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包装产品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62801发布日期:2018-06-01 18:1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包装产品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包装产品的设备和方法。根据某些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受控制的气氛下或在真空中包装产品的设备和方法。根据其他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贴体包装产品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容器常用于食品包装和其中塑料覆盖薄片(lid)例如通过施加热量而粘结于容器的多种其他项目。

一种将覆盖薄片粘结于托盘的方法涉及使用具有金属箔层的经层压塑料覆盖薄片:电源向附近感应线圈提供电流,所述感应线圈感生电流到金属箔中以产生熔化覆盖薄片和容器的部分以及将覆盖薄片熔结到容器唇部的热量。举例来说,EP0469296公开了一种使用单一卷曲线圈将塑料覆盖薄片密封到塑料容器的感应密封组合件。所述组合件包括具有用于固持待密封容器的凹座的嵌套以及用于固持覆盖薄片或箔膜和用于将覆盖薄片相对于容器中的开口置放的可移动密封头。提供构件以将密封头的一部分抵着嵌套的一部分固定以在密封头的下部部分与嵌套的上部部分之间形成气密腔室。感应密封组合件使用真空源和惰性气体来源以在密封之前排清来自容器的空气。安装在密封头中的感应线圈在覆盖薄片中感生加热电流以将覆盖薄片密封到容器上。这一解决方案使用预切割的覆盖薄片:由此所述方法效率因必须提供用于将铅运送和装载在适当位置的构件而受损。此外,EP0469296提出使用卷筒储备箔膜来密封容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存在关于膜应怎样和在哪里被切割以形成托盘覆盖薄片的公开内容。

为了包装产品,具体来说食品产品,在过去已开发了真空包装。

在已知的真空包装方法当中,真空贴体包装通常用于包装如新鲜和冷冻肉和鱼、乳酪、经加工肉、即用餐等的食品产品。真空贴体包装例如描述在FR 1 258 357、FR 1 286 018、AU 3 491 504、US RE 30 009、US 3 574 642、US 3 681 092、US 3 713 849、US 4 055 672和US 5 346 735中。

真空贴体包装基本上是一种热成形方法。确切地说,产品通常被置于硬质或半硬质的支撑物(如托盘、碗或杯)上。将上面置放产品的支撑物置放在真空腔室中,其中通过真空保持在高于置于支撑物上的产品的位置的热塑性材料的膜被加热以使其软化。接着将支撑物与膜之间的空间抽空,且最后释放膜上方的真空以使膜在整个产品周围披下来且密封到不被产品覆盖的支撑物表面上,由此在产品周围和支撑物上形成密闭贴体膜(skin)。

US 2007/0022717公开了一种使用膜材料气密包装物件的机器。所述机器具有用于支撑两个托盘的下部工具和具有容纳在上部工具内部且面向下部工具的切割装置的上部工具。膜插置在上部工具与下部工具之间。上部和下部工具首先一个抵着另一者关闭,且接着膜通过在上部工具内部操作的切割装置切割成托盘的外周框边的尺寸。密封工具将膜的经切割区域热密封到托盘的外周框边上。真空位于托盘的周围区域以引起膜的深度牵拉。这一参考文献还提及了相同装置可用于在膜不被深度牵拉以在产品上形成贴体膜的情况下密封托盘。

US 2005/0257501公开了一种用于包装安排在托盘中的产品的机器。所述机器具有用于支撑托盘的下部工具和具有切割装置的上部工具。在操作期间,膜沿着托盘周围的边缘被夹紧且通过上部工具在远离产品延伸的方向上变形。接着,将产品周围的空间抽空,将膜和托盘边缘密封,且接着通过切割装置切割膜。

关于由US 2007/0022717和US 2005/0257501公开的机器,膜借助于设置在上部工具上的切割装置在由上部工具和下部工具形成的腔室内被切割成托盘尺寸。首先,这不利地需要提供相当复杂且庞大的上部工具。此外,这不利地需要提供相对于支撑物尺寸过量的膜,所述过量膜在包装过程期间或在包装过程结束时从包装切割且废弃。实际上,膜呈卷绕在卷筒上的连续薄片形式(如展示在例如US 2005/0257501的图3中)。因此,需要过量膜来允许膜从卷筒拉动且保持在所支撑产品上方的适当位置。另外,在US 2007/0022717中,在每一循环包装一个以上装载产品的支撑物(即两个),使得过量膜还存在于邻近支撑物之间。

WO2011/012652展示出一种用于包装托盘中的产品的设备。所述机器包含第一膜传送板,其经配置用于固持膜薄片,加热膜薄片,将膜薄片带到上面安排产品的托盘上方的位置且将膜薄片气密固定于托盘。还存在第二膜传送板。如对于第一膜传送板,第二膜传送板也经配置以用于固持膜薄片,加热膜薄片,将膜薄片带到上面安排产品的托盘上方的位置且将膜薄片气密固定于托盘。在所述机器的第一操作步骤期间,第一膜传送板固持第一膜薄片且加热第一膜薄片,同时第二膜传送板释放第二膜薄片,由此允许第二薄片被拉到第一托盘中;而在所述机器的第二操作步骤期间,第二膜传送板固持第三膜薄片且加热第三膜薄片,同时第一膜传送板释放第一膜薄片,由此允许第一膜薄片被拉到第二托盘中。所述机器进一步包含适用于围绕其轴线X旋转的旋转圆筒,第一膜传送板和第二膜传送板连接于所述旋转圆筒,使得当旋转圆筒围绕其轴线X旋转时,第一膜传送板与第二膜传送板的位置得以交换。真空装置允许经由托盘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孔洞移除来自(通过第一或第二膜传送板置放置的)膜薄片下方托盘内的空气。膜传送板经配置以释放膜薄片,由此允许膜薄片被拉到托盘中,同时真空装置移除来自托盘内的空气。

尽管以上解决方案改进先前已知技术,但应注意,WO2011/012652中所公开的设备和方法主要是针对贴体包装构想和优化的:换句话说,需要一种维持涉及减少废料的所有积极方面同时经调适用于在受控制的气氛下包装产品的解决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构想可灵活地针对贴体包装和经改性的气氛包装两者操作且可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塑料膜消耗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构想用于使用可热收缩的膜或不可热收缩的膜包装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增加生产率且尽可能避免覆盖薄片膜或贴体膜错误置放在支撑物或托盘上的问题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上文指明的对象中的一或多者实质上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获得下文中公开了本发明的方面。

第1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包装安排在支撑物(4)上的产品(P)的设备(1),所述支撑物(4)具有底壁(4a)和侧壁(4b),所述设备(1)包含:

包装组合件(8),其经配置用于将一或多个膜薄片(18)紧紧地固定到所述一或多个支撑物(4)上,所述包装组合件(8)包括:

-下部工具(22),其界定用于接收所述一或多个支撑物(4)的预定数量的支座(23b),以及

-上部工具(21),其面向所述下部工具(22)且经配置用于固持所述膜薄片(18)中的一或多者,至少所述上部工具和所述下部工具(21;22)协作以界定包装腔室(24);

所述包装组合件(8)经配置以至少在第一操作状态和第二操作状态中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所述包装腔室(24)打开以接收所述膜薄片(18)中的一或多者,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中所述包装腔室(24)任选地气密关闭;

膜供应组合件(5),其经配置用于供应连续膜(10a);

膜切割组合件(6),其作用于所述连续膜(10a)且经配置用于从所述连续膜(10a)切割预定长度的膜薄片(18),其中所述膜切割组合件(6)位于所述包装腔室(24)外部;以及

控制单元(100)。

在根据第1方面的第2方面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作为所述下部工具的一部分且界定所述支座(23b)的内壁(23),在实践中,所述内壁可界定全部容纳在所述包装腔室(249内部的一个、两个或多个邻近支座。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方面中,所述设备具有控制单元(100),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包装组合件(8)且经配置用于命令所述包装组合件(8)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且反之亦然。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4方面中,包含至少一个传送装置(7),所述至少一个传送装置经配置用于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和所述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5方面中,所述传送装置(7)包括背衬结构(16),所述背衬结构具有经调适用于接收由所述切割组合件(6)切割的所述至少一或多个膜薄片(18)的平坦固持表面(17)。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6方面中,所述传送装置(7)包括机构(25),所述机构(25)作用于所述包装组合件(8)且经配置用于将所述上部工具(21)在第一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上部工具(21)位于所述背衬结构(16)相应之处且经配置以从所述背衬结构(16)拾取所述一或多个经切割的膜薄片(18),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中所述上部工具(21)与所述下部工具(22)对齐且经配置以将至少一个膜薄片(18)置放在所述支撑物(4)上方。

在根据第5或第6方面的第7方面中,传送装置(7)包括机构(19),所述机构(19)作用于所述背衬结构(16)且经配置用于所述背衬结构(16)相对于所述包装组合件(8)在第一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背衬结构(16)位于所述切割组合件(6)处,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中所述背衬结构(16)位于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且经配置以将至少一个膜薄片(18)放置在所述支撑物(4)上方。

在根据第5到第7方面中任一项的第8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启动所述膜切割组合件(6)以便在所述包装腔室外部将所述连续膜(10a)切割成所述膜薄片(10);启动所述传送装置(7)且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和所述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9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将所述包装组合件(8)留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一段时间,所述时间足以:

-使所述传送装置(7)的背衬结构将已在所述包装腔室(24)外部经切割的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0)置放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和所述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且

-接着使所述传送装置(7)的背衬结构从所述包装腔室(24)离开。

所述背衬结构和所述切割组合件接着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命令所述背衬结构再次采用在所述切割组合件处的位置,其中所述背衬结构接收一或多个新经切割的膜薄片。

在根据第7到第9方面中任一项的第10方面中,所述机构(19)包括传送致动器(47),所述传送致动器作用于所述背衬结构(16)且经配置用于沿着适用于实现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所述移动的路径推动和拉动所述背衬结构(16)。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11方面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传送组合件(3),所述传送组合件经配置用于将一或多个支撑物(4)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到所述包装组合件(8),所述传送组合件包括经配置用于每次移动预定数量的支撑物(4)的输送机(46),

且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使所述传送装置(7)的启动与所述包装组合件(8)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所述第二操作状态同步。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12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

-控制所述输送机(46)以将所述预定数量的支撑物(4)从在所述包装腔室(24)外部的区域移动到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的区域,在所述包装腔室中所述预定数量的所述支撑或支撑物(4)与对应的膜薄片垂直对齐;

-使所述输送机(46)同步,使得当所述包装腔室(24)打开时引起所述预定数量的支撑物(4)从在所述包装腔室(24)外部的所述区域移动到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的所述区域。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13方面中,所述设备包括连接于所述包装腔室(24)且经配置用于从所述包装腔室(24)移除气体的真空装置(27);任选地其中所述真空装置(27)包含至少一个真空泵(28)和至少一个将所述包装腔室(24)的内部连接于所述真空泵(28)的排放管(29)。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14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进一步经配置以控制所述真空装置(27)至少在所述包装组合件(8)处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且所述包装腔室(24)气密关闭时从所述包装腔室(24)抽出气体。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15方面中,包括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其连接于所述包装腔室(24)且经配置用于向所述包装腔室(24)中注射气体流。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16方面中,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包含至少一个注射装置(31)(例如包括可控制注射阀或可控制注射泵)和至少一个将所述包装腔室(24)的内部连接于所述注射装置(31)的注射管(32)。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17方面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0)进一步经配置以控制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至少在所述包装组合件(8)处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且所述包装腔室(24)气密关闭时喷射所述气体流。

在根据前述三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18方面中,其中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经配置以向所述包装腔室中喷射气体,所述气体包括一定量的N2、O2和CO2中的一或多者,所述量与这些相同气体在存在于20℃下和海平面处的大气压(1个大气压)中时的量不同。

在根据前述第12到第18方面中任一项的第19方面中,其中所述设备包括所述真空装置(27)和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两者。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20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控制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或者在距所述真空装置(27)启动预定延时之后或者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已达到预定真空度之后开始注射所述气体流。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21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控制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在从所述包装腔室抽出所述气体仍在进行中时开始注射所述气体流。

在根据前述第13到第21方面中任一项的第22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操作所述真空装置(27)以便从所述包装腔室(24)移除气体且在所述包装腔室(24)中形成压力包含在100与300毫巴之间的真空度。

在根据前述第13到第22方面中任一项的第23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操作所述真空装置(27)以便从所述包装腔室(24)移除气体且在所述包装腔室(24)中形成压力包含在150与250毫巴之间的真空度。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24方面中,所述包装组合件(8)进一步包含:

-主致动器(33),其作用于所述上部工具和所述下部工具(21;22)中的至少一者,所述主致动器(33)通过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100),其经配置用于作用于所述主致动器(33)且引起所述上部工具和所述下部工具(21;22)沿着主方向(A5)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所述上部工具(21)与所述下部工具(22)隔开且所述包装腔室(24)打开以接收所述膜薄片(18)中的一或多者,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中所述上部工具(21)的关闭表面(34)紧紧地抵靠在所述下部工具(22)的关闭表面(35)上以相对于所述设备(1)外部的大气压气密关闭所述包装腔室(24)。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25方面中,上部工具(21)包含具有经配置用于接收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的对应的作用表面(37)的膜固持板(36)。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26方面中,所述设备具有用于将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固持在所述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的装置(38),

用于固持的所述装置(38)包含由以下各者组成的群组中的一或多者:

-真空源(39),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用于启动所述真空源(39)且引起所述膜固持板(36)在所述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接收并固持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

-机械固持器,其与所述作用表面(37)相关联,

-粘附部分,其与所述作用表面(37)相关联,

-可加热部分,其与所述膜固持板(36)相关联且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以便引起所述作用表面(37)的加热且由此所述膜薄片(18)的加热,以便增加所述膜薄片对所述作用表面(37)的粘性,

-电力系统,其与所述膜固持板(36)相关联且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以便以预定极性使所述作用表面(37)带电。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27方面中,所述包装组合件包括加热结构(40),所述加热结构与所述膜固持板(36)在外围相关联且具有相对于所述膜固持板(36)的所述作用表面(37)在外部径向延伸的对应的加热表面(41)。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28方面中,所述加热结构经配置从而:

-至少在所述包装组合件(8)处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时,所述加热结构(40)的所述加热表面(41)面向界定所述下部工具(22)中的所述支座(23b)中的相应一者的所述内壁(23)的端面(23a),且

-所述加热结构(40)和所述膜固持板(36)是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着所述主方向(A5)相对可移动的,使得所述加热结构(40)的所述加热表面(41)可选择性地位于其中其并不接触所述膜薄片的位置和其中其接触置放在位于所述支座(23b)中的一者中的支撑物(4)上方的所述膜薄片(18)的位置。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29方面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结构(40)的加热,从而使所述加热表面(41)至少达到第一温度,例如在介于150℃与250℃之间的范围内。

在根据前述第25到第29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0方面中,其中加热装置整合在所述膜固持板(36)中且通过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31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从而使所述膜固持板(36)的所述作用表面至少达到包含在150℃与260℃之间、任选地在180-240℃之间、更任选地在200-220℃之间的第二温度。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2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独立地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加热结构(40)且独立地设定或允许设定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

在根据第27到第32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3方面中,所述加热结构(40)包含金属主体,所述金属主体包埋至少一个连接于电源和所述控制单元(100)的电阻和/或电感元件,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以向所述电阻或电感元件供应电流以便将所述加热表面(41)的温度保持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周围的预定范围内。在实践中,存在恒温器,且其与所述加热结构和所述控制单元两者相关联,使得所述控制单元在之后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将电流馈入电阻和/或电感元件。

在根据第27到第33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4方面中,所述加热结构(40)包括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由所述加热结构(40)的所述加热表面(41)直接承载,所述金属线连接于电源和所述控制单元(100),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以在后面是其中无电流供应到所述金属线的时间间隔的不连续的时间间隔(例如短于10秒)期间向所述金属线供应电流。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35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以在需要进行将所述膜薄片(18)密封到所述支撑物(4)上的步骤时向所述金属线供应电流。

在根据第27到第35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6方面中,所述加热结构(40)包括印刷电路,所述印刷电路形成在所述加热结构(40)的所述加热表面(41)上,所述印刷电路连接于电源和所述控制单元(100),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以在后面是其中无电流专门供应到印刷电路的时间间隔的不连续的时间间隔(例如短于10秒)期间向所述印刷电路供应电流。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37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以在需要进行将所述膜薄片(18)密封到所述支撑物(4)上的步骤时向所述印刷电路供应电流。

在根据前述第25到第37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8方面中,所述膜固持板(36)刚性地耦接于所述上部工具(21)且安装到这一后者上,如所述膜固持板(36)不是相对于所述上部工具(21)至少沿着所述主方向(A5)相对可移动的。

在根据前述第25到第38方面中任一项的第39方面中,所述膜固持板(36)刚性地耦接于所述上部工具(21)且安装到这一后者上,如所述作用表面(37)与所述下部工具(21)的底表面齐平。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40方面中,所述固持板的所述作用表面经充分定尺寸以与界定所述下部工具(22)中的所述支座(23b)中的相应一者的所述内壁(23)的端面(23a)重叠、任选地完全重叠。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41方面中,所述包装组合件(8)进一步包含与所述上部工具(21)或所述下部工具(22)中的一者可移动地相关联的至少一个侧壁(42),其中:

-所述侧壁(42)具有经配置用于抵靠着所述上部工具(21)或所述下部工具(22)中的另一者的接界表面(43b)的前表面(43a),

-所述侧壁(42)被安装到所述包装组合件上,使得当所述包装组合件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移动到所述第二操作状态时,所述侧壁(42)相应地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侧壁前表面(43a)与所述接界表面(43b)隔开,使得所述包装腔室(24)保持打开以接收所述膜薄片(18)中的一或多者,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侧壁前表面(43a)紧紧地抵着所述接界表面(43b)关闭,使得所述包装腔室(24)相对于在所述设备(1)外部的大气压气密关闭。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42方面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0)在所述包装组合件已到达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之后经配置以用于作用于所述主致动器(33)且引起所述上部工具和所述下部工具(21;22)沿着主方向(A5)的进一步相对移动,使得由所述膜固持板(36)固持在适当位置上的所述膜薄片压抵支撑物(4)的框边(4c)。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43方面中,其中所述进一步相对移动引起所述侧壁(42)抵抗对比元件的反应的回缩。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44方面中,其中所述对比元件包含一或多个弹性元件(80)。

根据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下部工具(22)具备各自用于容纳对应的支撑物(4)的多个支座(23b),且其中所述上部工具(21)具备各自用于固持对应的膜薄片(18)的对应的多个膜固持板(36)。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44方面中,所述设备包含:

-多个不同背衬结构(16),各自包含经调适用于接收所述膜薄片(18)中对应一者的平坦固持表面(17),所述背衬结构(16)中的每一者可在至少所述切割组合件与所述腔室(24)的内部之间移动,从而在所述切割组合件处拾取所述对应的膜薄片(18),在所述腔室的内部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所述对应的上部工具(21)膜固持板(36)相应之处。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45方面中,所述设备包含:

-传送致动器(47),其作用于所述背衬结构(16)以便允许所述背衬结构(16)且由此经切割的膜薄片(18)从所述切割组合件(6)移动到所述包装腔室(24)的内部,所述传送致动器(47)通过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从而在所述背衬结构(16)从所述切割组合件(6)移动到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之前、之时或之后增加所述背衬结构(16)之间的相互间距。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46方面中,对于所述支座(23b)中的每一者,所述包装组合件(8)包含:

一定数量的推杆元件(44),其被调适成用于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推杆元件(44)的作用部分(45)与所述膜固持板(36)的所述作用表面(37)隔开,在所述接合位置中所述推杆元件(44)的作用部分(45)抵着所述膜固持板(36)的所述作用表面(37)压抵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边界部分。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47方面中,所述推杆元件或多个推杆元件(44)包括在由以下各者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一者:

-指形止动器,其以枢转方式安装到所述上部工具(21)上且在所述支座的拐角相应之处起作用,

-指形止动器,其被安装到所述下部工具(22)上,经配置以垂直地移动,且在所述支座的拐角相应之处起作用,

-摆动杆,其以枢转方式安装到所述上部工具(21)上且在所述支座的侧边界相应之处起作用,

-摆动杆,其被安装到所述下部工具(22)上,经配置以垂直地移动,且在所述支座的侧边界相应之处起作用。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48方面中,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在所述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作用于所述推杆元件(44)的推杆致动器,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启动所述推杆致动器且使所述推杆元件(44)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接合位置,且反之亦然。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49方面中,所述设备具有框架(2),所述框架承载:

-所述传送组合件(3),

-所述包装组合件(8),

-所述膜供应组合件(5),其包含通过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卷筒固持器支撑的膜卷筒,

-所述膜切割组合件(6),其包含通过所述框架(2)可移动且在位于所述包装组合件(8)与所述膜供应组合件(5)之间的位置中起作用的至少一个刀片(14)。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50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执行以下循环:

命令所述传送组合件(3)将所述支撑物(4)移动到所述包装腔室(24);

命令所述膜切割组合件(6)切割至少一个膜薄片(18),

命令所述传送装置(7)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和所述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

命令所述上部工具(21)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固持在所述支撑物(4)上方且与所述支撑物(4)隔一段距离,

命令所述包装组合件(8)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所述第二操作状态,

命令所述包装组合件(8)将所述膜薄片(18)紧紧地固定到所述支撑物(4)上。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51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在所述包装组合件(8)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之后命令所述真空装置(27)以去除来自所述气密关闭的包装腔室(24)内的空气。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52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在所述包装组合件(8)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之后命令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在所述包装腔室(24)中喷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53方面中,由所述设备使用的所述托盘或支撑物由单层或优选地多层聚合材料制成,所述聚合材料具有说明书中被标识为“托盘和支撑物”的以下部分中所公开的特征。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54方面中,施加到所述托盘或支撑物4上以形成所述托盘上的覆盖薄片(例如对于MAP(经改性的气氛包装)来说)或与所述托盘相关联且匹配所述产品轮廓的贴体膜的所述膜10a由柔性多层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多层材料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外部热可密封层、任选的气体阻挡层和第二外部耐热层。所述膜具有说明书中被标识为“膜或膜材料”的以下部分中所公开的特征。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55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包含具有存储器(或多个存储器)的数字处理器(CPU)、模拟型电路或具有一或多个模拟处理电路的一或多个数字处理单元的组合。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56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包含一或多个CPU,其中一或多个程序存储于所述CPU的适当存储器中或连接于所述CPU的适当存储器中。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57方面中,所述程序或多个程序含有指令,所述指令当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时引起所述控制单元(100)执行结合所述控制单元描述和/或要求的步骤。

在根据前述三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58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作用于且控制所述传送组合件(3)、所述膜切割组合件(6)、所述传送装置(7)、所述包装组合件(8)且尤其所述上部和/或下部工具(21、22)、所述真空装置(27)(如果存在)、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如果存在)。

在根据前述四个方面的第59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控制以下循环的执行:

命令所述传送组合件(3)将所述支撑物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到所述包装腔室(24)中,使得每一待包装的支撑物(4)容纳于所述对应的支座(23b)中;

命令所述膜切割组合件(6)切割至少一个膜薄片(18),所述至少一个膜薄片经精确定尺寸至少覆盖由所述框边(4c)和所述框边的至少部分或全部顶表面界定的所述支撑物(4)的口部,

命令所述传送装置(7)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和所述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

命令所述上部工具(21)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固持在所述支撑物(4)上方且与所述支撑物(4)隔一段距离,

命令所述包装组合件(8)从所述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以便气密关闭所述包装腔室(24),

命令所述真空装置(27)(如果存在)去除来自所述气密关闭的包装腔室内的空气,和/或命令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如果存在)在所述包装腔室中喷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

命令所述包装组合件(8)将所述膜薄片(18)紧紧地固定到所述支撑物(4)上,

命令所述包装组合件(8)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过渡到所述第一操作状态。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60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命令所述传送组合件(3)将具有所述紧紧固定的膜薄片(18)的所述支撑物(4)移出所述包装腔室(24)。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的第61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命令重复上文循环。

在根据前述方面中任一项的第62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也可经配置用于控制所述设备(1)以便执行下文所述的包装方法中的任一者。

第63方面涉及一种包装安排在支撑物(4)上的产品(P)的方法,所述支撑物(4)具有底壁(4a)和侧壁(4b),所述方法任选地使用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从卷筒(10)展开膜(10a),

-横向切割膜(10a)的展开部分且制备经切割的膜薄片(18),

-将所述经切割的膜薄片(18)移动到在其内部界定包装腔室(24)的包装组合件(8),

-逐渐地使一定数量的支撑物(4)在所述包装组合件(8)的包装腔室(24)内部移动,

-将所述包装腔室(24)保持打开持续足以使一定数量的支撑物(4)和对应数量的膜薄片(18)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恰当置放的时间,

-气密关闭所述包装腔室(24),其中所述膜薄片保持在所述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且相隔足以允许气体在所述支撑物(4)内部循环的距离,

-将所述膜薄片(18)热密封到所述支撑物(4)上,

-打开所述气密关闭的包装腔室(24),

-使具有所述紧紧固定的膜薄片(18)的所述支撑物(4)移出所述包装腔室(24),

其中使所述膜(10a)成为膜薄片(18)的所述切割在所述包装腔室(24)外部在远离所述膜薄片被耦接到所述支撑物上的位置的台处进行。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64方面中,所述方法包含在所述热密封步骤之前引起从所述气密关闭的包装腔室(24)抽出气体的步骤。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的第65方面中,所述方法包含在所述热密封步骤之前向所述气密关闭的包装腔室(24)中气体注射具有受控制的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的步骤。

在根据前述三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66方面中,其中所述支撑物(4)包含和从所述侧壁(4b)径向出现的水平框边(4c)。

在根据前述四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67方面中,所述膜薄片(18)被切割成一定尺寸,所述尺寸与所述框边(4c)的外部边界尺寸相同或与径向小于所述框边(4c)的外边缘但足以紧紧关闭所述托盘(4)的口部且密封地接合所述框边(4c)顶表面的尺寸相同。

在根据前述五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68方面中,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从所述气密关闭的包装腔室(24)抽出气体,直到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达到包含在100与300毫巴之间、任选地在150与250毫巴之间的压力,且接着,在使所述膜薄片(18)与支撑物口部保持相隔一定距离的同时,注射被注射到所述包装腔室(24)中的经改性的气氛气体。

在根据前述方面的第69方面中,其中注射所述气体流以便形成经改性的气氛是在气体抽出仍在进行中的同时,以便缩短用于形成所述经改性的气氛的时间。

在根据前述两个方面中任一项的第70方面中,其中在所述气体抽出或气体注射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膜薄片不可热收缩的情况下均匀地加热所述膜薄片(18),或在所述膜可热收缩的情况下加热所述膜薄片(18)的至少一个外围部分(18b),且接着使所述膜薄片(18)接近所述支撑物(4)且使其紧紧地粘结于所述支撑物框边(4c)。

在根据前述第63到第70方面中任一项的第71方面中,用于所述方法的所述托盘或支撑物由单层或优选地多层聚合材料制成,所述聚合材料具有说明书中被标识为“托盘和支撑物”的以下部分中所公开的特征。

在根据前述第63到第71方面中任一项的第72方面中,施加到所述托盘或支撑物4上以形成所述托盘上的覆盖薄片(例如对于MAP(经改性的气氛包装)来说)或与所述托盘相关联且匹配所述产品轮廓的贴体膜的所述膜10a由柔性多层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多层材料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外部热可密封层、任选的气体阻挡层和第二外部耐热层。所述膜具有说明书中被标识为“膜或膜材料”的以下部分中所公开的特征。

附图简要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本发明,该详细说明通过举例且非限制性给出,应参照随附图式被阅读,在这些随附图式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布局。图1的设备的布局可存在于本文所述的所有实施例中。

图2-8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包装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在这些图中,展示通过第一实施例的设备操作的包装方法的连续阶段。根据这些图的设备和方法打算形成经改性的气氛包装。

图9-11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包装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在这些图中,展示通过第二实施例的设备操作的包装方法的连续阶段。根据这些图的设备和方法打算形成经改性的气氛包装。

图12-16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包装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在这些图中,展示通过第三实施例的设备操作的包装方法的连续阶段。根据这些图的设备和方法打算形成贴体包装。

图17是可用于在多个支撑物或托盘同时包装时所述或所要求的实施例中的任一者的传送装置和包装组合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8和19是展示例如图17的设备的传送装置的多个背衬结构的相对位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具体来说,图18展示在设备的包装腔室外部的背衬结构,而图19展示当置放在包装腔室内部时的背衬结构。

图20-22展示出涉及与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设备的固持板相关联的加热装置的细节。

图23是展示在包装组合件相应之处呈重叠关系的支撑物和膜薄片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4和25是根据图23的平面XXIV获取的视图且展示出涉及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作用于膜薄片的拐角的推杆元件的包装设备的细节。

图26是展示在包装组合件相应之处呈重叠关系的支撑物和膜薄片的另一示意性平面图。

图27和28是根据图26的平面XXVII获取的视图且展示出涉及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作用于膜薄片的拐角的推杆元件的变化形式的包装设备的细节。

图29是展示在包装组合件相应之处呈重叠关系的支撑物和膜薄片的另一示意性平面图。

图30和31是展示涉及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沿着膜薄片的侧面起作用的推杆元件的另一变化形式的包装设备的细节的侧视图。

定义和公约

应注意,在此详细说明中,各个图中所示的对应部分贯穿各图式始终用相同的参考编号指示。应注意,各图式并非按比例且由此其中展示的部件和组件是示意性的表示。

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设备和方法是指包装支撑物内部的产品:所述产品可为食物产品或不为食物产品。

如本文所用,支撑物4意指具有底壁4a、侧壁4b和任选地从侧壁4b径向出现的顶部框边4c的类型的容器;此外应注意,为了本说明书的目的,托盘和支撑物具有相同的含义且可互换地使用。托盘或支撑物4可具有矩形形状或任何其他适合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椭圆形等。托盘可通过热成形或注射模制来制造。

托盘或支撑物

本文中所述和所要求的托盘或支撑物4可由单层或、优选地多层聚合材料制成。

在单层材料的情况下,适合的聚合物是例如发泡或固态的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酯、高密度聚乙烯、聚(乳酸)、PVC等。

优选地,托盘4具备气体阻挡特性。如本文所用,所述术语是指材料膜或薄片的氧气透过率低于2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巴、低于15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巴、低于1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巴,如根据ASTM D-3985在23℃和0%相对湿度下所测量。

用于气体阻挡单层热塑性托盘4的合适材料是例如聚酯、聚酰胺等。

在托盘4由多层材料制成的情况下,适合的聚合物是例如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聚酰胺、聚苯乙烯、聚酯、聚(乳酸)、PVC等。部分多层材料可为固态且部分可为发泡的。

举例来说,托盘4可包含至少一层选自由以下各者组成的群组的发泡聚合材料: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酯等。

多层材料可通过使用共挤出技术共挤出所有层或通过例如硬质发泡或固态衬底与薄膜(通常称为“衬垫”)的胶或热层压来制造。

薄膜可层压在托盘4与产品P接触的侧面上或背对产品P的侧面上或两侧上。在后一种情况下,层压在托盘4的两侧上的膜可相同或不同。任选地存在氧气阻挡材料(例如(乙烯-共-乙烯醇)共聚物)层以延长所包装产品P的保存期。

可用于气体阻挡层的气体阻挡聚合物是PVDC、EVOH、聚酰胺、聚酯和其掺合物。气体阻挡层的厚度将经设定以便提供氧气透过率适用于特定所包装产品的托盘。

托盘还可包含热可密封层。一般来说,热可密封层将在以下各者当中选择:聚烯烃(如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以及均聚酯和共聚酯(例如PETG,一种二醇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其他层(如粘合剂层,以将气体阻挡层更好粘合于邻近层)可存在于托盘的气体阻挡材料中且优选地具体取决于用于气体阻挡层的特定树脂而存在。

在多层材料用于形成托盘4的情况下,部分此结构可为发泡的且部分可为非发泡的。举例来说,托盘4可包含(从最外层到最内食品接触层)一或多个结构性层(通常具有如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酯或泡沫聚丙烯的材料;或例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酯或卡纸板的浇铸薄片);气体阻挡层和热可密封层。

托盘4可从发泡聚合材料薄片获得,具有包含层压在面向所包装产品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氧气阻挡层和至少一个表面密封层的膜,使得所述膜的表面密封层是托盘的食品接触层。第二膜(阻挡层或非阻挡层)可层压在托盘的外表面上。

特定托盘4调配物用于需要在食用之前在常规炉或微波炉中加热的食品产品。与产品接触的容器的表面(即,参与使用覆盖膜形成密封的表面)包含聚酯树脂。举例来说,容器可由涂布有聚酯的卡纸板制成,或其可整体地由聚酯树脂制成。适用于本发明包装的容器的实例是CPET、APET或APET/CPET容器。所述容器可为发泡的或非发泡的。

用于覆盖或贴体膜应用的托盘4含有发泡部件,总厚度小于8 mm,且例如可包含在0.5 mm与7.0 mm之间且更经常在1.0 mm与6.0 mm之间。

在不含有发泡部分的硬质托盘的情况下,单层或多层热塑性材料的总厚度优选地小于2 mm,且例如可包含在0.1 mm与1.2 mm之间且更经常在0.2 mm与1.0 mm之间。

膜或膜材料

本文中所述和所要求的膜或膜材料10a可施加到托盘或支撑物4上以形成托盘上的覆盖薄片(例如,对于MAP(经改性的气氛包装)来说)或与托盘相关联且匹配产品轮廓的贴体膜。

用于贴体膜应用的膜可由柔性多层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多层材料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外部热可密封层、任选的气体阻挡层和第二外部耐热层。外部热可密封层可包含能够熔接于承载待包装的产品的支撑物的内表面的聚合物,如举例来说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如LDPE)、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共聚酯(例如PETG)。任选的气体阻挡层优选地包含氧气不可渗透的树脂,如PVDC、EVOH、聚酰胺以及EVOH与聚酰胺的掺合物。外部耐热层可由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乙烯/环烯烃共聚物(如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离聚物、(共)聚酯、(共)聚酰胺制成。膜还可包含其他层,如粘合剂层或主体层,以增加膜的厚度且改进其损伤和深拉特性。特别使用的主体层是离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和聚酯。在所有膜层中,聚合物组分可含有适当量的通常包括于此类组合物中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的一些优选地包括于外部层或外部层中的一者中,而其他一些优选地添加到内层中。这些添加剂包括增滑剂和抗结块剂(如滑石、蜡、二氧化硅等)、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色素和染料、交联抑制剂、交联增强剂、UV吸收剂、臭味吸收剂、氧清除剂、杀细菌剂、抗静电剂等包装膜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添加剂。

所述膜中的一或多个层可交联以改进膜的强度和/或其耐热性。交联可通过使用化学添加剂或通过使膜层经历高能辐射处理来实现。用于贴体包装的膜通常经制造以便当在包装循环期间加热时展示出低收缩。那些膜通常在160℃下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收缩小于15%,更经常小于10%,甚至更经常小于8%(ASTM D2732)。膜的厚度通常包含在20微米与200微米之间,更经常在40与180微米之间且甚至更经常在50微米与150微米之间。

贴体包装通常是“易开的”,即,其可易于通过人工通常从如包装拐角的点开始拉开两个幅材来打开,其中上部幅材故意地不密封到支撑物上。为了实现这一特征,膜或托盘可具备适合的如所属领域中已知允许易于打开包装的组成。通常,调整密封剂组成和/或托盘和/或膜的邻近层的组成以便实现易于打开特征。

在打开易开包装时,可发生各种机制。

在第一者(“可剥离的易于打开”)中,包装通过在密封界面处分离膜与托盘来打开。

在第二种机制(“粘合失效”)中,包装的打开是经由贯穿密封层中的一者的厚度的初始断裂,接着这一层与下面的支撑物或膜分层来实现的。

第三种系统是基于“内聚失效”机制:易于打开特征是通过在打开包装期间沿着平行于层自身的平面断裂的密封层的内部破裂来实现的。

特定掺合物是所属领域中已知的以获得此类打开机制,确保膜从托盘表面剥离,如EP1084186中所述的那些。

另一方面,在膜10a用于形成托盘或支撑物4上的覆盖薄片的情况下,膜材料可通过共挤出或层压方法获得。覆盖薄片膜可具有对称或不对称结构且可为单层或多层的。

多层膜具有至少2层、更经常至少5层、甚至更经常至少7层。

膜的总厚度可经常从3到100微米、尤其从5到50微米、甚至更经常从10到30微米变化。

膜可任选地经交联。交联可通过用如所属领域中已知的合适剂量水平的高能电子照射来进行。上文所述覆盖薄片膜可为可热收缩的或热定形的。根据ASTM D2732所测量,可热收缩的膜通常在120℃下展示出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在2%到80%、更经常5%到60%、甚至更经常10%到40%范围内的自由收缩值。热定形膜通常在120℃下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具有小于10%、优选地小于5%的自由收缩值(ASTM D 2732)。覆盖薄片膜通常包含至少一个热可密封层和一个外部贴体膜层,其通常由耐热性聚合物或聚烯烃所组成。密封层通常包含可热密封的聚烯烃,所述聚烯烃又包含单一聚烯烃或两种或更多种聚烯烃的掺合物,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或其掺合物。密封层可通过将一或多种防雾添加剂结合到其组成中或通过所属领域中熟知的技术手段将一或多种防雾添加剂涂布或喷雾在密封层表面上来进一步具备防雾特性。密封层可进一步包含一或多种增塑剂。贴体膜层可包含聚酯、聚酰胺或聚烯烃。在一些结构中,聚酰胺和聚酯的掺合物可有利地用于贴体膜层。在一些情况下,覆盖薄片膜包含阻挡层。阻挡膜通常具有低于1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且更经常低于8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的OTR(在23℃和0% R.H.下根据ASTM D-3985评估)。阻挡层通常由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或水解产品(EVOH)、非晶形聚酰胺和乙烯基-偏二氯乙烯和其混合物当中选择的热塑性树脂制成。一些材料包含夹在两个聚酰胺层之间的EVOH阻挡层。贴体膜层通常包含聚酯、聚酰胺或聚烯烃。

在一些包装应用中,覆盖薄片膜并不包含任何阻挡层。此类膜通常包含一或多种本文中定义的聚烯烃。

非阻挡膜通常具有1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到100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更通常到60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的OTR(在23℃和0% R.H.下根据ASTM D-3985评估)。

独特的聚酯基组合物是用于即食餐包装的托盘覆盖的那些。对于这些膜,聚酯树脂可占所述膜的至少50重量%、60重量%、70重量%、80重量%、90重量%。这些膜通常与聚酯基支撑物组合使用。

举例来说,容器可由涂布有聚酯的卡纸板制成,或其可整体地由聚酯树脂制成。适用于包装的容器的实例是发泡或非发泡的CPET、APET或APET/CPET容器。

通常,双轴定向PET因其在标准食品加热/烹调温度下的高度热稳定性而被用作覆盖薄片膜。通常,双轴定向的聚酯膜是热定形的,即非可热收缩的。为了改进PET覆盖膜对容器的热密封性,通常在膜上设置熔点较低的材料的热可密封层。热可密封层可与PET基底层一起共挤出(如EP-A-1,529,797和WO2007/093495中所公开),或其可经溶剂或挤出涂布在基底膜上(如US 2,762,720和EP-A-1,252,008中所公开)。

尤其在新鲜红肉包装的情况下,有利地使用包含内部氧气可渗透覆盖膜和外部氧气不可渗透覆盖膜的双覆盖膜。这两个膜的组合在所包装的肉类相对于托盘壁高度向上延伸(这是新鲜肉类的阻挡包装中的最关键的情况)时也显著防止肉类变色。

这些膜例如描述在EP1848635和EP0690012中,其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覆盖薄片膜可为单层的。单层膜的典型组成包含如本文中所定义的聚酯和其掺合物或如本文中所定义的聚烯烃和其掺合物。

在本文中描述的所有膜层中,聚合物组分可含有适当量的通常包括于此类组合物中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中的一些优选地包括于外部层或外部层中的一者中,而其他一些优选地添加到内层中。这些添加剂包括增滑剂和抗结块剂(如滑石、蜡、二氧化硅等)、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色素和染料、交联抑制剂、交联增强剂、UV吸收剂、臭味吸收剂、氧清除剂、杀细菌剂、抗静电剂、防雾剂或组合物等包装膜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添加剂。

适用于覆盖应用的膜可有利地经穿孔,以便允许所包装食品呼吸。

那些膜可通过使用所属领域中可供使用的不同技术经由激光或机械手段(如具备数个针的辊)来穿孔。

每单位面积膜的穿孔数量和其尺寸影响膜的透气性。

微穿孔膜的特征通常在于OTR值(在23℃和0% R.H.下根据ASTM D-3985评估)为25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到10000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

宏穿孔膜的特征通常在于OTR(在23℃和0% R.H.下根据ASTM D-3985评估)高于1000000立方厘米/(平方米·天·大气压)。

此外,本文中对于覆盖应用所述的膜可经调配以在支撑物上提供强密封或可剥离密封。一种测量可剥离密封的力(本文中称为“剥离力”)的方法描述在ASTM F-88-00中。可接受的剥离力值在100克/25毫米到850克/25毫米、150克/25毫米到800克/25毫米、200克/25毫米到700克/25毫米范围内。

所需密封强度被实现,专门设计托盘和覆盖薄片调配物。

一般来说,可印刷覆盖薄片膜的一或多个层,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有用信息、令人喜欢的图像和/或商标或其他广告信息,从而增加所包装产品的零售。

膜可通过如所属领域中已知的任何适合的方法(如旋转丝网、凹版或柔版技术)印刷。

与材料有关的定义和约定

PVDC是任何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其中共聚物的主要量包含偏二氯乙烯,而共聚物的次要量包含一或多种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通常是氯乙烯、和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和其呈不同比例的掺合物。通常,PVDC阻挡层将含有如所属领域中已知的增塑剂和/或稳定剂。

如本文所用,术语EVOH包括经皂化或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且是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其乙烯共聚单体含量优选地包含约28到约48摩尔%、更优选地约32到约44摩尔%乙烯,且甚至更优选地,且其皂化程度为至少85%、优选地至少90%。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聚酰胺”打算指均聚酰胺和共聚酰胺或三元共聚酰胺两者。这一术语具体地包括脂肪族聚酰胺或共聚酰胺,例如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6、聚酰胺69、聚酰胺610、聚酰胺612、共聚酰胺6/9、共聚酰胺6/10、共聚酰胺6/12、共聚酰胺6/66、共聚酰胺6/69;芳香族和部分芳香族聚酰胺或共聚酰胺,如聚酰胺6I、聚酰胺6I/6T、聚酰胺MXD6、聚酰胺MXD6/MXDI和其掺合物。

如本文所用,术语“共聚物”是指来源于两种或更多种类型单体的聚合物,且包括三元共聚物。乙烯均聚物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共聚物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通常包括乙烯和一或多种共聚单体的共聚物,所述共聚单体选自具有3到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如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

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密度通常在约0.86到约0.94 g/cm3范围内。通常了解到,术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包括密度落在约0.915到0.94 g/cm3且尤其约0.915到约0.925 g/cm3范围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群组。有时,密度在约0.926到约0.94 g/cm3范围内的线形聚乙烯被称为线形中等密度聚乙烯(LMDPE)。更低密度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被称为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和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通过异质或均质聚合方法获得。

另一有用的乙烯共聚物是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其是乙烯与一或多种不饱和酯单体的共聚物。有用的不饱和酯包括脂肪族羧酸的乙烯酯(其中酯具有4到12个碳原子,如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其中酯具有4到12个碳原子)。

离聚物是乙烯与具有由金属离子(如锌或优选地是钠)中和的羧酸的不饱和单羧酸的共聚物。

有用的丙烯共聚物包括丙烯/乙烯共聚物(其是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具有大部分重量百分比含量的丙烯)和丙烯/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其是丙烯、乙烯和1-丁烯的共聚物)。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聚烯烃”是指任何聚合的烯烃,其可以是线性、分支、环状、脂肪族、芳香族、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更确切地说,包括在术语聚烯烃中的是烯烃的均聚物、烯烃的共聚物、一种烯烃与一种与该烯烃可共聚的非烯烃共聚单体(如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其经改性的聚合物等。特定实例包括聚乙烯均聚物、聚丙烯均聚物、聚丁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丁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酯共聚物、乙烯-不饱和酸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聚甲基戊烯等。

术语“聚酯”在本文中用于指均聚酯和共聚酯两者,其中均聚酯被定义为从一个二羧酸与一个二醇的缩合获得的聚合物,而共聚酯被定义为从一或多种二羧酸与一或多种二醇的缩合获得的聚合物。适合的聚酯树脂例如是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的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优先的是含有乙烯单元且包括以二羧酸酯单元计至少90摩尔%、更优选地至少95摩尔%对苯二甲酸酯单元的聚酯。其余单体单元是选自其他二羧酸或二醇。适合的其他芳香族二羧酸优选地是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5-、2,6-或2,7-萘二甲酸。在环脂肪族二羧酸中,应提及环己烷二羧酸(尤其环己烷-1,4-二羧酸)。在脂肪族二羧酸中,(C3-Ci9)烷二酸尤其适合,尤其是琥珀酸、癸二酸、己二酸、壬二酸、辛二酸或庚二酸。适合的二醇例如是脂肪族二醇(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和1,6-己二醇)和环脂肪族二醇(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1,4-环己烷二醇),任选地是具有一或多个环的含杂原子的二醇。

来源于一或多种二羧酸或其低碳烷基(最多14碳原子)二酯与一或多种二醇(尤其脂肪族或环脂肪族二醇)的共聚酯树脂也可用作基底膜的聚酯树脂。适合的二羧酸包括芳香族二羧酸(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或2,5-、2,6-或2,7-萘二甲酸)和脂肪族二羧酸(如琥珀酸、癸二酸、己二酸、壬二酸、辛二酸或庚二酸)。适合的二醇包括脂肪族二醇(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和1,6-己二醇)和环脂肪族二醇(如1,4-环己烷二甲醇和1,4-环己烷二醇)。此类共聚酯的实例是(i)壬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与脂肪族二醇(优选地乙二醇)的共聚酯;(ii)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与脂肪族二醇(优选地乙二醇)的共聚酯;以及(iii)癸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与脂肪族二醇(优选地丁二醇)的共聚酯;(iv)乙二醇、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的共聚酯。适合的非晶形共聚酯是来源于脂族二醇和环脂肪族二醇与一或多种二羧酸(优选地芳香族二羧酸)的共聚酯。典型的非晶形共聚酯包括对苯二甲酸与脂族二醇和环脂肪族二醇(尤其乙二醇和1,4-环己烷二甲醇)的共聚酯。

具体实施方式

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

图1-8展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包装安排在支撑物或托盘4上的产品P的设备1。设备1经调适用于产品P的经改性的气氛包装和/或真空贴体包装,在所述经改性的气氛包装中,在支撑物4内部已形成经改性的气体气氛之后,将塑料膜(如下文所述的膜薄片18)施加到支撑物或托盘4的顶部框边4c上,而在所述真空贴体包装中,塑料材料的薄膜(如下文所述的膜薄片18)在产品上披下来且紧密地粘附于顶部框边和支撑物的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由此在包装内留下最低(如果存在的话)量的空气。设备1也可在将膜薄片施加到托盘或支撑物上且既未形成真空也未形成经改性的气氛的情况下使用。

设备1包含框架2、用于移动支撑物或托盘4的传送组合件3、膜供应组合件5、膜切割组合件6、传送装置7和包装组合件8。

附图中所示的托盘4呈现底壁4a、从所述底壁出现且界定可容纳产品P的空间的侧壁4b以及从侧壁4b径向突出的顶部框边4c:在所示实例中,顶部框边4c具有界定用于紧紧地固定塑料膜的最佳密封表面的水平平坦部分。

框架2界定设备1的基座主体且用以承载和支撑如本文中所述的设备1的各个部分。

传送组合件3包含移动平面20(其可能是其中托盘或支撑物所摆放和滑动的物理平面或沿着其例如借助于轨道或引导件引导托盘的理想平面)。平面20被界定在框架的顶部区域上,且输送机46安排在滑动平面20相应之处。在所示实例中,传送组合件3通过(例如固定到的)框架2承载,使得滑动平面20是实质上水平的,且输送机46根据由图1中所示的箭头A1指示的水平方向移动托盘或支撑物4。安排在框架2上的传送组合件3经配置以用于将支撑物或托盘4沿着预定路径从装载台移动到包装组合件8,在所述装载台中,置放可能已填充有对应的产品P的支撑物或托盘4,而在所述包装组合件中,膜薄片18被紧紧地固定到每一支撑物或托盘4上,如下文中将详细解释般。输送机46将托盘(例如每一次预定数量的托盘)在包装腔室内部移动于适当位置以便接收经切割的膜薄片。举例来说,控制单元100(其将在之后的本文中进一步描述)可控制输送机46将每一次预定数量的托盘或支撑物4从包装组合件外部的区域移动到包装组合件内部的区域,在所述包装组合件内部的区域中,托盘与膜薄片垂直对齐。输送机可例如包括经配置用于使托盘非常接近于包装组合件的第一传送装置46a(如图1中所示的皮带)和被调适成用于拾取所述托盘中的一或多者且将其带到包装台中的第二传送装置46b。第二传送装置可例如包括臂,所述臂作用于托盘或支撑物的侧面以便从第一传送装置拾取支撑物,将其带到包装台中且接着返回第一传送装置以拾取新一组的托盘或支撑物4。可替代地,输送机46可包括作用于托盘且推动托盘进入包装组合件的推杆(例如呈横向于所述方向A1延伸的杆形式)。推杆可通过链条或皮带移动,且可移动到包装组合件中以恰当地置放一定数量的托盘,且接着一旦托盘已到达其在包装组合件内部的适当位置后就从包装组合件回缩。根据另一替代方案,输送机46可包括壳体(例如呈具备用于接收一定数量的托盘的空腔的板形式),所述壳体沿着所述方向A1移动且在包装台内部与支撑物或托盘4一起移动:根据这最后一种替代方案,壳体恰当地成形以便在将膜10a施加到托盘或支撑物4期间得以容纳在包装台内部。

应注意,产品P可置放在装载台上游或处于装载台与包装组合件8之间的任何位置中的支撑物或托盘4上。传送组合件3进一步包含马达9(例如步进马达单元)以便操作传送带46逐步移动。

膜供应组合件5可包含供应连续膜10a的膜卷筒10。膜供应组合件5可进一步包含固定于框架2且适用于支撑卷筒10的臂11(在图1中以虚线表示)。另外,膜供应组合件5可包含膜冲压装置(未展示因为本身已知),所述膜冲压装置基本上经配置以为膜边缘提供正确型态,从而当在切割组合件6中横向切割时匹配具有圆形拐角的托盘4口部的形状。所述冲压装置还可有助于保持从膜卷筒10拉动的膜的展开部分根据预定方向对齐。膜供应组合件5还包含用于从卷筒10拉动膜且将其恰当地置放在膜切割组合件6相应之处的夹送辊12和/或其他构件(例如所述构件可包含作用于膜侧面的夹钳和/或作用于膜前边缘且经配置以拉动膜的夹钳)。

在膜卷筒10上滚卷的膜10a可取决于特定需求如上文所公开般制备。

膜切割组合件6包含具有刀片14和刀片活塞15的切割装置13。此活塞15可用任何其他种类的电力、气动或液压线性致动器替换。刀片活塞15优选地固定于框架2且连接于切割装置13,以便在横向于膜10a的展开部分的方向上推动和拉动其,如图1中所示的双向箭头A2所指示。

设备包装组合件8经配置以用于将膜薄片18紧紧地固定于所述支撑物4;包装组合件8包括下部工具22和上部工具21。下部工具22具有界定预定数量的支座23b的一定数量的内壁23。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部工具22具备多个支座23b,各自用于容纳对应的支撑物4;在这种情况下,上部工具21具备对应的多个膜固持板36,各自用于固持对应的膜薄片18。

支座23b中的每一者经配置以用于接收一个支撑物4。举例来说,在图2-8的实例中,支座23b在外围通过内壁23界定,且支撑物或托盘4被接收在支座23b内,使得顶部框边4c可搁置在内壁23的端面23a上方。上部工具21面向下部工具22且经配置以用于固持所述膜薄片18中的一或多者:在图2-8中所示的实例中,上部工具21经配置以用于固持一个经切割的膜薄片18。如图2-8中所示,上部工具21和下部工具22协作以界定包装腔室24:在包装组合件8的第一操作状态中(展示于图2和3、8中),上部工具21和下部工具22空间相隔,且包装腔室24打开,由此允许所述膜薄片18中的一或多者从切割组合件6移动到包装腔室24内部,如以下本文中将进一步详述般。在包装组合件8的第二操作状态中(展示于图4-7中),包装腔室24优选地相对于设备1外部的大气压气密关闭。

应注意,气密关闭意指包装腔室24无法与同一腔室外部的大气压自由连通,因为气体仅可在设备1的控制下经由供应或排放通道供应腔室或从腔室抽取。

上述传送装置7经配置以用于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包装腔室24内部和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传送装置7包括背衬结构16,所述背衬结构具有经调适用于接收由刀片14切割的至少一或多个膜薄片18的平坦固持表面17:图1展示出刀片14已切割连续膜10a,且一个膜薄片18被置放在平坦固持表面17相应之处。背衬结构16可使用以下各者中的一或多者固持经切割的膜薄片18:

-真空系统,其与存在于背衬结构中且导向位于一个固持表面17的孔口的一或多个通道连接,

-机械固持器,如夹钳、夹具等,

-粘合剂系统,例如包含与固持表面17相关联的粘附部分,

-加热系统,例如包含与背衬结构相关联的可加热部分(由控制单元100控制),引起固持表面16且由此膜薄片18的加热以便增加膜薄片对固持表面17的粘性,

-电力系统,例如固持表面可以与塑料薄片18所特有的极性不同的极性带电。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可连接于电压产生器,且可控制表面17的电力充电。

传送装置7还包括例如由框架2承载的机构19,所述机构作用于背衬结构16且经配置用于背衬结构16相对于包装组合件8在第一位置(展示于图2中)与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相对于施加给膜10a的移动,背衬结构16被切割装置置放在例如刀片14的刚刚下游处,而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中,背衬结构16被置放在包装腔室24内部。在附图中展示的实例中,机构19包括传送致动器47,其作用于背衬结构16且经配置用于沿着适用于实现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的路径推动和拉动背衬结构16:举例来说,所述机构和传送致动器可使背衬结构沿着平行于所述水平方向A1的方向(如由图1中双向箭头A3所指示)移动。传送致动器47冲击使得背衬结构将至少一个膜薄片18置放在腔室24内部的所述支撑物4上方,正好位于上部工具21的中心部分的前方,如图3中所示。尽管例如图1中展示的传送致动器47是活塞,但其可用任何其他种类的电力、气动或液压线性致动器替换。

总而言之,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启动膜切割组合件6以便在包装腔室外部将连续膜10a切割成经切割的膜薄片10,且接着启动传送装置7以便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包装腔室24内部和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膜薄片将接着如下文所公开般进一步经处理。有利的是,控制单元100可进一步经配置用于使传送装置7的启动与包装组合件8从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第二操作状态同步,以便优化所述方法的时间安排。在任何情况下,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将包装组合件8留在第一操作状态一段时间,所述时间足以使传送装置的背衬结构16将已在包装腔室24外部通过切割组合件切割的经切割的膜薄片10置放在包装腔室24内部和对应的支撑物4的上方。所述时间还应足以使背衬结构从包装腔室24离开,所述包装腔室接着可在单元100的控制下再次关闭。所述背衬结构和所述切割组合件接着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命令所述背衬结构再次采用在所述切割组合件处的位置,其中所述背衬结构接收一或多个新经切割的膜薄片。背衬结构既充当在切割台处切割期间的膜薄片支撑物,又充当经切割的膜薄片在包装腔室内部运输期间的支撑物。

作为一个替代方案,代替移动背衬结构16,上部工具21可相对于框架2移动且经配置用于从切割装置13的刚刚下游处的区域拾取经切割的膜薄片18。在这种情况下,传送装置7将包括例如由框架2承载的机构25,所述机构作用于包装组合件8且经配置用于上部工具21在第一位置与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上部工具21被置放在背衬结构16相应之处且经配置以从背衬结构16拾取一或多个经切割的膜薄片18,而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中,上部工具21与下部工具22对齐且经配置以将至少一个膜薄片18置放在所述支撑物4上方。为了实现上述移动,所述机构可使上部工具21沿着任何适合的路径移动:例如在附图1中,示意性地展示出,机构25可包括经配置用于沿着平行于所述水平方向A1的方向(如图1中的双向箭头A4所指示)推动和拉动上部工具21的传送致动器26。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机构19可引起上部工具围绕枢转轴线的旋转;作为另一替代方案,机构19可引起枢转移动和平移移动两者,以便将上部工具从所述对应的第一和第二位置移动。传送致动器26可呈活塞形式:其可用任何其他种类的电力、气动或液压线性致动器替换。在图1中,设备1包括上文所述的机构19和机构25两者。

设备1还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单元100,其连接于传送组合件3、膜供应组合件5、膜切割组合件6、传送装置7以及包装组合件8。控制单元100(其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中)经配置以用于启动传送装置7,以便驱动背衬结构16或上部工具21视具体情况在上文所述位置中的运动。控制单元100还经配置用于使传送装置7的启动与包装组合件8从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第二操作状态同步,使得在包装腔室24打开时,引起背衬结构16的移动,而仅在背衬结构16已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传递到上部工具21且已离开包装腔室24时,包装腔室24关闭。控制单元还可经配置用于使输送机46同步,使得在包装腔室24打开时引起预定数量的托盘或支撑物4从包装腔室24外部的区域移动到包装腔室24内部的区域,而仅在所述预定数量的托盘或支撑物4相对于上部工具21处于适当位置时,包装腔室24关闭。

设备1还可包含连接于包装腔室24且经配置用于从所述包装腔室内部移除气体的真空装置27;所述真空装置包含至少一个真空泵28和至少一个将所述腔室24的内部连接于真空泵的排放管29;控制单元100控制真空泵28至少在包装组合件处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时(即,在所述包装腔室气密关闭的情况下)从所述包装腔室24抽出气体。

设备1还可或可替代地包括连接于包装腔室24且经配置用于向所述包装腔室中注射气体流的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所述受控制的气氛装置包含至少一个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泵和/或一个注射阀)31,其作用于将所述腔室内部连接于可能位于设备1远处的气体来源(未图示)的至少一个注射管32;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以控制注射阀(或注射泵)31的打开和关闭(或注射泵的启动)以至少在包装组合件8处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时(即,在所述包装腔室24气密关闭的情况下)喷射所述气体流。

控制单元100还可经配置以控制在腔室24内部生成的经改性的气氛的组成。举例来说,控制单元100可调节注射到包装腔室中的气体流的组成。注射到包装腔室中以产生经改性的气氛的气体混合物取决于产品P的性质可改变。一般来说,经改性的气氛混合物包括体积量的N2、O2和CO2中的一或多者,所述量与这些相同气体在存在于20℃下和海平面处的大气压(1个大气压)中时的量不同。如果产品P是如肉类、家禽、鱼、乳酪、烘焙食品或通心面的产品,那么可使用以下气体混合物(量以在20℃、1个大气压的压力下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红肉、无皮家禽:O2=70%,CO2=30%

-有皮家禽、乳酪、通心面、烘焙食品产品: CO2=50%,N2=50%

-鱼 CO2=70%,N2=30%或CO2=40%,N2=30%,O2%=30

-经加工肉 CO2=30%,N2=70%

根据一个方面,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以控制所述注射泵或所述注射阀31以在距所述真空泵28启动预定延时之后或者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已达到预定真空度之后开始注射所述气体流。在另一方面中,控制单元100可引起所述气体流注射的开始,以便在所述真空泵28仍在起作用的同时形成经改性的气氛,以便缩短用于形成经改性的气氛的时间。此外,由于优选的是避免包装腔室24中有极强真空,且同时需要确保腔室内部的适当气氛,故有利的是在打开气体注射之后停止真空泵。以此方式,腔室内部的压力从不低于所需值。在重叠期间,所注射的气体与残留空气混合,且持续抽混合空气真空,即,持续移除经改性的气氛,使得初始空气的量减少。

根据另一方面,应注意,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控制所述注射泵31,使得

气体流不以过高速度注射,过高速度可损坏上部工具对经切割的膜的牢固固持。控制单元100可将气体注射控制在低于界限值设定的气体压力下,从而防止膜从上部工具21相应之处脱离或防止膜错误置放在上部工具21相应之处(注射压力保持在1.3与4.0巴之间,任选地或在1.5与3.0巴之间)。

应注意,在所示实例中,排放管29和注射管32与包装腔室的下部部分连通,所述下部部分与包装腔室的上部部分隔开,归因于存在界定某种分离隔膜的所述内壁23。为了允许气体在整个包装腔室内的适当循环,包装腔室8的上部和下部部分通过接近内壁23定位或在所述内壁23处定位的孔口或通道流体连通。这些孔口或通道(参见例如图3-5)经置放使得在托盘置放于支座23b中时不被托盘壁遮挡。

尽管设备1可具有真空装置27和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中的一者或两者,但应理解,设备1的控制单元100还可经配置以使膜薄片18在不启动真空装置或受控制的气氛装置的情况下紧紧地接合托盘,且由此在托盘内留下正常环境气氛。这可能例如是非易腐性产品的情况。在一个更简单的型式中,设备1可经设计不具有真空装置和经改性的气氛装置。

现进入包装组合件8的更详细描述,应注意,此后者进一步包含作用于所述上部工具21和下部工具22中的至少一者的主致动器33:在图2-8的实例中,第一致动器33由框架2承载且在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作用于下部工具22;在实践中,主致动器33可包括经配置用于沿着横向于所述水平方向A1的方向提升和降低下部工具22的活塞(活塞可用任何其他种类的电力、气动或液压线性致动器替换):在图1-8的实例中,下部工具可通过主致动器33如图1中展示的双向箭头A5所指示垂直地提升和降低。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作用于主致动器33且引起下部工具22沿着由箭头A5指示的预定主方向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图2和3)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图4)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上部工具21与下部工具22隔开,且所述包装腔室24打开以接收所述膜薄片18中的一或多者,而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中,上部工具21的关闭表面34紧紧地抵靠在下部工具22的关闭表面35上以相对于设备外部的大气压气密关闭所述包装腔室24;在所述关闭表面34和35处,可置放有助于气密关闭的垫圈或其他元件。如上提及,控制单元使包装腔室的打开和关闭与背衬结构16的移动同步。

一旦腔室24已关闭,且在真空和/或受控制的气氛装置的操作之后,控制单元经配置以作用于主致动器33,从而向下部工具且由此也向上部工具施加进一步垂直移动,随着上部工具现抵靠着下部工具(图6),使得膜薄片18与托盘4的框边4c接触。应注意,弹性元件55可插置在上部工具与框架之间(如一或多个压缩弹簧和/或一或多个气动驱动器)以抵着下部工具弹性地推动上部工具。

还应注意,在每一支座23b处操作至少一个内部元件50,其在图1-8的设备中包括主干51和端板52,经配置用于支撑至少托盘或支撑物4的基底4a。内部元件是相对于下部工具22至少沿着双向箭头A5方向的主方向可移动的:在所示实施例中(参见例如图9),主干51可经由下部工具22的底部54上的开口53滑动,以便允许在所述内部元件50与下部工具22之间的相对移动。应注意,内部元件可通过对应的致动器(未图示)控制或其可由框架2直接承载。在展示其中下部工具如上所述向上和向下移动的情况的实例中,内部元件50可保持垂直地固定,至少直到端板到达下部工具的底部54(参见图4-7)。

进入进一步详述,上部工具21具有至少一个膜固持板36和装置38,所述固持板具有经配置用于接收一或多个膜薄片18的对应的作用表面37,所述装置用于将一或多个膜薄片18固持在所述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用于固持的装置38可包含真空源39(例如呈泵形式),其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且与存在于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的多个抽吸孔洞48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用于启动所述真空源39且引起膜固持板36接收并固持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在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具体地,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用于协调真空源39的启动与背衬板16对经切割的膜薄片18的适当置放:举例来说,当承载经切割的膜18的背衬结构16被恰当地置放在膜固持板36下方的包装腔室内时,控制单元100可启动真空源39且引起膜固持板36接收并固持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在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应注意,除真空源39以外或在其替代方案中,用于固持的装置38可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一或多者:

-机械固持器,如夹钳、夹具等,

-粘合剂系统,例如包含与作用表面37相关联的粘附部分,

-加热系统,例如包含与固持板相关联的可加热部分(由控制单元100控制),以用于引起作用表面37且由此膜薄片18的加热以便增加膜薄片对作用表面37的粘性,

-电力系统,例如作用表面37可以与塑料薄片18所特有的极性不同的极性带电。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可连接于电压产生器,且可控制表面37的电力充电。

如以下本文中所进一步公开,当描述设备1的操作时,控制单元可经配置以在包装腔室24中形成真空(通过控制真空泵28从所述包装腔室24抽出气体),直到达到包含在100与300毫巴之间、任选地在150与250毫巴之间的压力。此压力水平足够低但不会过低,使得在控制单元通过作用于真空源39也在抽吸孔洞48相应之处形成低于包装腔室中压力水平的压力水平时,避免膜薄片从膜固持板36脱离。

如图2-8中所示,包装组合件8具有加热结构40,所述加热结构与膜固持板36在外围相关联且具有相对于膜固持板36的作用表面37在外部径向延伸的对应的加热表面41。在实践中,膜固持板36经定尺寸以仅覆盖经切割的膜薄片18的中心部分18a,而加热结构40的加热表面41经设计以加热经切割的膜薄片18中环绕所述中心部分的外围部分18b。包装组合件8且尤其加热结构40经置放和配置使得至少当包装组合件8处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时,加热结构40的加热表面41面向界定下部工具22中的所述支座23b中的一者的所述内壁23的端面23a。应注意,在图2-8的实例中,加热结构40和膜固持板36经最初置放使得加热表面41相对于作用表面37回缩(图2-6);另一方面,加热结构40和膜固持板36也是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着由双向箭头A5表示的所述主要(垂直)方向相对可移动的。更详细地,膜固持板36由连杆36a在末端承载,所述连杆相对于加热结构40可滑动地耦接且具有经设计以与上部工具和加热结构协作的接界部分36b,如下文中将阐述般。弹性元件60(其可为例如弹簧或气动致动器)可插置在固持板与加热结构之间:弹性元件60允许膜固持板36如图4-6中所示的置放,因为弹性元件60倾向于推动固持板向下(膜固持板36相对于加热结构40的向下行程通过与加热结构40干涉的接界部分36a限制)。控制单元100连接于加热结构40且经配置用于控制加热结构40的加热,以便使加热表面41至少达到第一温度(基于足以将至少经切割的膜薄片的外围部分密封到托盘框边上的用于膜薄片18和托盘7的材料来选择)。

应注意,根据一种变化形式,加热装置可整合在膜固持板36中,其可经配置以按一定方式加热作用表面37,所述方式使所述作用表面至少达到第二温度。加热装置可与控制单元100连接,且控制单元经配置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以便使膜固持板36的作用表面37达到至少所述第二温度。取决于各情形,第一和第二温度可相同或不同。有利的是,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独立地控制加热装置和加热结构40以及独立地设定第一和第二温度。以此方式,控制单元100可允许操作员恰当地设定上部工具21的经加热部分(作用表面37和加热表面41)的温度:通过控制单元100管理这些温度允许改进膜薄片18与支撑物或托盘7之间的粘结。具体来说: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以如下控制第一和第二温度:

-在使用可收缩的膜10的情况下,则控制单元可仅引起加热表面41的加热,任选地仅在所述加热表面压抵托盘4的框边4c时,

-在使用不可热收缩的膜10的情况下,则控制单元可引起整个膜薄片的加热,且第一和第二温度例如相同,

-在贴体包装的情况下,则控制单元可引起整个膜薄片的加热,且例如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

根据构造观点,如图20-22中所示,加热结构40可包括包埋至少一个连接于电源的电阻和/或电感元件70的金属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控制电源以向电阻或电感元件70连续地供应电流,以便使加热表面41的温度保持于在所述第一温度周围的预定范围内。

除后者之外或独立于后者,加热结构40可包括由加热结构40的加热表面41直接承载的至少一个金属线71;所述金属线连接于电源和控制单元100,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控制电源以在不连续的时间间隔期间向金属线供应电流。在实践中,线71的热惰性小到使得控制单元可经编程,引起电源提供电流持续较短时间间隔,例如在需要进行将膜薄片18密封到支撑物上时。在上文所述循环的其余部分期间,电源并不向线71馈送电流,所述线基本上在环境温度下。这在处理可收缩的膜时是有用的。

可替代地或在后者之外,加热结构40可包括在加热结构40的所述加热表面41上形成的印刷电路72;所述印刷电路连接于电源和控制单元100,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控制电源以向印刷电路供应电流持续较短时间间隔,例如在需要进行将膜薄片18密封到支撑物上时。在上文所述循环的其余部分期间,电源并不向线71馈送电流,所述线基本上在环境温度下。这在处理可收缩的膜时是有用的。

关于可与膜固持板36相关联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也可包括包埋在固持板的主体中且连接于电源的至少一个电阻和/或电感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控制电源以向电阻或电感元件供应电流,以便使膜固持板36的作用表面37的温度保持于在所述第二温度周围的预定范围内。

在后者之外或独立于后者,固持板可包括由膜固持板36的作用表面37直接承载且连接于电源和控制单元100的至少一个金属线,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控制电源以在不连续的时间间隔期间向金属线供应电流。在实践中,线的热惰性小到使得控制单元可经编程,引起电源提供电流持续较短时间。在上文所述循环的其余部分期间,电源并不向线馈送电流,所述线基本上在环境温度下。

可替代地或在后者之外,加热装置可包括在膜固持板36的所述作用表面37上形成且连接于电源和控制单元100的印刷电路,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用于控制电源以向印刷电路供应电流持续较短时间间隔。在上文所述循环的其余部分期间,电源并不向印刷电路馈送电流,所述印刷电路基本上在环境温度下。

应注意,当膜可热收缩时,在将膜周边固定到框边4c上之后,可使用加热装置来拉伸膜18的中心部分。

作为另一变化形式,代替加热结构和/或加热装置或除其之外,可使用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如果存在)经配置以在由膜薄片18的外周表面18b和由支撑物4的框边4c占据的区域相应之处输送压力能量(呈高频声波形式)。控制单元可经编程以控制超声波发生器至少在膜薄片与托盘4如图7中所示相互接触时引起声波的发射。

作为另一变化形式,代替加热结构和/或加热装置或除其之外,可使用电磁波发生器;所述电磁发生器(如果存在)经配置以在由膜薄片18的外周表面18b和由支撑物4的框边4c占据的区域相应之处聚焦电磁能(呈高频电磁波形式)。控制单元可经编程以控制所述发生器至少在膜薄片与托盘4如图7中所示相互接触时引起电磁波的发射。

在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的以上结构说明之后,下文中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所述操作在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进行且实现包装托盘中的产品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方法允许在经改性的气氛下包装。在任何情况下,设备1也能制造产品的贴体包装。此外,设备1可用于将覆盖薄片施加到托盘上且由此在正常大气压力中包装。

托盘通过传送组合件3逐渐向包装组合件8移动。同时,夹送辊允许膜从卷筒10展开,且切割组合件准备在数量和尺寸方面与将关闭的托盘精确对应的经切割的膜薄片。在实践中,膜薄片可被切割成拷贝框边4c的外部边界的尺寸的尺寸,或其可被切割成径向小于框边4c的外边缘但足以紧紧地关闭托盘4的口部且密封地接合框边4c顶表面的尺寸。

在图2-8的设备1中,包装组合件包括如上文所述的主致动器33。在所示实例中,主致动器由框架2承载且在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作用于下部工具22以便沿着主方向A5(其基本上是垂直方向)提升和降低所述下部工具。在实践中,在传送装置7已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移动到包装腔室24中且膜固持板36已接收经切割的膜薄片(参见图2和3)之后,控制单元100控制主致动器33通过提升下部工具22来关闭包装腔室24(图4),使得内壁23拦截经提升且与内部元件50隔开的支撑物4。此外,应注意,在图2-4中所描绘的各阶段期间,接界部分36b与和加热结构成整体的部分干涉,使得由元件60施加的弹性偏移可仅引起固持板相对于加热结构的有限相对向下冲击。此时,包装腔室气密关闭,且膜薄片由膜固持板36固持在距托盘或支撑物4口部特定距离处:如图4中所示,真空装置经启动,且形成特定真空度。接着,紧接在真空形成之后或在真空形成期间,受控制的气氛装置经启动(图5),且在包装腔室内部形成受控制的气氛。在某些变化形式中,可仅启动真空装置或仅启动受控制的气氛装置。应注意,在想要操作设备1以简单地向托盘4施加覆盖薄片的情况下,则可不启动真空装置和经改性的气氛装置。主致动器33施加到下部工具22上的进一步垂直移动胜过弹性元件55的反应(参见图6),且使由固持板固持的膜薄片与支撑物4的框边4c接触。在这一位置中,上部工具21与接界部分36b干涉:在图2-8的实例中,固定于上部工具的突出部分21a接触所述接界部分36b,使得下部工具的进一步垂直移动将引起上部工具、接界部分36b且由此膜固持板36的垂直移动。控制单元100接着经配置以操作主致动器33以进一步提升下部工具22,胜过弹性元件60的反应,且由此引起膜固持板36提升以及作用表面37与加热表面41完美对齐(图7)。此时,当加热结构40的加热表面41接触置放在支撑物4上方的膜薄片18的外围部分18b时,控制单元100引起加热结构40的加热,使得加热表面41至少部分地熔融膜薄片18的外围部分和/或框边4c的塑料材料,由此将经切割的膜薄片密封到托盘上。接着,控制单元降低下部工具22,且由此包装腔室24可打开以允许托盘在包装组合件下游行进。可接着重复所述循环。

设备1的第二实施例

在图9-12中,展示设备1的第二实施例。图1的通用结构还可应用于这一第二实施例。为了简明起见,仅将描述这一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方面和组件不同的方面和组件;其余方面和组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且已用相同参考编号标识。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涉及包装组合件:在图9-11的情况下,包装组合件8包含与上部工具21或下部工具22中的一者可移动地相关联的至少一个侧壁42。在图9中示出的实例中,侧壁42与下部工具22相关联且紧紧地沿着方向A5(例如垂直地)在下部工具的侧表面相应之处滑动。侧壁可为单一侧壁或可由多个侧壁形成,每一者作用于下部工具22的对应的侧面且通常通过对应的弹性元件80(如弹簧或气动致动器)的作用向上推动。在图9-11的情况下,由框架102承载的主致动器33在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作用于下部工具22且如由双向箭头A5所指示垂直地提升和降低所述下部工具。控制单元100经配置以用于使下部工具22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与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上部工具21与下部工具22隔开,且侧壁42与上部工具的下表面相隔一定距离(图9,在包装腔室打开的情况下),而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中,侧壁42的表面43a紧紧地抵靠上部工具的接界表面(例如下表面)43b(图10,在包装腔室24相对于设备外部的大气压关闭的情况下)。

如上提及,控制单元100使包装腔室的打开和关闭与如实施例1中构造和操作的传送装置7的背衬结构16的移动同步。

在图10中展示的第二状态中,包装腔室气密关闭,但膜薄片与框边4c维持相隔一定距离,使得可如对于实施例1所述操作真空装置和/或受控制的气氛装置。控制单元可接着操作主致动器33以引起下部工具的进一步向上移动,使得被膜固持板36保持在适当位置上的膜薄片压抵支撑物4的框边4c。下部工具的这一进一步行程引起侧壁42胜过元件80反应的回缩(即向下移动)。归功于存在侧壁42,上部工具可呈现如图9-11中所示的完全平坦的下表面。

此外,应注意,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在每一支座23b处操作至少一个内部元件50,其包括主干51和端板52,经配置用于支撑至少托盘或支撑物4的基底4a。内部元件是相对于下部工具22至少沿着双向箭头A5方向的方向可移动的:主干51可经由下部工具22的底部54上的开口53滑动,以便允许在所述内部元件50与下部工具22之间的相对移动。应注意,内部元件可通过对应的致动器(未图示)控制或其可由框架2直接承载。在展示其中下部工具如上所述向上和向下移动的情况的实例中,内部元件50可保持垂直地固定,至少直到端板到达下部工具的底部54(参见图11)。

进入进一步详述,上部工具21具有至少一个膜固持板36,所述固持板具有与下部工具的底表面齐平且经充分定尺寸以容纳整个膜薄片18的对应的作用表面37。换句话说,固持板覆盖端面23a且因而此外框边4c的整个径向跨度。膜固持板36刚性地耦接于上部工具21,使得膜固持板36不是相对于上部工具21至少沿着横向于水平方向A1的方向A5相对可移动的。用于固持的装置38可包含真空源39(例如呈泵形式),其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且与存在于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的多个抽吸孔洞48连接。应注意,除真空源39以外或在其替代方案中,用于固持的装置38可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一或多者:

-机械固持器,如夹钳、夹具等,

-粘合剂系统,例如包含与作用表面37相关联的粘附部分,

-加热系统,例如包含与固持板相关联的可加热部分,以用于引起作用表面37且由此膜薄片18的加热以便增加膜薄片对作用表面37的粘性,

-电力系统,例如作用表面37可以与膜薄片18所特有的极性不同的极性带电。

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用于控制装置38,例如用于启动真空源39,且引起膜固持板36接收并固持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在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具体来说,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用于协调装置38(例如真空源39)的启动与背衬结构16对经切割的膜薄片18的适当置放:举例来说,当承载经切割的膜18的背衬结构16被恰当地置放在膜固持板36下方的包装腔室内时,控制单元100可启动装置38(例如真空源39),且引起膜固持板36接收并固持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在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加热装置可整合在膜固持板36中,其可经配置以加热作用表面37。加热装置可与控制单元100连接,且控制单元经配置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以便使膜固持板36的作用表面37达到所需温度。加热装置可属于对于实施例1所述的类型。控制单元可控制加热装置以在表面37的外围部分中产生第一温度且在表面37的中心部分中产生第二温度。第一和第二温度。具体来说,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以如下控制第一和第二温度:

-在使用可收缩的膜10的情况下,则控制单元可仅引起作用表面37的外围部分的加热,任选地仅在所述作用表面的外围部分压抵托盘4的框边4c时,

-在使用不可热收缩的膜10的情况下,则控制单元可引起整个表面37且由此整个膜薄片的加热,且第一和第二温度例如相同,

-在贴体包装的情况下,则控制单元可引起整个作用表面37且由此整个膜薄片的加热,且例如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

在设备1的第二实施例的以上结构说明之后,下文中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所述操作在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进行且实现包装托盘中的产品的替代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方法允许在经改性的气氛下包装。在任何情况下,设备1也能制造产品的贴体包装。所述设备还可用于在正常大气压力的情况下向托盘施加覆盖薄片。

在传送装置7已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移动到包装腔室24中且膜固持板36已接收经切割的膜薄片(参见图9)之后,控制单元100控制主致动器31通过提升下部工具22来关闭包装腔室24(图10),使得内壁23拦截支撑物4且侧壁42抵靠着上部工具21。此时,包装腔室通过抵着上部工具21的下表面43b起作用的侧壁气密关闭,且膜薄片4由膜固持板36固持在距托盘或支撑物4口部特定距离处:可启动真空装置且形成特定真空度。接着,紧接在真空形成之后或在真空形成期间,受控制的气氛装置可经启动,且在包装腔室内部形成受控制的气氛。由主致动器33施加在下部工具上的进一步垂直移动胜过弹性元件80的反应,且允许膜固持板36使经切割的膜薄片与框边4c接触;控制单元100引起加热装置

的加热以及经切割的膜薄片的外围部分密封到托盘框边上。接着,控制单元降低下部工具,且由此包装腔室24可打开以允许托盘在包装组合件下游进行。可接着重复所述循环。

设备1的第三实施例

在图12-16中,展示设备1的第三实施例。为了简明起见,仅将描述这一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方面和组件不同的方面和组件;其余方面和组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且已用相同参考编号标识。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涉及包装组合件:在图12-16的情况下,上部工具21具有至少一个具有对应的作用表面37的膜固持板36,膜固持板36由连杆36a末端承载且覆盖端面23a且因而此外框边4c的整个径向跨度。固持板连杆耦接于上部工具21以允许至少沿着双向箭头A5的方向移动,如以下本文中将阐述般。用于固持的装置38可包含真空源39(例如呈泵形式),其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且与存在于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的多个抽吸孔洞48连接。应注意,除真空源39以外或在其替代方案中,用于固持的装置38可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一或多者:

-机械固持器,如夹钳、夹具等,

-粘合剂系统,例如包含与作用表面37相关联的粘附部分,

-加热系统,例如包含与固持板相关联的可加热部分,以用于引起作用表面37且由此膜薄片18的加热以便增加膜薄片对作用表面37的粘性,

-电力系统,例如作用表面37可以与塑料薄片18所特有的极性不同的极性带电。

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用于启动装置28(例如真空源39),且引起膜固持板36接收并固持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在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用于协调装置28(例如真空源39)的启动与背衬板16对经切割的膜薄片18的适当置放:举例来说,当承载经切割的膜18的背衬结构16被恰当地置放在膜固持板36下方的包装腔室内时,控制单元100可启动装置28(例如真空源39),且引起膜固持板36接收并固持所述一或多个膜薄片18在作用表面37相应之处。加热装置可整合在膜固持板36中,其可经配置以加热作用表面37。实施例3中不存在类似于实施例1的加热结构40。加热装置可与控制单元100连接,且控制单元经配置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以便使膜固持板36的作用表面37达到所需温度。加热构件可属于对于实施例2所述的类型。

在设备1的第三实施例的以上结构说明之后,下文中公开第三实施例的操作。所述操作在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进行且实现包装托盘中的产品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方法允许产品的贴体包装。在任何情况下,设备1也能在经改性的气氛下制造包装。此外,设备可用于在托盘或支撑物4中保留正常大气压力的情况下施加膜覆盖薄片。

在图12-16的设备1中,在传送装置7已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移动到包装腔室24中且膜固持板36已接收经切割的膜薄片(参见图12)之后,控制单元100控制主致动器33通过提升下部工具22来关闭包装腔室24(图13),使得内壁23拦截支撑物4。此时,包装腔室气密关闭,且膜薄片由膜固持板36固持在距托盘或支撑物4口部特定距离处:如图13中所示,真空装置可经启动,且形成特定真空度。主致动器33施加到下部工具22上的另一垂直移动胜过弹性元件55的反应(参见图14),且使由固持板固持的膜薄片与支撑物4的框边4c接触。加热装置引起置放在支撑物4上方的膜薄片18的加热:膜薄片经选择以足以用于真空包装,且加热表面被加热到允许有助于膜薄片中心部分18a膜的后续变形的温度。接着,控制单元使泵来泵送气体(代替作为真空源操作),且由此引起膜薄片在产品上披下来。应注意,可替代地,控制单元可简单地将抽吸孔洞48连接于大气压,因为大气压在大部分情况中是足够的。由加热装置产生的进一步加热可促进膜薄片的外围部分密封到框边4c上(参见图15)。控制单元100操作主致动器以降低下部工具22,且由此包装腔室24可打开以允许托盘在包装组合件下游行进。可接着重复所述循环。

其他变化形式

在图17-19(其可应用于上文所述或所要求的实施例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其中下部工具22具备多个支座23b,所述设备包含多个不同背衬结构16,各自包含经调适用于接收所述膜薄片18中的对应一者的平坦固持表面17;背衬结构16中的每一者可在至少切割组合件6与腔室24的内部之间移动,从而在所述切割组合件处拾取对应的膜薄片18,在所述腔室的内部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对应的上部工具21膜固持板36相应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一或多个传送致动器47将作用于背衬结构16:可能存在一个传送致动器致力于每一结构16或一个致动器致力于移动一组所述结构(例如同一行上的所有结构)或一个单一传送致动器经配置用于同时移动所有结构16。传送致动器47经配置用于允许背衬结构16且由此经切割的膜薄片18从切割组合件6移动到包装腔室24的内部。传送致动器47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从而在背衬结构16从切割组合件6移动到包装腔室24内部之前、之时或之后使得背衬结构16相互间隔开。这展示于图18和19中,示意性地表示其中多个背衬结构16在移动到腔室中之前、或在移动到腔室中之时、或在移动到腔室中之后在X和Y两个方向上进一步隔开的一个实例(X和Y方向是两个相互垂直和参考方向,平行于在切割台相应之处的经切割的膜薄片的摆放平面)。传送致动器可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一或多个活塞:可采用电力、气动或液压致动器的任何组合。

最后,如图23到31中所示,包装组合件8可包括一定数量的推杆元件44,所述推杆元件适用于支撑构件38以便将薄片18固定在作用表面37上。这一方面也可应用于上文所述或所要求的实施例中的任一者。

具体地说,推杆元件44被调适成用于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参见图24、27和30),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推杆元件44的作用部分45与膜固持板36的作用表面37(参见图25和31)隔开,而在所述接合位置中,推杆元件44的作用部分45抵着膜固持板36的所述作用表面37压抵经切割的膜薄片18边界部分。

推杆元件44可包括在由以下各者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一者:

-指形止动器,其以枢转方式安装到上部工具21上且在所述支座23的拐角相应之处起作用(图24和25),以便在不与托盘圆形拐角干涉的情况下作用于膜薄片18的拐角,

-指形止动器,其被安装到下部工具22上,经配置以垂直地移动,且在所述支座的拐角相应之处起作用,以便在不与托盘圆形拐角干涉的情况下作用于膜薄片18的拐角,

-摆动杆,其以枢转方式安装到上部工具21上且在所述支座33的侧边界相应之处起作用(图29-31);

-摆动杆,其被安装到下部工具22上,且在所述支座的侧边界相应之处起作用。

任选地,至少一个致动器在所述控制单元100的控制下作用于所述推杆元件44,所述控制单元经配置以启动所述致动器且使推杆元件44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接合位置,且反之亦然。

设备1的控制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具有至少一个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00(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中)可包含具有存储器(或多个存储器)的数字处理器(CPU)、模拟型电路或具有一或多个模拟处理电路的一或多个数字处理单元的组合。在本发明说明书中和权利要求书中,已指示了控制单元100“经配置”或“经编程”以执行某些步骤:这可在实践中通过允许配置或编程所述控制单元的任何手段来实现。举例来说,在包含一或多个CPU的控制单元100的情况下,一或多个程序存储于适当存储器中:所述程序含有指令,所述指令当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时引起控制单元100执行结合所述控制单元描述和/或要求的步骤。可替代地,如果控制单元100属于模拟型,那么控制单元的电路经设计以包括在使用时经配置以处理电信号以便执行本文中公开的控制单元步骤的电路。

在一般意义上,控制单元100作用于且控制传送组合件3、膜切割组合件6、传送装置7、包装组合件8且尤其上部工具21和/或下部工具22、真空装置27、受控制的气氛30。具体来说,控制单元100可经配置用于控制以下循环的执行:

命令传送组合件3将所述支撑物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到所述包装腔室24中,使得每一待包装的支撑物4容纳于对应的支座23b中;

命令膜切割组合件6切割至少一个膜薄片18,所述至少一个膜薄片经精确定尺寸以覆盖由所述框边4c和所述框边的至少部分或全部顶表面界定的支撑物4的口部,

命令传送装置7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置放在包装腔室24内部和对应的支撑物4上方,

命令上部工具21将经切割的膜薄片18固持在所述支撑物4上方且与所述支撑物4隔一段距离,

命令包装组合件8从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第二操作状态以便气密关闭包装腔室24,

命令真空装置27去除来自所述气密关闭的包装腔室内的空气,

命令受控制的气氛装置30在包装腔室中喷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

命令包装组合件8将膜薄片18紧紧地固定到所述支撑物4上,

命令包装组合件8从第二操作状态过渡到第一操作状态,

命令传送组合件3将具有紧紧固定的膜薄片18的支撑物4移出包装腔室24且接着重复上述循环。

控制单元还可经配置用于控制设备1以便执行下文所述的包装方法中的任一者。

包装的方法

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包装方法。

以下方法可通过根据上述实施例和变化形式中的任一者的设备在控制单元100的监督下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经控制和编程的控制单元100使用如上文实施例中的一者中任一项所要求的设备1执行下文描述的方法。

托盘(或支撑物)4例如通过传送组合件3逐渐移动到包装组合件8。同时,膜10a从卷筒10展开,且在包装腔室8外部起作用的切割组合件6准备在数量和尺寸方面与将关闭的托盘精确对应的经切割的膜薄片18。在实践中,膜薄片可被切割成拷贝框边4c的外部边界的尺寸的尺寸(例如与框边4c的外部边界的尺寸完全相同或与之相比略大),或其可被切割成径向小于框边4c的外边缘但足以紧紧地关闭托盘4的口部且密封地接合框边4c顶表面的尺寸。换句话说,经切割的膜薄片的径向宽度可包含在托盘或支撑物4的框边4c的最大径向宽度与最小径向宽度之间。

托盘制备可预先进行,或托盘可在切割膜薄片期间在形成台处线上形成。使膜10a成为膜薄片18的切割在远离膜薄片被耦接于托盘上的位置的台处进行。经切割的膜薄片(或在一次处理多个托盘情况下,多个经切割的膜薄片)移动到包装组合件8。如刚刚所述,膜薄片在被移动到包装腔室内部之前从连续膜切割。使包装组合件8保持打开一段时间,所述时间足以使一定数量的托盘4和对应数量的膜薄片18恰当地置放在包装组合件中界定的包装腔室24的内部。传送装置7可如上文所述使用,以便在包装腔室24内部移动已在包装组合件8外部经切割的膜薄片。基本上,放置在背衬结构16上的膜薄片一旦经切割即由所述背衬结构承载进入腔室24内部位于上部工具前方,所述上部工具经配置以从背衬结构16拾取经切割的膜薄片8。背衬结构16将经切割的膜薄片释放到上部工具,且返回到包装腔室外部。接着,关闭包装组合件8,且使膜薄片保持在对应的托盘上方,但相隔足以允许气体在托盘内部循环的距离。包装腔室在仅受控制的气体流可在设备1的监督下从腔室24抽取和/或注射到所述腔室中的意义上是气密关闭的(应注意,在托盘关闭不需要真空和或受控制的气氛的情况下,则包装腔室可简单地在不是气密关闭的情况下关闭)。此时,包装方法可改变,取决于包装类型以及取决于可供使用的膜薄片的类型。

如果例如将不可热收缩的膜薄片用作托盘覆盖薄片,以及如果打算形成经改性的气氛包装,那么在包装腔室内部形成部分真空,且同时或随后注射用于经改性的气氛的气体。当包装腔室24中形成部分真空(例如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真空泵28从所述包装腔室24抽出气体来进行)时,抽取气体,直到包装腔室24内部达到包含在100与300毫巴之间、任选地在150与250毫巴之间的压力。此压力水平足够低但不会过低,使得当在抽吸孔洞48相应之处形成低于包装腔室中压力水平的压力水平时,避免膜薄片从膜固持板36脱离。在这一阶段中,膜薄片通过固持板保持,所述固持板可具备如上所述用于将膜固持在适当位置中的装置。接着,在距开始气体抽出预定延时之后(例如在距所述真空泵28的启动预定延时之后)或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已达到预定真空度之后,将经改性的气氛气体注射到包装腔室8中。注射所述气体流用于形成经改性的气氛可甚至在气体抽出仍在进行中的同时开始,以便缩短用于形成经改性的气氛的时间。此外,由于优选的是避免包装腔室中有极强真空,且同时需要确保腔室内部的适当气氛,故有利的是在气体注射已开始之后停止真空发生。以此方式,腔室内部的压力从不低于所需值。在重叠期间,所注射的气体与残留空气混合,且持续抽混合空气真空,即,持续移除经改性的气氛气体,使得在任何情况下初始空气的量减少。

膜薄片18可经均匀地加热或其可至少在其外周18b相应之处经加热。这一操作可使用与膜固持板36相关联的加热结构40和/或加热装置进行。使外周膜部分18b和框边4c中的至少一者达到一定温度,所述温度允许膜外围部分18b热粘结于托盘7框边以及托盘7的紧密封装。接着,或与加热同时地,使膜薄片降低且紧紧地粘结于托盘。在使用基于超声波或微波的加热器的情况下,在这一阶段操作所述加热器,且此外托盘框边4c可同时经加热。一旦粘结已完成,包装腔室就可打开,且具备由经切割的膜薄片18形成的密闭覆盖薄片的托盘可行进离开包装腔室。

如果例如将可热收缩的膜薄片用作托盘覆盖薄片,以及如果打算形成经改性的气氛包装,那么在包装腔室内部形成部分真空,且同时或随后注射用于经改性的气氛的气体。当包装腔室24中形成部分真空(例如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真空泵28从所述包装腔室24抽出气体来进行)时,抽取气体,直到包装腔室24内部达到包含在100与300毫巴之间、任选地在150与250毫巴之间的压力。此压力水平足够低但不会过低,使得当在抽吸孔洞48相应之处形成低于包装腔室中压力水平的压力水平时,避免膜薄片从膜固持板36脱离。在这一阶段中,膜薄片通过固持板保持,所述固持板可具备如上所述用于将膜固持在适当位置中的装置。可热收缩的膜可为极薄的(例如厚度可降到在20-40微米的范围内),且其在切割之后的处理很困难,故相关的是,包装腔室中和固持板处的压力水平经恰当控制。在距开始气体抽出预定延时之后(例如在距所述真空泵28的启动预定延时之后)或在所述包装腔室24内部已达到预定真空度之后,将经改性的气氛气体注射到包装腔室8中。注射所述气体流用于形成经改性的气氛可甚至在气体抽出仍在进行中的同时开始,以便缩短用于形成经改性的气氛的时间。此外,由于优选的是避免包装腔室中有极强真空,且同时需要确保腔室内部的适当气氛,故有利的是在气体注射已开始之后停止真空发生。以此方式,腔室内部的压力从不低于所需值。在重叠期间,所注射的气体与残留空气混合,且持续抽混合空气真空,即,持续移除经改性的气氛气体,使得在任何情况下初始空气的量减少。膜薄片18可在其外周18b相应之处经加热。这一操作可使用加热结构40进行。使外周膜部分18b和框边4c中的至少一者达到一定温度,所述温度允许膜外围部分18b热粘结于托盘7框边以及托盘7的紧密封装。接着,使膜薄片降低且紧紧地粘结于托盘。在使用基于超声波或微波的加热器的情况下,在这一阶段操作所述加热器,且此外托盘框边4c可同时经加热。一旦粘结已完成,包装腔室就可打开,且具备由经切割的膜薄片18形成的密闭覆盖薄片的托盘可行进离开包装腔室。

如果例如使用不可热收缩的膜薄片,以及如果打算形成真空贴体包装,那么在包装腔室内部形成真空。接着,膜薄片18可经均匀地加热或其可至少在其外周18b相应之处经加热达到足以用于热密封的第一温度,且其可在其中心部分相应之处在足以用于使膜薄片高度可变形的第二温度(例如等于或高于所述第一温度)下经加热。这一操作可使用与膜固持板36相关联的加热结构40和/或加热装置进行。接着,一旦已达到足以用于贴体包装的真空度,就降低膜薄片使得膜薄片18的外围部分18b接触托盘7的框边3c。在使用基于超声波或微波的加热器的情况下,在这一阶段操作所述加热器,且此外托盘框边4c可同时经加热。固持板释放膜薄片,且在膜薄片上方形成正常大气压力,所述膜薄片由此披下来且匹配产品P和托盘的内壁的形状,在产品周围和不被产品P占据的托盘表面上形成塑料膜贴体膜。换句话说,当在包装腔室内且由此在膜薄片18下方的托盘或支撑物4内达到预定低压时,膜薄片18被释放且在支撑物4内通过真空向下拉。由于膜薄片4经加热(且接着经软化),故在支撑物4内的真空的作用下,所述膜薄片变形以便粘附于产品P和支撑物4的内表面(参见图15和16)。在实践中,膜至少粘结于框边4c和支撑物4的内表面部分。一旦粘结已完成,包装腔室就可打开,且具备由膜薄片18形成的紧紧关联的贴体膜的托盘可移出包装腔室。

可替代地,可不形成真空,且膜粘结于托盘,由此在内部在环境大气的情况下形成经密封的托盘。

虽然已结合目前认为是最实际和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地,打算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装置。

举例来说,弹性元件55、60、80可由经控制单元100控制的线性致动器取代。

所述致动器的具体性质是范例性的,且可使用替代类型的致动器,只要向所述致动器操作于其上的移动部分赋予的运动类型相同。

此外,应注意,尽管所描述实施例展示出单一包装组合件8,但多个包装组合件可与多个传送装置7一起并行使用以便优化生产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