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内压式PVC管材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854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出机机头,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内压式PVC管材机头。

背景技术:
模具对实现塑料制品加工工艺要求、制品外观造型要求及制品其他使用要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市场中PVC管材机头存在设计不合理,容易产生分流线;生产效率低,维修难度大;生产时存在挤出阻力大、料流不均、管材壁厚和料流调整难度大、塑料易渗漏;机头压力波动大,结构复杂安装维修困难等问题。中国专利CN103358524A公开了一种分流梭PVC管材机头,该机头由模体、模腔、口模、分流锥、分流梭、模芯、芯模,拉杆、压盖组成。模体、模腔和口模依次连接构成外壳,分流锥、分流梭、模芯和芯模依次连接构成管胚,管胚位于外壳内,并与外壳之间形成熔体空腔,压盖设置在芯模一端,所拉杆设置在管胚内,拉杆一端固定在压盖上。传统模芯在管模头中连接的收敛模芯区是按照10°~15°夹角来实现流道逐渐变窄,这样存在机头压力波动大(10MPa~30MPa),导致物料塑化不均,机头模具耗材、综合性能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加热效果好、受热均匀、流道设计合理的高效内压式PVC管材机头。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内压式PVC管材机头,包括:由模体、模腔和口模依次连接构成的外壳,由分流锥、分流梭、模芯和芯模依次连接构成的位于外壳内部的管胚,所述的模腔的外侧面及芯模的内侧面套设有加热器,所述的芯模与模芯的连接内腔及口模的外侧面上设有测温传感器,所述的模体外侧、模体与模腔的连接处、芯模靠近口模的一侧还设有加热器。其中,设置在模体外侧的加热器针对经分流梭分流的初始物料进行加热,设置在模体与模腔的连接处设置的加热器对经分流梭分流后匀速流动的中间物料进行加热,保证了熔融物料初步达到理想塑化状态,为达到优质管胚做好准备。所述的分流梭轮廓为流线型结构,分流梭的骨架部分采用三个梭形流线型结构,梭形前端为60°夹角,后端为50°夹角并经过圆滑渐变线相互平滑连接,有效的避免熔体在其上停滞,非常适合处理对温度极为敏感的PVC原料。所述的模腔与口模的连接处设有调节压环。所述的芯模端部设有压盖,该压盖固定设置在管胚内的拉杆。调节压环与口模之间经可调节深度的螺钉连接,分流锥、分流梭之间经可调节深度的螺钉连接。上述两处的螺钉除了起连接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可调节深度的螺钉代替普通的螺钉,通过改变螺钉的深度调节管坯的壁厚,使管坯的壁厚在使用时均匀受热。整个机头采用优质不锈钢,经过合理的热处理,流道镀硬铬处理。此结构可很好的减小物料在流道中摩擦阻力,同时又能很好的使熔融物料充分搅拌,达到物料受热均匀充反应的目的。熔融物料由挤出机进入机头,经过分流锥和分流梭,使得物料逐渐压实变薄,初步混合均匀,接着,被压实的物料粘流体进入模芯,模芯的光滑环形流线凸台对流动物料起滞留作用,降低物料的流速,大大改善物料的塑化性,增加了制品的密实度,从而消除分流梭产生的结合线,使其得到理想的稳压和稳流状态,保证了物料的塑化性能和消除了由于分流梭产生的熔接痕,得到优质的PVC管材制品。PVC加工是一个热不稳定过程,需要极好的流道。本发明采用分流梭支持结构,并且增设了加热器处理对温度极为敏感的PVC原料。PVC熔体从挤出机流出进入模体,熔体流充满较大的机头随后流入支持芯模周围。芯模通过分流梭保持架固定在熔体流中。熔体流通过分流梭之后又融合在一起,通过不同型号的口模和芯模加工出不同管径和壁厚的PVC管材,具有以下优点:一、使用范围广:此新型PVC管材机头有7种规格(),可含盖直径范围16~800mm的PVC管材生产线。二、运行成本低:此新型PVC管材机头中直接同熔体接触的部件均采用表面硬化和调质处理的铬合金钢材制造,这就意味着因原料“糊料”所造成的模具损害,仅通过简单的抛光处理就可快速清除,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成本。三、操作简单精确: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易性和精确性。定位螺栓便于管模头各区段快速、精确地装配。模头支撑车能方便实现模头和生产线之间的精确对齐。四、优化的流道设计:宽大的流道设计确保最大挤出量和熔体在模头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以消除熔体的温度差异;经过流线化设计的分流梭,以确保物料能够平滑均衡的流过;口芯模精心设计以促进模头内熔体压力更加均衡;确保没有合流线的产生。五、制品塑化效果好,力学性能高:优化设计了模芯,使熔体在机头压力趋于稳定(20MPa~30MPa),从而使制品塑化大大提高,力学性能更好。六、熔温控制精准:采用独立控制的加热圈确保了模头上各加热段温度的精准性。七、节能降耗:模头芯部自动热温控调节能使管材壁厚波动最小化,以达到节省原料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体,2-第一加热器,3-分流锥,4-分流梭,5-第二加热器,6-模芯,7-模腔,8-第三加热器,9-调节压环,10-口模,11-第四加热器,12-芯模,13-第五加热器五,14-拉杆,15-压盖,16-第一测温传感器,17-第二测温传感器,18-第一可调螺钉,19-第二可调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高效内压式PVC管材机头,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由模体1、模腔7和口模10依次连接构成的外壳,由分流锥3、分流梭4、模芯6和芯模12依次连接构成的位于外壳内部的管胚,芯模12端部设有压盖15,该压盖15固定设置在管胚内的拉杆14。在模腔7的外侧面及芯模12的内侧面分别套设有第三加热器8和第五加热器13,芯模12与模芯6的连接内腔及口模10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测温传感器16和第二测温传感器17,除此之外,在模体1的外侧及模体1与模腔7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一加热器2和第二加热器5,在芯模12靠近口模10的一侧设有第四加热器11。其中,设置在模体1外侧的第一加热器2针对经分流梭分流的初始物料进行加热,设置在模体1与模腔7的连接处的第二加热器5对经分流梭分流后匀速流动的中间物料进行加热,保证了熔融物料初步达到理想塑化状态,为达到优质管胚做好准备。采用的分流梭4的轮廓为流线型结构分流梭4骨架部分采用3个梭形流线型结构,,梭形前端为60°夹角的圆滑渐变线,后端为50°夹角,前后端通过圆滑渐变线平滑连接,整个机头采用优质不锈钢,经过合理的热处理,流道镀硬铬处理。此结构可很好的减小物料在流道中摩擦阻力,同时又能很好的使熔融物料充分搅拌,达到物料受热均匀充反应的目的。有效的避免熔体在其上停滞,非常适合处理对温度极为敏感的PVC原料。模腔7与口模10的连接处设有调节压环9。调节压环9与口模10之间经第一可调螺钉18连接,分流锥3、分流梭4之间经第二可调螺钉19连接。上述两处的螺钉除了起连接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可调节深度的螺钉代替普通的螺钉,通过改变螺钉的深度调节管坯的壁厚,使管坯的壁厚在使用时均匀受热。PVC加工是一个热不稳定过程,需要极好的流道。上述组件均采用表面硬化和调质处理的铬合金钢材制造,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模具损害。本发明采用分流梭支持结构,并且增设了加热器处理对温度极为敏感的PVC原料。PVC熔体从挤出机流出进入模体,熔体流充满较大的机头随后流入支持芯模周围。芯模通过分流梭保持架固定在熔体流中。熔体流通过分流梭之后又融合在一起,通过不同型号的口模和芯模加工出不同管径和壁厚的PVC管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