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脚垫塑形模具及汽车脚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5727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汽车脚垫塑形模具及汽车脚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垫,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脚垫塑形模具及汽车脚垫。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脚垫作为一种常用的汽车内饰用品,主要作用在于:一是用于覆盖在汽车驾驶员和乘员的脚踏处,防止鞋底的尘土等脏物弄脏汽车车体内部,使驾驶员和乘员更舒适;二是防滑作用,防止驾驶员和乘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由于打滑而发生危险;三是对汽车内部及汽车脚垫进行清洁时,可以将汽车脚垫从车内拆卸下来并拿出车外对汽车脚垫进行清洁,再对汽车内部进行清洁,汽车内部清洁完成后再将汽车脚垫再次安装到车内,使得对汽车内部及汽车脚垫的清洁更加方便。

目前,汽车脚垫的种类多样,有半包围的,也有全包围的,也有少量的组合式汽车脚垫,主要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半包围脚垫和全包围脚垫均由于仅有一层结构使得防尘效果和防滑效果较差,并且也不便于清洁车内及脚垫;二是组合式汽车脚垫具有一定的防尘作用,但由于其缺少防止灰尘、尘土等脏物从汽车脚垫逆流形成二次污染车内的结构,大大降低了防尘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模具、由双模具通过模压工艺制成的双面双重结构的汽车脚垫塑形模具及汽车脚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汽车脚垫塑形模具,包括第一塑形模具和第二塑形模具,第一塑形模具均匀布设有网格状模具通孔,网格状模具通孔的孔径为从第一塑形模具的正面往背面方向逐渐递减;第二塑形模具的正面均匀布设有模具凹陷槽,模具凹陷槽的槽宽为从槽口往槽底方向逐渐递减。采用带网格状通孔和凹陷槽的双模具,通过将网格状通孔的孔径和凹陷槽的槽宽分别设置为从正面往背面方向逐渐递减和从槽口往槽底方向逐渐递减,使得很容易通过模压工艺制成与双模具对应的双面双重结构的汽车脚垫成品。

作为优选,网格状模具通孔在第一塑形模具的正面和背面位置处的外形分别为六边形和椭圆形。

作为优选,模具凹陷槽的外形为椭圆形。

汽车脚垫,包括垫体,垫体包括上层垫和下层垫,上层垫的背面与下层垫的正面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上层垫均匀布设有由第一塑形模具的网格状模具通孔通过模压工艺而成的网格状脚垫通孔,下层垫的正面均匀布设有由第二塑形模具的模具凹陷槽通过模压工艺而成的脚垫凹陷槽,网格状脚垫通孔的底壁压住脚垫凹陷槽槽口。网格状脚垫通孔在上层垫的正面和背面位置处的外形分别为六边形和椭圆形,脚垫凹陷槽的外形为椭圆形。上层垫的网格状脚垫通孔采用上面宽下面窄的上宽下窄形状,可使得灰尘、尘土等脏物或异物自行进入下方的下层垫,下层垫的脚垫凹陷槽收纳空间充足,可与上面的网格状脚垫通孔隔离开,有效的防止了灰尘、尘土等脏物或异物从下层垫经网格状脚垫通孔通过上层垫逆流再次回到车内,即有效的防止了已收纳在下层垫的脚垫凹陷槽中的灰尘、尘土等脏物或异物对车内的二次污染。

由双模具通过模压工艺制成带网格状通孔和凹陷槽的双面双重结构的垫体,使得灰尘、尘土等脏物既容易从通孔进入被收纳在垫体内,又防止了灰尘、尘土等脏物发生逆流而从垫体内再次流出到车内,大大提高了防尘作用。

本专利中,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制成的上层垫和下层垫之间收集灰尘、尘土或异物等脏物,保持车辆内部清洁。灰尘、尘土或异物等脏物堆积在下层垫中可防止灰尘、尘土或异物等脏物流动,降低了汽车内部的污染。

作为优选,上层垫正面固定设有防滑结构,使得双脚踏在上层垫上时能增大摩擦作用,大大提高了防滑效果。

作为优选,防滑结构包括固定设在上层垫正面上的呈凸起状的一字形凸边,一字形凸边位于相邻的网格状脚垫通孔的连接处,呈网状分布的一字形凸边,进一步增大了摩擦作用,可有效的防止鞋底与上层垫正面之间的打滑,进一步提高了防滑效果。

作为优选,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固定设在上层垫和下层垫周围的尼龙粘贴带,上层垫与下层垫之间通过尼龙粘贴带可拆卸的固定粘合,使得将汽车脚垫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操作极其便利。为方便上层垫和下层垫的结合,在上层垫与下层垫的之间设计了尼龙粘贴带,使得上层垫和下层垫粘合。通过上层垫进入的灰尘、尘土或异物等脏物无法移动至汽车脚垫以外的地方,降低了汽车内部的污染。

作为优选,连接组件还包括上层垫与下层垫粘合时相互吸住并贴合在一起的磁铁石,上层垫背面和下层垫正面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均固定设有磁铁石,使得将汽车脚垫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操作极其便利。此外,当洗涤或清扫汽车脚垫时,为了确保上层垫和下层垫分离后再次结合起来更加方便,采用多个磁铁石,使得上层垫和下层垫依据磁石的磁力自行正确粘合,既避免了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震动或晃动使得上层垫和下层垫发生变形的问题,又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磁铁石为嵌入上层垫和下层垫中,磁铁石与上层垫或下层垫的表面保持水平,这样可有效防止灰尘、尘土等脏物或异物回流到车内,起了保持车内环境的作用。

作为优选,还包括底座,垫体通过锁扣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底座上;锁扣装置包括固定设在下层垫中的上卡扣、固定设在底座上的下卡扣,下卡扣卡住上卡扣;上卡扣包括固定设在下层垫中的上卡扣固定环、固定设在上卡扣固定环中的卡环,卡环设有卡口;下卡扣包括固定设在底座上的下卡扣固定环、固定设在下卡扣固定环上的联动块、可转动的固定设在联动块上的旋钮,旋钮可转动的卡在卡口上。上卡扣和下卡扣的配合,使得将汽车脚垫安装到底座上或从底座上拆卸出来过程中的操作极其便利。在下层垫与底座上安装具有相同规格的固定环,使得下层垫与底座之间的安装或拆卸变得极其便利。上层垫与下层垫之间的尼龙粘贴带粘合后,防止汽车脚垫滑动,并且可遮盖锁扣装置,使得车内美观。

作为优选,底座四周固定设有海绵,海绵外包裹有全包围皮垫,全包围皮垫包裹海绵的设置,使得将底座放置于汽车车内底面时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

本专利提供一种上层垫与下层垫结合的分离型双重结构汽车脚垫的制造方法,制造步骤主要包括:第一阶段,制造两面具有蜂巢结构孔的双面双重结构型垫板;第二阶段,对两面蜂巢结构孔的双面双重结构型垫板沿着垫板平面中央线进行切割,将各自分离;第三阶段,将分割开的各蜂巢结构孔的双面双重结构型垫板沿着平面中央线切割,将双重结构中的上层垫和收集异物的下层垫分离;第四阶段,将上层垫和下层垫四周的尼龙粘贴带对应粘合,形成带上层垫和下层垫的汽车脚垫。

本专利设计的双面双重结构型垫板,可以降低塑形模具的制造费用。制成双面双重结构型垫板之后进行第一次切割,将切割后的垫板作为上层板材和下层板材进行第二次切割,可制造两对双重结构的垫,缩短制造时间,大大地提高作业效率,还可以节省制造费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采用带网格状通孔和凹陷槽的双模具,由双模具通过模压工艺制成带网格状通孔和凹陷槽的双面双重结构的垫体,使得灰尘、尘土等脏物既容易从通孔进入被收纳在垫体内,又防止了灰尘、尘土等脏物发生逆流而从垫体内再次流出到车内,大大提高了防尘作用;又通过垫体正面设置的一字形凸边,大大提高了垫体的防滑功能。该汽车脚垫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塑形模具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塑形模具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塑形模具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塑形模具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垫与下层垫粘合形成的垫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垫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网格状脚垫通孔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垫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垫第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垫第一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垫第二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垫第二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和图11中脚垫凹陷槽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上卡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全包围皮垫、海绵装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垫体固定安装在底座、全包围皮垫及海绵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汽车脚垫塑形模具,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塑形模具1和第二塑形模具2,第一塑形模具1均匀布设有网格状模具通孔11,网格状模具通孔11的孔径为从第一塑形模具1的正面往背面方向逐渐递减;第二塑形模具2的正面均匀布设有模具凹陷槽20,模具凹陷槽20的槽宽为从槽口往槽底方向逐渐递减。

其中,网格状模具通孔11在第一塑形模具1的正面和背面位置处的外形分别为六边形12和椭圆形13。

其中,模具凹陷槽20的外形为椭圆形。

汽车脚垫,如图5-10和图12所示,包括垫体3,垫体3包括上层垫31和下层垫32,上层垫31的背面与下层垫32的正面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上层垫31均匀布设有由第一塑形模具1的网格状模具通孔11通过模压工艺而成的网格状脚垫通孔311,下层垫32的正面均匀布设有由第二塑形模具2的模具凹陷槽20通过模压工艺而成的脚垫凹陷槽320,网格状脚垫通孔311的底壁压住脚垫凹陷槽320槽口。

其中,上层垫31正面固定设有防滑结构。

其中,防滑结构包括固定设在上层垫31正面上的呈凸起状的一字形凸边312,一字形凸边312位于相邻的网格状脚垫通孔311的连接处。

其中,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固定设在上层垫31和下层垫32周围的尼龙粘贴带4,上层垫31与下层垫32之间通过尼龙粘贴带4可拆卸的固定粘合。

其中,连接组件还包括上层垫31与下层垫32粘合时相互吸住并贴合在一起的磁铁石5,上层垫31背面和下层垫32正面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均固定设有磁铁石5。

本实施例中,直接将上层垫31与下层垫32粘合之后形成的垫体3放置于汽车车内底面上,脚踩在垫体3上面,防止脚打滑。

实施例2

如图1-8和图11-1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底座7,垫体3通过锁扣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底座7上;锁扣装置包括固定设在下层垫32中的上卡扣6、固定设在底座7上的下卡扣10,下卡扣10卡住上卡扣6;上卡扣6包括固定设在下层垫32中的上卡扣固定环61、固定设在上卡扣固定环61中的卡环62,卡环62设有卡口620;下卡扣10包括固定设在底座7上的下卡扣固定环101、固定设在下卡扣固定环101上的联动块102、可转动的固定设在联动块102上的旋钮103,旋钮103可转动的卡在卡口620上。

其中,底座7四周固定设有海绵9,海绵9外包裹有全包围皮垫8。

本实施例中,将上层垫31与下层垫32粘合之后形成的垫体3通过锁扣装置安装在底座7上,由底座7垫在垫体3下面并由全包围皮垫8及海绵9围住垫体3,脚踩在垫体3上面,防止脚打滑。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