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行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033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模具行位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模具行位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注塑成型中,一般采用模具行位结构来使产品上形成倒扣位结构。然而,现有的模具行位结构在产品的具体注塑成型过程中仍存在脱模困难、注塑产品质量差的缺陷。此外,对于一些注塑成型的产品,根据产品的结构等需要设计两个方向的倒扣位结构,这样,模具行位结构就需要两个方向的行位才能脱模,而现有的模具行位结构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倒扣位结构,无法满足具有两个方向倒扣位结构的产品的注塑成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之处,提供了模具行位结构,其结构合理,并解决了现有模具行位结构在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存在脱模困难、注塑产品质量差、无法满足两个方向行位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具行位结构,包括主行位构件、可倾斜插拔于所述主行位构件上并可驱动所述主行位构件滑动开模的斜导构件、设于所述主行位构件后侧的铲基和安装于所述主行位构件内并可相对所述主行位构件滑动的内置行位构件,所述内置行位构件与所述铲基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内置行位构件随所述主行位构件滑动的限位结构。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置行位构件上的第一限位凸块和设于所述铲基上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对位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块,所述主行位构 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穿设的避让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抵顶限位的竖直限位平面。

可选地,所述内置行位构件包括容置于所述主行位构件内的内置行位座、设于所述内置行位座前侧的斜杆和设于所述斜杆端部并凸露于所述主行位构件外的第一倒扣,所述主行位构件的前侧设有供所述斜杆滑动的滑孔,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内置行位座的后侧。

可选地,所述内置行位构件还包括设于内置行位座前侧的复位杆,所述主行位构件的前侧设有供所述复位杆穿设滑动的导向孔。

可选地,所述内置行位构件还包括设于内置行位座前侧的弹簧。

可选地,上述的模具行位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行位构件顶部以用于限制所述内置行位构件向上移动的压板。

可选地,上述的模具行位结构还包括两块分别设于所述主行位构件两侧以用于限制所述主行位构件向上移动的压块,所述主行位构件的侧部设有供所述压块抵压定位的凸缘。

可选地,上述的模具行位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主行位构件下方以用于供所述主行位构件导向滑动的导向块,所述主行位构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向块滑动配合的滑槽。

可选地,所述主行位构件上还设有第二倒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通过在主行位构件内增设一可相对主行位构件滑动的内置行位构件,并在内置行位构件与铲基之间设置限位结构来防止内置行位构件随主行位构件滑动,这样,在产品的脱模过程中,主行位构件和内置行位构件可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滑动,其结构设计合理、脱模方便、并能有效保证注塑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满足模具行位结构在两个方向的行位脱模要求,从而实现了具有两个方向倒扣位结构的产品的注塑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的装配正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的装配反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置行位构件与主行位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置行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铲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开模过程中主行位构件与内置行位构件的运动方向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开模完成后主行位构件与内置行位构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包括主行位构件 1、可倾斜插拔于主行位构件1上并可驱动主行位构件1滑动开模的斜导构件2、设于主行位构件1后侧的铲基3和安装于主行位构件1内并可相对主行位构件1滑动的内置行位构件4,内置行位构件4与铲基3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内置行位构件4随主行位构件1滑动的限位结构100。斜导构件2和铲基3具体都安装于模具的定模组件(图未示)上,在开模时,斜导构件2和铲基3都向上运动,斜导构件2的向上运动会对主行位构件1产生一斜向作用力,从而可推动主行位构件1向后滑动,而内置行位构件4由于受限位结构100的限制不会随主行位构件1一起滑动,从而使得内置行位构件4与主行位构件1之间存在相对滑动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通过在主行位构件1内增设一可相对主行位构件1滑动的内置行位构件4,并在内置行位构件4与铲基3之间设置限位结构100来防止内置行位构件4随主行位构件1滑动,这样,在产品的脱模过程中,主行位构件1和内置行位构件4可朝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滑动,其结构设计合理、脱模方便、并能有效保证注塑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满足模具行位结构在两个方向的行位脱模要求,从而实现了具有两个方向倒扣位结构的产品的注塑成型。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主行位构件1包括主行位座11和设于主行位座11前侧的行位镶件12,行位镶件12可拆卸安装于主行位座11上。此处,将主行位构件1分为主行位座11和行位镶件12两个部件进行设计制造,一方面可利于简化主行位构件1的结构和减小主行位构件1的制造难度,另一方面可便于内置行位构件4在主行位构件1上的安装、拆卸。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3-8所示,限位结构100包括设于内置行位构件4上的第一限位凸块401和设于铲基3上并与第一限位凸块401对位设置的第二限位凸块301,主行位构件1上设有供第一限位凸块401和/或第二限位凸块301穿设的避让开口111。避让开口111具体设于主行位座11的后侧部。此处,限位结构100的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易于实现,其既可达到有效防止内置行位构件4随主行位构件1滑动的目的,又可防止限位结构100对主行位构件1的 滑动产生干涉现象。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6-8所示,第二限位凸块301上设有用于对第一限位凸块401抵顶限位的竖直限位平面3011。竖直限位平面3011与主行位构件1的滑动方向垂直。竖直限位平面3011的设置,可保证铲基3在一定的竖直范围内对内置行位构件4具有连续稳定的限位作用,从而充分保证了在脱模过程中主行位构件1与内置行位构件4相对滑动的可靠性。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5所示,内置行位构件4包括容置于主行位构件1内的内置行位座41、设于内置行位座41前侧的斜杆42和设于斜杆42端部并凸露于主行位构件1外的第一倒扣43,主行位构件1的前侧设有供斜杆42滑动的滑孔121,限位结构100设于内置行位座41的后侧。滑孔121具体贯穿设于行位镶件12上。主行位座11上设有用于容置内置行位座41的凹腔114,内置行位座41可在凹腔114内进行前后滑动,避让开口111从凹腔114的后侧向后贯穿设置于主行位座11,凹腔114的前侧和顶部均为敞开设置。其中,凹腔114前侧的敞开设置,可对斜杆42进行避让;凹腔114顶部的敞开设置,可便于内置行位座41在凹腔114内的安装、拆卸。斜杆42与滑孔121的设置,可保证第一倒扣43可延伸凸露于主行位构件1外,并可防止行位镶件12对内置行位构件4的滑动产生干涉。第一倒扣43的设置,可使得在开模过程中,内置行位构件4可在产品上形成第一倒扣43位结构。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凹腔114内还凸设有导向凸块117,内置行位座41的底部设有与导向凸块117滑动配合的滑动卡槽411。此处,通过导向凸块117和滑动卡槽411的配合设置,可对内置行位构件4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内置行位构件4的滑动更加平稳、精准。

优选地,斜杆42和第一倒扣43都设有两个,且两个斜杆42呈八字形倾斜设于内置行位座41的前侧,斜杆42的横截面可为方形。具体应用中,斜杆42和第一倒扣43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但需保证斜杆42和第一倒扣43的数量相同,而第一倒扣43的数量主要根据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匹配设计。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内置行位构件4还包括设于内置行位座41前侧的复位杆44,主行位构件1的前侧设有供复位杆44穿设滑动的导向孔122。复位杆44优选为圆柱形杆件。复位杆44的设置,可用于在合模时使内置行位座41复位;同时通过复位杆44与导向孔122的配合,还可对内置行位构件4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内置行位构件4的滑动更加平稳、精准。

优选地,复位杆44和导向孔122都设有两个,两复位杆44相互平行设置,两导向孔122分别与两复位杆44对位设置。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内置行位构件4还包括设于内置行位座41前侧的弹簧45。弹簧45的设置,可用于辅助内置行位构件4复位。

优选地,弹簧45设有两个,且两弹簧45的中心轴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斜杆42、弹簧45和斜杆42都固定于内置行位座41上,且弹簧45和复位杆44都位于斜杆42的下方,弹簧45位于斜杆42与复位杆44之间,其结构设置合理、紧凑。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4所示,上述的模具行位结构还包括安装于主行位构件1顶部以用于限制内置行位构件4向上移动的压板5。主行位座11的顶部凹设有供压板5容置的容置槽116,压板5具体可通过螺钉紧固安装于容置槽116内。容置槽116的设置,可使得模具行位结构的结构更紧凑。具体安装时,在将内置行位座41安装容置于主行位座11的凹腔114内后,再将压板5安装容置槽116内。此处,通过压板5的设置,既可保证内置行位座41可方便地安装于凹腔114内,又防止了内置行位座41从凹腔114顶部窜出凹腔114外的情形发生。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4所示,上述的模具行位结构还包括两块分别设于主行位构件1两侧以用于限制主行位构件1向上移动的压块6,主行位构件1的侧部设有供压块6抵压定位的凸缘112,两凸缘112具体分别设于主行位座11的两侧。压块6的设置,可防止主行位构件1随斜导构件2向上移动,从而 使得斜导构件2向上移动时,主行位构件1只能在斜导构件2的斜向作用力下向后水平滑动。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上述的模具行位结构还包括设于主行位构件1下方以用于供主行位构件1导向滑动的导向块7,主行位构件1的底部设有与导向块7滑动配合的滑槽113。滑槽113具体从主行位座11的前侧向后侧贯穿设于主行位座11的底部。导向块7与滑槽113的设置,可用于对主行位构件1的滑动起到进一步导向、限位作用,从而使得主行位构件1的滑动运动更加平稳、精准。

优选地,导向块7和滑槽113都设有两个,两滑槽113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主行位构件1上还设有第二倒扣(图未示)。第二倒扣具体可设于主行位座11上,也可设于行位镶件12上。第二倒扣的设置,可使得在开模过程中,主行位构件1可在产品上形成第二倒扣位结构。这样,通过内置行位构件4上第一倒扣43和主行位构件1上第二倒扣的共同作用,使得模具行位结构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倒扣位脱模,满足了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具有倒扣位结构的注塑产品成型要求。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对于只在一个方向上具有倒扣位结构的产品,也可只在内置行位构件4上设置第一倒扣43,而不在主行位构件1上设置第二倒扣。

优选地,一并参照图1-4所示,斜导构件2包括倾斜设置的斜导柱21和凸设于斜导柱21顶端的卡位凸块22,主行位构件1上设有与斜导柱21配合的斜孔115。斜导柱21可倾斜插入斜孔115内,并可从斜孔115内倾斜拔出;而卡位凸块22不能插入斜孔115内。具体开模过程中,斜导构件2向上运动时,斜导柱21会对主行位构件1产生一斜向作用力,而主行位构件1由于受压块6的抵压作用不会随斜导柱21向上运动,故,斜导柱21对主行位构件1作用的斜向作用力只会驱动主行位构件1向后滑动。

优选地,斜导构件2和斜孔115都设有两个,且两个斜孔115分别设于凹腔114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结构合理,脱模方便,并能有效保证注塑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可满足模具行位结构在两个方向的行位脱模要求,实现了具有两个方向倒扣位结构的产品的注塑成型。其中,主行位构件1可用于注塑产品在一种方向的倒扣位脱模;内置行位构件4可用于注塑产品在另一种方向(不同于主行位构件1的倒扣位脱模方向)的倒扣位脱模;斜导柱21构件是开模时主行位座11运动的作用力来源;铲基3可用于使主行位座11复位及控制内置行位座41的运动;压块6用于固定主行位座11,使其往特定方向滑动;导向块7可用于使主行位座11在脱模过程中的运动更加精准;内置行位座41可用于固定斜杆42并带动斜杆42和第一倒扣43一起运动;压板5可用于固定内置行位座41,使其往特定方向运动;复位杆44可用于合模时使内置行位座41复位;弹簧45可用于辅助内置行位座41的复位。

一并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行位结构,在开模时,铲基3和斜导构件2一起向上运动,在斜导构件2的作用下主行位构件1开始向后滑动,而内置行位座41由于被铲基3上的第二限位凸块301顶住则不会跟着主行位构件1一起运动,从而迫使斜杆42和第一倒扣43往设定的斜度方向运动,最后实现产品在两个方向上的倒扣位脱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