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954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塑料回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洗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处理塑料瓶的流程是将废弃的塑料瓶压制成瓶砖,再通过捆绑回收。回收后将瓶砖打散破碎后,对这些废弃的塑料瓶片进行分离,使瓶盖、标贴废纸与塑料瓶片区分开来。而完成分离后的塑料瓶片就需要进行清洗,以便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PET清洗线都会配有漂洗分离机,主要作用是将原料中的沉浮料进行漂洗分离,而这些设备往往是通过多个漂洗水箱来漂洗这些瓶片,如果需要保证瓶片漂洗的较为干净,则必须使用大量的补给水来不停的更换水箱中越洗越脏的脏水。但是,这样会导致因前面洗下来的脏水与新进的清水混在一起,从而影响到后面进入清洗机的瓶片的清洗效果。PET清洗线上往往会设有摩擦清洗机,摩擦清洗机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达到对瓶片的摩擦或是使瓶片与瓶片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去除粘附着在瓶片表面的污物。由于摩擦清洗机的转速都会控制在每分钟几百转,直接导致瓶片淋水时间都比较短,冲洗的效果会比较差。一旦清洗效果不够,会导致清洗液存留在瓶片上的时间过长,导致塑料片发黄,从而影响 PET 瓶片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如中国申请公开号为CN102632054A的专利,涉及一种新型PET 清洗机,包括清洗机本体、搅拌单元、排渣单元、锥形进料斗和机架。此新型PET 清洗机,结构简单,但是其中的搅拌单元对PET塑料片的清洗方式过于传统,清洗效率低。

又如中国申请公开号为CN203791258U的专利,涉及一种PET 瓶片清洗机,包括清洗机本体和设置在清洗机本体上的搅拌装置,清洗机本体上部为圆柱形部分,清洗机本体的下部为锥形部分,锥形部分的侧壁设置有出料口。该PET 瓶片清洗机采用圆柱形和锥形组合的清洗箱,容易造成清洗过程时间太长,影响塑料片的材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清洗机,该清洗机整体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使用时工作效率高,节省资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洗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机体内设有清洗槽,清洗槽上方设有若干个与机体活动连接的翻盖,清洗槽内设有出水口;清洗槽内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机体上,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滤网滤网两侧通过压板分别与机体固定连接;

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水道、转轴以及用于控制转轴转动的转轴驱动,转轴驱动固定在机体上且与出料口同一端,转轴安装在清洗槽内且与转轴驱动连接,转轴一端位于进料口下端,另一端位于出料口上方;所述水道安装在清洗槽内且位于翻盖下方,水道上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喷头;转轴上设有若干个垂直固定且排成数列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顺时针环绕于轴身上;所述搅拌叶片从叶片尾端至叶片顶端宽度逐渐变窄,任意两个相近的搅拌叶片头尾相对;所述每一列的任意两个搅拌叶片之间设有拨片,所述拨片垂直固定在转轴上。所设的拨片能使塑料片在向前移动过程中上下翻动,增加塑料片之间的摩擦碰撞,提高清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还设有绕着轴身的推片,推片垂直固定于转轴一端,位于进料口下方。所设的推片在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塑料片向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宽度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从大到小。足够宽的进料口处,能够增加塑料片的容纳量,从大至小的机体宽度能够加快塑料片在清洗槽中后段的移动速度,从而提高清洗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底部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完成清洗之后的脏水穿过滤网积蓄在清洗槽内即位于机体底部,会沿着倾斜面惯性向下流动,直至通过出水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设计科学,结构紧凑,相比传统清洗系统,占用面积小;工作时清洁效果好,效率更高,同时节省清洗用水量,保护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清洗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洗机,该清洗机整体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使用时工作效率高,节省资源。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清洗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一端设有进料口11,另一端设有出料口12。需要清洗的塑料片通过进料口11送入清洗机内清洗。出料口12与外部的收集装置连接,清洗完成后的塑料片直接通过出料口12进入收集装置,节省了人工。

机体内设有清洗槽2,清洗槽2上方设有若干个与机体活动连接的翻盖21。打开翻盖21可以直接观察机体1内部清洗槽2的情况,便于对清洗状况进行监控,也方便在出现损坏时,对内部器件进行维修或是调换。

机体1上设有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水道41、转轴31以及用于控制转轴31转动的转轴驱动32。转轴驱动32固定在机体1上,且与出料口12位于机体1同一端。转轴31安装在清洗槽2内,且与转轴驱动32连接。通过转轴驱动32,操作人员可以控制转轴31的转速。其中,安装完成后的转轴31一端位于进料口11下方,另一端位于出料口12上方。通过进料口11进入的塑料片会直接落在转轴31下方,通过转轴31移动至其尾端的塑料片会通过出料口12离开清洗机。

水道41安装在清洗槽2内且位于翻盖21下方,水道41与外部水源连接。水道41上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喷头42。外部用于清洗的水或溶液通过水道41流入,同时从喷头42里流出对塑料片进行冲洗。

清洗槽2内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支撑架22,支撑架22固定连接在机体1上,支撑架22上安装有滤网23。滤网23两侧通过压板25分别与机体1固定连接。塑料片从进料口11送入后,会落在滤网23上,且位于转轴31下方。

清洗槽2内设有出水口24,出水口24位于机体底部,且与出料口12位于同一端。完成清洗之后的脏水穿过滤网23积蓄在清洗槽2内即位于机体1底部,之后通过出水口24流出。

如图5所示,转轴31上设有若干个垂直固定于轴身且排成数列的搅拌叶片33。搅拌叶片33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顺时针环绕于轴身上。搅拌叶片33从叶片尾端至叶片顶端宽度逐渐变窄,任意两个相近的搅拌叶片33头尾相对。其中,转轴31上还设有绕着轴身的推片34,推片34垂直固定于转轴31一端,位于进料口11下方。每一列的任意两个搅拌叶片33之间设有拨片35,拨片35垂直固定在转轴31上。当一个塑料片从进料口11送入,转轴31转动之后,会先通过转动的推片34带动塑料片向前移动。前移的塑料片会先触碰到第一个搅拌叶片33的上表面,在第一个搅拌叶片33的转动带动下,向前移动直至触碰到第二个搅拌叶片33的上表面。此时会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使塑料片向后反弹。向后反弹的塑料片会触碰到旋转到同一位置的第一个搅拌叶片33的后表面,即完成一次摩擦碰撞,起到传统清洗系统中摩擦清洗机的作用。此时,塑料片会在第一个搅拌叶片33的带动下,顺时针旋转直接越过第二个搅拌叶片33,向前移动直至触碰到第三个搅拌叶片33的上表面。如此循环,直至塑料片移动至出料口12处,从出料口12进入收集装置内。

在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整体的搅拌叶片33给予塑料片向前移动的推力,所设的拨片35能使塑料片在向前移动过程中上下翻动,增加塑料片之间的摩擦碰撞,提高清洗效果。在实际工作时,后续的塑料片进入还会给之前的塑料片提供一个推力,能够加快清洗的速度,保证了清洗机工作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机体1的宽度沿进料口11至出料口12的方向从大到小,足够宽的进料口11处,能够增加进入塑料片的容纳量,从大至小的机体宽度能够加快塑料片在清洗槽2中后段的移动速度,从而提高清洗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机体1底部沿进料口11至出料口12的方向向下倾斜。完成清洗之后的脏水穿过滤网23积蓄在清洗槽2内即位于机体1底部,会沿着倾斜面惯性向下流动,直至通过出水口24流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清洗机对塑料片进行清洗的流程为:通过转轴驱动32控制转轴31转动,同时控制喷头42进行喷水;先将需要清洗的塑料片通过进料口11送入清洗机的清洗槽2内,同时调整转轴31转动的速度,使塑料片能够以合适适当的速度通过推片34向前移动直至接触到搅拌叶片33,搅拌叶片33以及轴身上所设的拨片35在转动中对塑料片进行碰撞造成摩擦以达到清洗的效果同时对塑料片产生一个推动的作用,直至塑料片移动至清洗槽2的尾端通过出料口12进入收集装置中。

其中,上述方法中,转轴31转动的速度调整为30-40转每分钟。控制转轴31以30—40转每分钟的速度旋转,可以使塑料片以足够的速度产生碰撞达到清洗的目的同时保证塑料片不会因过短的清洗时间从而导致塑料片发黄,从而影响塑料片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