上面沿左右中心线设有俯视呈I字形的凹槽称为容纳槽11,所述容纳槽11的左侧端开放无槽壁,所述容纳槽11的右端为前后方向的长圆形的凹槽称为容柱槽;基座1的右部设有前后方向且穿越所述容纳槽11的圆形通孔称为转枢孔12 ;
[0021]所述的撬板2为俯视呈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撬板2的中心设有前后方向的圆形通孔称为轴孔21,撬板2的左部称为动力臂22,撬板2的右部称为阻力臂23 ;所述阻力臂23的右端中心设有左右方向的缺口称为卡口 231 ;
[0022]所述的转轴3为圆柱形的钢质构件;
[0023]所述的顶柱4为圆柱杆形的钢质构件,顶柱4的下端设有圆缺形的凸缘称为圆缺台阶;
[0024]所述的压块5、垫块6为圆柱形的钢质构件;
[0025]撬板2滑动位于基座1的所述容纳槽11内,转轴3滑动穿过所述转枢孔12和所述轴孔21将基座1与撬板2连接;所述卡口 231伸入所述容柱槽内,顶柱4的所述圆缺台阶滑动位于所述容柱槽内与所述卡口 231扣合连接;应用时,基座1与模具的顶板01固定连接,顶柱4的上端向上滑动穿过动模载板04和动模型芯与动模型芯的上面齐平,压块5对应在动力臂22的上方且与动模载板04固定连接,垫块6支撑在动力臂22的下面且与模具的底板05固定连接。
[0026]上述结构表述的方向面分为上、下、左、右、前、后面,其中,前面为面对装置主视图的面,后面为与所述前面相对的面。
[0027]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0028]工作时,本装置随顶板01向上移动,所述顶柱4先和顶杆02及脱料杆03同步顶推制品脱离动模型芯,即第一次顶出;当压块5触动撬板2的所述动力臂22,撬板2以所述轴孔21为支点转动,阻力臂23向上撬动,所述卡口 231带动顶柱4向上加速顶出,加速顶出的顶柱4促使制品与顶杆、脱料杆分离,即完成第二次加速顶出;垫块6用于撬板2的准确复位。
[0029]本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通用规格标准化,使注塑模具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且可标准通用化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塑模具简易通用的二次加速顶出装置,包括基座(I)、撬板(2)、转轴(3)、顶柱(4)、压块(5)、垫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I)为俯视呈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基座(I)的上面沿左右中心线设有俯视呈T字形的凹槽称为容纳槽(11),所述容纳槽(11)的左侧端开放无槽壁,所述容纳槽(11)的右端为前后方向的长圆形的凹槽称为容柱槽;基座(I)的右部设有前后方向且穿越所述容纳槽(11)的圆形通孔称为转枢孔(12); 所述的撬板(2)为俯视呈矩形块状的钢质构件,撬板(2)的中心设有前后方向的圆形通孔称为轴孔(21),撬板(2)的左部称为动力臂(22),撬板(2)的右部称为阻力臂(23);所述阻力臂(23)的右端中心设有左右方向的缺口称为卡口(231); 所述的转轴(3)为圆柱形的钢质构件; 所述的顶柱(4)为圆柱杆形的钢质构件,顶柱(4)的下端设有圆缺形的凸缘称为圆缺台阶; 所述的压块(5)、垫块(6)为圆柱形的钢质构件; 撬板⑵滑动位于基座⑴的所述容纳槽(11)内,转轴⑶滑动穿过所述转枢孔(12)和所述轴孔(21)将基座(I)与撬板(2)连接;所述卡口(231)伸入所述容柱槽内,顶柱(4)的所述圆缺台阶滑动位于所述容柱槽内与所述卡口(231)扣合连接;应用时,基座(I)与模具的顶板(Ol)固定连接,顶柱(4)的上端向上滑动穿过动模载板(04)和动模型芯与动模型芯的上面齐平,压块(5)对应在动力臂(22)的上方且与动模载板(04)固定连接,垫块(6)支撑在动力臂(22)的下面且与模具的底板(05)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B29C45/40GK104309076SQ20141058399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6日
【发明者】张立赟, 张伟锋, 杨跃, 方永华 申请人:宁波如强模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